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八十三章:騰云駕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自去年拿下閩浙后,劉建就一直計劃著如何向那中原大明進發。

  而這最主要的一件任務,就是造勢。

  營造一種大勢所趨的意境。

  而這最好的方式,那就是騰云駕霧,如仙人一般在天空之中翱翔。

  而這自然飛艇最為合適。

  畢竟飛天的玩意,對這個時代來說沖擊實在是太大了。

  想想那火車剛剛傳入大明,哪怕只是一些道聽途說,謠言而已。

  但也依然沖擊著整個中原上下。

  自淡水城出發,跨越海峽,由福建,浙江向北,到達松江。

  之后飛艇編隊會在華亭停留補給后,同時劉建也會在松江停留三日,考察松江建設和與松江一地士紳,百姓,富戶,商戶代表會面。

  之后再由松江出發,經長江飛行至南京應天府,最后一路北上到達京師順天府后,最終到達薊州都護府停靠,結束這場跨越中原的長距離飛行。

  而這也是飛艇第一次進行如此長距離的飛行任務。

  整個飛行時間計劃一個半月。

  就目前來說,長距離飛行,只要保證足夠的動力和補給,并保持在一千米的高度穩定飛行。

  自然問題并不大。

  唯一問題就是由華亭出發后,跨越整個中原復地,這里都是大明控制區。

  飛艇是不可能停靠下來補給的。

  故而這次劉建帶上了全部三艏飛艇。

  另外兩艏就是保障整個飛艇編隊順利飛行所帶的各種補給品。

  以保證這次長距離飛行任務。

  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進行補給之時,飛艇必須下降高度,甚至拋出錨定暫時停靠。

  而這時要是遇上敵襲,僅靠劉建帶上的五百禁軍護衛,根本防御不過來。

  雖然這五百護衛隊全部帶上了手槍加栓動步槍,并在飛艇兩側配備了防御用的重機槍。

  要是來個幾百,幾千人到也不必擔憂有何威脅。

  只是要是遇到又是暗中用弓箭射擊氣囊,氣囊要是出現裂口,那就大事不妙了。

  畢竟劉建雖然采用了硬制鋁鎂合金作業飛艇骨架,但是飛艇外部包裹的并不是人造材料,而是帆布,棉布等等。

  以目前來說,弓箭也對氣囊有一定的殺傷力。

  所以降落補給,風險還是有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想過直接在空中搭建兩座臨時的棧橋,進行補給。

  但是如今畢竟不是后世,雖然很多人已經對飛艇有所了解,但是在天空之中行走還是心有余悸。

  何況就算有膽量,空中補給兩船也必須保證同樣的速度,并處于同樣的高度,對環境和操控性要求太高。

  很明顯目前是不可能的。

  故而也只能降落補給了。

  所幸劉建按劉建計劃,飛行途中只會降落兩次,而且盡量選擇無人區域降落。

  如此盡量避免遭遇不測。

  當然在這之前劉建不是沒有想過打造更大的飛艇。

  畢竟后世長兩三百米,三五百米的飛艇不是沒有。

  只是沒有內燃機,就靠目前的電動機技術。

  飛艇造得越大,速度反而越慢,空中飛行時間反而越長。

  自然目前劉建也只能先暫停了飛艇升級的研究。

  等內燃機出來再說。

  何況內燃機問世,飛機怕也可以研制了吧。

  不過就算有了飛機,飛艇劉建也不會放棄。

  雖然有風險,但劉建還是覺得值得去冒這個風險。

  畢竟目前大明內亂。

  中原一地已經出現了大明,叛軍,華漢國三股勢力。

  還有很多豪強,士紳處于觀望階段。

  雖然對于這些人,劉建最后是肯定會進行處理。

  但是就目前來說,要是能夠讓這些人群起反抗大明。

  那不用華漢國出兵。

  大明必已滅亡也。

  就如如今華漢國宣傳的那樣。

  天選,天授之國是華漢國,而不是大明。

  而且華漢國還有諸多福利,諸多實惠。

  至少還有月錢拿吧。

  有地種,有糧食吃,三餐管飽吧。

  如此美事,自然讓一眾百姓心馳神往。

  更別說那些豪強,豪紳及各地百姓,官員見識到空中飛行的飛艇。

  以及之前那看見鋼鐵輪船逃離的使者。

  雖然劉建也想不通那使者既然來了,為何要逃。

  畢竟如今松江吳淞口碼頭還在翻新,新建。

  故而前往松江的客運船只,無論是木船還是鋼鐵輪船,都要在青浦港登岸。

  雖然就規模來說青浦港不如新建的吳淞碼頭。

  而且新式港口也是在劉建拿下松江后,才動工開建的。

  規模小,自然提前開通了。

  按理說,那使者既然來了,怎么也得上岸吧。

  劉建本來還打算抽時間,親自在華亭與使者會面。

  可不想那使者居然自己逃了。

  不過可想而知,當使者返回應天府,告知劉建這里有鋼鐵巨船之時,那應天府內外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反應。

  比寶船還大,全身鋼鐵打造。

  港口內還有自由移動的鋼鐵制起重機。

  凡此種種。

  誰聽了不膽戰心驚,心驚肉跳。

  如今大明其實并不是沒有起重機,只不過是木制的。

  全鋼鐵的起重機,還能自由移動,加上鋼鐵巨船。

  怕不是那邊大明的人會以為自己是妖怪,有妖法。

  能夠讓鋼鐵浮于水面吧。

  當然對于其中原理劉建已不再想要隱瞞。

  反正如今進入中原只是時間問題。

  以后百姓掃盲,學堂教學,教育,這些知識都會一一學到。

  就說如今,各地學院,學堂開始教學。

  據各地反饋的消息,反響最強烈的是那自然和科學兩科。

  特別是科學的知識。

  那已經顛覆了百姓和一眾兒童的認知,認識。

  當然和一開始在南洋推廣一樣。

  這些百姓認為這是妖法,妖術,學了會變妖怪,也有百姓認為這些對人不利,故而并不想學,也不準自己的子弟,孩童學習。

  一些閩浙一地原有的士子,學子,也撰寫文章,信件投于各地衙門,市政廳和百姓服務大廳內。

  進行批判,批駁。

  為此各地官員,官吏,教師等等也只能苦口婆心,一一規勸,并親手做實驗,打消了百姓的顧慮。

  加上各種便利,福利。

  還有那電燈,擴音器,電臺播報,各地城鎮內的水泥瀝青路,鋼筋混凝土玻璃還帶電梯的房舍,房屋,工廠內的蒸汽機機械等等。

  也讓百姓最終慢慢得以接受。

  原有的士子和學子,除去特別頑固不化者外,大部分人也開始轉變自己的思想,開始學習華漢國各種新知識,新技術。

  原有的豪強,豪紳,富戶也在土地改革后,慢慢轉型,大家分小家,交出自己的土地,接受華漢國的懲戒,盤查。

  而那些表現好的,華漢國也允許他們從事正當貿易,甚至開設民營工廠。

  各地新建工業區內,到處都是新建的紡紗廠,織布廠,皮革廠,鞋廠,棉布廠等等民營工廠。

  當然這些工廠大多是作為華漢國內原有民營工廠的分廠設立的。

  只有少部分是自己花錢購買來機器,設廠。

  雖然這樣讓本就競爭激烈的民營工廠,競爭更加白熱化。

  但是這也是劉建樂于看見的。

  有競爭,那才有發展的動力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