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章暫言利弊修五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若是不讓驛卒賠償,那么驛卒自然會將官田所種的收入,全都歸為己有,而若是讓他們賠償,就如朝中大臣說的,豈不是會有傾家蕩產之憂慮。

  圣人告訴四妃,若是如此,驛卒全交給賤籍流民來擔任,錢財的話,就由那些應該服役的人出。有了這一筆錢,外加田地,驛卒養馬應該不難了。

  文妃告訴圣人,這富家倒是能出得起,而貧民呢?

  文妃認為,這與其這樣,不如地和驛卒分成兩份,這讓流民種官田來養馬,而驛卒還是繼續做招待的工作。

  而養馬的錢,也由官府來出,這流民每年征收定額。

  “你這法子,不就是將官田租借給他們了吧。”

  圣人不由一笑,告訴文妃,這樣的話,很多人會來租借官田,反而荒廢了自己田業。

  文妃說著有一定的定額的,一戶養一匹馬,這樣就算他人想要的話,也沒有辦法。

  “若是如此,只怕勛貴會侵占,到時候富家因此而躲稅銀,而貧者還是不得利。”

  文妃想了想,告訴圣人,這就要讓四圣司查探了,若是有這么做的,一律嚴懲,而且自古以來,沒有萬全的法子,圣人這法度也是因時而變的。

  圣人沒有再說,接下來還是大臣商量,他不是一個喜歡乾剛獨斷的圣人,他總是希望眾人皆曰可才做。

  這時間一直到了過了端午,楚繼善幾次上奏,言說利弊,圣人總是見到弊端,就提再議。

  五月初七,圣人到了履冰宮,建文公主行禮之后,見到圣人眉間有憂愁之色,于是小聲詢問圣人有什么心事。

  “還不是那楚兆尹,他倒是說了一個法子,這法子好倒是好,就是有弊端。”

  “父皇,孩兒斗膽,這自古以來,任何法子都有弊端。”

  “這若是沒有百利而不可妄改祖宗之法,如今驛館之法已經有四百多年,頗為完備,若是有所變動,到時候未見其利,反見其害。說起來,這還是楚繼善告訴朕的,說為人君著,應該謹慎,沒有想到這才一年,楚繼善就把自己的論策給忘了。”

  林冰梅這時候也得到了消息,前來拜見圣人,圣人對著林冰梅說了免禮,詢問林冰梅,這件事應該怎么做。

  林冰梅說圣人顧慮的是有根據的,陳朝時候,很多人都是被驛館給害了,當時驛館一切用度都要驛戶承擔,這小門小戶,如何承擔的起,本來是想要收流民,最后反而造成了大量逃驛的流民。

  后來魏朝將驛館合一,朝廷出錢,而驛卒出力,雙方自然安樂無事。

  林冰梅說到這里,話鋒一轉,告訴圣人,這件事未必不可行,驛館還是朝廷出錢,至于驛卒,可以讓大戶人家雇傭流民。

  文妃說的,養馬戶到也不是可以,這天地只能種植馬料,而不能種植其他,這東西朝廷收繳一部分,而剩下的,朝廷出錢買就是了。

  這樣大戶人家自然不會和這些人爭奪,當地驛丞也會將這數據登記在冊,三年一查,這數目比對就沒事了。

  林冰梅沒有說弊端,這弊端自然是若是天下動蕩的話,那么朝廷給不起錢財,這些人也不可能以馬料為生,到時候必然會導致流民的出現。

  不過那都太早了,如今國朝國庫充盈,自然沒有這些可以擔心的。

  圣人思索了一番,認為這樣倒是不錯,其實這也是變相加重了丁銀,這大戶人家自然不愿意做賠本的買賣,至于流民,有地種,餓不死就足夠了。

  這雖然形同重稅,但是從表面上看,倒是沒有什么,也不至于讓圣人落下一個橫征暴斂的罵名。

  于是圣人找來九卿再次談論這件事,眾人談論的時候,圣人時不時出面反駁這些人,大家都是人精了,知道圣人這一次是準備執行這個了,然后說自己愚鈍無知的套話,也就順了圣人的意思。

  九卿都同意了,百官就算有反對的,也不過寥寥數人,至于這數人,圣人也不把他們放在眾人之中。

  于是這件事就開始弄起來,除此之外,圣人還有一件事,這件事他也沒有和眾位大臣商議過,混在其中發布出來。

  那就是修道路,圣人在眾位大臣之前,拿出了一道地圖。

  上面是虞朝的地圖,上面畫著縱橫交錯的道路。圣人告訴他們,這要以京城為中心,修建大道。

  魏朝傳下來的大道一共三十條,圣人要再修六條,其中一條是從天山關到安西都護府的。

  這一條眾人倒是沒有意外,武皇帝時候就在籌建了。

  這第二條,就是二關到南通城的,二關之內,以前是土司的,道路雖然有,但都是小路,算不上官道。

  于是圣人要修建一條,這條道路的要求是,南通城消息,最多七天就要到永安城,這是一條專門用來傳遞消息的。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擔心南國到時候北上,消息傳遞不及時。

  第三條是祥云府到懷化府的,這條路是當初平定祥云府時候,從懷化府到大金山的那條路。

  圣人修建這一條路的目的,是日后若是二關被奪走,那么也可以從大金山等地進入祥云府,免得到時候被動。

  第四條是益安府到南國的商道,這名義上為了方便南國商人前來,實際上眾人都知道,這是想要避開蕩山,讓南國的蕩山防線無用。

  就算南國不允許,但是虞朝可以修到邊界線,到時候大軍調動也好走多了。

  第五條是開鑿水路,從京城的明月湖開始,穿過京淮,進入玄河,到時候若是朝廷有事,那么就可以順著這條運河,南下到南都。

  第六條出乎眾人預料的是,是從豐城修建一條道路,到懷化府,這一條路不用經過賢賀府。

  這五條陸路,眾人倒是沒有意外,但是水路反對聲很大,眾人告訴圣人,如今京城有兩河之便利,無須多開鑿水路,而且這一路上多是良田,這水路一開鑿,平白減少了不少耕地。

  眾人反對聲太大,圣人也就去取消了水路的說法,至于其他的,圣人就沒有變。

  除了修這五條路,其他道路都要擴修,以前魏朝只是在兩邊堆砌了泥土,這時間久了,就崩塌了,這還是要按照古制,栽種樹木。

  有人說這耗費過大,圣人告訴眾人,這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這道路若是完善,那么朝廷調動大軍就可以快速。

  圣人也沒有和他們多解釋,讓地官府的人負責。

  退朝之后,雅妃勸諫圣人,雖然歷代都要修路,倒是如同圣人這樣,又要修五條路,有要修繕舊路,只怕天下百姓多有不便。

  “朕也是為了減少流民而做,這一次修繕,那些人自然會出錢,到時候流民修路,自然不會添亂了。”

  圣人說到這里,告訴雅妃說:“如今勛貴多有閑錢,朝廷有此行動,他們也應該慷慨解囊了。”

  “只怕他們到時候只會說囊中羞澀,情愿服役了。”

  雅妃笑著說,圣人說自己會做表率,今年膳食減半。

  “圣人已經夠節儉,若是再減半……”雅妃擔心說著,圣人笑著說:“朕就算減半,也比天下百姓吃穿要好。如今流民如此多,朕若是能用膳食減半換他們一個安康,朕也舉得值了。”

  雅妃聽了之后,自然夸獎圣人乃是古之未有的明君,圣人沒有再說什么,他下詔說了此事。

  諸位國公也不是傻子,圣人都這么表態了,他們也跟著表態,不過他們可不會減半,而是象征意義上的,出千貫錢。

  圣人也不指望他們會出多少,能有這個意思都足夠了,這件事于是就開始辦起來。

  陳士弘得到了指令之后,也開始設立急走鋪,按照皇冊,開始安排差役的事情。

  他自然是先大戶后平民來安排,在他寫名冊的時候,有個縉紳周老爺找到了他。

  雙方寒暄了幾句之后,周老爺就詢問陳士弘怎么安排的。

  陳士弘說了之后,周老爺嘆氣說:“老爺,我們都是讀書人,我稍微癡長幾歲,算的上見過世面的,我有一句話不知道是否應該說?”

  陳士弘讓周老爺無須顧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周老爺對著陳士弘說:“陳老爺,這縉紳的家當是十年寒窗苦讀換來的,這朝廷養士本來應該優待才是,但是這一旦服役,就先士林,后農民,這何嘗有優待之心。朝廷如此這般,有這養士之言,而卻無養士之實,豈不是讓士族寒心了。”

  陳士弘聽到這話,詢問周老爺,周老爺這么說的話,他應該怎么辦。

  這周士紳對著陳士弘說:“陳老爺,就小老兒看來,自然是一視同仁,士林和農民一體,按照編冊的順序來才是。”

  陳士弘心中覺得好笑,這皇冊編冊是先農村后縣城的,若是真的按照編冊來,只怕是這路修好了,這些士紳都未必能服役。

  他說這樣不行,這是圣人交代下來的,他一個小小的知縣可做不了主。

  請:m.booktxt.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