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饒州,位于潢水上游。

  這一代正經是遼國龍興之地,不過后來遼國的政治、經濟中心轉移到了上京,再到后來集中到了南部的燕云十六州。

  饒州雖然并不是十分繁華,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好在上京和南/京(幽州)中間,扼守潢水渡口,戰略意義十分重大。

  這一日晌午十分,一直大軍從北邊匆匆而來,第一時間撲向了饒州守軍的軍營。

  領頭之人正是耶律乙辛,上京叛亂,并未抓到耶律洪基,行刺耶律浚的行動又失敗了,無意是滿盤皆輸。(他不知道耶律洪基重傷必死)

  當此之時,耶律浚正率領著征東大軍快速撲向上京,各地的勤王之師也紛紛趕去,留在上京無意會是坐以待斃,成為眾矢之的。

  想要活命,就必須要離開最危險的地方,盡快轉移!

  逃出了危險境地,然后再想辦法,興許會有活命的機會。哪怕成為一個流寇,只要縱橫草原,總是會有機會的,卷土重來未可知啊!

  耶律乙辛將目光對準了南方,如果能快些,興許這就是個絕地反擊的好機會。

  當務之急是經過饒州,渡過潢水!

  雖說是夏季,正好是多雨的季節,但潢水的水位卻不高。經過斥候探查之后,迅速確定了渡河的位置,能趟水過河,這無疑是節省時間的好辦法。

  站在岸邊,眼看著大軍不斷渡河,耶律乙辛凝重的神色稍稍放松一些。哪怕如今被扣上了謀反亂黨的身份也不怕,這么多年在遼國權傾朝野,沒有一點根基怎么能行呢?如今正是用上的好時候。

  過了潢水,大有希望!

  眼看著天空逐漸陰沉,很可能會有陰雨到來,耶律乙辛只得不斷催促士兵盡快過河。若是下起雨來,行程必定會受到影響。現在可是拼命的時候。哪里能延遲片刻?

  于是乎,整個潢水河道里全都是耶律乙辛的麾下的士兵。

  就在前行士兵渡河上岸,大部分士兵還在河水中時,巨大的轟鳴聲傳來。

  耶律乙辛頓時大驚,哪里來的聲音,是騎兵追來了嗎?不會有這么快的。耶律浚從遼陽回到上京,再掉頭南下。需要的時間會很長。

  可是轟鳴聲卻越來越大,突然有眼尖的士兵看到,上游的河灣處,一道洶涌的白浪快速而來。

  浪頭很高,速度很快,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讓人膽顫心驚。巨浪落在士兵眼睛里。唯有驚恐,驚恐到了極點!

  耶律乙辛就站在河岸上,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巨浪過去,渡河的士兵在河水中不斷掙扎,最終消失在湍急的水流中。

  潢水突然暴漲,吞噬了無數人的生命,也吞噬了耶律乙辛的奢望。

  他嘴巴大大地長著。依舊有些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甚至連是怎么一回事都沒有搞清楚。愕然之后,回過神來,無盡的驚恐涌上心頭。

  有人在潢水上游攔河蓄水,就是要等自己半渡之時,這是一場早有預謀的伏擊。

  那么伏擊者是誰呢?

  很快,答案出現了!

  大地再次傳來隆隆的響聲,耶律乙辛確定。這一次是馬蹄,而并非河水。

  當皮室軍拱衛著耶律浚出現,將他們余下的兩三萬人逼到了潢水邊時,耶律乙辛突然想笑,卻怎么笑不出來。

  耶律浚竟然來了,豈非又被算計了?

  耶律乙辛見上京城待不下去了,只能帶著數萬大軍離開。如果是純粹的游蕩。沒有一個合適的目的地,那就和草原上的流寇沒有區別了。

  但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存在數萬人規模的流寇,看不到前途。還有誰愿意繼續跟著他們呢?到時候必然軍心渙散,叛軍士兵也會因為各種原因離開的。一旦分崩離析,那可就真的完了。身家性命不保,也會失去最后一搏的機會。

  耶律乙辛這種人,骨子里就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絕,當然了,代價可能是賠上全部。他是個不愿意輕易服輸的人,他決定嘗試一下,最后一搏。

  如果想要和耶律洪基父子一較高下,哪怕只是對峙,光憑借手中這點兵力是不夠的。這個時候,加強實力就顯得越發越重了。

  可哪里還有兵力?足以和耶律浚抗衡,可以讓他翻本的兵力呢?

  答案正是——遼國南/京幽州城!

  幽州駐扎著遼國另外一支的精銳,宋朝河北路大軍防御他們,遼國同樣也要防備著宋人。尤其是宋朝那邊不斷叫囂收回燕云十六州,對遼國還是有一定壓力的。

  燕云十六州在遼國最南邊,也是原本漢化程度最高的,這里的農業和手工業、商業都很發達。在遼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在經濟方面的意義,早已超過上京,不容有失。

  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在幽州屯重兵,保護南京,保護商業中心。同時也是防備宋朝,對宋朝施加壓力,兵力不在少數。

  如果能將幽州的兵馬控制,那么實力上必然會有大大增加,憑借著燕山的險要,或許可以站穩腳跟,卷土重來。這是唯一可以與耶律浚父子周旋,一較高下的機會,耶律乙辛的真實目的在這里。

  所以才要日夜狂奔,盡快南下,目的就是為了擺脫追兵。昔年他在幽州駐守過很長一段時間,有一些將領是他任命的,還有許多人和他多少有關聯,也算有盤根錯節的根基。這個時候逃到幽州,完全有東山再起,反敗為勝的機會。

  這就是他為何著急搶渡潢水的緣故,生死就在此一線之間。

  問題是,他自己能想到,太子耶律浚也能想到。

  接到耶律乙辛叛亂的消息,耶律浚本來大為著急,是打算自己快速率領大軍趕回去上京的。可走動身之后他又改主意了,與女真人的作戰中,他積累了不少作戰經驗,考慮問題更為全面。

  出了這樣的事情,耶律乙辛豈能坐以待斃?必然會是由反彈,拼死一搏。

  而這一搏的資本只有幽州和西北有,河套的天德軍實力也不弱,可是距離遙遠,趕過去根本來不及。

  最有可能的無疑是幽州,完全可以與上京分庭抗禮!

  耶律浚怎么會容忍這樣的局面出現?故而在第一時間派遣心腹將領回去穩定上京。然后親自率領一部分兵馬趕來了南下了必經之地饒州。耶律乙辛這樣的小人,必須一擊必中,徹底絞殺,否則后患無窮。

  于是乎,一個大坑在潢水中挖好。耶律乙辛一時大意,根本未曾察覺,然后奮不顧身地跳下去。

  于是乎,等待他的只能是——窮途末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