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十一章 認知以外的錢真不好賺,哪一行都有寒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李龍扭頭看過去的時候,發現喊他的人是玉素甫,那個賣和田玉的販子。

  玉素甫并沒有跑過來,他在那邊路邊上擺著攤子,只是往這邊走了幾步,時不時的還要回頭看看攤子上的東西。

  李龍便走了過去,到了玉素甫跟前,李龍笑著伸出手來說道:

  “你好你好,玉素甫老兄,你怎么在這里擺攤了?以前你的玉石不是都賣給玉器廠的嗎?”

  玉素甫和李龍握了握手,嘆了口氣說道:

  “我們這樣的人嘛,是從玉農和廠子中間倒手賺點小錢的。最近嘛,和田那邊有國營廠子開礦,玉雕廠從國營礦區直接拿料,從我們這里拿的料少了。再說冬天了嘛,玉農挖玉的少了,我們收不上來玉,就只能賣存貨,收的人也少。現在嘛,沒辦法了,我打算把手頭上的這些玉賣掉,然后去進葡萄干到南方賣……”

  這話讓李龍聽著覺得有點荒謬——再怎么說,賣玉也比賣葡萄干要強吧?

  不過隨后他就反應過來了。

  現在是1983年,曾經的自治區首富就是賣葡萄干起家的。這時候不少人都背著一麻袋葡萄干,帶著一兜子馕,坐火車南下去賣,然后從南邊買來那邊的時興玩意兒到這邊賣。

  這些人來回折騰,只要不被抓,那這些人大部分很快就成為這邊最先一批萬元戶,隨后就開始搗騰到其他行業,一步步成為各地州的杰出致富人。

  這時候的和田玉真的很便宜,別說這個時候了,就是到了九十年代,后世挺貴的青海料也是幾千塊錢一卡車的賣——再過十幾二十年,幾千塊年就只能買一塊。

  在白玉河那邊相傳有人弄了許多一級白玉礦石,放自己家地下室里用水泥給封住,也不知道是真假——要真的話,那放個二三十年,妥妥的億萬富翁。

  當然,聽聽罷了,和翡翠賭石開出帝王綠一樣,都是傳說。

  “那我看看你的玉石。”既然來了,碰上了,李龍就想著看看。反正這玩意兒買到手后放幾年,妥妥的升值,而且會持續升值。畢竟玉文化算是刻在華夏人民骨子里的。全世界獨一份的在青銅器時代之前還弄出來一個玉文化時代,這玩意兒已經在基因里了。

  “好嘛好嘛。”玉素甫把李龍叫住也是這個意思。這個年輕人比自己歲數小,剛開始過來的時候還賣碧玉籽料,玉素甫雖然不至于看不起李龍,但還是有點優越感的。

  但一次次碰面交往中他發現,這年輕人很厲害,至少比他厲害,不僅搞玉,還在搞其他事情,好像錢掙的也比自己掙的多、掙的快。

  “你眼力很好嘛,我在那么遠的地方你都把我給認出來了。”李龍一邊看著玉素甫的攤子一邊笑著說。

  “沒有辦法嘛。”玉素甫笑笑,“我們這樣的人嘛,做生意就講究個眼力。在這里擺攤嘛,想要把東西賣出去就得有雙好眼睛,不然的話看不到想買東西的人,那一天就賣不了多少錢。”

  李龍點點頭,沒再說話,而是開始看起攤位上的玉石來。

  玉素甫的攤位不大,用一塊毛毯打底,這毛毯大約就是一米二長,一米寬,上面擺著大大小小的玉石。前排都是小料,帶皮不帶皮的都有,不過最小的都是拳頭大的,最大的有足球大小。

  這些玉石基本上都是籽料,白玉、青玉、墨玉都有,主要還是白玉,畢竟這年頭白玉的價格最高。

  李龍一眼就看中了一塊重兩三公斤的白玉,上面一塊灑金皮,圖像有點像一個人盤腿坐著,很漂亮。

  李龍一度懷疑這皮子不會是做假的吧?

  他把玉石拿起來看了看,摸著感覺很細膩,有點涼,看著皮子很完整,沒有做過的痕跡。

  他覺得自己的想法也有點可笑,這時候玉素甫著急賣都賣不出去,怎么可能還想著做假?

  “這塊多少錢?”李龍抬頭問道。

  “這塊嘛,一百二你拿走。”玉素甫說道,“我給你也沒胡報價,這玉嘛以前要送到玉器廠,至少得一百六。不過嘛,現在玉器廠都收大塊玉石,這樣的小料子人家看不上嘛。”

  李龍覺得一百二也可以。畢竟就算他半外行,也能看出來這是真正的羊脂玉,就算不是頂級,也是很好很好的。

  “要了。不過你得給我送一些小料子,不要你攤子上的,你袋子里那些小的就行。”李龍知道玉素甫放在攤子邊上的麻袋里肯定有那些小料子。這樣的小料子廠子里是不收的,玉農把這些小料子挖出來通常也不會怎么珍惜,二道販子收玉的時候也會搭著一些。

  “行嘛行嘛。你再看看,看看還要不要其他的,我這里好東西多嘛。”成了一單,玉素甫很開心。

  李龍又挑了幾塊不到一公斤的籽料,看著都不錯,但個頭不大,玉素甫給的價格也便宜,全部加起來湊夠了兩百塊錢。

  當然,搭頭也不少,玉素甫從袋子里取出大捧的指頭蛋大、鵪鶉蛋大甚至鴿子蛋大的小籽料塞到了李龍的包里。

  “我一天嘛,能賣你這么一個生意,就可以了。”玉素甫接過李龍遞過來的錢,開心的說道,“唉,現在生意太難做了,這個玉嘛,廠子里不要,普通人嘛又不怎么買,太難了。”

  李龍是錢有用處,不然他能把玉素甫這里的籽料都包圓了。

  但事實是不太容易,他估計所有的玉加起來,至少得一兩千塊,一來手里沒這么多現金,二來自己也不是倒玉的,手里有一些就行了。

  “阿達西,你這一次到烏城來干啥?不是賣玉吧?”玉素甫慎重的將錢裝到衣服內兜里,輕輕拍了拍后問李龍。

  “不,我不賣玉,最近也沒找到好玉。”李龍把那些玉石裝好,然后對他說道:

  “我要去種子公司,想要問問有沒有打瓜種子。”

  “打瓜?不知道。你去哪個種子公司?”玉素甫現在心情很好,主動問著。

  “哪個?有幾個?”

  “大的嘛,有兩個。兵團的種子公司,和自治區的種子公司。”玉素甫對烏城還是很了解的,至少比李龍了解。李龍雖然先前在這邊做過學徒工,但逛的地方少,而且基本上都是賣貨的地方。

  “兩個都想去看看。”李龍想了想說。

  “那么兵團的在天山區,自治區的在沙區,你要去嘛,坐不一樣的車。”玉素甫給他指點著,“要去就早點去,兩個地方距離還是有一些的。去的慢了,你今天是沒法子再回你們縣里的。”

  玉素甫給李龍說了怎么坐公交車,這讓李龍很感激。

  “不用不用,你買了我的玉石嘛,我就很感謝了。”玉素甫笑著說,“阿達西嘛,就要互相幫助。好了,你快去忙你的吧。”

  李龍沖他招了招手,提著包離開,正好有一趟公交車開過來,李龍跑過去坐在了車上。公交車繞過玉素甫的玉石攤的時候,他還沖車里的李龍招了招手。

  按照玉素甫的指點,李龍很容易就找到了兵團種子公司。

  這里是二層樓,一樓有商店,二樓窗戶開著,李龍猜測應該是辦公室。李龍看了一眼兵團種子公司的木質牌子后,便推門走了進去。

  依然是老式木質柜臺,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同志在柜臺后面一一整理著里面的各種種子。

  “同志你好,我想問問你們這里有沒有打瓜種子。”李龍主動問著。

  “打瓜?”那位阿姨看了李龍一眼,然后問道:

  “你是想種打瓜?問這個的人可不多,知道的就更少了。”

  “是的。”看著這位阿姨臉上露出好奇的表情,李龍便解釋著,“我們村里去年開始包產到戶,今年有可能要進行土地承包,種一般的糧食不怎么賺錢,我就想試試種打瓜。”

  “是個好想法,不過你知道打瓜怎么種嗎?土壤、用肥、播種方法、田間管理包括用水等都和普通的糧食作物不一樣的。”

  “我記得,應該是沙地吧?”李龍這一刻有點像被提問的小學生,關鍵是這位阿姨那氣質還真就像教授或者講師什么的,雖然只是平常式的提問,但李龍下意識就以學生的姿態結巴著說了起來:

  “沙地是對的。”阿姨給了一個贊賞的反饋。

  “然后呢,點播吧,”李龍又想了想說,“和西瓜的種植應該差不多,另外就是最好起壟,這樣澆水的時候不會泡著瓜……”

  他能記下來的就這么多了。

  “還行,知道一點,但并不全面。”阿姨點點頭,又搖了搖頭說:

  “種打瓜啊,的確是用沙土,鹽堿少的熟地,點播,一個穴里點三五粒,一畝地要一公斤半到兩公斤種子,經常拔草中耕,免得雜草和打瓜苗搶肥。種之前種子要曬,曬完了之后還要用水泡一天,這樣易于發芽……”

  這位女同志一句句給李龍講著,李龍現在只恨自己沒帶個筆和紙把這些記下來。

  “……嗯,大約就這些了。說實話這打瓜在全疆種的人都不多,但瓜籽的價格還挺高,你能想到也是眼光獨到。我們這里有一些瓜籽,不多,二十多公斤吧……你看……”

  “要,我要!”李龍急忙說道。

  “你也不問多少錢就要啊。”那位阿姨笑著說,“可不便宜。不過種好了,一畝地就能收回來,我們這里也收瓜籽,當然質量要好一些才行。”

  “好好好,那請問一公斤多少錢?”李龍開始掏錢。

  “七塊五。”女同志說道,“你要幾公斤?先說好啊,我們收的時候可不會這么高,最多三塊。”

  “知道了,我全要了。”李龍興奮的說道,“有空還能來向您請教嗎?”

  “哈哈,請教倒不敢當,不過我大約應該還會在這里呆一段時間。”這位阿姨笑著說,“當然,不一定多久,可能一年,也可能會短一些。”

  “那您……去哪兒?”李龍猶豫了一下,問道。顯然,眼前這位應該是個大能,呆在這小小的種子公司,也的確是屈才了。

  “我原來是八一農學院的,后面,可能還回那里吧。”阿姨感慨的說道。

  果然是厲害人物啊!

  李龍覺得今天自己的運氣挺好的。

  “你種打瓜打算怎么播種?”那位一邊給李龍秤種子一邊問道。

  “點播。”李龍說道,“我打算到農具廠找人造個點播的工具,就是那種中間是管子,上頭有個機關,里面有種子,底下是一個尖嘴開口由上面的機關控制,往地里一戳,手一壓機關,尖嘴開口就能吐出幾粒種子,然后一松,尖嘴開口就合上了,這樣種起來會方便一些……”

  這是李龍在后世種棉花玉米的時候從老街買過的工具,類似的還有手推式的輪式點播機。不用機器,人工推著就走,比剛才說的點播器還要方便快捷高效。當時買這個是為了補苗,畢竟每年開春時候的大風會讓播種損失不少苗,重播代價太大,補播用機器不好控制,就手動。

  這玩意兒搞出來,在現在這個機械化還沒普及的時候,非常合用,而且原理非常簡單,李龍相信這玩意兒應該能有大用。

  “你說的這個還真是……是你自己想的?”那個阿姨略一想就明白了,她有些意外的問道,“這個還真是個好東西!你在農機廠工作過?”

  李龍汗顏,不過反正現在真正的發明者還沒出來,自己就先冒領了吧,他點點頭說道:

  “沒有,我就是一個農民,自己瞎想的。畢竟手動點播,如果一兩畝地還行,十畝地以上,這種起來就太麻煩了,所以就想了這么個東西,還沒實踐呢。”

  “肯定能用的。”那位點點頭,“其實你是可以和農機廠合作的。你把方法教給他們,讓他們給你制造,他們賣出去后還能給你分錢,畢竟是你發明的……”

  現在已經是八三年,大家談錢已經不像以前那么隱晦,國家鼓勵大家發家致富,所以憑本事掙錢光明正大。

  李龍倒還真沒想這么多,但是現在這么一想,覺得這還真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原本他想著直接去鄉里農機修理廠找人訂做一個就行了。但現在看來,鄉里的農機修理廠就有點小了,至少也是石城東方紅拖拉機廠這樣的企業才行,烏城的也不是不行。畢竟普通的小麥、玉米播種是可以用機械化的,有專門的播種機。但一些經濟作物的播種就不好用那樣的播種機了。

  比如棉花,后面專門出來的點播機、條播機等等。

  這種東西算機械化的補充,市場很廣大的。

  “來,給你稱好了。”阿姨把那袋子二十多公司的打瓜子在磅秤上過了一下,“二十一公斤半,能種十畝地吧。我給你開票。”

  李龍拿票付錢,看著那袋子,再看看自己帶的袋子,似乎盛不下。他沒想到直接能買,拿的黑包有點小,主要是過來問。

  “袋子你直接拿走,反正總共就這么點貨。”阿姨點數完錢,拉開抽屜放了進去,笑著說道:

  “有什么問題還可以過來問。對了,以后如果我不在這里,你可以去八一農學院找我。我叫吳淑儀。”

  “我叫李龍,謝謝您!再見!”李龍記下了這個名字,提著袋子轉身出門,走到門口,他突然又停了下來,從包里掏出個東西來轉身放到了柜臺,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同志,這個送給您,謝謝您!”

  說完提著袋子匆匆出門去了。

  吳淑儀愣了一下,然后看向李龍放在柜臺上的東西。

  那是一塊和田玉籽料,比拳頭略小,棗紅皮,看著挺漂亮的。

  “這小伙子,挺有意思哈。”吳淑儀拿起那塊籽料仔細看了看,她并不覺得這玉石有多值錢,只是覺得李龍還真是和以前碰到的顧客中不太一樣。

  隨后就把玉石放進了兜里,繼續整理起柜臺里的種子來。

  在一天就干一天負責一天。

  李龍出了門,有點緊張,還往后看了看,生怕那位阿姨追出門來,隨后就笑了。

  行了,今天的行程到此就算結束了,另外一家種子公司也不用去了,有這二十公斤種子,試種的應該夠了。

  畢竟一開始也不能搞太多。

  回吧。

  李龍背起那袋子種子就去了公交車站。

  在等車的時候,聞到了一股子飯香,李龍才想起來自己過來這快到下午了,還沒吃中午飯呢。

  餓了。

  他循著味兒扭頭看到了不遠處的一個食堂,看看車還沒過來的跡象,便拐向了那食堂。

  食堂里人不多,這時候已經不是飯點,兩三個人在吃,湯飯和拌面都有。

  李龍看桌上有蒜,便要了過油肉拌面,交了錢和票,坐桌上開始剝蒜。

  等面端上來,李龍下意識要和瑪縣、石城的比較一下。

  這里的面拉的比較細點兒,肉的膻味兒略重一點,不過也是能接受。

  “兩個加面。”李龍伸了手示意了一下,“一個面湯。”

  然后把剝好的蒜放進面碗里,把菜往上一倒,拿筷子拌了拌,大口吃了起來。

  不到一分鐘,兩個加面端了上來,李龍把兩小碗面一起倒進面碗里,拌幾下繼續吃。

  狼吞虎咽,不外如是。

  面不能續吃,一起吃才香,第二碗永遠沒有第一碗香,那么就始終吃第一碗好了。

  一大碗面下去,再喝點湯解一下膩,李龍覺得人生滿足不過如此了。

  他不想動了。

  好一會兒,才有些不情愿的站了起來,抹了一下嘴,左手提著黑包,右手提著盛著瓜籽的口袋往外走去。

  剛出門就看到公交站牌那里停了公交車,正是自己要坐的,他立刻加快了步子趕了過去。公交車司機已經啟動了,看到了李龍又踩了剎車停了下來。

  李龍樂了,自己今天還真是幸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