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25章 蹋頓緩兵計,烏延入車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五原這個古地名源于夏朝。相傳四千多年前天下洪水泛濫,大禹采取疏導之法,根治洪水,待水勢減退后,在高埠處首先出現了若干個丘狀原所,其中有五個較大的原所,人們在原所之上辟田、造屋、繁衍、生息、耕作。五原稱謂遂由此而來。

  戰國以前,五原地區是北方少數民族繁衍生息的場所之一,后來趙武靈王置云中郡。九原是云中郡的一個屬縣,五原為九原的西部地區。

  自此之后幾百年,當漢族朝廷強盛時,此地便為漢族所有,當漢族大亂時,又被匈奴占據。

  漢武帝時,為了徹底解除匈奴的威脅,派衛青反擊匈奴,將匈奴趕往漠北。由于九原郡是匈奴南下的要沖,為了加強防御,將九原郡一分為二,東部地區改名五原郡,西部地區改稱朔方郡。五原郡治為九原縣。

  西漢之后,匈奴分裂,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則內附,被安置在朔方郡,而五原則被鮮卑占據。

  后來王嵩滅了中部鮮卑,因為(其實是借口)并州人口太少,五原又不太適合耕種,便沒有對此地進行管理,幾年之后,便又被烏桓人所滲透占據。

  高順率六萬大軍來到五原城外十里下寨,蹋頓并沒有前來進攻,反而將全部兵力收縮到五原城內,目的是想用拖延時間來消耗高順的糧草,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蹋頓還派出蘇仆延為使者,向高順假意求和。

  蘇仆延非常恭敬地對高順說:“尊敬的高將軍,烏桓人一直是漢人的朋友,我們就算偶爾打劫漢人,那也是打劫幽州漢人,我們烏桓人可從來沒侵犯過并州漢人啊。不知是什么事情使將軍不開心,車馬勞頓地跑來烏桓人的草原來拜訪我們?其實,將軍要是有什么需要,只要讓人通報我們一聲,不論是美女還是牛羊,我們蹋頓單于都會立即奉上。”

  高順義正嚴辭地喝斥道:“五原從來就是并州的五原,什么時候成了“烏桓人”的草原了?中部鮮卑竊居我五原郡,已被我主公剿滅,你烏桓人不經過我主公許可,便占據我五原全郡,這是很可惡的強盜行為!要想活命,限你們十天之內滾出五原境內,否則我會殺你個雞犬不留!”

  蘇仆延唯唯喏喏地道:“此事我不能做主,待我秉明蹋頓大汗,再來回復將軍,畢竟就算蹋頓大汗想要撤回幽州,也是需要與各部落首領商量的。請將軍寬限五日,就五日!五日之后,我再來聆聽將軍教導,將軍你看如何?”

  高順明知蘇仆延是想拖延時間,不過正好也便于自己實施“引蛇出洞“之計,便對蘇仆延道:“我看你尚知我天朝威儀,便給你一個面子,五日之后,若無我想要的結果,我便攻破五原城,殺你們個片甲不留,玉石俱焚!”

  蘇仆延回去向蹋頓復命,一眾烏桓將領聽到蘇仆延轉述的話,都義憤填膺,就連一向主和的難樓,也對蹋頓道:“我們有十萬人,他高順才六萬人,可我們卻要躲在城里被他威脅,這太不合常理了。何不干脆出城一戰?難道十萬烏桓勇士還打不過他六萬漢軍?”

  蹋頓喝斥道:“休要焦躁!我們既然已設下妙計,何不稍等幾日?烏桓勇士不怕死,可是,既然有了能減少傷亡的妙計又何須硬拼?少死點人,少流點血然道不好嗎?

  我看高順輜重車隊不多,所帶糧草不過十日左右,只要劫他幾批軍糧,他便會缺糧,到那時,他就是待宰的羔羊!”

  眾將一聽,才安靜下來。

  五日之后,高順并沒有等到蹋頓的回復。高順假裝大怒,帶軍到五原城下讓人罵戰,又與城頭弓弩對射一番,才收兵回營。

  從此之后,高順便每天假裝攻城一番,每次都無果而終。

  一晃十天過去,高順停止了罵戰和攻城,并故意讓人開始殺馬為食,讓烏桓人以為漢軍糧盡,而實際上,這些馬匹是臧霸打敗拓跋健俘獲的戰馬,是漢軍現在多余的戰馬。

  蹋頓聽說高順已經糧盡并殺馬為食,非常得意,顧左右道:“吾計成矣,再過幾日,便可滅了高順!”

  此時的草原上,烏延帶著二萬多的烏桓士兵埋伏在小山腳下茂密的草從中,對面一里左右的大路上,一支足有一千多輛運糧車的龐大車隊正緩緩前行。

  這是漢軍的第三支運糧隊了,前兩支無一例外地都被烏延劫了,雖然說押糧的漢軍一見烏延大軍就四散而逃,沒有殺到什么漢人,但糧草卻無一例外成了自己的戰利品。

  烏延看到漢軍龐大的運糧車隊進入埋伏圈,立即站起身來,拔出戰刀用力一揮,立時號角四起,兩萬大軍如狼似虎一般向車隊撲去……。

  讓烏延詫異的是,這次漢軍并沒有逃跑,而是將一千多兩輜重車快速圍成了一個很大的凹形車陣,將押送糧草的三千士兵圍在了凹車陣中。

  烏延并沒有注意到這些,他以為漢軍是想將輜重車圍成圓陣防守。

  “沖進去!趁漢軍尚未布好圓陣,沖進去!殺啊!”

  烏延一馬當先,毫不猶豫地沿著凹形的開口沖進了車陣之中。

  印象中本該崩潰的漢軍護糧隊并沒有崩潰,而是列成弩陣,以軍弩射殺進入凹形車陣的烏桓兵。

  “這么點人,也敢列陣而戰?”

  烏延覺得很奇怪。正當烏延要指揮大軍滅了這三千人時,突變陡生!從輜重車上跳下來無數的漢軍士兵,竟有上萬人之多!

  這些漢軍人人身穿精甲,手持連弩,只是一輪弩箭過去,烏桓兵便倒下了上千人,五矢連弩連續五輪齊射,五萬多支弩箭射向凹形車陣的中間地區,一下子便給烏桓兵造成了五千多人的傷亡。

  漢軍射完連弩,便棄弓用槍,殺向烏桓兵。

  烏桓兵進入凹形車陣后,騎兵的速度便慢了下來,沒了沖擊力的騎兵,反而成了步兵刺殺的靶子,被三面進攻的漢軍殺得血流成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