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574章 五雷轟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天空中,雷光大作。

  狂風卷席著烏云,仿佛天空比平時低矮了,就像一團咆哮在頭頂的蠻獸。

  弘治皇帝和一眾大臣,站在奉天殿的屋檐下。

  一道人影飛快朝大殿跑來,后頭跟著三個小太監,有人拿燈籠,有人拿蓑衣,是朱厚照。

  朱厚照看向嚴成錦,樂道:“本宮聽說你能避雷?”

  “不是臣能避雷,是避雷針能避雷。”

  嚴成錦命人,將都察院的兩只大風箏拿來。

  它們坊間的匠人所作,用瀝青特制的布料,不怕水,也不會漏風,有風就能起飛。

  “請兩位大人,到廣庭上放風箏。”

  徐紅律拉下臉來:“你是要害死我們吧?這么大的雨,傷寒怎么辦!”

  “兩位大人現在后悔,還來得及。”

  江南有商賈與徐紅律相見。

  寧王的手又伸進京城了,鹽改為國販,讓很多人賠了銀子。

  或許因為這個,才倒戈寧王的吧。

  嚴成錦不想看到天打五雷轟的場景,不太吉祥。

  李錠一沉眉,非要讓嚴成錦辭官不可:“陛下作證,嚴大人說話算話!”

  嚴成錦頷首點頭:“本官說話算話,只是,此舉有性命之憂,兩位想清楚了?”

  畢竟,他們不知道這風箏,會引雷。

  “你不要以為我等不敢!”

  李錠一拿著風箏上了廣庭。

  徐紅律咬咬牙,也跟了出去,還有汪機呢,怕什么?

  若從天上看,會看見黑漆漆下,有兩個人奔跑在廣庭上,而一群人站在大殿門前觀望。

  “兩位大人,請將風箏再放高點。”

  嚴成錦的聲音夾著風聲,徐紅律隱約能聽清楚看此子想耍什么把戲不斷放線。

  很快,一陣沙沙的聲音雨滴落下灰蒙蒙的一片,雷光更兇了。

  徐紅律看向李錠一小聲道:“把繩子扯斷,就算是真的咱們也說是假的。”

  狂風扯著線不一會兒,風箏就飛到天上去了。

  小太監跑來:“陛下,線斷了。”

  徐紅律和李錠一走回來,面色頗為淡定。

  “雨才剛開始下風箏就飛到天上去了。”

  沒了風箏還怎么證明。

  弘治皇帝面色有些失望,皇城是京城最高的建筑,容易遭受雷電。

  若能避開雷電,對于朝廷而言,實乃幸事。

  劉健有些掃興等了三日,竟是這樣的結局。

  嚴成錦道:“二位大人以為本官只準備了兩個風箏?

  不,本官準備了一千個。”

  衙役抱著風箏上前一模一樣的青色風箏,看得人頭皮發麻。

  “……”徐紅律。

  “兩位大人請繼續?”

  怕錦衣衛搜身方才他們把刀子丟到了廣庭上此刻,也不知道丟哪兒去了。

  李錠一完全沒想到,嚴成錦準備了一千個風箏,風箏都不要錢的嗎?

  兩人黑著臉,又拿著風箏,到廣庭跑起來,在狂風的推動下,很快升上高空。

  這時,方學拿著斷繩走來:“大人,繩子是被割斷的。”

  嚴成錦早有預料,并不覺得奇怪。

  弘治皇帝面色難看,輕哼一聲,如此拙劣的做法,實在有損品行。

  “若雷打到風箏上,就說明避雷針能引來雷電,那就是臣贏了。”

  朱厚照變得無比認真:“老高,這不是叫避雷針嗎?”

  “針吸引了雷電,屋舍才能避雷,所以叫避雷針,請殿下不要糾結。”

  弘治皇帝面色狠狠一抽,難怪此子要簽個契書。

  劉健急了:“你怎么不早說!”

  “下官怕說出來,就無人敢試了。

  此事總需有人驗證,劉公不必擔憂,下官的猜想,也未必正確。”嚴成錦不敢保證,一定會劈死人。

  聽說,也有雷劈過后,不死的人。

  戶部韓文和刑部熊繍慌了:“陛下,要不要召他們回來?”

  召回來,結果就無法佐證了。

  弘治皇帝有點猶豫,畢竟也有可能不會死。

  天空電閃雷鳴,忽然東邊亮起,忽然西邊亮起。

  徐紅律不信邪,不斷放手中的線,風箏越飛越高。

  轟隆一聲!

  銀色的雷光打在風箏上,順流而下,徐紅律官衣起火,從蓑衣里冒出來,躺在地上。

  “陛下焦了……”

  “快傳御醫!”

  “還傳什么御醫,人都焦了。”

  奉天殿門前,百官慌張大亂,像架在火堆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太快了!

  雷聲隨后而至,耳朵嗡嗡作響。

  風箏還纏在徐紅律手上,又有天雷劈下。

  李錠一見到這幕,嚇得連滾帶爬跑回奉天殿:“你不是說,這是避雷針嗎!”

  “不錯,它吸引雷電,人才能避開雷電,所以叫避雷針。”嚴成錦道。

  小太監蓋上草席,把人抬走。

  弘治皇帝還沉浸在震驚中,沒回過神來。

  剛才還活生生的人,就這么沒了啊。

  “陛下,臣贏了。”

  李錠一稍微回過神來,嘴硬道:“徐大人或許是遭遇天譴,本官怎么沒事!”

  “還有風箏,李大人可以再試試?”

  再傻的人也能看出來,李錠一不服輸罷了,這鐵針,真能勾引天雷。

  被雷劈的那一幕,就像噩夢在大臣們腦中縈繞,太嚇人了。

  朱厚照狐疑地看向嚴成錦:“老高,你怎么知道的?”

  劉健也看向嚴成錦,有些怒意,此子早就知道了。

  “殿下看屋檐上,昂起的龍頭上吐出舌頭,舌頭上有鐵線通往地下,臣的想法,便是由此而來。

  臣的府邸,已經安置避雷針三年了。”

  早在唐朝時,有人發現了用魚尾形的銅瓦,放在屋頂上,能避開天火。

  所以,從唐朝開始,宮殿樓宇上,都會在屋檐的四角,放上瑞獸裝飾,內部安裝鐵線,通往地下,漸漸形成一種建筑風格。

  但沒有道理能說清楚。

  故而,認為這是向上天祈求的一種迷信行為。

  今日,嚴成錦破解了。

  “還望陛下準許,將徐紅律大人今日所做之事,寫進史書里,他是好官。”

  弘治皇帝說不出話來,此子竟在府上,安置避雷針三年了?

  “嚴卿家!府中可還有像這等朕不知道的事?”

  “還有一個,回頭臣寫在紙上。”

  看到徐紅律就這么沒了,百官有些憤然。

  嚴成錦早就知道此事,還坑害徐給事中,這是人干的事?

  可有陛下在此主持,又簽了免罪契書,想告嚴成錦,卻無從告起。

  且,為何只劈中了徐紅律,李錠一卻沒事?

  說明此事,還有機會不死,就像嚴成錦所說的一樣。

  弘治皇帝命道:“工部重新布置避雷針,尤其是仁壽宮,起火多次,坊間,則由五城兵馬司,在固定之處,安置避雷針。”

  山東臨清。

  剛開春,山林一片枯黃。

  在山林下,有一條約莫九尺寬的官道,五十人左右禁衛手持長槍或腰配繡春刀,拱衛著中間的馬車。

  李東陽坐在馬車里,來回翻看嚴成錦的疏奏。

  一匹快馬飛馳靠近,禁衛們戒備起來,拔刃相向。

  “李大人,屬下是來送家書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