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二零六章:退敵,撫恤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最新網址:www.mht.la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陳憲自然也是知道的,他還知道有句話,叫無農不穩,無商不富。

  為政者整天將目光盯在農民身上,是榨不出多少油水的,要想增加稅收,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工商業。

  要發展商業,商品的流通是基礎。

  這對現代人來說,都是常識。

  陳憲并不是什么經濟學家,他也不知道促進商業的發展的那些高端辦法,所以,只能從這些最基本的方面去做一些事情。

  陳憲很早就開始打算,要在自己的控制境內,修建一條干道網,將自己統治區域的東西南北連接起來。

  這樣的道路網絡,既能促進商品的流通,又有著極大的軍事價值,可以加快他麾下士兵內線機動的速度。

  主干道網建成后,陳憲還打算修建道路將自己麾下幾處優良港口和內陸地區連接起來。

  在這個時代,海運無疑是最便宜的運輸方式,將內陸城市和沿海城市連接起來之后,內陸城市也就能享受到一部分海運的便宜和便利。

  經過兩年努力,最重要的南北干道已經建成,東西干道也已經工程過半了。

  有了南北干道,楊妙真的內線機動就變得非常迅速。

  很快,楊妙真帶著一萬馬步軍,三四千騎兵,追上了木華黎率領的蒙古騎兵,她也不和對方接觸,只是遠遠的吊著,如果對方來攻,她就讓馬步軍下馬布方陣對抗,騎兵含而不發。

  無論木華黎出什么花招,她都絕不去追擊對方,只是遠遠的吊著對方。

  就這樣,木華黎在陳憲領地內游蕩了大半個月,竟然連糧草都找不到一顆,只能退去。

  從陳憲境內退去之后,木華黎返回北線大營,護著漢軍步卒,緩緩撤離。

  退兵之后,木華黎竟將大帳移駐到原本的金國中都,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城里。

  經過蒙古人的劫掠和焚毀,這座原本繁華的都市,此時已經成了一片廢墟。

  木華黎命令手下的漢軍統領征調來民夫,重新修繕了北京城,然后他將這座城市變成了自己的大本營。

  之所以要將大本營安扎在這個地方,是因為木華黎已經想明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消滅不了陳憲。

  大汗西征帶走了大多數軍隊,留給木華黎的只有不到三萬騎兵,僅僅依靠著三萬騎兵,不但消滅不了陳憲,甚至都無法做到壓制他的擴張。

  要想對抗陳憲,他只能借勢。

  而此時能夠給木華黎借勢的,也就只有這些投奔他的漢人地主豪強。

  這些漢人豪強,分開來看,每一個都不強,但如果把他們組織起來,那就是一股非常龐大的力量。

  但現在,這力量雖然龐大,但卻不夠強大。

  經過和手下一番討論,木華黎和他他和手下的蒙古將軍們一致認為,要打敗或者說遏制陳憲,必須從三個方面去加強漢人豪強的力量。

  首先,必須加強漢人豪強手中的騎兵力量,經過觀察,木華黎發現,只有騎兵才能對陳憲手中的大炮造成威脅,雖然漢軍部隊的騎兵最終沖擊炮陣失敗,一是因為他們的騎兵太少,二是因為他們的攻擊方向有誤,他們不應該從正面沖擊,而應該從側面沖擊,哪怕側面有騎兵守護,也比直接從正面沖擊炮陣強。

  只要騎兵能夠沖破對方的炮陣,那么漢軍龐大的人數優勢才能顯現出來。

  其次,要讓漢軍步兵能有對抗陳憲的能力,就必須讓他們學習陳憲的軍隊,給他們大量配備火槍。

  但如此加強漢軍,最后必將尾大不掉,所以木華黎為了壓制漢軍,又決定不給漢軍配備大炮,不但不配備,現在有的也必須沒收,還要將漢軍中所有的鑄炮工匠抽調出來,不能讓漢軍掌握鑄炮能力。

  木華黎準備將這些鑄炮師集中起來,放在北京城中鑄造大炮,他準備建立蒙古人自己的炮兵隊伍,只要手中握著大炮,又擁有強大的騎兵,漢軍就算是掌握了火繩槍,也不足慮。

  第三方面,木華黎認為,漢軍的訓練和紀律,必須要加強,他將親自督導漢軍的訓練,特別是騎兵的訓練。

  不得不說,木華黎有著不僅愧于他名聲的精準戰略眼光。

  就在木華黎在中都城繼續力量,磨刀霍霍的時候,陳憲也開始了他的軍事改革計劃,和擴張計劃。

  帶著傷亡慘重的騎兵和馬步兵返回密州城后,陳憲索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撫恤傷亡。

  這次戰役,陳憲麾下的傷亡過萬人,其中最主要的傷亡就集中在騎兵和馬步兵上。

  最終統計,這次戰爭,陳軍總共陣亡超過三千人,重傷致殘的大約有近兩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騎兵。

  按照陳憲一貫的規矩,戰死的要讓他身后無后顧之憂,殘疾的,要讓他余生五后顧之憂。

  再加上,騎兵本身就是精銳兵種,平日里薪水都比別人高,撫恤自然也不能吝嗇。

  最終,陳憲和他的參謀們核算出了一個六十五畝田的平均撫恤金額。

  在當今這個時代,發什么,都不如發土地更能安人心。

  如此一來,光是這次撫恤陳憲一次就發出了三十多萬畝土地的股權。

  除了撫恤,還有獎賞。

  撫恤是為了安人心,所以不得不用耕地,獎賞他卻不敢再用耕地了。

  這些年,陳憲分發出去的職田,功天,總數加起來已經有兩三百萬畝,他馬上又要擴軍,為了吸引人們當兵,每個士兵十畝的職田也不能少,估計這次擴軍光是職田就要分出去一百多萬畝。

  這次和木華黎大戰,算是打贏了,他都要發出去三十多萬畝的功田,萬一要是來個慘勝,那就更不可想象。

  陳憲如今全部地盤上的耕地總數量只有一千四百萬畝,如今捏在他手里的,只有一千多萬畝,看著很多,實際上根本不夠。

  所以,這次賞功,陳憲不再發放土地股份,而是改為工廠股份。

  陳憲將一些優質的水力工廠,例如一些水泥廠,鍛造廠進行評估之后,將這些工廠的股份折成金額,分發給手下的軍官們,當作功勛獎賞。

  作為陳憲手下的軍官,對于一些簡單的經濟常識并不陌生,因為陳憲麾下的軍官都是當作軍民兩用來培養的,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有著專門的經濟和工商業的課程。

  這些軍官都知道工廠的賺錢能力是遠遠高于土地,所以,他們對于陳憲用工廠股份代替金錢發放獎勵,并不抗拒。

  在將這些水泥廠和鍛造廠股權分發給麾下的軍官之前,陳憲對這些工廠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建立了董事會,原本的廠長都變成了經理人。

  在陳憲的教導下,軍官們指派心腹進入工廠,擔任懂事,監督工廠的運營。

  實際上,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陳憲麾下的許多工廠都發生了比較嚴重的腐化,什么人員超編,養活大量裙帶關系,人浮于事,等等問題不斷浮現。

  通過這次股份制的改革,陳憲趁機對手下的工廠進行了整頓,情況好的,繼續保留原本的廠長,擔任經理人,廠子情況差的,直接將原本的管理層集體辭退,重新任命管理層。

  這辦法雖然不能治本,但也能在短時間內讓工廠情況轉好。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陳憲也對一些經營良好的工廠的管理層進行了股份獎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