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百四十七章燕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自數年前,郭榮北伐,獲取瀛、莫二州后,遭受戰爭破壞的燕云地區,雖然殘破,但好歹是在緩緩恢復中。

  燕云地區對于遼國而言,不僅是過冬時期的避寒圣地,更是全國最發達的地區,為遼國提供大量的糧食、布匹,鐵器,可以說,得到了燕云地區,好似讓遼國獲得了充足的奶牛一般。

  所以,對于此地越發的珍惜起來。

  有鑒于此中原王朝孜孜不倦地想要北伐,更是有郭榮奪走二州,讓遼人對于燕云越發的重視起來。

  燕云十六州,其范圍就是從山西的大同,到河北的河間,天津,北京,土地遼闊,此時居住著上百萬的漢人。

  為此,在軍事上,遼國在幽云地區,駐扎了神武、控鶴、羽林、驍武等幽州漢軍,約一萬八千余騎。

  其余的軍隊,則包括了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當真舍利及八部落舍利,山后四鎮I諸軍約十萬八千余騎,內五千六百人守衛契丹的利益,其余九萬三千九百五十為南侵而預備的兵馬。

  也就是說,幽云地區的兵馬超過了十萬人,為了鎮壓幽州漢人,以及南侵的預備。

  后晉割讓幽云十六州時,契丹人與后來的金人,滿清一樣,試圖將自己的奴隸制遷移到漢人頭上。

  什么意思?

  就是跑馬圈地,把漢人充當奴隸。

  這樣一來,自然就激起了大量的反抗,耶律德光大為惱火,總不可能將所有人都殺了吧!

  于是,就有了一國兩制,南北兩院制度,也就是以漢治漢,在幽云地區施行讓幽云地區穩定下來。

  但,殘暴的民族政策依舊不曾廢止,如漢人殺了契丹人,則需要賠命,群契丹人殺了漢人,則只需賠錢即可,直到宋真宗時期的蕭綽蕭太后主政,正式要求,漢人與契丹人被殺,都要抵命。

  法律上才算等同。

  當然,也有混得好的,韓劉馬趙,四大家族,就已經成為最頂級的了,每年秋天南下避暑,這幾個漢人家族,與耶律、蕭姓子弟一起,剽掠漢民妻女。

  以至于讓漢民們不敢讓妻女畫胭脂水粉,甚至主動穿破舊衣裳,披頭散發,都不敢與親戚往來,生怕被人瞧見。

  至于賦稅方面,中原的苛捐雜稅已經夠多了,但契丹人索取無度,數倍于中原,再加上契丹人的霸凌,幽云地區暗潮洶涌。

  所以,郭榮北伐,以及宋太宗的雍熙北伐,百姓們簞食壺漿不是假的,這的確是真的。

以至于車神兵敗南下,百姓撫摸兒孫的頭,感慨:何其不幸,生為漢兒  而等到檀淵之盟簽訂后,等于是北宋主動放棄了幽云地區,而蕭太后也向對待自己人一般,開始輕徭薄賦,效仿漢唐,進行大規模的漢化活動,進行科舉考試等。

  也就是這時起,幽云地區百姓們徹底接受了契丹人的統治,不再懷念中原了。

  營州,寬闊的道路上,駐扎著一隊漢兵,也看守著烽火臺。

  由于處于遼西走廊之地,來往的商賈極多,更多人還是大張旗鼓,騎馬帶車的契丹人。

  契丹人還未漢化,所以許多人頭頂光溜,兩邊垂辮,雖然夕陽漸漸西下,但在其余光的照射下,倒是不虞撞上,畢竟有反光!

  一隊漢兵,穿著破舊的戎袍,這是漢軍的樣式,若是有識貨的,還知曉這是后晉時期的。

  約莫二十來人的漢軍,就這樣站立在烽火臺上,看著川流不息的馬匹和人群,遇到縱馬而行的契丹女子,也私底下點評一番。

  而若是漢人大半的小娘,他們則凝神屏氣,不敢言語,哪怕是再漂亮。

  因為契丹人或者聽不懂,但漢人小娘若使得,而這般縱馬南下,避寒的,基本上是漢人中的高門大戶,招惹不起。

  “頭,這些契丹人又得南下避寒了!”一個瘦高的兵卒,看著絡繹不絕的馬隊,不由得感嘆道。

  “秋天一過,草原上就遍地是雪,牛羊們難熬,這些契丹人更是熬不住。幽州雖然冷些,但好歹有城池,有糧食,凍不了人的!”

  手里捧著一個菜團子,秦立小心翼翼地啃食著,看著兄弟們“虎視眈眈”的目光,他連忙揣到懷里,挺起了胸脯。

  “好好看著,若是有哪位貴人馬車陷進去了,也好過去幫襯一下,些許人家高興,還能賞些錢來,再不濟臘肉也是可行的。”

  目視前方,秦立扭過頭,對著一群半饑不飽的漢軍們說道。

  “喏——”所有人有氣無力地應下。

  漢軍在契丹所有的軍隊中,人數雖然不少,但地位確實最低的,高官基本上由契丹人充任,根本就沒把漢軍當兵,所以貪污腐敗十分嚴重,漢軍后勤糧食都不足,是所有軍隊中最簡陋且寒酸的。

  秦立也沒有辦法,他體型健壯,自然吃的多,雖然是隊正,但卻與普通的兵卒差不多,吃空餉的余地都沒有。

  “轟隆隆——”

  突然,地面上開始大規模震動,烽火臺都微顫著,秦立陡然一驚,向遠處望去,只見灰塵遮天蔽日,正不斷地襲來,掩蓋住了整個道路。

  “至少有千騎——”秦立呢喃道,他連忙招呼兵卒們,清開道路,讓這騎兵而過。

  道路上的契丹人也瞬間明了,連忙躲讓在一旁,空出了道路。

  很快,以幾名年輕的漢兒為首的千騎,終于來到了這小烽火臺處,暫且停歇下來。

  幾個年輕郎君,面色紅潤,身上穿著寶藍色的右衽長袍,訴說著他們漢人的身份,但長袍裾卻只約莫過膝,距離鞋履還有一段距離,則告訴眾人,他們正位于遼國高層。

  裾短有利于騎行,后期契丹人漢化越深,裾也越來越長,沒過鞋履是經常的事。

  幾個少年有說有笑,絲毫不以騎兵驚擾到行人而變色,對于嚴陣以待的漢軍,則仿若看到螻蟻一般,看都不看一眼,談笑而過。

  退讓的契丹人中,也有暴脾氣的,見是漢人,瞬間就膽氣十足,剛想仗勢而動,一旁的眼尖者,立馬拉住,嘟囔著韓家等字眼,讓暴怒的契丹人瞬間平息。

ps:求票,求訂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