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六十九章:禮部兩大雷(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在宮城內有一處僻靜的,有點與世隔絕之感的屋舍,沒有琉璃瓦,也沒有朱漆紅門,更沒有金燦燦的京磚鋪路,整體風格更像是一間民房,在這富麗堂皇的皇宮之內顯得格格不入。

  看起來似是冷宮,但皇帝自身才只有幾個媳婦,哪里還有所謂的冷宮一說,這里是呂太后的居所。

  一處禪堂。

  呂太后是中國式的傳統婦人,中國婦女的特點在興宗皇帝朱標薨天之后尤其突出,朱允炆當了太孫,她就日夜祈禱,盼著自己的兒子少災少難,順利繼位。

  而等到朱允炆真個當了皇帝,她也絕不在大明政壇尋找所謂的存在感,整個人就好似不存在了一般,每天含飴弄孫,抄抄佛經,就是呂氏的全部生活。

  直到,她再也沒有機會見到自己的孫子和兒子。

  這種近乎冷血、毫無人情的晚年生活,對一個中國傳統婦女、母親來說是極其悲慘的,繼而間接導致了呂氏的身體開始斷崖式的衰老。

  即使平素里,每隔三五天,朱允炆總會來到這里見呂氏請安,有時也會陪著吃一頓飯,但很少說話,母子二人很難尋找到共同的話題,一個念叨六根清凈,另一個執念太深。

  天然就是爭執的禍根。

  而今天,朱允炆更是帶著明確的目標來的這里。

  “兒臣要拆了霞云寺。”

  開門見山的通報沒有任何的委婉,亦沒有太多的轉圜態度。

  “兒臣希望母后如去降香的話,能夠跟那里的主持說一聲,讓他們配合禮部官吏的安排,不要妄想搞對抗,朝廷不會讓步的,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讓朝廷讓步,對抗的最終結果,一定是闔寺上下被夷為平地。”

  呂氏合十的雙手有些微微顫抖,她不在閉目默念,平生第一次表現出怒意。沖著她的兒子,沖著大明的皇帝強硬道。

  “不可能,只要我還活著一天,你不能拆霞云寺。”

  喘了一口氣,呂氏的口氣又軟弱下來,甚至有些哀求。

  “我沒有幾年好活了,你就不能等我死了之后再去做這事嗎,他們只是念個經而已,不傷天不害理,甚至還收養養活了那么多被遺棄的孩子,是行善舉的地方,你為什么非要搞得不留余地。”

  “全國的僧眾,僅有文牒的,便高達十七萬六千多人!”

  朱允炆報了一個天文數字:“佛教行善舉兒臣從來沒有否認過,但這個善舉是對個人來說的,對國家就是惡舉。放任下去,做和尚的越來越多,對國家是好事嗎?對天下是好事嗎?

  您總說佛不爭不奪,六根清凈,但是禮佛的人,每一個都如此嗎?

  如果佛門的僧眾都這般,哪里還有我大明國朝,爺爺就是個和尚,他放下佛經也能打天下。

  可見,只要是手里的力量足夠,野心是可以吞滅佛祖的。

  龍興寺您是知道的,光這一個寺廟就有一千多名僧眾,數萬畝良田,從一無所有擴充到這個數字,僅僅用了二十多年,而且還在增長,再過幾十年,疥癬就變成了瘤子。

  天下那么多寺廟都在改,只有龍興寺和霞云寺不動,到時候天下會非議,朝廷的臉也就丟光了,無論基于哪一點的考慮,不拆不行啊。”

  呂氏說不過朱允炆,她也從來沒指望過從大道理的層面能講過自己的兒子,但她有自己的堅持。

  “既然你拿定了主意,還來問我作什么,去呀,你去做啊!”

  看著呂氏搖搖晃晃的身子,朱允炆下意識的心頭一緊,忙上前攙扶,卻被一把推開。

  “當年,你嚴令文奎不許他接近我,這么多年,你每一個孩子,除了婷婷這個丫頭之外,我再也沒有機會見到任何一個孫子,你狠了那么多年,還在乎我一個老婦人的生死嗎。

  我是瞎了眼,當年跟你爹、跟你爺爺說盡了你的好話,讓你嗣了正統的位子,你就該當個庶子,就該這輩子做個庶子!”

  “母后說的對。”

  朱允炆甚至一點怒氣都沒有,反而極其認可的說道:“如果當年元妃常氏不是坐罪而死,當然,對外說的,史書寫的都是病亡,一個養尊處優三十余歲的女人會病亡嗎?

  不還是因為她是常遇春的閨女,受了他大哥的連累,坐了謀逆罪,她一個女人,手無寸鐵拿什么去造反。

  她死了,您扶正了,兒臣我沾了您的光,成了嫡子,做了太孫,那個時候,您怎么不說常氏死的冤,爺爺心狠呢。

  您該退位讓賢,父皇又不止您一個側妃,您謙讓一番,少在爺爺面前表現一個好兒媳的賢惠,我都一輩子是個庶子,這不就成了。

  皇帝,呵,您真覺得我很稀罕當這個皇帝嗎,屁!

  老子有家有院,有兒有女的,真他媽稀罕來當這個狗屁皇帝!”

  皇帝這是說胡話了?

  雙喜還以為朱允炆是氣糊涂了,趕緊上前撫背:“太后息怒,陛下也是最近操勞國事,這心神難寧,國朝的事千頭萬縷,陛下也實是不易。”

  “是啊,他是皇帝,這天下他說了算。”

  呂氏冷笑幾聲,她知道,早幾年就已經知道了,這個陌生的朱允炆從來都不是她的兒子。

  藏的太深了,沒坐上奉天殿那個位子上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拿真面目示過天下。

  “我當不得他的家,他不是要拆霞云寺嗎,要殺人嗎,隨他去吧。”

  把這話扔下,呂氏轉身就走,走的干脆又果斷。

  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只要她在霞云寺被拆之前還活著,這事就會成為朱允炆一輩子的污點。

  “陛下,陛下。”

  雙喜感覺到朱允炆的身子在顫抖,嚇得連連喚了好幾聲。

  “朕,沒事。”

  深吸一口氣,朱允炆撩開袍擺,沖著呂氏離開的方向跪下,重重的砸了三記,起身,裂開的額間有血珠滲出。

  “敕令龍興寺、霞云寺,七日之內,務必遣散所有僧眾,銷毀所有文牒,不可保留超過二十人的數量,多一個,毀佛燒寺,主持問斬。”

  國家前進的腳步,從不會為了任何一個人而停下,歷史的車輪,也不會因為一個石子而停止滾動。

“天子不是國家,國家才是天子,天子  的意志也從來不是國家的意志,只有國家的意志才是天子的意志。”

  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國家的意志要拆這兩座寺廟,所以在國家的意志面前,朱允炆做不得一個孝子,他的行為要受到國家意志的支配。

  當然,他當然可以天子即國家,朝令夕改便是。

  定好的一五計劃也可以推翻,把國家的公信力扔進塵埃中。

  朱允炆沒得選,亦或者說,他在來找太后之前,就已經做好了選擇。

  皇帝決議用不可置喙的強硬態度來拔除龍興寺、霞云寺,內閣的工作就簡單的多了。

  地方軍衛所的清查組,直接帶著刀闖進了這兩座寺廟開始丈量田畝和財富。

  六根清凈的寺廟里,不談香火錢、功德銀,光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財富都有數萬兩,這筆數字或許對眼下的大明來說不算什么,但卻是實打實的逃了國家的稅積攢下來的錢。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任何可能動搖國家根腳的,再小的事,其性質都等同于危害國家安全!

  國家無稅,財政崩潰。

  繼而國亡,離亂之下,逃稅者亦亡,是為覆巢之下無完卵。

  逃稅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利益很正常,但征稅者亦不重視,那才叫危險。

  龍興寺和霞云寺的主持起初還是比較強硬的,他們拒絕接受這般粗暴的處理,前者甚至拿出了太祖當年回鳳陽祖地祭祀時留下的丹書鐵券,來證明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但領兵的指揮使該磕頭磕頭,起了身照樣拔刀。

  “一群禿子,還敢扯太祖的大旗橫行霸道,大逆不道罪加一等,殺!”

  丹書鐵券被請進了南京,供奉進入奉先殿太祖的畫像下,這已經不是這些年朝廷陸續收回的第一份丹書鐵券了。

  從宗勛大發國難財開始,到泉州海運司報出的地方稅課司貪腐大案,這些年,多少家手握有著‘免死金牌’功能的丹書鐵券被收回。

  “國法之前,不可能有丹書鐵券,將來也絕不會有。”

  見到朝廷的態度堅決,兩大寺也沒有那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勇氣了,老老實實的接受命令,遣散僧眾,歸還土地,再也不敢談其所謂的政治背景。

  但霞云寺的沒落,亦或者說是朱允炆的態度,還是刺激到了呂氏,后者這口氣積郁在心,直接引了重病,沉疴在榻。

  這一下,皇宮上下的太醫算是徹底慌了神。

  御前司負責起居注的小宦官把朱允炆前些日子找呂氏的那段進行了刪改,解縉也是連夜進宮求見,談及了這一段。

  “史書怎么寫?”

  起居注可以改,宦官不是史官,他們有個屁的原則,但是史官怎么辦。

  作為負責文學著作總編的解縉現在那是六神無主。

  史書是敘事的手法,是不能帶有主觀態度的,更不像內閣做報告那般,分析個中利弊,照實來寫,任誰看都是皇帝自己忤逆太后的意愿,導致后者氣火攻心,一病不起。

  更嚴重的話,那就是一命嗚呼。

  “照實寫。”

  朱允炆抄出原版的起居注,一把扔到地上,寒著臉:“朕不怕被后人罵,愛怎么罵反正朕也聽不到,再說了,這些年背后罵朕的還少嗎。

  武勛先罵,武勛罵完宗親罵,然后地主們罵、官員罵,連著商人也在罵。

  這天下,除了老百姓和當兵的,就沒有不在背后罵朕的,朕脊梁骨硬,臉皮子厚,就不怕他們戳。”

  解縉拿起那份起居注,看得手都抖楞起來。

  皇帝這是瘋了,什么話都敢往外說。

  “太祖當年敬重高皇后,說要以孝立國,故此厚待和支持丁憂的官員,認為人無孝不立,百善孝為先。

  似乎一個人只要孝順,做什么都是對的,相反,人不孝,做什么都是錯的。

  朕是不孝了,那朕將來做什么都是錯誤的,既然如此,那朕就干脆一條道走到黑,將錯就錯。”

  大不了就是罵一句千古昏君,大不了就是被罵成灰,朱允炆一氣之下,大不了‘昏’到底。

  “你馬上去翰林院寫一篇署名為朕的文章,交由通政司潤色后發到求是報上,大意就是,將來丁憂的時間從百日改為三十日,有想做孝子的可以辭官,好好回家當帶孝子,父母高堂抱病在身的,可以請假照料,但超過三十日不復職的,朝廷不再保留職位品軼,想做官,重新考!”

  解縉徹底慌了神,皇帝這是要破罐子破摔啊。

  早前一個一體納糧的政策,早就讓傳統派官員對其恨之入骨,現在又這般行徑,這要等百年之后,還不被人罵的體無完膚。

  生前只有幾十載,身后卻有百世名啊。

  “陛下三思啊。”

  解縉苦著臉勸道:“陛下之功,威蓋千古,已是一代明君圣主,何苦這個時候為自己平添不孝罵名,太祖祖制,不能碰啊。”

  “你們不是口口聲聲說忠孝不能兩全嗎!”

  朱允炆寒著聲音說道:“要么忠于國家,要么孝順高堂,朕已經做了選擇,接下來,該你們選了。”

  說罷,轉身就走,留下解縉一個人苦笑連連。

  現在這事木已成舟,內閣別的倒是不甚擔心,最怕的就是太后真要一不小心出了災厄,那皇帝可能就真會一條道走到黑了。

  名聲反正都臭了,那么人就不會在乎再臭狠一點。

  而一個放飛自己的皇帝,將來,又會鬧出多少的幺蛾子?

  不過也因為這么一件事,讓內閣看出了皇帝的決心。

  一五計劃是必須要完成的,沒有任何事或者人可以攔在國朝的面前做攔路虎。

  這一點,委實嚇住的內閣,也嚇住了各省的布政使司,因為他們接到了來自內閣一封,在語氣措辭之嚴厲上,前無僅有的通報。

  “截止至建文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內閣往各省攤派的任務指標務必完成,希望各省布政使司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同時,內閣不希望看到任何關于難度和阻力的奏報,望諸位自勉。”

  這是把刀架在脖子上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