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百九十四章 陰云密布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都到了這會兒了,他們只要是沒腦子裝了豬大腸基本不會選錯。

  所以,這三人都做出了極為明智的選擇。

  《帝國時報》訊:

  舊港戰役后,陽光明媚,鮮花斗艷。舊港城中歡聲笑語,人頭攢動。

  帝國四省總督、滇南平叛軍總帥張螭虎少將,在帝國軍部諜報司負責人汪直少將的陪同下……

  不遠千米,深入到占婆舊港慰問。

  同時會見了安南戰俘阮福、阮維武及黎仁孝一行,為他們帶去戰后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張少將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舊港,并親切地與他們拉起了家常。

  張少將還愉快的回憶起,當年祖上忠武河間王殿下安南搏殺的英姿。

  交流中,張少將多次關心地強調:“剛剛大戰便莫要操勞,且好好休息!需保有用之軀多為安南奉獻!”

  三將皆無比感激,當下拜曰:“罪臣等不識上朝之威儀,當真罪該萬死!”

  “上朝吾皇陛下仁慈,饒下罪臣等性命!寬厚如斯,罪臣等銘感五內,慚愧無比……”

  張少將表達代表我皇明皇帝陛下,接受他們的敬意。

  隨后雙方就占婆、安南兩地軍伍、土地、偽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愉快的交流……

  這交流不能不愉快啊!不愉快尼瑪就得冚家富貴啊!

  這尼瑪玩不起啊!大鍋……

  這三人甚至想都不用想,直接愉快的表示將堅定的站在我皇明帝國的旗幟下!

  堅決反對偽王黎暉的統治,并為皇明帝國在安南的長治久安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將軍!末將已將安南水師所屬余下戰船五十三艘、軍卒計九百六十二人!全數押回!”

  看著一身煞氣未散的戚景通,身上那鎧甲還帶著午后隨自己沖陣時候留下的創痕。

  上面的血跡都沒有清洗,他便又將安南的水師徹底掃平了。

  “辛苦!且坐下吃點東西罷!”

  戚景通聽得這話,卻搖了搖頭:“將軍,末將不辛苦!兵貴神速,還請將軍下令!”

  “末將現在便可以帶手下弟兄,直奔安南陽京!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邊上的安南三將聽得這話,下意識的心尖一顫。

  汪直瞇著眼望著戚景通,滿是欣賞的神色。

  從戚景通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當年的威寧伯!

  那年他與威寧伯王越奇襲威寧海,便是晝伏夜行五日夜冒著大雪殺奔至貓兒莊。

  其時之冰寒,如今想回來汪直都有些發顫。

  他現在都很難以理解,自己和王越當時到底是如何在那冰天雪地中率大軍殺出的。

  那一戰,明軍大勝!

  史載中“生擒幼男婦女一百七十一,斬級四百三十七,獲旗纛十二……”

  “馬一千八十五、駝三十一、牛一百七十六、羊五千一百,盔甲、弓箭、皮襖之類一萬有奇……”

  此一役,王越以功封威寧伯、歲祿一千二百石!

  他汪直增祿至三百石,升官者達二千九百余人、賞者達一萬七千九百余人。

  然而這一切之下明軍的損失,卻亦是巨大的。

  兩萬一千余人出關,最終歸來者……幾乎人人受賞。

  “可!”

  張小公爺沉吟了會兒,緩緩的從椅子上站起來。

  望了妙安小姐姐一眼,妙安瞬間便知道自家公子要的是什么。

  一壇子從京師里帶來的烈酒,一只大粗陶碗。

  “啪~”的拍開了封壇,張小公爺直接倒上了一碗遞給了戚景通。

  目視著他,沉聲道:“今夜船上你且休息,不許再指揮!許你遣一副將,負責以海圖行船!”

  “抵陽京后,掛起旗自會有人為你領路!”

  頓了頓,小公爺見戚景通還要說什么便將酒碗塞到了他的手里。

  “拿下升龍,甚至可能面臨著孤軍死守!責任重大!這碗酒,既是為你壯行亦是讓你今夜安寢!”

  戚景通深深的呼出一口氣,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隨后雙手將酒碗奉回:“將軍放心!末將定不負國朝之愿!便是身死……”

  “世顯!莫只想著戰死,不惜戰死固是勇武!然,國朝如今水師堪當大將者幾何?!”

  張小公爺望著他,沉聲道:“某寧愿升龍不拿,亦不能折損大將!”

  “記住了!升龍若是拿不下則撤,萬萬不可纏斗!以保我將士、保住性命為先!”

  “大明水師將來需縱橫四海!若你輕言赴死,又將我大明水師置于何地?!”

  戚景通聽得這話不由得漲的滿臉通紅,郭彥和本來年紀就大了。

  若不是水師事物還需老將支撐,他恐怕早就致仕退休了。

  算下來論資歷、論經驗,能接替郭彥和這位老將的還真就他戚景通一個人。

  而且他還有豐富的水師海戰經驗,這是其他水師副將們所不具備的。

  “將軍且等末將好消息就是了!”

  戚景通出得門來,東吁的莽瑞龍已經悄然的站在了莊園外等候。

  帶上莽瑞龍,戚景通便直接趕往港口。

  貨殖會的人已經協調了水手的問題,水師的將校們可以在船上休息。

  他們會負責循海圖而行,直接往陽京去。

  如果說有誰比戚景通更迫切的希望占領陽京、升龍,無疑就是這些貨殖會。

  這占領了才能撲買啊!

  尤其是安南的土地,這些日子他們可實實在在的了解過了。

  安南耕地原本不豐,后經過黎思誠、黎暉兩代人大力開墾如今恐有數百萬畝之多!

  想想這么多的耕地,頓時貨殖會這票人的哈喇都要流一地了。

  大明所擁有的耕地,實際上比安南可多太多了。

  洪武十四年曾查大明舉國耕地,其時舉國耕地約為3.9億畝。

  但洪武皇帝覺著不對,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發人手清查。

  這一查不要緊,耕地面積直接從3.9億暴增到了8.5億!

  然而大明歷次查耕地,數據都是漲跌幅度極大。

  最少則二億余畝,最多可達八億余畝。

  正德年舉國耕地查處,所得約為五億畝左右。

  但萬歷朝首輔張叔大丈量時候,卻量得舉國田畝七億有奇。

  然而那些年除了偶爾的災害之外,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戰爭可能導致人口銳減。

  亦便是說,人口其實不斷的增加、耕地不斷被開墾。

  可國朝沒有收到絲毫的好處,甚至稅賦一直都是兩千余萬石。

  這些地……去哪兒了?!

  安南陽京,李福達登上了陽京港外客棧的二樓。

  這里別說跟繁華的京師潮白河、粵北羊城比,便是跟不遠處的占婆舊港比都不如。

  然而這里已經是安南數一數二的大城了,遠遠的可以看到陽京碼頭上的燈火。

  摸出懷里的那枚提司腰牌,李福達下意識的摩挲著。

  家里的大兒子又來信了,汪直特地吩咐了人只要是李福達的信必須盡快送抵。

  信里兒子說的更多,尤其是家里的變化。

  軍部的嘉獎令已經送抵了,同時送來的還有二百銀幣。

  來送嘉獎令的乃是軍部的輔帥、成國公朱輔,并溫言讓他們好好顧好家中。

  有甚事情,可到軍部尋他處置。

  晉西祖地村子里的祠堂也將他們錄回了族譜,他們再不是反賊的身份了。

  一念至此,李福達下意識的看著手里的腰牌。

  這塊不大的腰牌并非特別重,然而它卻是計上自己的血汗性命拼下來的。

  想到家中幾個子嗣們現在的情形,老李就覺著自己在外拼搏……值了!

  緩緩的將腰牌放回了懷里,李福達關上了窗回到了桌前。

  仔細的開始考量,自己接下來如何執行東吁之策。

  安南這邊已經安排了人接手,會有人作為戚景通的開路人領他入城。

  甚至每一步李福達都計算的妥妥當當,而他自己要攻略的則是——東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