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24章高順進五原,蹋頓謀劫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臧霸偏師奔襲朔方郡,耗時近兩個月,打敗拓跋健,收回朔方郡,總計殲敵五萬余人,俘獲鮮卑士兵及百姓六萬多人,牛羊馬匹無數。而所率漢軍傷亡不到三千人,可謂是一戰成名。

  高順在分兵給臧霸三萬之后,所剩兵力不過三萬人,考慮到烏桓有近十二萬人,高順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帶著三萬士卒和二萬多治安隊在定襄邊界來回穿梭,迷惑蹋頓。

  蹋頓為了對付高順,集結了十二萬兵力屯扎在五原,可是等了一個多月,未見高順向五原進軍,心中一度懷疑郭圖的判斷是錯誤的,直到斥候傳來拓跋健被臧霸打敗而無法前來會盟,蹋頓才又相信了郭圖的判斷。不過,此時郭圖已經返回幽州,一切都得蹋頓自己拿主意了。

  蹋頓只好將手下大將烏延,難樓,蘇仆延等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對策。

  難樓道:“據斥候回報,臧霸的偏師兵力在三萬以上,那么高順主營的真實兵力恐怕不足三萬,我們恐怕被他的虛張聲勢給騙了。”

  烏延也說道:“難怪有斥候回報說高順率領的漢軍,老弱甚多,軍容不整,原來是用百姓假扮的!這漢人真是狡猾,竟然用三萬人將我們十二萬人騙得團團轉,真是可惡!”

  難樓獻計道:“我們何不趁臧霸偏師未歸,主動攻打高順,以我們十二萬人,還打不過他三萬人?”

  “恐怕已經遲了。”老將蘇仆延開口道,“臧霸已經打敗了鮮卑人,很快就會回師與高順會合,現在才想起主動進攻,已經錯過戰機了。”

  難樓道:“恐怕大家想得太簡單了,誰知道他是不是有別的陰謀?聽說這次高順的軍師是戲志才,這可是被草原人稱為“老狐貍”的人,最善于玩虛虛實實那一套。”

  “那各位覺得,我們應該怎么應對?”蹋頓不動聲色地看著諸侯,他想知道這些人究竟怎么想的。

  難樓道:“依我看,王嵩實在是太厲害了,與這樣的人為敵,實在不該是智者所為。不如干脆向王嵩示好,多送他些禮物,說不定王嵩一高興,就讓我們留在這兒了。”

  “開什么玩笑?!你沒聽過之前郭圖大人的分析嗎?烏桓與王嵩必有一戰!王嵩絕不允許我們烏桓人壯大而威脅到漢人的統治。依我看,直接點起十萬大軍,先滅了高順再說!”烏延大聲嚷嚷道。

  看到眾人爭執不休,蹋頓開口道:“王嵩不愿看到烏桓人強大,這是事實。這一戰必須打。要是我們十幾萬人見到三萬漢軍都沒一戰的勇氣,那以后烏桓人還有臉見人嗎?你們說是不是?”

  眾人紛紛點頭,蹋頓接著道:“我們這次也學學漢人,先將所有部落撤到五原城以北,不給漢人搶劫到補給物資的機會,用郭圖大人的話說,叫做“堅壁清野”。

  漢人搶不到糧食和牛羊,只能依賴從并州運糧過來,我們只需在草原上放上幾支偏師,專門斷他的糧草,就可以讓漢軍因缺糧而不穩。我們再乘漢軍不穩或斷糧崩潰而擊之,必獲大勝。”

  “好計啊!這是郭圖大人留下的計謀嗎?”難樓問道。

  蹋頓道:“不是郭圖的計諜,但是郭圖大人臨走前曾經和我談起過。郭圖說漢朝歷史上有幾次大的的草原大戰,草原民族都是用這一招打敗漢軍的。最典型的就是漢靈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夏育征伐鮮卑的事情,最后夏育的幾支人馬在缺糧的情況下被伏擊,幾乎全軍覆滅。”

  眾將一聽,又都開心起來了。

  見眾人對這一戰略沒有什么意見,蹋頓開始調兵遣將。

  蹋頓令烏延率二萬人游離在大草原上,隨時準備斷高順的后路,自已則與難樓領兵十萬據守五原城,想憑城墻拖著高順的主力,待高順糧盡,再伺機破之。又傳令草原上的各大小部落,全都向西或向北遷移,遠離五原城,不讓漢軍有以戰養戰的機會。

  建安四年(199年)八月,臧霸押著六萬俘虜(其中四萬多鮮卑百姓)和大量的戰馬牛羊回到定襄郡治善無城,在將俘虜和繳獲的牛羊交給太守韓浩之后,臧霸引軍向北,與高順會合,向高順交令。也將高順軍營中假扮士兵的二萬多民夫置換了出來交給韓浩。

  高順與臧霸合軍一處后,開始加快速度向五原進軍。

  高順一邊加快進軍,一邊派出軍隊掃蕩周邊部落,讓高順奇怪的是,原本這些部落的牧區,早已沒有了人煙,有胡奸前來報信說,各部落都接到向北遷徙的命令,說是要堅壁清野,不給漢軍以戰養戰的機會。

  戲志才對高順道:“烏桓人這是想要讓我軍缺糧啊,與堅壁清野相配合的必然是斷我軍糧道,劫我軍糧草。”

  高順道:“這是草原民族對付漢軍慣用的招術,不過我軍有壓縮干糧,并不用擔心缺糧的事。若要將計就計,軍師有何良謀?”

  戲志才道:我有二策,供高將軍參考。其一為“引蛇出洞”,其二為“扮豬吃虎”,二策任選一策,都可敗烏桓。”

  眾將忙問何為“引蛇出洞”,何為“扮豬吃虎”?

  戲志才道:“第一策“引蛇出洞”,可大張旗鼓運糧,引敵軍來劫糧草,再在糧車之中暗臧精兵,伏殺前來劫糧的敵軍。

  策二策“扮豬吃虎”,是指假裝缺糧,軍隊潰散,引敵來追,再伏兵敗之。”

  張飛大聲嚷嚷道:“依俺老張看,軍師這兩策,都很精妙,可惜只能選其中一策。若選第一策,就沒有了第二策,若選第二策,就不能用第一策。”

  徐庶道:“要兩策都用也不是沒有辦法,只要多損失幾批糧食就好了。可以在用第一策時,先讓烏桓人劫走幾批糧食。然后做出缺糧退兵的假像,引敵來追,再實施第二策。”

  高順深表贊同,下令按戲志才和徐庶的計劃行事。

  漢軍繼續向西北前進,于十幾天后抵達五原城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