設置
書頁

第229章 滿清已亡,啟用楊嗣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七月份,高迎祥李自成等人到了陜西,面對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圍剿,高迎祥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走子午谷奇襲西安。

  但是這個計策被孫傳庭識破,他便與洪承疇在黑水峪設下埋伏,以逸待勞,等候流寇進入埋伏圈。

  高迎祥親率大軍走子午谷小道,走了十五天,當精疲力盡走到子午谷口的時候,就遭遇了孫傳庭兩萬秦軍的猛攻。

  最后經過四個晝夜的激戰,高迎祥軍隊全軍覆沒。高迎祥本人在心腹的保護下逃亡山野。

  七月二十日,負傷的高迎祥在山洞中被俘,與他一同被俘的,還有他的心腹將領劉哲、黃龍。隨后高迎祥被押送到北京城,被崇禎下令凌遲處死。

  高迎祥被割了一千五百六十刀才死去,崇禎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畢竟祖墳被挖了啊。

  高迎祥部被擊潰,崇禎就迫不及待的命令孫傳庭率領秦軍北上勤王,同時還有洪承疇也要北上勤王。

  盡管洪承疇說了華夏軍右一偏師陳兵邊境,一但他主力離開,恐怕陜西有失。

  崇禎當然知道這些,但是現在,京師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孫傳庭和洪承疇只能留下少部精銳固守西安城,其余大軍北上勤王。

  流寇大軍再度獲得喘息之機,張獻忠等人降而復叛。

  此時,朝廷還在商議滿清的事情,救援的事情一直沒有定論,而京師的防衛多次加強。

  沈陽城,早已經大變模樣,城墻早已經加厚,特別是修建了不少堡壘在城墻上。

  這不僅可以防備火炮轟炸,同時也可以防備天上的熱氣球。而在沈陽城外,有一條寬五米,深三米的護城河,護城河前都是鹿角,馬欄。

  這還不止,前邊還有幾道壕溝,也是用來阻止華夏軍的,這剛好到掣電銃有效射程的最遠處。

  劉元昭這邊一看,就知道這一次拿下沈陽還是要花些功夫的。

  這一次有八萬大軍圍攻沈陽,在兵力上還是很充足的,而且安樂州也儲備了數萬大軍的供給。

  七月中旬,華夏軍對沈陽城發起總攻,一百個熱氣球鋪展開來,朝著沈陽飛去,滿清這邊也是升起孔明燈部隊,前去與華夏軍搶奪制空權。

  不過這一次,華夏軍在地面有導彈部隊的幫助,這是讓滿清部隊始料未及的事情,畢竟知道這事的都在薊鎮之戰中戰死或者是被俘虜了。

  空戰異常慘烈,時不時的就可以看到著火的熱氣球或是孔明燈從天上墜落,就掉在戰場中央,那人還真的像落餃子一樣掉下來。

  在空戰展開之后,劉元昭就讓部隊開始炮火洗禮,轟炸沈陽的防御區。

  轟炸完之后,裝甲車部隊開始前進,掩護步兵靠近沈陽的防區。

  不過空戰還沒有分出勝負,步坦也不敢靠的太近,不過華夏軍處于優勢,擊敗滿清軍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一次滿清是下定了決心要死守沈陽,皇太極親自上了城墻指揮軍隊防守。

  這場空戰打了許久,一直打到黃昏時候,滿清軍最后一個孔明燈被擊落,而華夏軍也折損了大半。

  戰場上一片火光,還有不少孔明燈的殘骸還在燃燒。

  不過,第一天的戰事已經結束了。

  沈陽城墻上的皇太極,以及身后一眾人,臉色及其暗淡,被賦予眾望的孔明燈部隊被華夏軍全滅,明天守城將會難上加難。

  多爾袞出言道:“皇上,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不如讓奴才領一支騎兵出城,在某個時刻襲擊華夏軍大營,為皇上提供戰機。”

  皇太極點頭道:“也只能如此了,一味的防守只會死的更快。”

  半夜,多爾袞,阿濟格,豪格,多鐸等人率領五千騎兵離開了沈陽,趁著夜色,繞到華夏軍側翼去。

  到了第二天早上,華夏軍開始大軍壓進,先鋒攻城部隊一萬人在戰車部隊的掩護下前進。

  不過滿清軍的火炮質量比起明軍的要好多了,這讓劉元昭的不少戰車停下,或是冒著煙。

  這讓華夏軍開始傷亡。

  在裝甲部隊抵達第一道壕溝的時候,戰車身后的士兵們立刻將抗在肩膀上的沙袋丟進了壕溝里。

  在付出一定傷亡之后,第一道壕溝已經填平,部隊繼續前進,而第一道防線后邊的鹿角等一類東西,早已經被炸毀了。

  很快,華夏軍抵達第二道壕溝,這時候戰車后邊的步兵推出輕型火炮炮轟沈陽城墻,還有坦克部隊也開始炮轟。

  步兵們則是快速的背著沙袋往壕溝里丟。

  很快第二道防線也被攻破。

  然而,在進入第三道的時候,跑在前面的戰車突然之間爆炸,波及了一批人。

  周邊的士兵紛紛大喊:“發生了什么!”

  “前面有戰車爆炸了!”

  “不應該啊,打了這么久還沒見戰車爆炸的,是不是搞錯了!”

  “快上去看看情況!”

  “是地雷!滿清軍埋了地雷,快停止前進!”

  “該死,前面怎么會有地雷,這樣的話,今天一戰怕是有些困難了。”

  這是滿清軍隊從明朝那里弄來的,對于這些黑科技,滿清真的來者不拒,統統都收下,甚至還出錢買。

  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排雷了,為了能讓士兵順利的排雷,他們在戰場前方丟出了大量煙霧彈,制造出一片大霧。

  隨后就看見華夏軍的士兵進入大霧里,很快就穿來了爆炸聲。

  在付出不少傷亡之后,雷區基本掃干凈了,但是,前線指揮害怕前面還會有雷區,于是請求炮兵營對著前面的地進行炮火洗地。

  隨后震耳的炮火聲想起,沈陽城錢的防區全部在炮火之下,隨著一陣陣炮火聲過去之后,華夏軍才再度上前。

  而劉元昭正在安排地對空的導彈對著沈陽城城墻上的堡壘,隨后數枚導彈飛天,其中一顆在半空中爆炸,但是巨大的沖擊波也讓滿清死傷不少。

  而另外幾顆很精準的打擊在沈陽城墻上,一個堡壘被炸塌了一半。

  這讓滿清人十分驚慌,皇太極被一塊炸飛的石頭打到了臉,出現了傷口。

  眾人驚慌之下,強行拉著皇太極離開了城墻。

  鏖戰到下午,沈陽的護城河上已經搭建好了浮橋,按道理,這個時候應該撤軍。

  不過劉元昭卻是讓自己的禁衛軍部隊頂上去,換下了鏖戰一個小時的部隊。

  這一下,新式步槍進入戰場,密集的火力,加上三三制的散兵線,這讓滿清軍防守起來十分吃力。

  新式步槍能打三百多米,也就是兩百余步,射速極快,一分鐘可以打十發,不過提供給士兵的子彈也就十發,所以,士兵們都是等滿清軍露出頭的時候才開槍。

  如此,打了半個小時,天色已近黃昏,熱氣球部隊開始升空,飛向沈陽城,從上空給沈陽施壓。

  面對華夏軍的猛烈進攻,滿清軍死傷慘重。

  這時候,隱藏了許久的滿清精銳騎兵出現在劉元昭中軍大營不遠處。

  劉元昭有些驚慌,連忙讓駐守中軍大營的最后一支禁衛營守衛外圍的車陣,而重步兵營把劉元昭的帳篷團團圍了起來。

  這一次,滿清騎兵存了死志,他們炫耀著自己的馬術,在馬匹上換來換去,讓華夏軍的命中率降低了很多。

  不過,華夏軍很快就有轉變,專門射擊滿清軍的戰馬。

  多爾袞等人花費了數千匹戰馬被打死,數百人傷亡的代價,靠近了劉元昭的中軍大營車陣。

  滿輕騎兵靠近之后,都掏出了一個黑鐵球,點燃之后就朝著華夏軍的中軍大營投擲。

  車陣被炸開了一個口子,大量滿清士兵朝著這個缺口拼命往里殺。劉元昭不得已只能派遣重甲步兵營沖上去。

  新的鏖戰爆發,戰至晚上,中軍大營戰事才得以消停。而滿清這邊突襲的騎兵全軍覆沒。

  三日之后,沈陽被攻克,皇太極最終被抓,還有不少他兄弟的家眷都被抓了。

  對于皇太極的處置,直接以戰爭犯進行審判,然后在等回國之后處決。那些滿清的文武都有定罪。

  孔有德被孫和鼎兄弟抓住時,苦苦求饒,但是沒有用,兩兄弟一定要拿下他的人頭祭奠父親孫元華的在天之靈,劉元昭并沒有阻攔。

  沈陽一下,滿清滅亡,滿族元氣大傷,劉元昭將所有的奴隸解放,大量滿族壯丁都需要服勞役來贖罪。

  劉元昭當即就把滿族往奴兒干都司的北邊遷移,還有一部分往內蒙古這邊遷移。

  而此時的明廷里,兵部尚書張鳳翼病死,崇禎啟用楊鶴的兒子楊嗣昌。

  他字文弱,一字子微,自號肥翁、肥居士,晚年號苦庵,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朝后期大臣、詩人。

  兵部右侍郎兼三邊總督楊鶴之子,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崇禎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書,翌年入閣,深受崇禎皇帝信任。

  面對內憂外患的時局,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鎮壓農民軍,同時主張對清朝議和。但他的計劃沒能成功,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以“督師輔臣”的身份前往湖廣圍剿農民軍。

  他雖然在四川瑪瑙山大敗張獻忠,但隨后被張獻忠致敵戰術牽制,疲于奔命。

  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楊嗣昌已患重病,聞此消息后驚懼交加而死(一說自殺),享年五十四歲。

  楊嗣昌其實是一個比較軟弱的人,在原本的時空,清軍第三次入關的時候,他就是主和派,眼看著盧象升被清軍包圍戰死。

  在盧象升死后,因為私怨,苛待盧象升。盧象升死后,楊嗣昌怕他沒死,以后會報復他,派了三個巡邏兵去查看。

  其中一人叫俞振龍,告訴楊嗣昌,盧象升真的死了。在楊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說盧象升沒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戰之類的罪名加到盧象升的頭上了。

  順德知府上奏盧象升的死狀,楊嗣昌故意刁難,過了八十天盧象升的尸體才得以收殮。

  第二年,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都不允許。

  直到楊嗣昌剿張獻忠失敗自殺后,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建祠奉祀。

  不僅如此,楊嗣昌還和孫傳庭有矛盾,崇禎十一年(1638年)八月,多爾袞、岳托率清兵分路從墻子嶺(今密云東北)、青山口(今遷西東北)入長城,明京師戒嚴。

  督各路入京勤王之兵的總督盧象升在巨鹿陣亡。明廷遂召孫傳庭、洪承疇主持京師防守,升孫傳庭為兵部右待郎兼右僉都御史,指揮各路援軍。

  孫傳庭抵達京郊后,由于他和主和派的楊嗣昌及中官高起潛矛盾頗深,崇禎帝降旨不準他入京朝見,而洪承疇則在京郊受到慰勞,并奉旨進殿拜見崇禎帝。

  孫傳庭對此不平待遇自然大為不滿。楊嗣昌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并主張將陜西軍全部留下,用于守衛薊遼。孫傳庭對此極力反對,認為“秦軍不可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于邊,是代賊撤兵也。”楊嗣昌對孫傳庭的意見置之不理,孫傳庭對此不勝憂郁重重,以致耳聾。

  崇禎十二年(1639年),朝廷調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立即上疏請見皇帝,但因楊嗣昌的百般阻撓而未成。孫傳庭心中慍怒,引病告休。

  但楊嗣昌仍不放過,言孫傳庭稱病乃推托之舉。崇禎帝大怒,將孫傳庭貶為平民后,又將其禁囚,以待判決。

  可以說楊嗣昌雖然有點才能,但是此人無德且軟弱,破壞了明廷最后的希望,不僅坑死了盧象升,同時也害的孫傳庭被關進監獄,導致大好的局面崩壞。

  在洪承疇調任薊遼總督,孫傳庭下獄之后,被打的只剩下十八騎的李自成來年進入河南,拉起百萬大軍,開始了滅亡大明的征途。

  如同歷史一樣,崇禎剛啟用楊嗣昌,就得到了滿清被滅的消息。

  楊嗣昌當即就和崇禎說,秘密的與劉元昭議和。崇禎對此有些猶豫不決,事情就擱置下來了。</div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