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五十五章 送八個帝姬還管用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歷史上,在對上六甲正兵時,其實金人準備得并不充分。

  因為金人完全沒有料到,趙宋王朝方面不僅派了七千七百七十七個送死的家伙來阻擋他們,還將城墻上的守軍全都撤走了,讓他們中了一個史上最大的獎。

  也就是說,由于當時攻城的金軍人數并不多,趙宋王朝方面如果組織反擊,是有可能守住汴梁城的。

  而現在不同。

  因為江鴻飛已經猜到了趙宋王朝會用什么樣的昏招,所以大元軍是有充足準備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哪怕趙宋王朝這邊在郭京搞出來這場鬧劇之后出一個能力挽狂瀾的人物,那也沒有用。

  這汴梁城破定了。

  更何況,趙宋王朝這邊,主持大事的何栗、孫傅、王宗濋等人,全都盲目地相信,只要六甲神兵出戰,就必定能擊敗大元軍,一舉扭轉這場戰局的勝負。

  換而言之,趙宋王朝這邊,只想,六甲正兵打敗大元軍,生擒活捉江鴻飛等人,怎么炮制他們了,根本就沒想過六甲正兵會輸,進而毫無戰敗的準備。

  此消彼長。

  趙宋王朝真是半點機會都沒有了。

  在很短一段時間,大元軍就有數萬登上了城墻,還有數萬順著宣化門一直沖過甕城,進入外城。

  接下來,大元軍有條不紊地奪取了汴梁城的二十一個城門,確保汴梁城中的人插翅難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劉慧娘布置得太萬無一失了,結果,都已經跑出城的郭京和他的數百六甲正兵也被大元軍給捉了。

  完完全全被大元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的宋軍,見大元軍進城了,而且城墻上全都是大元軍,黑壓壓地仿佛有上百萬,留下來就是在找死,所以紛紛往城中潰逃!

  還有數十萬之前擠在宣化門看熱鬧的汴梁城中的民眾,見大元軍進城了,也都紛紛往城中逃跑!

  如此一來,就算有宋軍將士想要跟大元軍交戰,也只能是被人群裹挾著向城中潰逃。

  張叔夜就是想要力挽狂瀾的人之一。

  可他帶著親兵剛往回沖了不到十步,花榮就一箭射中了張叔夜。

  幸虧張叔夜身上穿有趙桓賜給他的極品靈甲,不然花榮這一箭就要了他的命。

  見張叔夜中箭了,張伯奮和張仲熊趕緊背起父親,混入人群中往內城逃去。

  姚友仲抽出刀,砍翻了一個潰卒,想要攔下大潰的宋軍,讓他們跟自己回去迎敵。

  姚友仲手下的潰軍見,都這個時候了,姚友仲竟然還要讓他們去送死,紛紛抽出刀來,想要殺了不給他們活路的姚友仲。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盧俊義帶著踏白軍沖了過來。

  見此,那些軍痞也顧不上殺姚友仲了,他們紛紛繞過姚友仲逃入城中。

  姚友仲和姚平仲其實是兩兄弟——姚平仲是姚古的養子,而姚友仲是姚古的親兒子。

  在這場事關趙宋王朝生死存亡的戰爭中,姚家表現得并不好,讓他們家的老對手種家給比過去了,尤其是在姚平仲偷襲大元軍軍營失敗,又投降大元帝國后。

  趙桓顧及姚家在軍中的威望,又在用人之際,所以沒有動姚家,還仰仗姚古去收復河東,并任用姚友仲為都統制,守衛汴京。

  姚友仲不想讓人看扁他們姚家,因此,自從大元軍圍城后,他親自率領機動部隊,負責四處巡視、增援,在他的拼死抵抗下,守軍才能堅守到了第三天。

  此刻,見汴梁城要被大元軍給攻破了,卻無人守城,姚仲友仰天一嘆,然后回身沖著盧俊義等人大喊:“吾乃大將姚友仲,你等若想攻我都城,便在我的尸體上踏過去!”

  言畢,姚友仲就化身成為一個獅頭人身的半獸人,提著帶有雷電的長刀就迎著盧俊義沖去。

  踏白軍的將士想要射殺姚友仲,但被盧俊義給攔下了。

  盧俊義知道姚友仲是大將,要不是姚友仲,他們早就攻下汴梁城了。

  對于這樣盡忠職守的大將,盧俊義想要給他應有的尊敬。

  所以,盧俊義飛身下馬,挺起鋼槍,道:“殺你之人,乃大元安利節度使盧俊義!”

  言畢,兩人就打了起來。

  槍來刀往,兩人打了一百二十多回合。

  最終,盧俊義借著錯身之際,回手一槍桿將姚友仲掃倒在地,隨即棲身上前將槍抵在了姚友仲的喉嚨上。

  姚友仲什么都沒說,而是將眼睛一閉,等著受死。

  盧俊義敬重姚友仲英雄,舍不得殺他,所以,沒有戳下這一槍,而是讓人將他給綁起來。

  害怕姚友仲想不開,盧俊義勸道:“今滿城皆在跑,獨將軍一人死守,對得起趙宋了。”

  內侍黃經臣,是趙佶時代的一個宦官,沐浴皇恩可謂至深。

  其實不只黃經臣,趙佶時代的宦官,不,不只是宦官,只要是趙佶的臣子,哪怕犯了錯,失了勢,趙佶也不會像趙桓一樣,動不動就誅殺,動不動就抄家,動不動就清算,而是會讓他們善終。

  趙佶是真的做到了,誓不殺大臣及言事者。

  歷史上,趙佶被金人擄走,曾讓曹輔給趙構帶去三句話:

  第一句,可便即真,來救父母。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可以便宜行事當真皇帝,然后來救你的父母。前半句是政治交代,后半句則是求生本能,希望趙構能看在父母親情的份上,早日接他和韋賢妃回家。

  第二句,有清中原之策,悉舉行之,勿以我為念。

  如果說第一句話是落難時的哀求之語,這第二句還算有點血氣和大局觀,意思是:如果你有恢復中原的勇氣和策略,那就全力施行,不要管我。

  第三句就是,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誓不殺大臣及言事者,違者不詳。

  藝祖即趙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曾留下政治遺囑:不殺大臣和進諫者。

  在那樣的環境下,趙佶還能給趙構這樣的提示,可見趙佶對其手下的人是真不錯。

  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見汴梁城要破了,將士奔潰,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就這樣斷送了,而他卻無力回天,受趙桓指派督視東壁的黃經臣,遙望城中巍峨宮闕,忍不住號啕大哭,然后沖向火海,想要為趙宋王朝殉葬,以此來證明,他雖然身體不全,但卻不失忠義。

  見黃經臣如此忠義,朱仝飛身過去,將都已經跳入火中的黃經臣又給抓住領子揪了回來,然后讓人滅了黃經臣身上的火。

  負責守衛南壁城門的侍衛馬軍司郭仲荀,想要領兵登上城墻與大元軍交戰,忽然城上大元軍箭下如雨。

  見此,郭仲荀只能退入內城。

  王宗濋一邊率領御前侍衛向內城跑,一邊沖往城中間涌的軍民喊:“快上城迎敵,吾輩前往大內救駕!”

  王宗濋都不抵抗跑了,誰還會聽他的命令?

  守城宋軍中的官員將領有很多,可在最關鍵時刻,能有以死報國之心的,只有統制官何慶彥和統制官陳克禮。

  盡管大元軍已經攻占了城墻,但何慶彥和陳克禮仍舊不肯棄城而逃,而是回身奮勇搏戰,最終雙雙被擒。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邊跑、邊造謠:“盧太尉獻了封邱門。”、“范統制獻了戴樓門。”……

  再說大元軍這邊。

  攻占了城墻和宣化門后,各軍都按照劉慧娘事先交代的,猛擂進軍鼓。

  汴梁城中的軍民聽見鼓聲,以為大元軍馬上就要下城屠城,他們嚇得拼命往城中涌,根本無暇他顧,就更別提回身來迎戰大元軍了。

  而實際上,江鴻飛已經下了嚴令,只要汴梁城內的人不反抗,不許濫殺無辜,也不許放火,甚至不許下城墻,各軍全都以城墻十丈之內為界,過界者,斬立決。

  與此同時,大元軍的工程軍開始在城墻上修建坡道。

  這樣一來,大元騎兵就可以通過這些坡道隨時跑馬殺入汴梁城,進而也就不用擔心宋軍奪回城墻了。

  汴梁城中的軍民不知道江鴻飛下了不許濫殺無辜的命令,他們沉浸在自己制造的恐懼和混亂中,相互踩踏,也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還有一些人選擇跳到河中逃命,結果卻不幸被淹死了。

  怎么說呢,戰亂一起,有些事真不是人為能控制的,哪怕那個人是江鴻飛。

  也許這就是改朝換代所必須要經歷的陣痛吧。

  好在,等大局已定了之后,江鴻飛立即就派裴宣親自帶人入城,張貼自己下達的皇榜,并派出三萬騎兵,五百人馬一組,分別沿著大街小巷,公告:“我大元皇帝有圣旨,城內之人,不論軍民,若即拜降,不殺一人,若敢反抗,格殺勿論!”

  關鍵,這三萬大元騎兵,若是看到有宋軍潰兵或者潑皮無賴趁亂劫掠民眾,還會上去誅殺潰兵,救下民眾。

  關鍵的關鍵,大元軍對投降的民眾絕對秋毫無犯。

  慢慢的,汴梁城中的民眾就發現了,大元軍根本沒有屠城的意思,相反,他們還在保護自己。

  直到這時,汴梁城中的民眾才想起,江鴻飛也是漢人,漢人怎么會無緣無故屠戮漢人呢?

  當趙桓聽說,郭京就是一個大騙子,六甲正兵根本沒用,而且托郭京和六甲正兵的福,大元軍已經打進汴梁城了,他放聲痛哭,悔恨不已!

  對于信了郭京,使用六甲正兵,以及將守軍從城墻上撤下來,好不容易才逃回皇城的何栗和孫傅,非常自責,他們覺得自己辜負了趙桓的信任、重托和厚望。

  何栗和孫傅向趙桓請罪,表示他們愿意以死謝罪。

  趙桓登基以后,就一直在自剪羽翼,趙佶給趙桓留下的大臣,讓趙桓殺的殺,貶的貶,派去議和的派去議和。

  到了現如今,趙桓再一看,他已經無人可用了。

  這時,趙桓要是再將何栗和孫傅這兩個忠于他的宰執給免職了,趙桓就徹底無人可用了。

  關鍵,現在也得有人出面收拾這個爛攤子不是。

  權衡利弊過后,趙桓赦免了何栗和孫傅,還讓他們想辦法保全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

  何栗立馬表示:“臣愿率領撤入內城的軍民與大元軍巷戰,誓死保衛陛下及我大宋!”

  此時,內城中還有數十萬軍民。

  何栗天真地想,只要將這數十萬軍民組織起來,還是能抵擋住大元軍一陣的。

  趙桓已經徹底失去了方寸,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了,所以他也只能先聽何栗的。

  何栗命人將兵甲庫中的兵甲從皇城的城墻上扔下去,然后慷慨激昂地說,自己會率領城下的軍民跟大元軍血戰到底。

  可在大元帝國打入汴梁城的密探的傳播下,已經冷靜下來的內城中的民眾,想起來了,江鴻飛也是漢人皇帝,與趙桓沒什么不同,而且江鴻飛愛民如子,從不剝削民眾,還會給民眾免債、分田、分糧,就是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只要不負隅頑抗,也不會被江鴻飛屠殺的。

  大元密探又向那些潰兵傳播,大元帝國從不拖欠軍餉,而且全都是實餉,沒人敢喝兵血,還吃得好、穿得好,關鍵有社會地位。還有,大元軍的很多將軍、高級軍官都是從趙宋王朝過去的,王稟、韓世忠、吳玠、吳璘、劉锜等很大一批人,現在都已經是一方邊帥了。

  甚至就連姚平仲、楊可勝等,都沒有死,他們也都在大元帝國那邊當上大官了。

  聽到這些,大多軍民在拿到兵甲了之后,轉頭就扔了。

  很快,張叔夜也拖著受傷的身體進宮,勸趙桓趕緊跟他殺出城去避險。

  可趙桓哪有這個膽量?

  所以,趙桓沉默不語,根本就不接張叔夜這茬。

  在江鴻飛君臣的雷霆鎮壓下,外城很快就恢復了秩序。

  而內城中,亂兵、暴民趁機到處燒殺搶掠,可以說是無惡不做,以至于混亂至極。

  可趙桓君臣現在已經顧不上這些事了。

  趙桓很擔心,他干得這么差,他父皇趙佶再趁機復辟,所以,他便以擔心趙佶遭到亂軍和暴民的沖擊為由,派人去將趙佶和趙佶的妃嬪全都接到皇宮中。

  這是自從趙佶生日過后,趙佶、趙桓父子第一次見面。

  其實,趙佶早就斷定,江鴻飛肯定會南下伐宋,勸趙桓前去陜西避難。

  可趙桓不僅將趙佶軟禁起來,還堅決不信趙佶說得任何話,防自己父親就像防賊一樣。

  見趙桓這么“孝順”,趙佶對趙桓失望透頂,甚至是心灰意冷。

  這么說吧,要不是大元軍打進汴梁城,趙佶和趙桓這對親父子可能老死不相往來。

  如今,事實證明,趙佶是對的,趙桓完全是自作聰明。

  要說趙桓現在不后悔,肯定是假的。

  可現在趙桓后悔也晚了,于事無補。

  在趙桓看來,現在重要的是,怎么解決問題?

  張叔夜勸趙桓殺出城去。

  何栗、孫傅勸趙桓跟大元軍巷戰。

  趙桓覺得這兩個建議都是自找死路,為今之計,只有向江鴻飛求和,他和趙宋王朝才能有一線生機。

  沒錯。

  之前一直左右搖擺、戰和不定的趙桓,終于徹底下定決心,他要跟江鴻飛議和,不,是求和,只要江鴻飛愿意放過他,放過趙宋王朝,他什么都愿意干。

  基于這個想法,趙桓趕緊宣召皇室、大臣進宮,商議怎么跟江鴻飛求和。

  很快,吏部尚書謝克家、景王趙杞、戶部尚書梅執禮就來到了皇宮。

  商量了沒一會,趙桓就迫不及待地說:“朕聽聞大元皇帝喜好女色,尤……尤好帝姬?”

  都是千年的狐貍,趙桓的態度又已經這么明顯了,誰還能不明白,趙桓想走趙佶的老路,也就是送帝姬求和?

  老實說,趙桓主動送帝姬求和,必然讓人所不齒。

  但形勢至此,大家也都能理解趙桓。

  不過,送帝姬求和這個話茬,外人真不好附和。

  最后,還是趙佶比較有擔當,他長嘆一聲,然后定下基調:“事急從權。”

  見趙佶發話了,大家才紛紛接話。

  隨后趕來的王時雍提醒趙佶、趙桓等人:“上次大元皇帝便要了四位帝姬,這回……”

  眾人明白王時雍的意思。

  之前,大元軍都沒南下,趙宋王朝就送了四位帝姬。

  如今,大元軍都已經打下汴梁城了,最少得送八位帝姬給江鴻飛,才有求和的希望。

  可問題是,趙佶不是沒有這么多女兒,但他的女兒,要么已經嫁人了,要么年紀太小了,年紀合適的,早就讓江鴻飛要走了。

  這怎么辦?

  難道將已婚的帝姬或者是還未成年的帝姬給江鴻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