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兩百七十章:老子愿意去放荒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但是,他從那個瘋子的口中,聽到的只有平靜的敘述,平靜的就像是結了冰的湖面一樣,任由石子落下,卻不能掀起一絲漣漪……

  當他的曾祖母死在了那個世紀中頁的時候,沒有人抱怨自己的遭遇是不是不公,他們沉默寡言的生活在這個世上,就像是腳下樸實的大地一樣,蒼老的宛如樹皮一般的皮膚,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像一只老牛一般的忙碌著……

  甚至老輩人,都不會同他們后人講當年祖上的榮光。

  二十一世紀的初期,曾經有一場影響了全國的雪災,他的祖父在嚴寒中停止了呼吸。

  大雪紛飛的季節里,在老人糊涂的都不認識人的時候,才講述了當地的那一個人物,就是他的堂曾祖父,而那時候,他們家正是一個大地主,并不曾分家,甚至老人的大哥身上還有子彈不曾取出來……

  倭寇投降的時候,他的祖父只有十二歲,乃是整個家族五服之內,在數年的大戰中,唯一不曾上了戰場的男丁……

  甚至,瘋子告訴他,當年的他家尊祖兄弟三人,曾祖那一輩堂兄弟七八人,他祖父的疏堂兄弟輩都有十數人,但是,挨到了和平年代的族人,已經只剩下四兄弟了,還有一人因為腿被打斷了,當兵數年,卻只會打仗,沒有謀生的技能,在一天早上,被人發現浮在了河溝邊的土井里……

  一個以商業起家的諾大家族,最終只剩下了兄弟三人……

  張書堂的腦海里,瘋子很多,甚至他都不曾知道這個瘋子的名字,沉默寡言的他,在所有的瘋子里面,是最不引人注意的,但是張書堂卻是從那人的身上知道了什么叫做責任。

  亂世的英雄,沒有什么豪言壯志,沒有什么著書立傳,功成了,名,給,我就將接著,不給,那做一個和平年代的殺狗販雞之輩,也不會心懷怨言了……

  張書堂想要做這樣的一個人,他愿意為了某些東西貢獻自己的一切。

  只是,他的身后,有著自己同樣割舍不下的東西,為了這些人,他必須謀劃、謀劃、謀劃……

  秦良玉知道張書堂最缺的是什么,實際上就算是張書堂沒有幫助他,見到了張書堂所部的鄖陽營,在永定門外的表現,秦良玉就已經不會拒絕他了。

  五十多歲的老婦人,長嘆了一聲,雖然這一次的戰果的確是輝煌,但是……

  大明暴露出來的問題卻是更多啊!

  武將們憑著一腔熱血,進京殺敵報國,但是各地官府,朝廷的大員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說出來只會讓人寒心了!

  似他一樣,在川蜀,彼此都是一個省道之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地方的那些官府,還會盡量的給予必須的糧草物資了。

  可是當他出了巴蜀,到了漢中的時候,就已經變了!

  雖然漢中的確是因為救援流民的原因,使得府庫存糧不多,但是秦良玉知道,區區的一百石,卻未必就是漢中郡守能夠拿出的極限了!

  他石砫兵還好一點,因為有了張書堂的幫助,是以一路上游山玩水一般的到了通州,甚至貼心的張書堂還將后續的糧草,都給他備齊了。

  可是山西的那些兵丁呢?

  足足有三部的人馬,因為袁崇煥不放糧不說,還大肆利用朝廷的漏洞,利用客軍過境的時候,地方上需要在第二天送到糧草,這一個規則,將那三部兵馬三天的時間里,不但要餓著肚子,更是來回調動三四個地方,直至全軍大潰!

  此事雖然有著總督所有勤王兵馬的袁崇煥不開放通州漕糧的原因,難道京師的那些大佬就不知道這件事嗎?

  恐怕就算是他們知道了,從心眼里也不會瞧得起這樣的一群大頭兵了!

  能省一點,這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怕是又能多屯一點了!

  至于袁崇煥不分發的漕糧,更是難逃賊手,在袁崇煥胡亂的調動兵卒的空擋里,通州空虛,皇太極直接派人搶奪了張家灣的糧草。

  而孫承宗此時就算是在通州城坐鎮,但是卻無能為力,手中沒有兵馬的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堆積在運河河畔的糧草,被達子一搶而空。

  袁崇煥之所以會被崇禎下了獄,怕是也有著通州糧草丟失的原因的。

  短短的幾句寒暄,眾人的心頭,卻是所思很多。

  張書堂見到氣氛有點沉重,當即笑了笑,打斷了眾人沉思。

  抬頭間,卻見到秦良玉的身后,有一員將領的眼睛竟然生的格外的明亮,那廝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竟然帶了一個黑色的面紗,額頭上的皮膚也很白,甚至稱得上是白膩了。

  張書堂笑著點了點頭,那廝卻不回應,竟然低下頭。

  張書堂心中輕笑,身為一個武將,竟然還這么靦腆啊!

  他嘴上卻是道:“諸位,某最是年幼,官階又最低,這一次本該請兩位來主持的,只是小可心中卻有不成熟的想法,是以就越俎代庖了啊!還望二位海涵!”

  滿桂哈哈一笑:“說的什么話,你的本事我們都是見識過的,聽年輕人的又咋了,只要能殺達子,就算是要我親自去草原放荒火,老子都是愿意的!”

  草原人每到了冬季春季的時候,都會南下,到了明人的地盤上,燒殺搶掠,奪得物資之后,回家過冬,渡過春荒。

  他們將這個稱呼為打草谷,意思就是明人就像是谷子一樣,割倒了,敲打敲打就有美味的谷子出來了。

  而大明這邊,也不是就縮頭不出了,針鋒相對的一樣有精銳的勇士,或是自發,或是小吏帶領,三五成群的在深秋的時候,進入草原地帶,然后一邊焚毀他們的牧場,一邊乘著草原人還沒有開始冬季集結的時候,搶奪四處放牧的牧人財產。

  當然,里面有沒有報復手段,就心知肚明了。

  大明的將士們將這樣的行為稱之為放荒火。

  這樣的勇士雖然不多,但是在九邊大地上,卻是每一個地方都存在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