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九十章 初理戶籍許本謙,欲行慈善張皇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本謙,辛苦了……”

  許庭光在見到自己的少年恩師的時候,鼻頭一酸便是要拜下。

  卻被張小公爺扶起,牽著他坐下。

  看著滿身塵土為洗便先來見自己,眼眶泛紅的弟子小公爺亦是有些感慨。

  “為師無事,莫作此小兒女姿態。”

  許本謙狠狠的點了點頭,擦了擦眼角這才把自己在江南辦的事情說了一遍。

  “十二萬石糧食,弟子是小心翼翼的在周邊分散籌收的。糧價未有波動亦無人察覺。”

  卻見許本謙拱手輕聲道:“蘇州知府曹鳴岐對弟子協助頗多,許多事情皆有他出面幫弟子辦下的。”

  大致把自己在江南的事情說了一遍,許本謙這才口干舌燥的謝過妙安小姐姐的茶水輕抿起來。

  之前那封密信就是小公爺交予他下江南去收糧的,其中還有給曹鳴岐的、給文徵明家人的。

  此次收購是秘密進行而且分散多地,小公爺要求是絕對不要引起任何的注意。

  悄悄滴進村,打槍滴不要!收集完了,就馬上撤回來。

  許本謙正在江南忙乎著,便看到了京師的《帝國時報》上刊登了小公爺的事情。

  頓時小許嚇的是半死,差點兒就拔腿往京師趕。

  但當時糧食已經收購的差不多了,小許這才咬著牙熬到了收集完畢這才匆匆回來。

  回到了一半便看到了《帝國時報》上的消息,自家少年恩師無恙歸來、陣斬達延汗長子。

  虎頭老國公率京師五千精騎連夜趕赴,會師小公爺部全殲達延汗七千人所部。

  雖然小許不知其真實內情卻也猜到,達延汗所部應該只是部分。剩余者約為晉陽大族所聚。

  “本謙,你回來的剛好!”

  小公爺看著自己的弟子,笑吟吟的道:“正好把一些事情統管起來,熟悉熟悉政務統計。”

  說著,卻見癡虎兒讓妙安小姐姐拿出三本小冊子、三本大冊子來交給了許本謙。

  許本謙恭敬的接過來打開一看,大本子是一本戶籍本。

  卻見大本子內是用框格、活字印好的格式,最頂有字曰“常駐戶籍簿”。

  打開來便見得內里分列:姓名、戶主或戶主關系、出生地、祖籍、生辰……等等,皆盡空白。

  而打著“樣本”的那個大冊子內,則是做了登記樣式。

  戶主自然為一家之主,關系則是分列:夫妻、妾室、嫡長子、嫡次子、庶長子……等等。

  許本謙此時已不再是什么政務初哥了,他自然是知道此時的戶籍登記因為太龐雜幾近廢棄。

  國朝初期洪武年倒是進行過登記,但當時統計的戶籍資料近毀半數。

  永樂朝時也曾想要進行一次大范圍的統計,但終因太過龐雜、地方官員又有土皇帝的私心多方抵制。

  以至于最終不得不作罷,甚至連保存于金陵的洪武年戶籍文本也多數損毀。

  “恩師,這是……要做戶籍統計?!”

  許本謙有些不敢肯定,卻見小公爺瞇著那雙丹鳳桃花笑了笑:“順天府缺一治中,你可暫代……”

  “順便此番與為師學一學,何為計然之戰!”

  卻見張小公爺緩緩起身背著手輕嘆道:“千百年了,自戰國吳越之后計然之戰未曾再現卻是遺憾!”

  “此番操作爾等需細細觀摩、多記心得,有不明之處事后可詢于為師。”

  說著,張小公爺點著桌面上的兩種冊子輕聲道:“順便趁著這個機會,把京師的戶籍人口統計一番。”

  “大冊為‘常駐戶籍簿’,登記乃一家、一戶之常駐人丁。”

  “一式三份,戶主自留一份以待查驗。所屬地官衙一份,備之比對。并國朝戶部一份,留作根底。”

  “小冊則為個人戶,出本當與大冊相合、互為比照隨時查驗……”

  京師的糧價開始漲的有些厲害了,近來居然漲至二兩一石讓人瞠目結舌。

  需知月前一石糧食只不過是一兩二錢,如今卻飆升至二兩了!

  此時勛貴家所屬之大部分糧鋪卻突然限賣糧食,每日僅賣二十石便關鋪不售了。

  這頓時引發了京師中百姓的些許恐慌,好在順天府命各坊市尋各家登記丁口、發放新戶簿、身份簿。

  衙役、鄉老們則是給下面的百姓說清楚,勛貴們是得了陛下詔令準備接應于即將到來之災民。

  同時亦是為了保障京師百姓們的口糧,是以最近售糧降低。

  這個消息傳出后糧價頓時穩定了數日,但隨后依舊在緩慢的增長。

  “這是……‘大明帝國皇家濟世安民慈善總會’?!這是什么……”

  弘治皇帝拿到這份本子的時候有些莫名其妙,卻見張皇后笑吟吟的站到了皇帝身后替他捏著肩。

  “陛下憂心朝政、災民,臣妾與太后亦有所感……”

  張皇后柔聲細語的道:“那日癡虎兒身邊妙安、足利入后宮敘話,亦是說了災民災情……”

  “太后與臣妾心有戚戚,想著為陛下、為國朝做些事情。便延請她們與癡虎兒代出章程……”

  弘治皇帝砸吧了一下嘴,朕還說呢!怎的章程口吻與癡虎兒所作,如此相似。

  原來還真是出自于他的手筆啊,如此想著便將這章程打開來細細的往下看著。

  才看得幾頁,弘治皇帝卻不由得猛然擊掌叫好!

  為何呀?!因著這上面當頭便寫著一段話:

  后宮之主,皇家之名。

  張旗亮號,濟世安民。

  然后細細寫著這“大明帝國皇家濟世安民慈善總會”存在的寓意與價值,首先就是要讓皇家更為貼近百姓。

  后宮之主本就號之“母儀天下”,既是“母儀天下”取內庫財資救濟民眾豈非本分么?!

  以皇家之名、后宮之主身份濟世安民、行慈善之事,災民百姓豈能不心生感念、歸心皇家?!

  此事當持之以恒,多以皇家之名、后宮身份行慈善之事宜。

  譬如組織義診、贈醫施藥、派米施粥、安濟孤寡……等等,如此下來天下百姓又如何能不歸心皇家?!

  看得這段話弘治皇帝還能說什么?!咬牙切齒的弘治皇帝一拍桌子:這得辦,這必須辦!

  這可是關系到皇家萬年根基的事情,若是依此而行百姓怎能不感念皇家恩惠恩德?!

  有百姓為根基誰又能撼動皇家根基半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