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028章 謀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下走確實有拙見獻給明廷。關于殺害高平一家的強盜,可嚴令何縣尉、賊曹、亭長三人限期捉拿,比如可先重責賊曹、亭長,以示警戒,他們總會有辦法的。

  其二,對于褚燕,此人不易捕獲,應該早已逃亡,我等也可想辦法張冠李戴,就弄一些證據,說他并非是褚燕,乃是殺害高家那一伙人冒充的……”劉玘說出了自己處理此事的辦法。

  劉玘話音剛落,楊景拍案大喜:“好,此計甚妙!你就暫且署理門下都賊掾,督導胡賊曹、徐亭長破案!”

  啊?劉玘一聽,楊景也太精,想不到居然把自己給套上了。

  楊景口中所說的“門下都賊掾”,還可以稱為“門下都盜賊”,“門下游徼”,他們是長官最信任的人之一。

  在漢代,郡縣少吏大致有四部分:

  一,綱紀吏,比如功曹、五官掾,這部分人權力最重;

  二,門下吏,主要有五曹:賊曹、門下督盜賊(游徼)、功曹,皆帶刀劍侍從長官;門下主簿、門下主計隨從,可不帶刀劍。當然還有其他若干門下吏,全憑縣令自辟。

  之所以叫“門下”,是因為這些人辦事的地方緊挨著太守、縣令辦事房,是他們最信任的人,權力自然不可小視。

  在皇宮也是一樣,越靠近皇帝的人越受信賴:宦官、尚書、中書、門下等等。

  三,列曹,這相當于政府各部門,它包括倉、金、戶、田等等十幾個曹。

  四,監察,郡里是督郵負責,縣中有廷掾;縣級廷掾還可以代替功曹,權勢很大。

  “多謝明廷信任,不過下走年少且才疏學淺,恐怕難以兼任二職……”劉玘自然要謙讓。

  “不然,你主要是督導,這事情還得要交給他們辦,只要今年上計一事辦好,我一定會向李國相大力保舉足下,為將來察舉添加一份砝碼,就是直接被舉孝廉也是可能的!”楊景不忘了畫出一個大餅引誘劉玘。

  劉玘對于這些招數當然心知肚明,謝道:“多謝明廷,下走去忙了!”

  “你去請主簿進來,我讓他將你的新職發牒各曹、各鄉、各亭,同時上報東平國!對了,我再給你一馬、一仆!”

  劉玘又叩首謝過,給馬、仆,那是功曹、廷掾、主簿才有的待遇,仆是專門做飯的,當然也可以幫著做些雜事,他們是由附近服役的農民充當。

  很快就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劉玘在上計掾辦事房忙了半天,為計算“經濟增長率”做些基礎性的工作,然后叫上魯安、孫勃二人,準備回都亭一起吃頓飯,拉近雙方距離。

  誰料剛走出門,賊曹胡應、亭長徐勝二人攔住了他的去路。

  胡應愁眉苦臉的說道:“劉郎,我二人剛剛受到責罰,一人罰俸一季,還差點被鞭笞,明廷讓我二人聽從足下差遣,今后還請多關照,晚間我二人請足下小飲,大家一起商量捕賊之法如何?”

  “也好,走,去都亭,今晚這頓酒算我的!”

  劉玘點點頭,這二人受罰與他多少有些關系,不過他心中并無愧疚感,玩政治總是需要權術,只要不刻意害人即可。

  “這如何能行?我二人正要恭喜足下高升!”胡應一聽劉玘答應了,自然很高興。

  飲酒前,劉玘又把安福請過來一起同飲,大致詢問了一下于平今日的行程,當他得知于平和林渭見過面之后,不由得心中暗自琢磨起來。

  劉玘詳細詢問了一下大野澤逃脫的那一伙強盜的情況,得知他們一共有六人,個個武藝高強,領頭之人名叫楊盛,四十二歲。

  縣署一直嚴厲追查,不過那些強盜好像消失的無影無蹤,毫無線索。

  劉玘一聽,看來僅嚴厲緝捕不行,太被動,還得另想辦法智取。

  他略做思考,想從自己看過的書中尋求破案之道,不一會兒突然想出一法,對胡應、徐勝二人說道:“我有一法不妨一試!”

  “哦?還請足下明示!”胡應說道。

  “我料這伙人十有八九假扮漁民隱匿于大野澤中,或許是在大澤旁邊的森林、田舍當中。

  我想到一引蛇出洞之計,由我假扮強盜褚燕,就說已盜得壽張縣張家財物百萬,而且左腿已受傷,如今攜財逃亡于大澤邊,故意引誘他們來黑吃黑。

  至于這具體的地點,爾等趕快派人放出風聲去,就說褚燕可能已到北固鄉一帶。

  同時為了麻痹楊盛一伙人,再根據我的特征偽造一些褚燕的特征,比如會說壽張縣話等等,總之用一切手段把我塑造成江洋大盜褚燕。”

  他把自己的計劃說完,眾人都認為可行,只不過劉玘有一定風險。

  劉玘笑道:“無妨,尋常兩三人倒奈何我不得,再說我自有奇計制敵。”

  他所說的這計策,是在一本古代奇案上看過,屢試不爽,因古代殺人劫財者極常見,黑吃黑更多。

  再說,褚燕已被通緝多時,此事并不假,成功的幾率并不小。

  若此計實在不成,也可采取其他辦法瞞天過海應付上面,給自己解困的方法很多。

  計劃落實之后,他們又商量了一些細節。

  次日,劉玘將自己的方案給楊景做了匯報,楊景笑道:

  “嗯,我果然沒看錯人,此計甚妙,依計而行即可,與張家聯系一事也由你負責。

  對了,我再給你辦案經費五千。不過,上計一事也萬不可馬虎,需給魯佐詳細交代清楚!”

  “明廷放心,下走一定將此事辦妥,盡力為壽張縣爭取中上考。”

  “依照今年政績,中上考不易,或許只有兩三分把握,你有心,我心領了!”

  楊景搖搖頭,他知道上考的難度,東平國十年已無上考,就是中上考,壽張縣也是四年前才得過。

  “明廷之政績有目共睹,只要稍加潤色,卑職認為壽張縣得中上考的幾率應更大!”

  “哦?你真如此有信心?”楊景一聽,立刻來了些興趣。

  “據下走從盧彬處得到之各縣數據比較,其余幾縣數據相差不大,只要再抓緊給百姓做幾件特別的實事,然后再通融一下功曹、上計掾,應能提高獲中上考幾率!”劉玘頗有信心。

  “通融一事倒好辦,不過這辦百姓認可的實事可有些困難,你有何主意?”楊景說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