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二零七章:企改,騎改,騎兵擴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經過這次整頓,陳憲將麾下所有的工廠都梳理了一遍。

  他除了將一部分水泥廠和鍛造廠被拿出來私有化,直接獎賞給有功將士。剩余沒有進行私有化的企業,在整頓后,也都給新的管理層給予了5到15的分紅。

  其中拿到15分紅的,都是將工廠經營的比較好的老管理層,拿到5分紅的則是老的管理層貪污腐化太厲害,全部被辭退后,新更換的管理層。

  為了能對國有工廠進行有效的監督,陳憲將監督工廠的責任交給了給地方政府。

  他將這些工廠的一部分股份分給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享受這些股份帶來的財政收入的同時,也要對企業的經營負責,企業經營的好壞也要計入他們的升遷考績當中。

  這樣一來,國營工廠的股份就分成了三塊,一塊在工廠管理層手里,一塊在地方政府手里,還有一塊,也是最大的一塊仍然握在陳憲手里。

  陳憲的侯府會派遣代表,和地方政府派的代表一起組成國營過場的監事會,對企業的經營情況,賬目情況進行監督。

  完成了撫恤之后,陳憲一邊忙著敘功和工廠改革,一邊開始了新一輪的擴軍。

  首先,陳憲取消了全能騎兵的編制,將他們全部轉到了突騎兵序列,全能騎兵中的輔助騎兵則轉到了馬步兵序列。

  接下來,陳憲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要將突騎兵轉化成胸甲騎兵,這也就意味著,他要去掉突騎兵身上繁多的盔甲,只保留胸甲和高頂大檐的鋼盔,更重要的是,他要去掉突騎兵手中最主要的武器,長槍!

  這個決定遭到了楊妙真和大多數騎兵將領的反對,他們無法想像,騎兵沒有長槍該如何作戰。

  要說服這群騎兵將領,陳憲知道,自己首先要說服楊妙真。

  楊妙真在騎兵當中,有著幾乎和陳憲同樣高的威望,如果陳憲和楊妙真同時堅持一件事情,那么其他騎兵將領就算反對,也會執行,但如果楊妙真和騎兵將領都一致反對,那即使是陳憲也難強行推行。

  “首先,蒙古騎兵,并不喜歡用長槍,在蒙古騎兵中,即使是重騎兵,也大多使用彎刀和鐵骨朵,在騎兵的近戰肉搏中,長槍反而不夠靈活,在雙方對沖當中,長槍長出來的那點長度,最多只能爭取不到一眨眼的優勢,意義并不大,長槍對于騎兵來說,主要是為了針對步兵堅陣,而我們的騎兵,根本不需要去對付步兵,有步兵就足夠了,我們的騎兵就是為了對付騎兵!”

  “其次,從這場戰役你也看出來了,我們的騎兵,將來最主要的敵人就是蒙古輕騎兵,他們的厲害你也看得很清楚,要對付這樣的輕騎兵,我們需要一支高度靈活的沖擊騎兵,在對付這種靈活的弓騎兵時,沖擊騎兵手里拿著丈二長槍和拿著三尺刺劍,沒有太大區別,而刺劍還能減輕一些戰馬的負重。”

  “騎兵用丈二騎槍很難刺中一枚吊在空中的蘋果,但如果用三尺長的刺劍,卻能更容易的做到這一點,刺劍雖然攻擊范圍短了,但它的攻擊精確程度將會大幅度提高。”

  “為了近身肉搏,哪怕是裝備了長槍的騎兵,也必須裝備彎刀或者刺劍,他們不但需要學習馬槍的使用,還要訓練彎刀或者刺劍的使用,如果舍棄長槍,我們就能更快的訓練出更多的騎兵。”

  “如果說,訓練一個優秀的槍騎兵就只需要三的時間,那訓練一個只使用彎刀或者刺劍的胸甲騎兵,就只需要兩年時間,可以節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成本。”

  經過徹夜的促膝長談,陳憲終于說服楊妙真試一試。

  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是難以用語言去說服,你很難用語言去左右一個聰明人的思想。

  隨著手下軍官和官員的成長,陳憲發現,他們越來越不再會因為陳憲的語言而興奮和盲目,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意志,到了今天,陳憲覺得,即使自己馬上死去,他所建立這個勢力,也將會以自己的意志成長和走下去……

  雖然一時還不能決定是不是舍棄長槍,但騎兵的招募并不能停止。

  陳憲從馬步兵中挑選了一批最優秀的士兵,補充到突騎兵中去,這一次他要將突騎兵,也就是將來的胸甲騎兵擴展到三十二個騎兵營,八個騎兵個團,兩個騎兵旅,一共一萬三千人!

  被胸甲騎兵挑剩下的馬步兵將會大部分轉為輕騎兵。

  新的輕騎兵將會變也會改個名字,叫做獵騎兵。

  獵騎兵和輕騎兵的不同之處在于,輕騎兵的定位主要是用來偵查,追擊,征糧的輔助騎兵,而獵騎兵除了能做普通輕騎兵的事情,他們還能當作馬上火槍手使用,能夠排列成比較密集的線性隊列進行射擊。

  實際上在之前的戰斗中,陳憲讓馬步兵橫列在炮兵身后,對攻擊炮陣的騎兵進行齊射,排列成縱隊接應騎兵,其實都是獵騎兵的戰法。

  獵騎兵將裝備較為輕便的燧發槍,輕便的彎刀,盔甲也縮減為輕便胸甲和大檐輕盔。

  所謂輕便胸甲,就是至保留胸甲的前半片,后半片用皮革代替,大檐輕盔就是將胸甲騎兵的高頂大檐盔的高頂去掉,只留下大檐來防御箭矢。

  輕便胸甲和輕便大檐頭盔不但更簡單,厚度也更低,胸甲騎兵的胸甲厚度普遍在兩毫米以上,輕便胸甲和頭盔的厚度都在一毫米到兩毫米之間。

  另外,獵騎兵的編制也將轉為和步兵一樣的編制,一個連兩百多人,一個營九百多人,一個團四千人。

  這次戰后,陳憲的手中的突擊騎兵,全能騎兵都損失過半,即使后續有不少傷兵歸隊,最終也只剩下五千人,這五千人在補充了八千人的精銳馬步兵之后,湊夠了一萬三千人,成立了兩個騎兵旅,楊妙真擔任第一騎兵旅的旅長。

  第二旅的旅長由原本的沖擊騎兵第一團團長楊定國擔任。

  剩余的一個半馬步兵旅將會和原本殘存的輕騎兵一起組建起一個由四個團組成的獵騎兵旅,這個旅的人數高達一萬六千人。

  這個獵騎兵旅的旅長將由原本的第一馬步兵旅的旅長白勝擔任旅長,輕騎兵團的團長雷威擔任副旅長。

  這個獵騎兵旅和兩個突騎兵旅一起組成了陳憲的第一騎兵師,楊妙真任師長,她成了陳憲麾下騎兵的最高統帥。

  馬步兵最后剩余的一千多人將作為教官和火種,用來重新成立和訓練兩個新的馬步兵旅。

  接下來,陳憲,又從六個步兵旅中,成建制的抽調了八個團,整編成新的馬步兵第一,第二旅,這兩個旅也是四個團的滿編旅,人數高達三萬兩千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