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趙瑚兒等四位帝姬答應斡旋,隨著高俅一家被趙宋王朝交給江鴻飛君臣炮制,隨著趙桓君臣將山東、河北、河東的地圖獻給江鴻飛徹底定了此三地的歸屬,大元帝國雖然仍舊沒有同意跟趙宋王朝議和,但已經沒有了之前咄咄逼人之勢。
在趙桓君臣看來,江鴻飛應該已經原諒了趙桓之前撕毀和約的舉動。
趙桓長長地松了一口氣,他的注意力,也開始從大元南下伐宋,變成了另一件事——也就是,解決來自他父親趙佶的威脅。
其實,早在趙桓君臣、趙宋軍民積極備戰,準備迎接“大元帝國南下伐宋”之際,陳東就上書說:
“臣竊知上皇已幸亳社,東南蔡京、童貫、高俅等統帥數十萬大軍。臣深慮此數賊遂引上皇迤邐南渡,萬一變生,實可寒心。蓋東南之地,沃壤數千里,其監司、州縣官,率皆數賊門生,一時奸雄豪強及市井惡少,無不附之。近除發運使宋煥,是京子攸妻黨。貫昨討方寇,市恩亦眾,兼聞私養死士,自為之備。臣竊恐數賊南渡之后,假上皇之威,振臂一呼,群惡響應,離間陛下父子,事必有至難言者。望速追數賊,悉正典刑,別選忠信可委之人,扈從上皇如亳,庶全陛下父子之恩,以安宗廟。”
陳東的擔憂不能說沒有道理,他的這份奏章也說出了一部分趙桓一朝大臣的心中所憂,更說到了趙桓隱隱不安的心坎上。
不過,當時趙桓才剛剛登基,“大元帝國又要南下伐宋”,趙桓還顧不上處理這個“內憂”。
如今,“大元帝國南下伐宋”這個外患似乎解決了,趙桓君臣尤其是趙桓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了趙佶這個“內憂”上。
自從趙佶南下避難,至今已有三個多月了。
趙佶到達鎮江后,做了三件出格的事:一是將東南的消息全部按下,不許送往東京汴梁城交給趙桓;二是不許童貫手上那數十萬大軍北上勤王救駕;三是將東南的錢糧全部截下,扣留在鎮江。
趙佶這么做,其中有一部分是出自趙佶的本意,還有一部分是出自童貫等趙佶身邊的大臣之意。
趙佶斷定,江鴻飛要是南下伐宋,以宋軍如今的實力,肯定抵擋不住,所以他有心為長久抗元做準備,并讓童貫等臣早做準備。
而童貫等人,則不希望才四十多歲身體還健康的趙佶,就這么退居二線,尤其是在他們聽說趙桓君臣有清算他們這些奸臣的意思了之后。
再者,從實際情況來說,方臘義軍、大元帝國在東南的勢力以及王慶的大楚國都還沒有被剿滅,他們自然需要軍隊錢糧繼續戰斗。
然而,趙佶君臣的這番舉動,在趙桓君臣看來,就是趙佶想要在鎮江復辟。
這引起了趙桓君臣的極大關注和擔憂。
許多趙桓一朝的大臣都認為,童貫等奸臣在繼續蒙蔽趙佶,必須將他們除掉,將趙佶弄回東京汴梁城,不然趙宋王朝將面臨分裂的危險。
對這種說法,趙桓深信不疑。
而且,生長在皇家的趙桓,別看他對內對外都不行,但論起玩政治來,他還是很有手段的。
關鍵,隨著當皇帝的時間長了,趙桓終于知道,當皇帝的快樂,是別人所想象不到的。
也就是說,趙桓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哭著喊著不想即位的皇太子了,而是不想任何人搶奪他的皇位甚至不想任何人掣肘他的當權皇帝。
趙桓很快就決定,派遣開封府尹聶山接替宋煥擔任江、淮、荊、浙等路制置發運使,令聶山去鎮江看住趙佶以及趙佶身邊的那群奸臣,如果有機會,就將趙佶以及趙佶身邊的那群奸臣捉回來。
聶山的膽子很大,他請趙桓給他下達一份誅殺奸臣的詔書,并希望帶著開封府的使臣數十人隨行。
此事正好被吳敏給碰到了。
吳敏勸諫說:“此數人之罪固不容恕,然聶山之行,恐朝廷不當如此措置。昔肅宗欲發李林甫墓,李泌諫謂:其如明皇何?肅宗抱泌頸泣曰:思不及此。使山之所圖果成,驚動道君,此憂在陛下;所圖不成,為數人所覺,挾道君于東南復辟,陛下何以處之?”
趙桓聽言,猛然醒悟,急忙問道:“那該如何應對?”
吳敏回答說:“罷山之行,顯責童貫之屬。陛下降詔蔡攸,委令勸道君去此數人者,早回鑾輿,可以不勞而事定矣。”
趙桓接受了吳敏的建議,沒讓聶山南下,而是派人去策反蔡攸,讓蔡攸勸趙佶回東京汴梁城。
其實——
對于趙桓君臣對他的猜疑,趙佶已經知道了。
對此,趙佶感到很委屈。
趙佶自覺在傳位給趙桓一事上,他已經做得非常徹底了,甚至是毫無保留。
至于截留東南的錢糧、兵馬,那也是事出有因。
趙佶不想引起趙桓的誤會,他特意給趙桓上了一道奏章,解釋了他這么干,只是因為不想資敵,想要為趙宋王朝留下一戰之力,保全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
趙佶希望通過他的解釋,能夠得到趙桓的諒解,然后父子齊心協力保住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而不是在趙宋王朝都已經這樣了的情況下還在父子傾軋內斗。
而且,趙佶主動表示,他愿意帶著所有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回到東京汴梁城,避免趙宋王朝分裂。
當然,趙佶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因為,最近這段時間,方臘利用趙宋王朝內部的混亂,組織了一次大反擊,將杭州的部分所屬州縣又給奪了回去。
見此,趙佶以及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無不意識到,東南這里也不安全。
很快,趙佶就率領趙宋王朝的不少皇室和宗室踏上返回東京汴梁城的歸途。
其實——
趙佶也知道,趙桓生性薄情寡義,跟他這個父親并不親近。
這么說吧,如果當時趙佶不是被江鴻飛要南下伐宋給嚇住了,以及對他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全盤否定了,他是不會草草傳位給趙桓的。
再結合趙桓登基以后的表現,趙佶越發地后悔將皇位傳給趙桓了。
可事已至此,趙佶也只能將錯就錯,希望趙桓能像趙宋王朝的臣民所期待的那樣,是一個漢武帝、唐太宗那樣的千古圣君,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倒。
而不論是作為父親,還是作為趙宋王朝原來的皇帝,趙佶都真心希望趙桓能彌補上他原來所犯的錯誤,重振趙宋王朝。
但是,面對趙佶釋放出來的善意,趙桓卻始終都不給予積極的回應。
這讓趙佶不禁對趙桓能不能理解他之前的所作所為,能否不計前嫌,能否父慈子孝,很是沒底,甚至有些忐忑不安。
所以,在回京的途中,趙佶總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當行進到南京時,他干脆徹底停下不走了。
隨后,趙佶給趙桓寫信,讓趙桓派吳敏來南京一趟。
趙桓君臣不明白趙佶葫蘆里賣什么藥?
最后還是吳敏猜到了趙佶的心思,上奏說:“道君欲教臣去一趟,無他,欲知朝廷之事耳。臣愿前往奉迎,如蒙道君賜對,臣具條陳述陛下心意,以釋兩宮之疑,決無他慮。”
趙桓準奏。
吳敏轉天南下前往南京面見趙佶。
見面后,趙佶向吳敏詳細了解了趙宋朝廷的情況,并向吳敏解釋了他在鎮江的所作所為的出發點。
趙佶甚至試探吳敏,說他就留在南京不回東京汴梁城了好不好?
吳敏力勸趙佶不要留在南京,說趙桓日夜思慕趙佶,希望趙佶早回鑾輿,欲贍養之。
吳敏又表示,趙佶若不回東京汴梁城,本就勢如累卵的趙宋王朝,很可能會分崩離析,進而滅亡。
為了趙宋王朝不因為他們父子相互猜忌而分崩離析,趙佶最后還是決定回東京汴梁城養老。
趙佶告訴吳敏回朝準備,他隨后就帶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回去。
很快,吳敏就回到東京汴梁城,將趙佶愿意回來養老的事,跟趙桓君臣說了。
當日,趙宋王朝的一眾宰執在延和殿開會,商討迎奉趙佶的儀式。
吳敏與耿南仲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耿南仲建議,應將趙佶左右內侍全都除去,出榜宮門,敢留者斬。同時,先遣人搜索趙佶的車架,然后派大軍護衛車駕進見趙桓。
很顯然,耿南仲想將趙佶囚禁起來,以防趙佶奪趙桓的權。
吳敏反對,他認為,趙桓應該以孝待趙佶,而不是如此示之以疑,他還說,耿南仲當以堯舜之道輔佐趙桓,而不是以陰謀之道挑撥趙佶與趙桓父子之間的關系,他甚至很不客氣地說耿南仲為人暗而多疑,不該作為宰執。
耿南仲大怒,拂袖而去。
幾日后,趙佶一行如期回到了汴梁城外。
趙桓親率趙宋王朝的文武百官出城奉迎趙佶還朝。
為了避免誤會,趙佶特意脫下了龍袍,戴上玉并桃冠,著銷金紅道袍,向世人表明了,他不再是一個皇帝,而是一個出了家的道士,趙宋王朝的皇帝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宋欽宗趙桓。
而趙桓對趙佶畢恭畢敬,儼然一個孝子的模樣。
這父慈子孝的一幕,感動了很多人,趙佶更是心情舒暢,不再懷疑趙桓。
在趙桓的陪伴下,趙佶回到了龍德宮。
接下來,在趙佶和趙桓的命令下,趙宋王朝的所有皇室和宗室全都陸陸續續地回到了東京汴梁城。
龍德宮是趙佶從小長大的地方,這里也是趙佶為他自己準備的養老的地方。
趙佶滿以為,他退休以后,能幸福地在龍德宮中頤養天年。
可讓趙佶萬萬沒想到的是,等到最后一批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回到東京汴梁城后,趙桓突然將趙佶身邊的內侍全部貶黜,甚至誅殺,斬草除根,一個不留。
與此同時,趙桓又將他的親信宦官派去主管龍德宮。
趙桓對外人說,這是為了更好的照顧趙佶。
可明眼人全都看出來了,趙桓這是為了牢牢地控制住趙佶。
很明顯,趙桓到底還是采納了耿南仲的建議,準備像李世民軟禁李淵、李亨軟禁李隆基那樣,將趙佶一直軟禁到死。
對此,趙佶很傷心,也極為后悔將皇位傳給趙桓這個好兒子。
可已經徹底將皇位傳給趙桓又自投羅網回到東京汴梁城了的趙佶,除了認命以外,又能怎么樣?
為了讓他自己過得稍微好一點、稍微有尊嚴一點,趙佶只能放下架子,經常賞賜給看守他的人一些財物。
趙桓得知此事了之后,令人查封了趙佶的所有財物,還將接受過趙佶賞賜的人全都重重治罪。
可以說,趙佶徹底被心狠手辣的趙桓給軟禁起來,插翅難飛,甚至與外界隔絕了聯系。
趙佶也曾想過自救,他聽說江鴻飛一直都沒有接受趙桓的求和,派人去對趙桓說,江鴻飛肯定會南下伐宋,東京汴梁城并不安全,勸趙桓要么遷都金陵,要么遷都長安,不然趙桓留在東京汴梁城治國,他去金陵或長安幫趙桓治兵,父子齊心協力,保住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
可趙桓費盡了心機才將趙佶給誆騙回來,怎么可能讓這個心腹大患再離開他的視線?
不久之后,趙佶過了他的第四十二個生日。
趙桓為了向世人展示他的孝道,特意率領文武百官來給趙佶拜壽。
趙佶希望借此機會化解他們父子之間的猜忌,緩解他們父子之間冰冷的關系。
所以,趙佶讓人拿來一壺御酒,從一個酒壺里倒出來了兩杯酒,自己先喝了一杯,然后才拿起另外一杯敬趙桓。
見此,耿南仲立即來到趙桓身邊,隨即在趙桓的耳邊小聲說道:“小心酒中有毒。”
趙桓聽言,連猶豫都沒猶豫,放下酒杯就走。
見趙桓竟然如此對待自己這個將皇位禪讓給他的親生父親,趙佶哭著回到了龍德宮中。
有人看到這一幕,竊竊私語,說趙桓不孝至極也。
趙桓聽到了這樣的風聲后,下令置黃榜于龍德宮前,榜上說:“捕膽敢離間兩宮之人,賞靈錢三千緡,白身補承信郎。”
見趙桓要追究此事,再也沒有人敢為趙佶鳴不平了。
從此以后,趙佶和趙桓的關系徹底降到了冰點,甚至有老死不相往來之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