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08章:三軍齊上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108章:三軍齊上陣  呂武從未放棄過對參加戰爭的準備。

  這種準備不是時刻調集部隊進入最高狀態,其實就是研究更好的裝備,再挑出其中合適的那一些裝備類型進行生產,儲存著以備不時之需。

  老呂家有煤礦也有鐵礦。

  只是受于很多方面的因素,鐵的產量一直上不去。

  另外,哪怕掌握了冶鐵技術,甚至都將初級鋼給研究出來,真不是會了就等于穩了,廢品率還是有那么點居高不下。

  呂武前一段時間研究“拉絲”,廢了很大的精力,還是沒有將金屬“拉絲”技術研究出來。

  他倒是借鑒了秦國的技術……,不是現在這個秦國,是始皇帝一統天下時期的秦國,搞了流水線生產規范,同時也將模具鑄造法進行了復制。

  這個時候,模具被稱呼為“范”,很早就被思考并發明創造出來。

  當然,模具都是泥巴做的。

  呂武利用了原有的技術基礎,發現熔鑄出來的金屬毛刺和坑坑洼洼有點離譜,打算將鉛材料的模具研究出來。

  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他也不是專業人士,只是大概懂得一些常識以及原理。

  他只能將大概的理論寫出來,自己慢慢研究和試驗的同時,更多的是交給專業人士去琢磨。

  搞金屬拉絲,自然是為了制造鎖子甲,他更知道金屬拉絲一旦研究成功,還將改變這個世界。

  國君再次發出征召,老呂家的一切都要圍繞著出征為前提。

  上一次呂武帶著五百名武士出征。

  這些武士已經完成自己今年該納的“賦”,再次出征的耗費都要領主來出。

  而領主肯定是要找國君報銷。

  按照正常情況的話,國君肯定是要給領主進行報銷。

  有“正常情況”也必然存在“狀況之外”,好些列國的國君明明答應了貴族卻反悔,不是沒發生過。

  呂武在進行出征前的準備,學習的事情自然就暫停了。

  這一天,師曠在自己家臣的引領下,求見了正在準備出征事宜的呂武。

  他當然是看不到呂武的,聽到問候聲能判斷出呂武所在的位置,行禮之后說道:“聞陰武子受君上召喚,不知在下可否同行?”

  呂武非常不理解一個盲人去戰場做什么。

  師曠是盲人,他要是有兄弟的話,必然無法繼承家族的事業,同時也沒那個機會履行納賦這種義務。

  在這個年代,不能作戰的貴族比“士”這個階層的價值更低,再沒有特殊技能傍身的話,需要祈禱自己成為一個誰都忘了的小透明。

  自然,被遺忘也代表不可能出人頭地,隨時有被打落塵埃的可能性。

  呂武覺得自己跟師曠不熟,訝異師曠怎么會來對自己進行這種請求。

  “可。”他覺得現在的戰爭還講禮儀,沒多少心理負擔地答應下來,問道:“出發時,必告知足下。”

  師曠行禮后,心滿意足地離去了。

  老呂家在進行出征前的準備。

  其實就是呂武挑選武士和屬民,準備相應的物資。

  已經納過“賦”的武士,他們不在出征的名單中。

  呂武這一次會帶上七百名武士和一千四百名屬民。

  這些還沒有完成納“賦”的武士,還是需要自己準備好武器和甲具,自帶足夠數量的糧食和其它生活用品。

  屬民之中沒多少擁有屬于自己的武器,他們的職業就是耕地和干各種活。

  呂武則是備下了一百八十套的金屬甲,以胸甲和環片甲為主。

  他還帶上了三百套皮甲,長戈兩千五百桿,弓一百八十張,箭矢一萬支,劍五十柄,大小斧頭兩千五百把,標槍兩千桿,以及其它零零碎碎的東西,攏共兩百六十車。

  “彬,我走后一千百八‘徒’與兩千‘羨’,如布置安排。”呂武已經站在馬車上,非常慎重地對宋彬行了一禮,道:“拜托了!”

  宋彬回禮,答道:“必不負主之所托!”

  呂武看向了其余的家臣以及武士代表,對著他們行禮,說道:“家中之事,拜托諸位!”

  一眾家臣回禮,齊聲大喝:“武運長存!”

  道路兩邊站滿了屬民,他們當然是要送出征的隊伍。

  出家門前,老祖母和幾位夫人已經送過呂武,自然不會出現在這邊。

  呂武示意青駕馭戰車動起來,緩緩地穿過了棘門。

  一旦部隊穿過棘門,代表他們已經進入服役狀態,一切都要按照軍事制度來執行了。

  部隊需要繞一下路,一樣是從“昆都”過大河。

  進入“霍”地之后,呂武的隊伍與早在等待的三個依附貴族隊伍完成會合。

  霍遷、由式、平博就是他們的名字。

  合成一股的隊伍,繼續朝“交剛”的方向行軍。

  由式、平博都是小貴族,前者只帶了三輛戰車和五十名武士,后者帶了兩輛戰車和七十名武士。

  他們肯定還會帶上自己的輔兵以及一應物資。

  霍遷卻是帶上了八百名武士和六百名屬民,物資方面跟上次一樣緊缺。

  戰兵的數量比輔兵多,已經很能夠說明問題。

  代表的是老霍家處在不正常狀態。

  呂武已經從霍遷這里了解到狀況。

  老霍家的封地就在“屈”與“鄂”中間位置的靠東所在區域,距離大河不超過五十里遠。

  要是有一張地圖,能發現老霍家離秦國疆域和白翟的地盤非常近,還是處在一個多濕地的地理位置。

  那樣的地理環境之下,別說是春秋時代的技術,便是到了現代,都不是一個適合農耕的所在。

  老霍家的農夫非常少,獵人卻是過剩,甚至懂得放牧的人要比懂種田的多。

  根據霍遷自己的講述,他們時常會與白翟交鋒,原因當然是要搶牧場,導致武士的數量就要充足。

  當然,老霍家的武裝人員數量肯定比屬民少,霍遷帶出來也不全是武士,算是臨時臨時武裝的一種。

  呂武很能理解。

  位處邊疆,鄰居不是秦人就是胡人,武力弱早完蛋了。

  他們花了將近十二天的時間抵達“交剛”,發現自己等人又是早先到的那一批。

  而“交剛”除了之前輪換過來駐扎的“上軍”,“上軍”和“中軍”也已經來了一部分。

  三支軍團中的“上軍”駐扎在交剛城內和周邊,另外的“中軍”和“下軍”分別在距離“交剛”大約七八里外的北面和南面進行駐扎。

  呂武是在“下軍”序列,肯定是要跟“下軍”的其余人會合,一起駐扎在相同的區域。

  他打探了一下消息,三個軍團的軍佐已經都到了,“中軍”和“下軍”的軍將卻是都還沒有抵達。

  這樣一來的話,主持“中軍”和“下軍”事務的當然是軍佐。

  呂武接受檢查并帶隊伍進入營地,開始安營時卻是得到智罃的召喚。

  “今次,你歸于滑‘帥’麾下。”智罃埋首于文牘,頭也不抬地繼續往下說:“一旅之兵可充實?”

  也就是說,程滑升級成為一個“師”的“帥”了?

  呂武也不客氣,點了幾位貴族的名字,請求智罃將他們調入自己麾下。

  這件事情智罃能管,卻不該由他來進行實際的操作。

  很簡單的道理,一名市長當然能管市里的大小事務,可是各級的官員都有自己的職責范圍,市長都能管不代表需要凡事插手,不然要各級的人手做什么?

  市長一句話就能搞定的事情,何必親自去做嘛!

  呂武只是干類似于走后門的事情,真去操作肯定會是“一路綠燈”,不會受到阻止和刁難。

  這也是建立在智罃已經開口問了為前提。

  他們又聊了一些事情,只是都是一些沒什么特別的事情,搞得呂武離開智罃帳篷時,感到有些困惑。

  老摳門智罃,沒提點什么要求,要點好處,顯得很反常啊!

  呂武回到自己的駐軍,結果看到了魏相和魏絳。

  這兩位好像等了有一小會了?

  “武。”魏絳看到呂武后非常高興,說道:“許久未見!”

  魏相則只是臉上帶著笑容,沒有開口說話。

  魏氏是在“中軍”序列。

  這一次帶兵納賦的是令狐顆。

  這位令狐顆已經別出,因為封地在令狐,被稱為令狐氏。

  當然,跟其余的大家族一樣,令狐顆雖然別出了,卻還是跟魏氏親如一家,也能代表魏氏統兵納賦。

  因為魏氏不是“卿”的關系,自然也就沒有必要讓呂武過去他們那邊。

  貴族能在幾個軍團來回服役嗎?

  肯定是能的。

  只不過貴族才不會那樣做。

  畢竟,一支軍團待久了,與同僚建立了交情,不是萬不得已誰愿意時常改變社交環境,去一個誰都不熟的陌生環境里。

  魏絳和魏相就是過來找呂武打個招呼,知道師曠也在,丟下很忙碌的呂武,跑去找師曠了。

  之前,呂武納賦,第一次誰也不認識,到第二次就有了人脈的基礎。

  雖然是帶兵出來作戰,每一位貴族只要有機會,肯定會找人串門。

  呂武已經知道被歸入程滑的麾下,肯定也要親自過去一趟。

  見老上司,結果老上司看上去非常忙碌。

  “武?”程滑看到了呂武,本來一張木木的臉,露出了看上去有些僵硬的笑容,問道:“旅可充實?”

  那笑容之所以僵硬,不是其它的原因,只是他臉上平常的表情就不豐富,不習慣去笑了。

  是個大佬就問呂武的部隊建制,著實是他感到了壓力。

  他心想:“怎么誰都覺得秦軍會刻意針對我?”

  晉國出動了三個軍團,他呂武只是其中的一個旅帥。

  秦國會刻意針對?

  應該……,不至于吧?

  本書作者其他書:

  相關推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