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三十七章:視察工業區(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正統三年二月六日一早。

  劉建對眾人正式下令,第一艦隊進攻琉球,并以王昆文為琉球縣長,管理琉球。

  而劉建的下令更是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因為劉建完全推翻了建立傀儡的打算,而是直接滅亡琉球。

  同時將琉球三十萬民全部南遷而琉球的人則由漢人遷入充實,而是人數只有十萬。

  雖然一來一去只有四十萬人的遷移,并不算太費事。

  但這樣的轉變,也足可讓劉昂等人惕然心驚。

  但劉建已經正式下令,眾人也只能遵從。

  于是眾人再次商定,二月十日,大軍出征。

  駐扎雞籠的第一艦隊第三大隊北上進攻占領大嶼,阻絕倭國可能的南下和琉球北上,第五大隊則進攻八重山。

  第一大隊和陸戰隊一營,二營進攻琉球本島北部歸仁,羽地,名護等城,第六大隊和陸戰隊三營,四營,五營及直屬隊進攻琉球本島南部大里,豐見,玉城等城。

第二大隊,第四大隊和第七大隊則由劉興親自統領,直攻琉球王城首里,占領首里,及周圍那霸,北谷,中城,盛連等城  完成對琉球本島全境的占據。

  如此五路齊發,合計五萬大軍,其中三萬五千海軍,一萬五千陸戰隊,直驅琉球。

  新任琉球縣縣長王昆文則與臺灣屯田軍都督高叢,巡警軍王翔,海警軍陸政廷等一起,負責善后工作。

  同時陸政廷也負責攔阻琉球一切外傳消息,封鎖所有琉球外出通道。

  安排好一切后。

  劉建便帶著眾人出雞籠城向西南,往雞籠工業區而去。

  雞籠工業區可謂雞籠城的衛星城,位于雞籠城西南,雞籠河沿岸,由工業區向北,便是雞籠船廠所在地。

  雞籠船廠占地非常大,比工業區占地還要大上許多倍。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如今的船廠除去打造新船外,舊船改造,維護,保養,維修等工作也要在船廠內進行,而且專門為船工準備的住家和學校等也在船廠以內。

  所以才有了如今這巨無霸的船廠。

  船廠與工業區相去不遠,從工業區向北,也就兩三里地,便是船廠外圍。

  當然為了保證船廠和工業區的安全,周圍棱堡也是不少。

  看著周圍與雞籠城周圍一樣的棱堡,李出源暗思著。

  “李兄似乎對這棱堡頗有興趣啊”

  劉建看了看李出源,笑道。

  “此堡與與中原之地的城墻,暗堡頗有不同,劉兄為何要如此設置”

  李出源問道。

  “之所以如此設置,其一是為火炮提供射擊平臺,看見那圓形堡了嗎,那就是炮臺,上置三到六門,足可保證各方火力,無論是對海,對岸,對陸,均可,臺基加斜面是為了防止敵方攀爬,同時斜面城墻也可起到一定防御炮彈的效果,同時方便己方火銃兵無死角的射擊,如此便可最大化火炮和火銃威力,足可摧毀,粉碎任何一方向敵軍攻擊”

  “如此,為何不為城市修建這樣的城墻,而選擇單獨修建這樣的堡壘”

  李出源又問道。

  “要想進攻南洋各城,首先敵方就要掌握制海權,而有我海軍及海警軍,岸防軍守備,我敢保證,當今世界,沒有一支力量能夠突破我的海洋防線,掌握制海權,所以這些島嶼上的城市便沒必要修建城墻護衛,修建這樣的堡壘,棱堡,防御海面和外圍即可,退一萬步說,就算有人兵臨城下,不解決這些棱堡,他們也不能全力功城,我在配合一些臨時防線,在強大的敵軍,也不能入城也”

  “劉兄頗為自信啊”

  李出源見此,笑道。

  “非自信也,前方便是工業區了,走我們先去火銃廠和火炮廠看看如何”

  劉建揮手笑道。

  “好”

  李出源點頭稱是。

  一行人向前,不多時,便來到工業區外,霍佟帶著工業區各負責人及各廠長,廠丞,廠頭們在外迎接。

  廠長自然是一個廠最高負責人,廠丞便是車間主任,而廠頭便是工頭。

  除了各廠以外,工業區管事,副管事,各辦事處,科等機構,共同管理雞籠工業區。

  “拜見公子”

  眾人在霍佟的帶領下向劉建參拜。

  “諸位都不必多禮”

  劉建揮手示意眾人起身。

  “紡紗廠廠長李娟紅,織布廠廠長胡秀蘭到了嗎”

  劉建看了看眾人,問道。

  “稟公子,李娟紅,胡秀蘭正在后院內等候”

  霍佟拜道。

  劉建聽后點了點頭。

  因為這兩個廠是女工,所以劉建命人專門在工業區開辟了一塊地,外有圍欄,內設紡紗廠,織布廠,以來分割其他廠。

  圍欄之后連通工業區宿舍,如此女工可以由宿舍直接前往圍欄內的工廠,如此便無需拋頭露面。

  當然如今工業區內工匠,工人之間早已熟絡,女工大多也是工匠,工人妻子,女兒,所以就算看見也沒有什么關系。

  “好,先去后院看一看紡紗廠和織布廠”

  劉建說道。

  于是眾人沿著外環路一路向前,來到工業區后院。

  整個工業區圍著雞籠河而建,一路上水車林立,廠房連排。

  當然也不是所有工廠都是沿河而建,畢竟有些工廠并不需要水車作為動力來源,需要水車動力的,如印刷廠,造紙廠,紡紗廠,織布廠,玻璃廠,火銃廠,火炮廠和煉鋼廠。

  其余如肥皂廠,機床廠,鐘表廠,電報機廠及新成立的動力廠,并不需要水車作為動力。

  其實劉建原計劃所有工廠都要有動力來源,實現全系流水線生產。

  只是靠水車動力輸出不穩定,動力也不夠,再加上位置限制,所以劉建只能做出一些取舍,將需要動力的首先使用水車動力,建立在河流旁邊,而不用水車作為動力的,則遠離水岸。

  當然沿河還有污水處理廠,化糞池和水廠,為整個工業區提供用水,凈化保障。

  來到工業區后院,李出源一臉疑惑的看著眼前圍著圍欄,外面有專人負責看護的后院。

  劉艷和李霜寧也都在后跟隨,好奇的四下看著。

  “拜見公子”

  李娟紅和胡秀蘭見劉建到后,上前拜道。

  “都安排好了吧,沒什么不方便的吧”

  “公子放心,都準備好了”

  李娟紅拜道。

  “好頭前帶路,我們進廠一看”

  劉建揮手,李娟紅,胡秀蘭則再前引路,將眾人帶入了后院。

  走進后院后,只見遠處河道內一片一后兩個巨型水車正在轉動著,水車之上有三位女子正在踩踏踏板,一根連桿正連入左右的廠房內。

  “想不到這水車如此之大,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

  一邊的李出源贊嘆道。

  “這水車乃公子所設計,比明庭那邊的龍骨水車大了一倍有余,而且配合木制齒輪,踏板和連桿等機構,使得動力輸出更加穩定,保證織機和紗機穩定輸出”

  李娟紅向李出源介紹著。

  “我們先看看紡紗廠,再過橋去看看織布廠吧”

  “劉兄安排便是,只是那后方怎么有那么大一塊空地,那是做什么用的”

  李出源指了指廠房后方的空地,問道。

  劉建看了看后,微微一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