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523 希望她不要回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圣人堅持要讓她入京,但圣人也不欲置洛陽安危于不顧——

  圣人讓汴州等地馳援洛陽,卻非是將希望全部壓在他們身上,未同意讓余下六萬玄策軍離京,是出于對各方勢力、包括崔璟與崔家的提防。

  圣人比誰都清楚洛陽的重要程度,而在圣人眼中,可用來保衛洛陽的利器,不止京中六萬玄策軍,還有如今的江都軍。

  只是,女帝有意讓常闊率軍支援洛陽,而仍著常歲寧入京。

  彼時于甘露殿內,魏叔易聞聽此言,幾乎是立刻道:圣人,忠勇侯腿疾嚴重,今已無法領兵作戰,此法只怕不妥。

  朕無需忠勇侯領兵上陣,如今常節使麾下不缺可用之良將,忠勇侯只需坐鎮軍中指揮大局即可。

  魏叔易沉默了片刻后,抬手執禮,罕見地開口道:圣人此舉,恐會讓常節使生出被猜疑挾制之感……

  魏叔易話音落下之際,即察覺到天子的視線落在了他的身上。

  他知道,他說出這句話,是十分失矩的,幾乎毫無身為權臣的分寸可言,很容易招來天子的猜忌和不滿。

  可是他要說,哪怕是為了大局著慮。

  且他為天子近臣,越是如此關頭,越當據實直言——

  讓她孤身入京,卻讓她行動不便的父親帶著她的將士去幫朝廷平亂……即便不談所謂世俗情理,只根據局勢人心而言,這亦是不妥的。

  放在她身上,不妥。放在任何一個手握重權的節度使身上,都不妥。

  天子此舉,著實危險,很容易便會逼生出新的亂象。

  而在他說出這句話之后,殿內就此寂靜下來。

  魏叔易只覺這份寂靜十分漫長,直到殿內的宮人皆無聲退了出去,只余下了君臣二人。

  魏叔易心中升起了一絲預感。

  魏卿,你當知曉,朕不是不分輕重一意孤行的君王。

  上首傳來帝王情緒莫辨的聲音:淮南道節度使是何人,想必魏卿也已知曉了罷。

  他是聰明人,也是段真宜的兒子,到了此時,有些事大約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魏叔易沉默著,只將微垂的頭與抬起的手微微壓低些許。

  朕與她,并非只是尋常君臣。帝王的聲音里有一絲以往從不外露的溫情:哪怕未曾相認,朕亦提拔重用她,盡力給了她全部的偏愛和包容……朕若只將她當作尋常臣子看待,又怎會毫不設防,任由她壯大至此?

  朕知道,她是為了大盛,而朕如今的所作所為也是為了大盛江山……朕讓她回京,也絕無半分欲圖對她不利之心。

  朕只是想和她坐下談一談,與她共定這飄搖大局,一致對外——

  朕以絕不傷害她的前提想要見她一面,這要求,難道當真就貪心到了十惡不赦的地步嗎?

  話至最后,帝王眼底似有了一縷茫然與嘆息。

  但魏叔易聽得出,她是堅定的。

  堅定的認為自己所行合乎情與理。

  帝王話中無不透露出,她未曾將常歲寧當作過臣子來看待,否則必無那諸多放任與偏愛……因為未曾視作臣子,所以此次讓常歲寧入京,也是出于母親的身份,母親如此行事,便不必擔心會將女兒逼反,是嗎?

  那一刻,魏叔易幾乎已不知能說些什么了,他腦海中只盤旋著一句問話——原來,做君王的女兒,竟要比做君王的臣子,還要難上這許多嗎?

  做君王的女兒,代表著即便君王對你做了她對臣子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你卻不能如尋常臣子一樣毫不顧忌地作出抗拒之舉……

  圣人字字在言偏愛,可那些偏愛,并非是她索求來的,不是嗎?

  她今生的功勛,即便是換作旁人來立,依舊可有今時之成就。

  圣人言,待她從不忌憚,這話或許有一半是真……但他此刻隱約懂了,這份不忌憚,大約是出自圣人對母親這個身份的“依仗”。

  這依仗必源于諸多往事的累積,母親從那些事情中看到了女兒的能力,也看到了女兒的恭順……所以即便隔了一世,依舊愿意相信女兒不會真的反抗她,拒絕她。

  但當下圣人之舉,分明是以母親之身,行君王權事,不是嗎?

  天子的私心,要以大盛江山為名,要以母女情分為外殼……而這種種,無論如何粉飾,都改變不了算計的本質。

  魏叔易并不知道常歲寧不愿與生母相認的原因,但此一刻,他作為一個身處局外的旁觀者,竟也有了一絲窒息感受。

  這窒息源于近乎密不透風的掌控。

  有些珍貴之物本該如水般自在流動,越是想牢牢掌控于手中,最終越容易一無所有。

  正如他與青兒,父親與母親從未試圖掌控過他們,但他們也從未想過要逃離,反而,他一直被家中這份無條件的愛“束縛”著。

  青兒也是一樣,從她情愿做太子妃一事之上,便可以看出她對鄭國公府的責任與珍重。

  沒有人要求過他們,但他們得到的愛,始終在為他們指路。

  但圣人似乎并不懂得,也不會認可這個道理。

  圣人的存在,即為掌控。

  掌控皇權,掌控天下,掌控一切,自然也包括她的孩子。

  而今那些冰冷龐大的權勢在逐漸脫離她的掌控,她卻依舊試圖借掌控女兒,來助她重新獲得掌控一切的能力。

  魏叔易坐于書案后,身上是仍未顧得上去換下的官服。

  此刻他將一只手輕落在書案上的一本舊冊之上,透著燈影,他似乎看到了一道舊時身影。

  以往他只知那身影煊赫厚重,而又意氣風發,叫人惋惜生痛……而今他才得見,這看似一往無前的堅韌身影之上,處處皆是被無形絲線捆縛的痕跡。

  那些絲線無形,卻可深深纏進骨肉中,哪怕重活一世,也依舊試圖將她再次掌控。

  但這一次,她會如何選?

  此乃帝王對她的最后一計,此次她的選擇,會清楚地決定她的立場,和她之后的路。

  魏叔易有著短暫的失神——那么,在她做出選擇之后,有朝一日,他也會站在她的對立面嗎?

  但是,他竟希望……她不要回來。

  哪怕他將繼續忠于天子,哪怕他并不愿與她對立,但是……比起做回李尚,他更愿意見到她繼續做那個意氣風發而不被困縛的常歲寧。

  魏叔易將那鋪展開來,而遲遲未曾動筆的信紙拿起,在火燭上方點燃,投入了銅盆之中。

  天子選擇與他闡明秘密,并非是單純想與他傾訴,更不是為了得到他那一文不值的共情,而是……想讓他、或是他的母親段真宜去信勸常歲寧歸京。

  就如母女之間有了矛盾,女兒不愿溝通,便試圖借他人來勸慰一二,說一說為人母的良苦用心。

  可他不認為自己能勸得動她,也不欲試圖勸說。

  他忠于圣人,是因得受君恩,理當回報,可他魏叔易受下的君恩,自該由他魏叔易一人竭力而報,而不該牽扯無關之人。

  此一生,她不欠圣人什么,更不欠他魏叔易什么,輪不到他自以為是做出勸說。

  自為官以來,他自認從未愧對過圣人的看重,此次也是一樣——但若圣人認為他此舉意味著不忠,他亦無話可說。

  魏叔易自書案后起身,緩步來至窗前,抬手將一扇雕花窗推開,望向寂靜夜色。

  圣人已令人趕往江都傳達密令,時間緊急,快馬日夜不休,最快三日可達江都……

  三日后,聞此“不妥”密令,她會是何反應?會猶豫嗎?

  魏叔易靜立許久,直到帶著潮寒之氣的雨絲自窗外拂面而來,他方才回神,慢慢地眨了下沾了雨霧的眼睫。

  魏叔易緩緩吐了口氣,將一應心思壓下,合上窗,重新坐回書案后,開始思索料理公務。

  今日圣人不止與他說了“私事”,亦同他談到了崔家之事。

  滎陽鄭家被拔除之后,四下隨之動蕩,圣人便一時未能再對崔家動手,但時局惡化太快,未留給圣人徐徐圖之的機會。

  而今,太原收留了清河崔氏遷去的族人,圣人難免疑心崔璟會與崔家重新聯手攪動風云……

  再有,榮王府暗中一直試圖拉攏崔氏,此舉也并未能瞞得過天子耳目。

  至于眼下,又有崔氏數十名子弟皆在范陽王處被奉作上賓……

  崔家的選擇與去向,便成了時下需密切留意的大事,崔氏崔澔尚在門下省內為相,圣人讓他務必防備牽制崔澔的一舉一動,決不可留給崔家與任何人里應外合行事的機會。若有必要,待太子大婚后,可尋時機將崔澔除去……

  但這哪一件事,都不是那么好辦的,如今朝廷這般光景,牽一發而動全身……

  而時下需要做出抉擇的,不止是江都的她,崔家也是一樣,于崔家而言,已經不剩下什么可供繼續觀望的余地了。

  但,崔家最終會怎么選?

  他也尚在猜測中。

  燈下,青年眼底現出思索之際,同在京師的安邑坊崔家,正即將做出決定家族走向的最終選擇。

  在那之前,有仆從捧來了崔瑯送回的家書。

  這封家書,自是得了范陽王和段士昂的授意,向崔家“報平安”來了。

  “父親,瑯兒信中說了些什么?”崔洐立于下首,神情幾分緊繃。

  “六郎他們暫時并無危險。”須發蒼白的崔據穩坐于上首,身形清瘦筆直,肅正的面孔上看不出太多情緒:“六郎讓族中不必為他擔憂。”

  崔洐聽得怔住一瞬,在他眼中,他這次子最是嬌生慣養,他原以為這豎子會在信中哭慘求救……

  可不知為何,這豎子越是表現得冷靜識大局,他這做父親的心中卻越覺揪扯難安。

  “父親,范陽王只怕沒有太多耐心……”崔洐道:“繼六郎此一封家書過后,范陽王必會伺機向崔氏提條件,父親,到時我們要如何應對?”

  他未有提及半字對次子的擔憂,但眼底已有兩分焦灼之色。

  次子性情頑劣,時常遭他責罵,但也正因次子這份混不吝的性情,縱然是吵吵鬧鬧,天然間卻可多出一份親近,而不似他與性情固執的長子之間那般冷冰冰,全無半點父子溫情……

  崔洐心焦間,只見身邊的妻子盧氏上前幾步,竟是在堂中沖著父親跪了下去。

  因今日提及之事關乎崔瑯,盧氏身為宗子大婦便也破例有了在場的機會。

  此刻見妻子突然跪下,崔洐忙出聲阻攔:“盧氏,你胡鬧些什么,父親與眾族叔自有決斷——”

  盧氏卻動也未動,已然開口道:“家主在上,兒媳盧氏有一事相求。”

  崔洐還欲出言時,卻見父親點了頭。

  盧氏神情鄭重而不見半點脆弱哀求,她跪在那里抬手執禮,道:“兒媳懇求父親不因六郎之安危,而改變族中之大計!”

  偌大的堂內靜住,只有堂外風雨聲吹拂。

  自滿目風雨的堂外望去,那高髻廣袖的婦人脊背挺直,沒有遲疑地道:“六郎為保全族人,乃是自愿為質。他若想脫身,可憑自身造化,而若脫身不得,族中亦不必因他而被束住手腳!”

  崔洐怔然間,只見妻子已叩首下去,聲音微啞卻又好似堅不可摧,那是他從未在這個柔順的妻子身上見到過的東西——

  “六郎既為族中而慮,便也請族中不辜負六郎苦心!”

  堂內的崔氏族人無不是德高望重者,此刻他們看向盧氏的視線中,未再存有半分對婦人的輕視。

  片刻,崔據點了頭,道:“起來吧。”

  “多謝父親。”盧氏起身,站回到原處時,身形有著一瞬的搖晃。

  崔洐忙將她扶住。

  盧氏目不斜視,很快恢復如常,只眼角一點微紅,叫人看不仔細。

  她有兩子,一子于北境抗敵,生死難料。一子身陷囹圄,處境未知。

  身為阿娘,她不會不憂,不會不痛。

  但她卻也慶幸,卻也驕傲。

  她盧氏這一生,從未踏出過錦繡高門,無半點見識能耐,究竟何德何能,能做這樣兩個孩子的母親?

  而孩子如此成器,且能做到如此堅守,做母親的就算再沒能耐,卻也不能不爭氣……她即便是裝,也要咬牙裝出個樣子來!

  大家晚安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