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零七章 得道多助風雷起,失道寡助雨打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丟下一堆文官們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張侖直接告退回家。

  反正主意給你們了,愛辦不辦吧!

  可朝堂上一堆重臣們能不辦么,他們又哪兒有啥辦法來應付此事。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的盯著他們絲毫不放松,大有今天不出個章程你們就別走了模樣。

  都這樣的情況了,朝臣們還能怎么說?!

  三大學士這會兒也算是知道了,陛下顯然已經對他們失去耐心了。

  只是習慣性的讓他們來接受這個事實罷了,如果他們不同意那么說不得廠衛就得出動直接辦事了。

  他們內閣三大學士自然是沒有什么意見的,都特么要亡族滅種了還有個毛的意見。

  六部之中除了馬文升的兵部,其他五部對此可沒有什么異議。

  比如現任的吏部尚書倪岳《明史》說他“重將權、增城堡、廣斥堠、募民壯、去客兵”。

  這分明就是個文官里面的異類,可惜“時兵部方主用兵,不能盡用也”。

  兵部尚書是誰?!馬文升啊!

  “依老臣看此事也無甚不好,這麒麟兒之斷亦是切中時弊!當得執行!”

  從這里就看出來為何當時吏部尚書屠滽被彈劾致仕后,弘治皇帝會選倪岳來擔任吏部尚書。

  而不是選事后憤憤不平的馬文升,原因就在于馬文升的名教文宦習慣。

  “舜咨公!可需慎言!!”劉大夏豁然起身,對著倪岳怒目而視。

  原本他以為倪岳是站在他們一邊的,畢竟大家都是名教子弟怎能不隨禮法。

  誰知道一直以來不怎么吱聲的倪岳,居然在這個時候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

  “哼~!老夫若非慎言,怎會時至今日才談及此事?!”

  倪岳似乎比劉大夏更為生氣,竟是直接站起來猛然走出兩步。

  他身材又高大,史載他是“貌魁岸,風采嚴峻,善斷大事。每盈廷聚議,決以片言,聞者悅服”。

  “那些個言官貢生可有一個冤枉的?!他們做了什么,你與馬大人皆為清流會絲毫不知?!”

  這句詰問直接讓劉大夏啞火了,他們怎么可能絲毫不知情?!

  “圣人著書是為教化人心、為國朝華夏族裔延續!不是為了一介聲名、小教之利!!”

  卻見倪岳昂首而立毫不退讓半分:“可你二人都在維護的是什么?!”

  “都要亡族滅種了,還在惦念自己些許名教小利!國朝不存、華夏不再,名教依何存續?!”

  一番話懟的劉大夏、馬文升二人竟是無語低頭,頹然的坐在了椅子上。

  戶部佀鐘、刑部白昂那自不必說的,肯定是站在小公爺這一邊的啦!

  禮部現在做主的是侍郎張升,也是從小公爺那里得了好處的怎會反對?!

  工部尚書曾鑒就不必說了,本來工部在六部之中存在感就很弱。

  其次曾鑒家里老祖也是出身行伍的,永樂年間就隨成祖征戰后來他入了國子監才改文宦。

  然而其根底還是武勛,對于這種方略自然是無比支持的。

  劉大夏和馬文升這算是孤掌難鳴,最終不得不捏著鼻子長嘆一聲認下帳來。

  這也確實是他們的豬隊友們啥好事兒沒干,落下一堆把柄所以導致現在成了眾矢之的。

  張小公爺回到了自己的莊子就丟下這事兒了,反正弘治皇帝肯定會搞定這些個朝臣。

  三大學士、吏、禮、戶、刑、工,全部站在自己這邊劉大夏他們還能蹦達個啥子出來?!

  果然,不過是數日邸報中宣布國朝此次武舉將會更進一步。

  各府武舉需在六月前抵達京師,仿科舉進行會、殿二試。

  最終角逐出武狀元。

  此邸報一出頓時仕林又是一片嘩然,但仔細想想國朝此舉也是合理。

  衛所如今的糜爛已經是掩飾不住的了,數百衛所兵丁居然被十余倭寇追著砍。

  九邊上經常被襲擾只能是沿途固守,每次都眼睜睜的看著韃靼劫掠完畢后揚長而去。

  陛下和朝臣們憂心此事重開武舉遴選,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只是他們都不知道這次的變動比他們想象中的更大,而內閣六部全都死死瞞著此事。

  言官們經過數番清洗已是剩下小貓兩三只,然而劉大夏、馬文升他們報上去的補充的人卻一個都沒有獲批。

  三大學士及其他的幾個尚書,對于此事直接裝聾作啞。

  很顯然弘治皇帝已經極為厭惡言官團體的存在了,這個時候報上去除了被丟回來沒有其他結果。

  張升終于如愿以償的升為了禮部尚書,初登尚書之位的他立即投桃報李。

  一水兒跟著劉大夏、馬文升他們一塊兒的清流,這次沒有坑進去的全數被外調。

  這些個言官清流們不是沒有想過要掙扎,然而劉大夏和馬文升已經沒有了影響力只能是默認此事。

  若是從前他二人說不準得上表致仕了,現在他們卻不敢如此做。

  忙族滅族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現在哪怕是弘治皇帝暗示他們致仕,他們都得賴著不走。

  在紛紛擾擾的朝堂變動中,熊烈山、陳侗二人則是帶著三十大內侍衛進入了張家莊子。

  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那一門門的火炮、一桿桿的火繩勾槍,他們需要從張小公爺這里學習。

  亦是此時,工部調集工匠開始從新修造之前的那處校場。

  對外宣稱這里將是武舉會、殿二試的場所,一眾被關押在刑部大牢的言官清流凄凄慘慘的被趕往工地。

  同時一道奇怪的命令被沒有走過邸報,直接從內閣及兵部發出。

  要求所有衛所的工匠登記名冊,立即到京師報道不得有誤。

  所有衛所不得私自截留,一旦發現私自截留工匠者按律抄家、流徒!

  雖然各大衛所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條命令,但所有衛所還是戰戰兢兢的將所有工匠登記送出。

  此時更有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錦衣衛番子,一個個核對名冊然后安撫他們趕路前往京師。

  原本匠戶們戰戰兢兢以為要死逑了,但錦衣衛卻告訴他們去京師是要過好日子的。

  每家都還派發了一些銀錢,這才算是讓這些匠戶安下心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