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節 窮酸的宗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孟黃粱與發妻正在籬笆院中品著香茗,待看到幼子孟不同與幾個同齡的伙伴幾下竄上房頂,而后嬉鬧著抓著竹枝蕩進了林內片刻不見了蹤影,夫婦二人皆是面露笑意,心中則不由生出萬般感慨。

  本來已經說動了彭大先生,只待稟明觀主,就可將小兒子收歸為外門弟子,怎奈后山的當家大師姐一聲令下,閑云觀便開始關閉山門禁絕一切訪客,如此已是三年。

  三年時間,身為北地四府總管的孟黃粱人雖然隱居在牛家村,但是北地事、天下事,卻每一樣都裝在他的心里。

  天下安定、能者輩出、貪官污吏無所遁形、百姓們終于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這是孟黃粱對如今天南國最直接的評價,身為經年老吏的他如何會不清楚個中緣由?

  牛家村民風淳樸、鄉鄰盡是好客之人,因此孟黃粱一家三口雖然只是客人,但是相處的久了,莊戶們便也不把他們當成外人,每日里也不用自己搗鼓飯食了,村中又被擴建了幾次的飯堂中已經有了孟家的三個位子。

  妖獸精肉即便再是美味絕倫、功效奇特,可是吃的久了也只覺得一般,孟氏夫婦因為不習武功,是以不像一眾習武的莊戶一般無肉不歡。

  不過孟不同因為入了村中的學堂,得了武道啟蒙,倒變得與村中孩童一樣喜歡肉食,夫婦二人對此樂見其成。

  此時的天南武林就如同撐開了頭頂桎梏的幼苗,每天都在茁壯成長,自上屆武林大會之后,諾大的江湖一日三變,拋開閑云觀轄下直屬的勢力不算,各家各派可謂百花齊綻、爭相斗艷!

  除了一些老牌的門派、世家、佛、道勢力之外,儒、法、陰陽、兵家、縱橫等等流派紛紛崛起,半步宗師高手如同雨后春筍般冒頭,宗師境也再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

  可是隨著修為的提升,眾多半步宗師境以上的高手也都發現了一個讓人無語的問題,那便是吃食難尋!

  那些進階宗師境的高手都會前往伏牛山受彭仇三個月的講法,這是閑云觀早就定下的規矩,雖然因為陳景云的靜悟破妄,使眾武人無緣上山,但是彭仇依舊會前往山下竹林為眾人撥開迷霧、提點道途。

  而在這三個月中,各位新進宗師皆需在村中飯堂用膳,借助妖獸精肉煉體鍛髓。

  村中人倒是沒有瞧不起外面的武人,覺得這些個宗師能在山外練到如今的修為境界也算不易。

  雖然一個個年歲不小,有的胡子都白了,但是能和村中的半大小子對戰幾十個回合而不落下風,想來都是用功的,于是吃食也會多分一點。

  只是這些人也太過窮酸了些,好像沒見過肉似的,吃相難看不說,竟還有人舔碗。

  低眉順眼、夾著尾巴接受了莊戶們三個月的“施舍”,宗師高手們修為大進的同時,也都在感慨牛家村人的福緣深厚,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邊陲村落,竟然出了百十位宗師境高手,此皆為閑云觀之故!

  只是吃過了牛家村的大鍋飯后,世間的珍饈美味可就再入不得這些高人的口了,有宗師境高手嘗言:“若是能在半步宗師時便常食妖、兇之獸的精肉,那么自己此時的修為境界必然還要再高些!”

  此言一出,武林嘩然!

  比宗師境再高的境界!哪怕是能夠御氣飛天了吧?

  眾武人此時也才恍然,皆道:“原來監察院、風信門、暮雪山莊、再加上彌陀寺以及皇家供奉院,這幾家在三年之中能夠涌出如此多的宗師、半步宗師,恐怕那妖、兇精肉占了大半的原因!”

  不過上述的這幾家眾武人是比不了、也羨慕不來的,畢竟人家吃的妖獸精肉都由閑云觀內門直接供給,外人也只能瞧著,而負責此事的外門執事何棄我也時常感嘆:“僧多粥少,不好分派。”

  天南武人從不畏險,既然知道了妖、兇精肉在修行上的好處,各派高手便紛紛出動,有些膽子大、腦子活的江湖散人也各自呼朋喚友入山狩獵,妖獸、兇獸不曾見過,便用林中野獸對付一二吧!

  于是天南境內的十萬大山最先遭殃,林中的飛禽走獸一兩年內竟有了滅絕之勢,不得已,朝廷只能頒下禁令,不準轄下之民隨意進山狩捕。

  禁令一出,早已食髓知味的天南武人們盡皆哀嘆,雖然心中十萬個不愿意,不過卻沒有哪個高手或哪家勢力敢不遵守。

  不說姬桓的另一重身份,便是皇家供奉院那些位每天吃飽了沒事干一心想要建功的大爺們,就不是誰敢輕易招惹的,一旦有把柄落在他們手中,恐怕下場凄慘。

  只是吃慣了肉骨頭的餓狼們如何肯回頭吃草?既然天南境內不讓狩獵了,那我們到境外抓撓總行了吧?

  南方乃是海域,西域又太過荒涼、補給困難,是以兩處無人問津,于是向北或者向東就成了各方高手的選擇,又因為閑云觀地處北部邊陲,乃是武林中人的想往之地,所以北方的大蒼山脈就成了天南武人們狩獵的首選。

  聶婉娘得了彭仇的稟報,對此事倒是樂見其成,考慮到天南高手普遍的修為境界,便以伏牛山為中心,向北和向東各自劃撥了兩千里的地界,又命袁華在往返北荒時多饒些路,把眾多中低階妖獸、兇獸都驅趕到劃定的地域之內。

  于是也才有了袁華此次折返閑云觀時,在大蒼山中遇到了不少天南武者的這么一檔子事兒。

  前文書曾經提到了玉華山忘憂谷這么一個門派,當日那忘憂谷主梁贊得了陳景云師徒的半日指點,而后修為突飛猛進,進階宗師境后自然也要來閑云觀參法,因為與彭仇同出儒家一脈,兩人又興趣相投,便就相互引為知己。

  因為有了這一層關系,梁贊得以在牛家村中長久盤桓。

  自古書生最喜扎堆,現今村中學堂的座師李三小在與梁贊論道幾日之后,竟也與其成了摯友,還將梁贊引為課堂的講習。

  梁贊對此大喜過望,牛家村這些孩子的身份可是非同一般,拋開爹娘兄姐都是武道高手、身后還有閑云觀照拂之外,還有一重身份便是當今天子的門生!

  誰都知道這些孩子將來會有大的作為,笑傲江湖、出將入相之類只在說書人口中能夠聽到的故事,在這些個孩子面前不過唾手可得,他梁贊何德何能,竟能成為這些人的講師?將來儒家大興已可預期。

  已是龍袍加身、登基稱帝的姬桓此時正獨自立于宮闕之顛,手中一片青葉在他指尖翻轉不休就好像有了生命一樣,不片刻,一只活靈活現的翠綠蟋蟀就被編了出來。

  說來令人嘆息,國事繁雜又弊病太多,令姬桓無法安心修行,這對資質上佳、又從不缺少修行資源供給的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隨著修為日深,這種糾結之感也跟著越發的重了。

  心緒煩亂之時,只有登高北望,當目光透過云霧重山的阻隔、心思電往向那片安逸的竹林時,這位年輕的帝王才能得到片刻的舒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