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39章 揮之不去的熟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形勢的發展有些出乎張欽之的意料。

  火把如龍,喊殺四起,一片混亂,堂堂帥府幾乎要被掀個底朝天!

  這里不是沒遭過刺客,但鬧出這么大的動靜,尚數第一回。

  不論是教中高手車輪戰,還是巡守們以人海圍堵,黑衣人所過之無不處人仰馬翻,竟不能阻其片刻。就算張欽之親自出馬,幾度交手下來,也都被黑衣人掙脫了糾纏,他甚至連黑衣人的面罩都沒扯下來。若非黑衣人并無久戰之心,他當場敗下陣來也是說不準的事情。

  圍堵捉拿沒有絲毫成效,眼看到了帥府外墻,黑衣人即將揚長而去,張欽之的臉上早就掛不住了,已是陰沉鐵青一片。

  他越發好奇這個黑衣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樣的人物,能在這般圍攻架勢下游刃有余的全身而退?

  稍一琢磨便讓人不寒而栗,被這樣的人物盯上了,下次還能否有今次的好運氣提前預警?

  現在不是張欽之想不想放水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資格放水。

  之前的算計已然無暇顧及了,趁著今晚天時地利人和俱備,必須要將這黑衣人拿下,否則寢食難安后患無窮!

  張欽之喚來隨身親衛,掏出貼身攜帶的兵符交其手上,仔細囑咐道:“我先拖住那賊,汝速去前城大營,令孫將軍調一千精銳兵馬圍死府外街巷,架足弓弩,不允有一絲縫隙,賊人膽敢翻墻,箭矢齊發,不需顧慮他人誤傷。”

  接著又解下腰間玉墜,招來一個心腹護法:“你憑此玉去傳許、宋、劉、王四位總壇供奉,讓他們先放下手中差事,速來帥府與本座聯手擒賊。”

  護法驚道:“城中各方諜探正蠢蠢欲動,不乏身手高明的,全憑四位供奉壓住陣腳,須臾離職不得呀!難道憑首座一身絕技還應付不了那賊廝?!況已調了一千兵馬...”

  張欽之沉聲道:“無妨,個把鐘頭誤不了大事,那賊廝大不簡單,能活捉是最好的,但憑我一人之力,久斗之下恐有閃失,干咱們這行的還逞什么英雄?對陣此人疏忽不得,需用萬全之策!速去速回吧!”

  同心腹交代完安排,張欽之已經長劍出鞘,在黑衣人即將翻過帥府大墻之際,斜里殺出,細長的劍身在火把下隱隱泛著藍光,逼向黑衣人背心。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劍是淬了劇毒的。

  以君子冢西南司鎮諜刺的身份來說,兵刃上抹毒乃是天經地義稀松見慣。但身為天師教總壇首座供奉,眾目睽睽之下用毒劍背后偷襲,這份風度恐連那黑衣賊人都不如了,至少那黑衣人空手纏斗至今,未曾傷了一條性命。

  在場一眾護法都是天師教門下,巡守衛隊里也不乏教徒,眼見自家渠帥用上這等下作手段,立時噓聲一片。

  早有謠言說大渠帥張渾及其幾個心腹干將是道皮妖骨,這場教治盛事也不過是野心家搞亂世道的幌子,根本不是天師授意,所有一心教義的虔誠教徒們都被利用了。

  先不論這個謠言是否空穴來風,此番舉義背后有羯趙勢力支撐,乃是不爭事實。若非借趙軍虎狼彈壓流民整肅教兵,再無聯合趙國諜探封鎖武昌,單憑一眾道士想做到今日成就,怕是癡人說夢。

  雖然教眾心里擰著疙瘩,但奈何大渠帥有句話說的極妙:天師曾有訓導,教義不分國界,便是草木牲畜也有受道之權,遑論華夷之別?

  不管借了誰的力,都算情有可原甚至無可厚非吧,唯獨一點,是天師教借別人的力,而非別人借天師教的力。

  這關乎到究竟誰是當家的!

  天師教中不乏有心人,其實早已經看透個八九不離十了,以首座供奉這做派來看,似乎還真是與謠言相印證。他,甚至他們,有著不可告人的另一層身份,并非只是借力別人,而事實上他們就是別人!

  張欽之也是有苦難言,這柄淬毒劍,他輕易是不在人前顯露的。奈何預想中一場貓捉老鼠的游戲沒玩成,反被對方區區一人逼到了這份上。

  他也不在意什么人心向背了,這武昌城能守幾天算幾天,城破時大不了一走了之。但放任這么一個人物隱在暗處虎視眈眈,到時還能順利撤走嗎?

  這是張欽之無論如何承受不住的,他只能祭出壓箱底的手段,務求今夜拿下此人。

  劍鋒所及,光影變幻無形,招招刁鉆陰毒,毫無拖泥帶水,都是奔著一擊斃命的目標而去。

  不得不說,天師教第一高手的名頭真不是平白套在張欽之頭上的。

  黑衣人只憑一雙肉掌根本難以格擋,游走閃退之際,勉強躲避著劍鋒,不多時處境已經岌岌可危。

  當黑衣人也漸漸拿出真才實學,張欽之這里卻心悸不止,他越打越覺的對方像一個人。

  說是像,因為這黑衣人的武藝確實有那個人的痕跡,說是如出一轍不恰當,因為黑衣人顯然比那個人高出一籌不止。換個更合適的比方,倆人如同一個酒坊里釀出的酒,差別是那人是十年老酒,黑衣人則是五十年陳釀。

  張欽之數月前還見過那個人,他不相信那個人的武藝能在短短時日內精進至斯,總不至于學了天書吧?

  說是不像也對,起碼身形就有很大區別,黑衣人要比那人消瘦很多,否則只看背影,張欽之一眼就能認出來。

  道理很明白,但他之所以心悸,實是那種熟悉的感覺非但揮之不去,反而越發清晰,這是半輩子諜探生涯帶來的直覺,比孤狼的嗅覺還要敏銳。

  對于張欽之來說,這種直覺遠比道理準確和有用的多!

  如果眼前的黑衣人真是那個人...這就意味著絕非行刺那么簡單,這必是一個精心布置的圈套。

  以那個人在教中的名望,若是振臂一呼,便是主公張渾在場,恐怕也夠嗆止住嘩變吧。

  張欽之甚至不敢深想下去了,手中長劍變的更加毒辣,他再也沒有絲毫保留,心里只有四個字,當場格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