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八十二章:飛躍中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雖然在大明持續打擊下。

  各地叛軍受到嚴重打擊,由一開始波及數省,上千萬人,到最后各部只有百萬,甚至幾十萬之眾。

  那韓果兒也被大明抓住殺死。

  大部分叛軍不是被殺,就是四處逃亡。

  不過這些人本就是流民,百姓,故而這一逃,明軍想抓都抓不回來,更別說這些人大部分都成為了各地山賊,盜匪。

  但是在叛軍改變策略后。

  叛軍各部也開始死灰復燃。

  各部已不在尋求與大明正面交戰。

  而是專門集中兵力,攻擊大明最薄弱之地。

  同時依托地形,打大明的伏擊。

  甚至集中兵力拿下一些府縣,以為根據。

  而不是如原來一般,四處流竄。

  新的策略加持下。

  各部叛軍也開始逐漸掌握了主動。

  山東的李雄發,河南的宋軒機,胡連程,淮北的張道誠,湖廣的高孝生,江西的劉大道等等各部叛軍開始在各地崛起。

  他們四處攻城略地,占山為王,各自據有一地,與大明周旋。

  而大明本想調兵征繳。

  但是有穩固的根據地,各部叛軍戰力也在長期征戰之中鍛煉了出來。

  使得大明數次征繳,均是無功而返。

  反而各部叛軍越打越大。

  如河南宋軒機,山東李雄發,湖廣高孝生三部,勢力最大,宋軒機更是擁有一支三十萬的叛軍力量。

  是所有叛軍之中,力量,戰力最大的一支。

  而且雖然大明的征繳與叛軍互有勝負。

  但是持續近一年的叛亂,也掏空了大明的國庫和國力。

  各地破壞深重。

  糧食也開始出現短缺。

  而大明為了盡快剿滅叛軍,只能繼續征稅,加稅。

  這也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也使得更多的百姓加入到了叛軍之中。

  大明危局依然沒有解除。

  然而更讓大明絕望的是。

  經過一年的時間,華漢國已將閩浙地區完全占據,控制。

  大明各地饑荒之時,閩浙地區確迎來了空前的豐收。

  各百姓也已完成掃盲,并積極參與各地建設當中,很多百姓為了躲避戰亂,也大量逃入兩省。

  這讓大明如何還坐得住。

  當然大明不知道的是。

  各地不僅僅是新城拔地而起。

  水廠,電廠,電燈也在各地普及。

  八月六日,經吳淞口到華亭縣再南下進入嘉興,再由嘉興秀水,桐鄉,到杭州府海寧,最終到達錢塘的鐵路正式開建。

  同時杭州向西到昌化,向東經紹興蕭山到寧波,向南至嚴州,金華的鐵路線也開始勘探,逐步修建,開建當中。

  更別說水泥瀝青路了。

  當電燈正式照亮了閩浙兩地的夜空。

  不僅僅是兩地百姓。

  相鄰的揚州,蘇州,廣德,徽州,寧國,江西的廣信等府的百姓,官吏,士紳,豪強,學子,士子們也第一次見識到了這種將黑夜照耀得如白晝,遠達數十里也能清晰看見的電燈。

  而且不是一個,而是一戶,一家,一條街,一座城,整個被照亮。

  這讓大明各地如何還坐得住。

  加上如今大明為了應對叛亂,根本無力阻止百姓逃入閩浙兩地。

  于是華漢國的電燈,蒸汽機,水泥瀝青路,鋼鐵的房舍,鋼鐵的起重機,水廠,電廠等等大量消息在閩浙與南直隸,江西,廣東潮州等地傳揚。

  且越傳越廣,越傳越神。

  華漢國有天神下凡,乃天選之國的消息也迅速傳播開來。

  這讓各地飽受叛軍,大明,豪強,饑餓之苦的百姓如何不對華漢國更加心馳神往。

  也開始懷疑之前大明對華漢國的宣傳,開始懷疑自己上當受騙了。

  而這自然讓大明更加惕然心驚。

  要是再這樣傳下去。

  怕是不用等叛軍了。

  輿情就足夠讓大明滅亡了吧。

  然而接下來的兩件新事物,才更讓大明驚恐不已。

  八月,大明京師解除了危機。

  大明本想派個使者前去松江,要求華漢國盡早撤離松江,閩浙兩地。

  否則大明必起大軍征討。

  然而使者剛到松江碼頭,便被眼前一幕給深深的震撼住了。

  只見這碼頭再也不是原的木制碼頭,而全部換成了水泥,混凝土碼頭。

  碼頭后方也用水泥修建了一處極大的空壩加上眾多鋼鐵加混凝土修建的三層小樓。

  碼頭上專用的巨型港機和起重機正在滑槽上來回移動。

  碼頭外側還圍著許多巨大的鋼板。

  鋼板內還有眾多巨型的塔吊,這是一處大工地。

  工匠,工人正在工地內忙碌著,修建著。

  這還是松江碼頭嗎。

  還是松江嗎。

  這也才過去一年的時間吧。

  這些究竟是什么。

  為何要如此修建。

  使者心中不知。

  不過見遠方船只駛入,一艏快船也由一邊駛出,上前詢問來意。

  使者告知來意后,便被快船引導,向青浦港駛去。

  然而到達青浦港,使者臉色更加驚駭了。

  只見青浦港不僅與松江碼頭一樣的那頭布局,而且港口內還筆直停靠著兩艏一萬五千噸的集裝箱運輸船和兩艏兩萬噸的集裝箱運輸船。

  使者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船,還是全身鋼鐵的巨船。

  更別說那碼頭港機正在從巨船上取下那巨大的集裝箱,放在碼頭上,再由起重機將集裝箱帶到后方堆場上堆放。

  看著一氣呵成,毫無違和感。

  可是無論是那鋼鐵巨船,那新式碼頭,那可以移動的新式港機,起重機。

  都讓使者大感驚慌。

  這華漢國究竟是如何打造出這樣的鋼鐵巨船的。

  鋼鐵怎么會浮在水面上。

  不是會沉入水中嗎。

  而且這也太大了點吧。

  如今大明,包括劉建麾下,最大的木制船,也就是那寶船,也不過萬料,也就是五千噸左右而已。

  這在大明看來,已經是巨型船只了。

  可是與眼前這四艏上萬噸,近兩萬噸的鋼鐵大船比起來,簡直成了渣渣。

  使者不敢再多停留,而是命早已呆立原地的水手吊頭,準備返回南京,向魏國公稟報。

  然而就在這時,地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影子。

  一眾人立時抬頭向天空看去。

  只見三艏巨型飛艇由南而來,正緩緩掉頭,向西飛去。

  這下使者和一眾使團,水手站不住了,使者更是差點掉入了海中。

  想想各地傳揚那華漢國是天選之國,有天神下凡。

  如今看這碼頭種種,那巨型鋼鐵巨船,如今又有天空中那飛天神物。

  難道這真是天意嗎。

  而這時,排頭飛艇的一側,劉建正站在窗戶邊,俯瞰著腳下微縮一般的陸地。

  “陛下,按照如今的飛行速度,最多一個時辰我們便可到達華亭縣上空,最多五日便可到達南京應天府,之后我們便會轉道向北,深入大明復地,向那大明京師進發”

  商輅向劉建拜道。

  劉建聽后,微微點頭,繼續看向了前方陸地。

  若有所思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