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二十二章石猴悟道得緣法 吳傳道驪山點無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二卷巫妖劫難第二百二十二章石猴悟道得緣法吳傳道驪山點無當  “真正最深奧的道乃是你從天道輪運轉的軌跡之中感悟出道的痕跡,所為修道便是從這個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感悟道的存在!”孔宣出聲說道,“然后再感悟你存在的痕跡,從中體會一切的發生所遵循的規則!這便是求道,求道是一個充滿這枯燥,也充滿這荊棘的路,徒兒要好生銘記于心!”

  “弟子明白!”石猴兒聞言點頭說道,接著又問道,“似老師這般說,卻不知何為道?!”

  “道乃是最難求的終點,正如為師所言,便是為師我也無說出何為道,唯一知道的便是道,代表的是一種規則,是一種演變的真理,可是這也不是道真正的涵義!”孔宣聞言搖頭說道,接著笑著伸出右手點了一下石猴兒的額頭,“以你的悟性,想要悟出何為道也不是什么難事,只要你懂得用這個!”說罷孔宣指著自己的心說道,“正所謂求道亦是求心,修道也是修心!當你真正體會到道的痕跡,你才能真正的達到長生不老!”

  “弟子洗耳恭聽!”石猴兒聞言當下穩坐蒲團之上看向孔宣,“還請老師講解老師所感悟的道!”

  “為師所了解的道乃是老師所傳,便說與你聽!”孔宣聞言微微一笑,接著閉上眼睛說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玉以觀其妙;常有,玉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就這般孔宣便在廣場之中講論道,從朝陽東升之時講到晚霞披衣時方才停下來。孔宣看著面前聽得聚精會神的石猴兒頗有些驚訝,要知道孔宣本身乃是鳳凰之子,為飛禽之王,與走獸也頗為相近因此知曉這猿猴之類的乃是最是呆不住的獸類,如今見得石猴兒竟然能夠聽得如此安靜,心中頗為歡喜,微微笑了笑后孔宣便坐著蓮臺飛去問道殿內。

  石猴兒終于醒轉過來卻見天空之中星辰耀光,一片昏暗的天穹,閃爍著數不清的星光,在石猴兒的眼中霎時間竟然如同一副畫卷一般頗為美妙,就這樣石猴兒在廣場之上看著天空之中的星辰,只覺得自己如同遨游在天穹之中一般,逍遙自在,無拘無束,閉上眼睛石猴兒仿佛看到了每一個星辰都在自己的周身跳躍,按著一種看不見的痕跡不斷的運轉著。

  就在石猴兒閉上眼睛感悟之時,問道殿內孔宣驟然睜開眼睛,接著就將目光看向坐在廣場之上渾身散發著金色光芒的石猴兒微笑著點了點頭,再一次閉上眼睛參悟自己的道去了。坐在廣場中央的石猴兒只覺得自己就如同整個星辰的主宰一般,看著漫天飛舞的星辰不斷的游動,然后隨手將面前的一顆星星移轉到別處,卻發現這顆星辰又按著另一種軌跡運轉著,而自己仿佛就在一瞬間又創出了另一種讓星辰運轉的則。

  不幾時忽見腦海之中的星辰劇烈的顫動,接著一個個竟然高速運轉起來,石猴兒一下子便被眾星辰的舉動嚇了一大跳,再看時就見滿空之中的星辰皆是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再接著石猴兒就察覺到一股壓抑的氣息降臨,這股氣息的強大讓石猴兒的心似乎要跳出嗓子了,只覺得背后也是一陣冰寒,接著就聽見“轟—轟—轟”劇烈大爆炸聲,眼前一片金芒如同烈日劇烈燃燒一般,直將雙眼刺得疼痛不堪,石猴兒忍不住只得將雙眼閉上。

  再一次將雙眼睜開時,石猴兒卻發現自己躺在一個十分奇怪的地方,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讓自己心有余悸的滿天星辰景象,可是細細一看卻發現這星辰與自己所想的卻又不同,雖然也在天上運轉可是給自己絲毫沒有先前的那種感覺,接著石猴兒卻發現似乎這里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個蒼穹之中,細看時發現漫天星辰一旁卻是一片純白的云氣,再往旁邊看是一些盤龍云柱,云龍上下翻滾,石猴兒見此慌忙爬了起來。

  石猴兒往前一看,就見一個很耀眼的大字懸空漂浮著,這個字一時間給石猴兒一種似曾相識卻又不曾見過,想要繼續打量卻又一片茫然的感覺,卻是一個大大的“道”字,正眼前是一個巨大的蓮臺,蓮花二十四品,呈現混沌色,旁邊有祥云朵朵。

  “你終于醒了!”就在石猴兒正陷于驚訝之際,身后傳來一聲,石猴兒慌忙回頭一看卻見自己的老師端坐九品蓮臺,正微笑著看向自己,急忙跪拜在地叩首施禮,“弟子拜請老師萬安!卻不知此是何處?!還請老師指點徒兒!”

  “此乃是為師的老師逍遙散人的道場問道殿內!”孔宣微笑著說道,“前日你聽為師講道,心明清澈之下有所感悟,只可惜這悟道之途危險重重,所以你也不小心觸摸到了天道輪,要不是為師及時阻攔住你,只怕你如今已經是魂魄消散了!”

  “多謝老師,多謝老師救命之恩!”石猴兒聞言心中一驚,慌忙叩首相謝,接著又問道,“卻不知為何弟子能夠觸摸到天道輪?!”

  “你悟性與根骨十分之好,再加上心無雜念,又頗有道骨,此處蓬萊仙島乃是你師祖逍遙散人講道場,便是上古第二個講道的地方,此殿之內有三位圣人在此聽過家師講道,便是這座問道峰都是蘊含著大道氣息,乃是老師講道所留下來的,你在這問道峰中聽道比之別處都要感悟的深刻,更何況為師與你講的乃是大道,雖然為師修為不足不能如同混沌紫霄宮內鴻鈞圣人與老師那般地涌金蓮,天化亂墜;卻也比之別人都要深奧些,你有所感悟能夠觸摸到天道輪也是很正常的,只是為師失于計較,忘了在此悟道也是有危險的!”孔宣搖頭說道。

  “悟道竟有這般兇險?!”石猴兒聞言心中一跳,卻是對先前自己所面對的景象心有恐懼。

  “你不用擔心,你此番感悟雖然觸摸到了天道輪,心神受到了天道威嚴的壓迫,但是你也因禍得福,修為直接突破地仙巔峰踏入了天仙級別的上乘,再有感悟便能夠踏入金仙級別了!”孔宣見此如何不知石猴兒心中所想當下搖頭微笑著說道,“既然你此番因禍得福修為有所提升,為師這幾日便先傳授你守護心神的門,免得下次再一次被天道威嚴震懾以致于留下了心魔!”

  “弟子多謝老師!”石猴兒聞言大喜,當下便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孔宣,一雙手則是不由自主的開始撓頭抓腮起來。孔宣見此微微搖了搖頭,接著伸出右手指點向石猴兒額頭,石猴兒一時間醍醐灌頂一般雙眼發光,閃爍著喜悅的光芒,良久方才息去。

  “此乃是為師用來護住心神的門,此便是圣人的威壓也不能壓制住為師,所以你好好修煉,將此門學會貫通,便可在這洪荒之上無所畏懼的遨游了!”孔宣出聲說道,“此門不可傳于別人,此乃是為師老師所傳門,沒有老師許可不得輕傳,要不是念你是貧道的弟子,貧道也不會傳授與你!”

  “弟子明白,弟子明白!”石猴兒聞言急忙點頭說道,接著又拱手問道,“老師,卻不知可有什么道術能夠傳授與弟子耍耍,弟子空有天仙修為,沒有一些道術總歸有些不妥的!”

  “你基本打得可扎實?!”孔宣聞言當下看了石猴兒一眼,“沒有扎實的基本要想將道術運轉得遂心如意卻是空談!所以你基本沒有扎實的打好,為師是不會傳授你道術的!”說罷孔宣閉上了眼睛。

  “弟子知錯了,弟子知錯了!”石猴兒見此如何不知自己的老師此話是何意當下急忙叩首請罪,就在叩首之際石猴兒驟然發現坐下的蒲團似乎有些不對勁,可是如今老師正端坐面前,石猴兒也不好去查看,只得繼續磕著。

  孔宣雖然已經閉上了眼睛,可是以孔宣的修為如何不知石猴兒的情況,見他果然發現到了蒲團之下的東西,嘴角微微翹起,接著身形消散從問道殿內消失不見。

  石猴兒叩首之際,忽見老師已經消失不見當下便站了起來,將先前底下的蒲團掀起,卻發現蒲團之下有一節竹卷,打開一看就見有玄奧的金色字條在不斷的舞動,細看時卻見打頭有四個金字寫著“又一玄”,石猴兒心中一喜,急忙將竹卷藏在身上,便跪在蒲團之上對著正前的“道”字,叩了三次后方才起身走出問道殿往山下廣場處奔去。

  隱在空中的孔宣看著歡呼的手舞足蹈的石猴兒微微一笑,接著目光看向天空,心中暗想不知道老師如此所為又是哪一番打算,只希望這石猴兒學的九轉又一玄的后半截不要走火入魔,誤了修道之事,想及此孔宣也只好嘆息一聲,再一次身形出現在問道殿內感悟大道則。

  卻說吳傳道自離開蓬萊仙島后化為凡人待在人間逍遙,此時的洪荒大地上chūn秋戰國戰火紛亂的時代終于過去了,西南突然崛起的秦國經過數十代國君的努力,終于在戰國時期一躍成為七雄之首,在一代明君嬴政的帶領下,秦國以摧枯拉朽的姿態橫掃另外的六國,在公元前221年消滅了當年西周武王封給姜子牙的齊國后,秦國終于一統天下結束了亂世。

  吳傳道化為一位游于世間的尋常道人模樣在人間行走,這一日忽來到一處仙山面前,吳傳道看得多時微微一笑,右手一點現出一本書卷托于右手,被吳傳道收入袖內往山上走去,山林清幽,景色美妙。還未行走多時,忽見天空飄來一朵祥云,祥云之上有一老fù拄著一拐。

  吳傳道見此便站在山林之中看向空中,只等老fù降下云頭。不多時老fù降下云頭,拄著拐杖走到吳傳道面前笑著施禮問道:“不知道友號,如何前來此驪山?!”

  “道友莫不是驪山老母?!”吳傳道聞言微笑著還禮問道,“貧道太平真君,乃是一逍遙與人世之間的修道之人,今日前來此驪山,卻是心有所感此處有得貧道機緣,所以未經道友許可私自闖了進來,有失禮處還請道友見諒!”

  “道友此話說得卻是讓貧道有些不好意思了!”驪山老母聞言笑著說道,“道友修為高深,想要來此驪山定是有什么大事,貧道豈能阻攔得住?更何況貧道今日在洞府之內修煉,也是心血來潮,掐指一算卻發現有高人前來,方才慌忙出來相迎!道友請!”說罷驪山老母讓開一條路,“道友前來驪山,貧道豈有不相迎之禮?!不若到貧道府上一敘如何?!”

  “甚好,甚好!”吳傳道聞言點頭笑道,說罷便見腳下祥云升起,托著吳傳道往山上飛去,后面驪山老母見得吳傳道這番手段眼中一亮,卻又片刻之間暗了下去也駕起祥云跟隨在后面,前邊吳傳道見此將云頭緩慢下來,等到后面驪山老母追了上來之后方才繼續前行。

  “恕貧道失禮,卻不知道友有何機緣在此驪山中?!”驪山老母笑著出聲問道。

  “無他,只是因貧道的一卷真經罷了!”吳傳道聞言微微一笑,左手從右手袖內拿出一個玉匣來,遞給驪山老母,“此真經與這驪山有得機緣,所以貧道特來送此真經!”

  “竟有這般事?!”驪山老母聞言臉色微微一變,要知道但凡真經大多都是一個道人修煉的門,俱是各人自己的心肝寶物,都會藏的實實的,哪有像這位道人這般隨意憑著一個機緣便拿出來,打開一看驪山老母就看見一卷素書朱漆,封面有五個金黃打字“皇帝陰符經”,驪山老母見此臉色凝重,“似這般真經當是千萬年難得一見的修煉門,道友真個要放在這驪山?!”

  “該是他的機緣!”吳傳道微微一笑,“不過是一本真經而已,真經者傳道授業之書卷也!”笑罷吳傳道便轉過頭來看向驪山的風景。

  驪山老母聞言便將真經打開一看,越看越覺得震驚,這真經之中所講的道乃是轉為人族所設,卻是以一個獨特的入世觀來談論天道則,最后確立的是一個人定勝天的思想理念,這讓一直以來被天道則是控制修道之人的最高則禁錮住的驪山老母來說如何不是一個思想沖擊的事情,可是仔細想想,驪山老母卻發覺這本真經講解的確實是一番道理,想及此驪山老母便將目光看向面前這個正在欣賞驪山風景的太平真君,以驪山老母大羅中期的修為也無看透修為的太平真君恐怕不是尋常修道之人。

  “恕晚輩失禮眼拙,沒有看出前輩真相,還請前輩告知晚輩前輩號!”驪山老母將真經放在玉匣之中收到袖內稽首施禮道,“以晚輩修為不能看出前輩的底細,只怕前輩并非是晚輩所想的那般簡單!”

  “無當圣母卻不認得貧道也是情有可原的!”吳傳道見此微微一笑,現出本身相,駕著祥云微笑著看向驪山老母,“貧道與你師尊通天道友關系頗為相熟,昔日也與你門中師兄趙公明相熟!”

  “看前輩這身氣概,莫非前輩是蓬萊逍遙前輩?!”驪山老母聞言心中一跳,當下急忙出聲問道。

  “貧道道號太上鴻蒙逍遙天尊,號逍遙散人!”吳傳道笑著說道,“道場的確是東海蓬萊仙島!”

  “原來前輩真是蓬萊逍遙前輩,晚輩失禮沒有認出來,還請前輩見諒!”驪山老母當下慌忙施禮,接著又問道,“莫非前輩真個知曉此處有得機緣,還將這真經放在此處?!”

  “這真經于此處確實有緣,但是真正與它有緣的卻是道友你,你且將此真經熟讀,體會其中道理,在將此真經送去嵩山巖洞之中,八百載后自有有緣之人前來問道,道友可將此之中的奧妙傳授于他!”吳傳道笑著說道。

  “晚輩知道了,多謝前輩指點!”驪山老母當下稽首施禮道,接著又說道,“既然晚輩有緣見得前輩,正好晚輩修道之中有些疑惑,卻想前輩指點一番,還請前輩不要見怪!”

  “哈哈哈,修道之人講究的便是先后傳道,如此大道方才能夠傳承下來,這其中便是有得道之人該有指點后進道人的責任,而后進道人也須得向前輩請教,如此方才能夠得悟道,此便是你師尊通天教主所創截教傳下有教無類的緣故!”吳傳道笑著說道,“貧道便是欣賞通天道友這份氣概,豈有相拒之禮?!”說罷吳傳道便駕云繼續前行。

  驪山老母見此心中一動,然后明悟的點了點頭后驪山老母便駕著祥云跟了上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