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六十八章:禮部兩大雷(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楊士奇從文華殿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月上西頭,這堂小朝會持續的時間之長是超出他想象的。

  顧不得渾身上下久坐導致的酸痛,楊士奇便趨直往乾清門的方向而去,這個點,皇帝一般還是沒睡的。

  后宮有宵禁,一般過了申時就會閉門,但這對楊士奇來說算不得什么,他的身份決定了他甚至不需要在門外駐足。

  宮樓上執禁的宦官第一時間便發現了楊士奇,匆匆開門確認身份后,便恭恭敬敬請著后者往乾清宮而去。

  “陛下今晚去了西六宮,小的已經派人去通稟,容閣老在這乾清宮外候一陣。”

  楊士奇還沒有來得及客套一句,就發現不遠處燈火闌珊處走出一人,定睛一看忙見禮:“大皇子。”

  能這個點出現在乾清宮外隨意走動的,除了皇帝,只有同住在乾清宮的朱文奎了。

  “楊閣老怎的這個點過來了。”

  朱文奎納悶的走過去見禮:“雖說現在未及深夜,但冬夜天黑的早,又添三分冷意,閣老今日文華殿坐宮一日處理朝政,不早些回府歇著卻來面圣,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楊士奇頓時苦笑:“哪里有什么大事,倒是有兩件棘手的事。”

  也不瞞著朱文奎,便原原本本的將龍興寺和霞云寺的事說了出來,末了嘆一口氣:“這兩個地方各有牽涉,而且一個比一個麻煩,內閣不敢擅權,所以老夫這次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來找陛下圣心獨裁了。”

  一聽這事牽扯到這么兩個地方,朱文奎也是語挫,不敢隨意開口。

  畢竟無論是太祖皇帝還是當今太后,那都是大明朝不能碰觸的神圣,一句話說不對都要負責任。

  一老一小也沒多說太久,便有匆匆腳步聲響起,暮夜下,幾十個宦官扛著肩輦慢慢走近,趕到近前壓下肩輦,朱允炆沉著臉走上前來。

  任誰正忙著泡在溫柔鄉中被拽出來,心情都很難談得上開心。

  “不用見禮了。”

  當先邁步穿過兩人,留下一句交代,朱允炆已經走進了乾清宮內。

  “楊閣老說吧,什么事非要這個點來找朕。”

  跟在朱允炆后面走進乾清宮,楊士奇也沒心情找位子坐,干脆就站著稟告道:“今天內閣在文華殿跟十部尚書開了一次關于一五計劃收官的碰頭會,禮部遇到一些沒法處理的問題,內閣不敢隨意拿主意,所以來找陛下請示。”

  “禮部能有個屁...”

  朱允炆張口就想罵一句,馬上皺緊眉頭:“龍興寺?”

  腦子里剛才一瞬間劃過的名寺古剎,只有這么一個地方能讓內閣無法處理。

  楊士奇苦笑點頭:“陛下圣明,但不僅僅是龍興寺,還有霞云寺。”、

  見朱允炆詫異,楊士奇忙解釋道。

  “是太后常去降香禮佛的寺廟,在京郊。”

  說罷便將兩個寺廟如何蠻橫拒不配合的情況如實匯報,末了建議道:“陛下,這兩地非同尋常,臣和內閣的意見,是由內閣出面洽談,看能否給予一定的銀錢或其他方面的補償。”

  如果這兩個寺廟不是有著極其深厚的政治因素牽扯,就算他是所謂的雷音寺,楊士奇都敢找到五軍府,調一支地方軍平了他!

  但這兩個地方,內閣不敢,甚至,連朱允炆這個皇帝都未必愿意這么做。

  見皇帝緘默不語,楊士奇又提出了那個想法。

  “亦或者,使錦衣衛......”

  “這事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聽完楊士奇的匯報之后,沒等楊士奇把最后那個尋求替罪羔羊的壞點子出口,朱允炆便直接揮退了前者。

  他現在可以明白內閣的難處了,因為他一樣極其糾結。

  龍興寺是養活太祖的地方,而太祖的身份不用多說,對大明,對整個漢族的功績在這里,在心底,朱允炆對朱洪武的敬重一直沒有減少過。

  毀了龍興寺,甚至搞得血濺金殿,人會說老朱家恩將仇報的。

  會說他這個皇帝皇位坐穩了,開始不拿太祖當回事了。

  皇家宗寺說砸就砸,說毀就毀。

  但這一點,朱允炆還可以克服,唯獨霞云寺,反而更加的棘手。

  生母呂氏的身體在這里放著,估計鳳駕歸天也就這兩年了,壽終正寢的話,朱允炆這個皇帝守孝百日也能落個孝名,但要是這個節骨眼毀了霞云寺,繼而太后再去世,氣死生母這個污點,就要背一輩子!

  前腳毀掉龍興寺,后腳又把太祖的以孝立國的規矩給拋諸腦后,朱允炆還姓個屁的朱。

  “父皇。”

  看著朱允炆眉關緊鎖,朱文奎守在一旁謹慎開口道:“既然暫時棘手,不如先擱置著,過個些年,慢慢再處理,再不濟,就如楊閣老所言,讓內閣出面跟他們談談,看其需要什么,能補償的,咱們補一些,只要他們退這一步,把一五計劃的要求落實便是,皆大歡喜不好嗎。”

  “皆大歡喜?”

  朱允炆冷言冷語的哼了一聲:“大明國朝,絕不會跟任何宗教做交易!”

  這兩顆雷,朱允炆決意要靠自己來拔掉他,他要客串一次拆彈專家了。

  “早點睡吧。”

  朱允炆側首看向朱文奎說了一句,而等到小家伙施禮離開后,乾清宮殿內,便只剩下朱允炆一個人在結眉深思。

  “陛下為何不允了楊閣老的提請。”

  雖然剛才楊士奇的話沒有說完,但雙喜也是一個人精,只聽前半句,便已經知曉了前者后面的意思。

  “奴婢遣一隊錦衣衛深夜過去,誅其上下,以火焚之,言其深夜走水,足可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一件難題,那就用最粗暴的辦法解決制造難題的人。

  “龍興寺或可行此事,但霞云寺不行。”

  朱允炆搖頭:“母后的鳳體才是眼下我大明的重中之重,倉促行此事,恐母后心神受創,天下人不知,朕知你知,朕便不忠不孝了。”

  越想越愁,朱允炆索性不想,起身往暖閣而去。

  “睡覺,明一早,朕就去見母后。”

  解鈴終究還須系鈴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