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三十八章:視察工業區(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那是為了以后安裝新設備所用的空地,每個廠都有一塊,未來這種水車會被新動力設備取代,而那塊空地就是專門安裝設備之地,是我特別要求留下的”

  劉建向李出源說道。

  “新設備,是何物,蒸汽機嗎”

  李出源聽后,問道。

  “一會我們去動力廠一看便知,動力廠離這并不遠”

  劉建笑道。

  “不瞞李公子,動力廠就在河東岸,與煉鋼廠,鐘表廠,電報機廠是一條路”

  身后的霍佟上前說道。

  李出源聽后,微微點了點頭。

  不久眾人走進了紡紗廠。

  李出源,李霜寧,包括劉艷都對眼前巨大的木制紗機所吸引,震撼住了。

  從廠房外的連桿進入房中后,分出數十根分桿,每根桿都有專人負責看護,以齒輪,轉盤相互連接,分離,如此使得一個巨型水車可以帶動十數臺紗機運轉。

  而廠房之外至少有二十臺水車,如此這么一個紡紗廠,便有四百臺這樣的巨型紗機。

  而且聽劉建所言,這雞籠工業區不僅僅是永遠商行旗下唯一的工業區。

  虎頭城,新杭州城也已開始建立工業區。

  未來三五年,很多新城也會配套建立工業區。

  每個工業區一個這種規模的紡紗廠,如此哪怕幾千萬人的衣服穿戴,都可以保障。

  看著眼前織機,李出源心中的震撼難以言表。

  “這里一共有四百五十臺這樣的紗機,一臺需要五人操作,一人負責動力輸出,一人負責操作紗輪,一人負責走錠,一人負責卷紗,一人負責成品剪裁”

  李娟紅向眾人說道。

  “這樣一臺紗機只要五人便可操作”

  看著忙碌的女工,又看著一邊介紹的李娟紅,后面的李霜寧問道。

  “是的,這是公子設計的紗機,一臺紗機,而且也是目前最新的,老的八十錠機器已經拆解弄去虎頭城和新杭州城建廠了,這種新機器如今有百二十錠,比原有機器多了四十錠,而且之間設計精巧,所耗動力也更低”

  李娟紅介紹道。

  “百二十錠,我聽說那八十錠的就比那織造府的紗機效率高幾十倍了,這種機器豈不是要上百倍”

  一邊的劉艷說道。

  “小姐所言極是,明庭的紗機屬下也曾用過,同樣以水車為動力大紡車,最多的也就只有十八個錠子,而且并非如這種紗機一樣是串聯一體的,需要各自依托踏板來轉動,而且這種大紡車實際上并不多,更多的是單錠紗機,所以公子這種紗機比明庭所用紗機效率提高百倍,而且只用五人便可操作,而且真正紡紗的一兩人足矣,人力,效率都無與倫比”

  李娟紅向眾人介紹道。

  “難怪那絲綢絲滑,價格也不貴,原來如此啊,只是光有這種紗機,還需要原料啊,這原料如何解決”

  李出源問道。

  “這一點李公子盡可放心,只要養蠶的種植棉花的不斷供,這種紗機包括隔壁織布廠的織機就可以持續工作,而如今南洋各地,除去種植糧食外,種植桑樹,棉花的土地也是非常多,以后原料并不成問題”

  李娟紅說道。

  “李兄就放心吧,別的不說,就說這臺灣一地,便有各種耕地百來萬畝,這還是目前已經開荒,種植的,以后隨著我們掌握的地盤越來越多,可耕種面積也越來越大,如此還怕沒有原料供應嗎”

  劉建也笑道。

  “也是,在保證糧食生產的情況下,種植棉花和桑樹,發動百姓養蠶,如此還愁原料乎”

  李出源也點頭笑道。

  “唯一的問題便是棉花的品種,這以后我一定要解決”

  劉建抬頭看了看東方,笑道。

  “品種,什么品種”

  李出源聽后,一臉疑惑的問道。

  “哈哈,等時候到了李兄便知,如今還不可說也”

  劉建笑道。

  李出源聽后,雖然也有些疑惑,但也沒多言。

  而是看了看東方,這東方又有何物,讓劉兄如此戀戀不忘。

  李出源心中想著。

  “走吧,去看看隔壁的織布廠的織機”

  眾人參觀一陣后,便帶著眾人離開了紡紗廠,過了一個石橋后,來到了織布廠。

  與紡紗廠的效率不同,織布廠的織機看上去并沒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處,便是采用了飛梭。

  看著飛梭來回穿插,穿行,一塊塊棉布也從織機上編織而出。

  眾人又是一陣驚呼。

  衣食住用,方方面面都能完美解決,難怪這么多人愿意舍棄中原,中土,來到南洋打拼。

  在加上各種移民手段,掩藏,掩飾的很好,以及明庭各官府內部被麻痹,被買通。

  以及強大的軍力保證,以及劉建坐鎮指揮,發展各種機械,教材,制度,律令,難怪永興商行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成長。

  或許等大明回過神來,必會大吃一驚吧。

  也不知那些沒有獲得代理權的王侯貴族,朱姓皇族們,會有何動靜和手段。

  不過如今南洋一地已經逐漸穩定,可以自給自足,要是真等劉建鯨吞南洋,在南洋站穩腳跟,大明會不會悔之晚矣,會不會反應過激。

  過猶不及啊,真不知道那些明庭官員們,顯貴們都在做什么,在眼皮子底下移走了近七百萬人,讓人只覺匪夷所思啊。

  李出源在一邊暗思著。

  不過想想也是,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世上就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想想大明一個縣衙內就有幾十個吃皇糧的人,府衙就是上百個,整個大明這樣的怕是有幾十萬吧。

  而朝廷一般只能影響到縣,科舉官員也只能到知縣一級。

  其他那些屬官,屬吏,屬員,雜役可都是本地人充任,再往下直達鄉里,那也是地方鄉紳的地盤。

  所謂皇權不下鄉,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可不是如今永興商行那樣的省縣鎮鄉四級管理,每一戶都可以管理到。

  所以大明全國,朝廷看不到的地方自然就多了,漏洞自然就大了,最后移民成功也就可以理解了,畢竟樹摞死人摞活嘛。

  李出源暗思著。

  “李兄想什么呢”

  劉建對李出源笑道。

  “沒什么,想到了一些別的事”

  李出源笑道。

  “這樣的織機,李兄覺得如何”

  劉建見此,問道。

  “震撼,驚奇,令人驚嘆啊”

  李出源笑道。

  “走,我們再去其他廠看看”

  劉建看了看笑容滿面的李出源,笑道。

  “劉兄做主便是”

  李出源拜道。

  劉建見此,微微一笑,與眾人一路離開了后院紡紗廠和織布廠。

  出后院向前不遠,便是玻璃廠,沿河兩岸還有造紙廠,印刷廠,火銃廠和火炮廠。

  眾人沿河一路向前,李出源,李霜寧也算大開眼界。

  那利用水力機械傳動制造出來的玻璃,紙張,大批量印刷書籍的水力印刷機,都顛覆了李出源的認知。

  難怪永興商行可以印制這么多的各種書籍,圖冊,有這樣的紙機和印刷機,還有什么不可能的。

  眾人一路向前。

  不一會便來到了肥皂廠。

  看著一坨坨肥皂從模具中定型,取出。

  李出源又是一陣驚呼,驚詫。

  原來這就是風靡南北的肥皂是這么制作出來的啊。

  那這一桶桶蓋著蓋子的大木桶內又裝的是什么。

  李出源又思索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