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十四章:酒樓沖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接風洗塵的地方,是一座以經營豫菜為主的酒樓,眾人包了一間最大的包間,來給張書堂幾人洗塵。

  諸人落了座,張書堂這才發現這群人果然有心,上的主菜竟然是山西口味。

  這是為了照顧陳奇瑜這個山西人呢!

  有一個大約三十來歲的男子站起,充當知客一一為眾人作了介紹。

  張書堂仔細聽了,才知道在場的大多都是以六、七、八品為主的低等官員,除了陳奇瑜之外唯有一個五品的卸任劉知府。

  張書堂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說到底這里不過是一省的會館,雖然此地乃是京城,稱得上是官員的聚集地,但是一省之內,有這么多等在京城的官員,已經是很多的了!

  張書堂乃是武職,因此,坐在了次席里面。

  酒席足夠豐盛,眾人舉杯相邀,倒也喝的融洽,張書堂這一桌,大都是武官,因此氣氛卻是比陳奇瑜那一桌的文官還要高的多!

  張書堂身邊的武將姓余,叫做余林,善使一雙腰刀,素有余雙刀的稱號。

  官職卻是武將最高,乃是一個雜號將軍,卻是從五品的大員了。

  只是,大明一貫以文御武,是以武人的地位比較低,這廝也只能落座在次席作陪了。

  “兄弟,來余哥哥敬你一杯!”

  余林端起酒杯,就要與張書堂碰一杯。

  張書堂端杯干了,笑道:“咱們都是武人,就不湊那個斯文了。”

  “小二!換酒碗來!”

  小二立馬給眾人換上大海碗。

  張書堂的開口,博得眾人的好感,本來眾人使用酒杯,就是為了迎合張書堂的習慣的。

  畢竟這廝的頭銜,實在是讓人看不懂,若是放在軍中,就是即管錢、又掌權、還有文書職位的職位。

  是以,桌子上眾人都有點放不開,聽說張書堂要換酒碗,眾人紛紛叫好起來。

  就在此時,包間的房門被人推開了。

  張書堂扭頭一看,卻是一個小娘皮。

  兩人進來之后,似乎看似無意的,還給房門上了栓。

  小娘皮是當時的俏皮話,意思就是十二三歲,剛剛開始發育的小女娃子。

  張書堂瞥了一眼,卻是見那女娃有些消瘦,一張鵝蛋臉,都瘦成了瓜子臉了。

  尤其是那一只略顯蒼白的下巴,甚至都快要成為了錐子。

  十二三歲的娃娃,正是發育的時候,擱在文官老爺們的眼中,這叫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大手盈盈握。

  可是這個女娃娃,因為營養不夠,她的胸前,僅僅只是一個冬棗……

  只見這女娃娃牽著一個衣衫干凈的瞎眼老爺子,老爺子拿著個二胡,一件洗得發白的長衫,卻是干凈的很。

  “諸位老爺請了!”

  兩人齊齊施禮。

  老頭子許是真的瞎,在彎腰施禮的時候,腦袋還被撞了一下。

  張書堂皺著眉,這是裝瞎嗎?

  由不得張書堂懷疑,看著兩人的架勢,就是要賣藝說唱的,這等人就是依靠賣慘,來多得一些打賞的。

  張書堂并不在意,張家不缺錢,他自己最近又發了大財,是以,張書堂打算著若是唱的好聽了,自己便給上幾個散碎銀子。

  “書堂,你從那里安排吧!”

  這等事,本來就是文官附庸風雅之作,自然是要陳奇瑜來點曲的。

  但是,此時張書堂已經入了陳奇瑜的眼窩,陳大人自然是要在同行面前給他漲一漲臉。

  聽聞陳奇瑜開口,文官的那一桌眾人紛紛四下打量,怎么找不到人呢?

  陳大人莫非記錯了名字?

  在場的似乎沒有一個字做書堂的人啊!

  張書堂站了起來,笑道:“大人,末將卻是喜歡激昂一點的曲子的,怕是大人聽不慣!”

  眾人終于發現了,原來老大人指名點曲的竟然是一個武官。

  雖然他們都是河南道的官員,在這人生地不熟的京城,是要抱團取暖的,但是自古以來文武之間卻是隱含對立的。

  眾人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這是誰啊?竟然讓大人如此看重?”首席上有人咬耳朵道。

  “哼,不過是一個無腦莽夫罷了!連大人的命令,也敢如此陰奉陽違!”另一人卻是不岔的說道。

  “大人也是的,我們這么多人,哪個不精通六藝,大人誰也不挑選,竟然偏偏選了一個武夫!”

  陳奇瑜自然聽出了身邊官員的不快,當即笑道:“此子算的是老夫的記名弟子,素來有勇有謀!”

  眾人臉色一僵,紛紛改口道:“真是少年英才啊!竟然能夠入了陳大人的眼,可真的是此人的造化!”

  “就是,就是!陳大人眼光素來清高,能夠收下此人作為記名弟子,可真的是此子三生有幸啊!”

  看著眾人開始拍陳奇瑜馬屁,張書堂輕笑一聲,在滿桌武將羨慕嫉妒恨的眼光中,笑道:“諸位大人一貫喜歡聽高雅的曲子,末將怕點了,徒增笑柄……”

  “你小子,永遠都是這么油嘴滑舌!”陳奇瑜笑罵道:“休得偷奸耍滑,高山流水、軍律錚鳴,都是曲子,不管是雅還是騷,都是拿來解悶的,哪有那么多的說頭,只管點曲便是!”

  張書堂得了訓斥,也不惱怒,他知道這是陳奇瑜再給他鋪路。

  陳奇瑜用不見外的語氣與他說話,這就是在告訴眾人,此子甚得老夫喜愛,你們若是想要背后穿小鞋,當心老夫的報復!

  張書堂暗自感激這陳奇瑜的幫助,他也不多做口舌,當下對著那兩人道:“你們兩位如何稱呼?”

  手藝人,尤其是酒樓賣唱的手藝人,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乃是基本的操守。

  這時代可不是那個搔首弄姿、靠著神器批一個絕世容顏,就能掙大錢的時代。

  那賣唱的兩人,早已聽出了包間眾人都是官府之人,當即少女拉著老者再次行禮,口稱拜見諸位大人。

  待起身后,少女才單獨對著張書堂褔了一福,張開檀口,銀鈴聲清脆:“小女子名喚左蘭,這是我爺爺左樓,小女子爺孫見過將軍!”

  老者也是彎腰行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