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三十章:東大陸西海岸(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安平四年五月三日。

  東大陸西海岸北部外海。

  劉興和李出源正對照輿圖和海圖,率船隊向南快速航行著。

  自三月底,四月初,船隊發現東極之地(后世阿拉斯加東南部)后,便會同各船,正式開啟探索東大陸的征程。

  航行一月,對眾人來說可謂豁然開朗。

  不僅氣溫越來越溫暖,海岸線也不在冰封。

  而溫暖而華美的海岸線,也在鼓舞著整個船隊上下所有人繼續向前航行。

  最終船隊順利到達,并建立了東大陸上第一個據點,新陸城。

  不久又在其南方不遠處建立了第二個據點,新旅城。

  新陸城位于新陸島內側南部,而新旅城則位于新陸島東部河口處。

  兩城隔一條海灣相望。

  新陸島便是后世的溫哥華島,新旅城則正是后世溫哥華。

  這里是東進大軍所發現的第一處優良港灣。

  以新陸島為界分成兩條海峽。

  東面的新陸海峽(喬治亞海峽),南面的南新陸海峽(胡安·德富卡海峽)。

  除此之外劉興還對新旅城所在的南北兩條河和所處海灣進行了命名。

  新旅城西北部海灣定名為大禹灣(巴拉德灣),南部河流則定名為新淮河(比阿姆弗雷澤河)。

  南新陸海峽南部海灣則改名為共工灣(普吉特海灣),在共工灣內側不遠,船隊和探險隊還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湖泊,劉興命人將其定名為東陸湖(華盛頓湖)。

  當然,在這考察這周圍土地,河流,湖泊,海灣之時,劉興也并不局限此地,還派出了諸多船隊四散考察,勘察,繪制輿圖,海圖等。

  特別是向南航行考察,更是重中之重。

  而這之中據南部船隊返回來報。

  在南方發現了一條大河,是這周圍最大的一條河,船隊已經命人在其河口立營,準備將其擴大建造這周圍第三個據點。

  劉興,李出源大喜,留下大部隊繼續建城,二人親自帶萬余人前往考察,并在河口立碑。

  這條后世的哥倫比亞河,劉興與李出源等人商議一番,再征得劉建同意后,將之前華夏四瀆之一的濟水定名此河為新濟河。

  反正濟水已經因為黃河改道而消失,如今正好以此讓其復活。

  而河口新城自然而然成為了新濟城。

  劉建在得知了船隊已經到達后世溫哥華地區后大喜過望。

  不過在表彰眾人,并對各種河流,湖泊,海灣,海峽,島嶼等定名之時,劉建還要求眾人在新旅城和新陸城南部,共工灣和東陸湖之間再建一處據點新城,以此三城互為依托,加上新濟城,四城相依,共同衛護,守備,開拓此地。

  未來繼續向內陸考察,同時由此繼續沿海岸線往南,這四城都將是最強有力的依靠和保障。

  同時這里也是華漢國深入東大陸的橋頭堡和最佳中轉站。

  雖然不知為何劉建會堅持在共工灣和東陸湖之間的狹長之地修建據點,這里在劉興,李出源等人看來似乎太偏了點。

  但是既然劉建堅持,反正船隊短期內也沒法南下,至少四城建成后,暫時不能南下。

  多建一城,一港口碼頭,并不太費事。

  于是被命名為新平城的新城在此拔地而起。

  十五萬海警軍和護航軍,十萬人分散筑城,五萬人以南到新濟河,北到東極之地,南北幾百里的海岸線和河流進行全面考察,勘察,特別是那新濟河,一路沿河向內航行,考察沿途風景,地形,地貌,并繪制地圖。

  如今主要任務是建立據點,考察繪圖,至于詳細考察各地,勘察地形,探查礦產,考察內陸。

  這些都是下一步的動作。

  當然船隊之所以在此逗留,不僅僅是因為這里地勢,地形適合建城發展,種地開荒。

  更因為在這里船隊與東大陸土著進行了第一次接觸。

  看著這些頭戴羽毛,臉型,長相與嶺北人,華夏人類似的土著民。

  劉興,李出源等紛紛難以置信,這感覺這些東大陸人就是華夏族遠親啊。

  從北方到新濟河,從沿海,到內陸。

  一路上四十六座土著村寨船隊一個也沒有落下。

  這些土著民哪里見過這樣規模的船隊,這么龐大的船只。

  紛紛跪地禱告,如遇天神。

  但因為語言不通,這與交流就成了極大的麻煩。

  一開始,劉興,李出源本來嘗試以狗族,鹿族的話語與東大陸人交談,但一番手舞足蹈下,東大陸土著人根本聽不懂。

  后來二人又嘗試以女真,嶺北野人族,蝦夷等話語甚至蒙古語與這些東大陸人交流,但最后還是徒勞無功。

  到最后劉興,李出源等人也只能放棄了。

  不過這些土著本就將船隊奉為神明,加上船隊帶來了一些鐵制商品,農具,衣服,棉被等等,深得土著民喜愛。

  這些土著民紛紛拿出自己的金銀首飾和各種值錢的金銀飾品前來華漢國四處新城貿易,同時一部分土著部族長甚至派出族人幫助華漢國建立新城,碼頭。

  雖然語言不通,但是通過商貨貿易,還有一些華漢國帶來的先進工具,都讓土著民視為神物,不僅拿出大量金銀,貴重物前來貿易,而擁有了一把鐵鍬,鐵鏟的土著民也被其他土著民視為被神明所恩賜之人,而成為其他人所崇拜的對象。

  當然在貿易途中,劉興,李出源等人是怎么沒有想到,一顆只要一分錢都不到的玻璃珠,在土著民這里居然被視為頂級神物,一顆就可以換來十兩黃金。

  也是十元永興幣。

  有些土著為了獲得一顆透明,晶瑩剔透的玻璃珠,玻璃球,以及玻璃杯等玻璃制品,甚至愿意拿出百兩,千兩黃金前來交換。

  這算是打開了劉興,李出源等人的眼界。

  是能說這些土著太有錢了,還是太傻了。

  不過這才剛剛進入東大陸西海岸北側。

  往南據說還有數十萬里之遙。

  這里還僅僅只是四十多座土著部落,這些部落少則一兩千,多則七八千,合計最多五六萬土著民。

  就給華漢國換來了黃金八千兩,白銀五萬兩。

  這讓劉興等人怎么不側目。

  怎么不激動。

  這東大陸的富裕或許遠超眾人想象,難怪陛下堅持要來東大陸啊。

  一個月的考察,建城,四座新城拔地而起。

  雖然城池規模都不大,最多也就可以容納萬人,而且四城駐軍加起來也不過四五千人。

  但是這確是華漢國在東大陸上建立的第一個據點碼頭。

  以后一批批移民必會蜂擁而至,在此落地生根,長期發展。

  當然劉建也不會告訴船隊,因為落基山脈的阻隔,實際上東大陸西海岸向東幾乎無路可走,僅有的山路大多都崎嶇難行,并不適合大部隊行動。

  唯一適合的就只有這四座據點向西的這一段路。

  所以這才是劉建堅持要在后世西雅圖建立第四座據點新平城原因之一。

  新平城和新旅城便是未來西海岸向內陸發展的橋頭堡和前進基地。

  至少比從東大陸最南端,或者中部修建運河聯通東西更方便。

  也離華夏更近。

  怎么看,這里都是劉建所看重和未來建設,發展的重點地段。

  如此寶地,怎能荒置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