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755章 科工委的進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結束跟徐平曾的對話之后,老吳重新回到了車子里。

  至于巴比奇則是表示自己還有些事情要在舾裝碼頭處理,所以并沒有跟他同行。

  “吳哥,怎么樣,順不順利?”

  燕勇一邊擰鑰匙打火一邊詢問道。

  “順利……”

  老吳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么界定剛才這一波的結果。

  雖然沒能馬上說服巴比奇,但也算是取得了實質上的進展,更重要的是還從本來已經以為沒啥希望的瓦良格號訂單里面撈了一筆運費——

  雖然他剛才說的是向上級請示一下,但上級很顯然沒有拒絕他的理由:

  “還算順利吧……”

  “那接下來我們是去克里米亞,還是……”

  車子已經慢悠悠地開了起來。

  按照二人原本的計劃,這一趟就是為了給國內的航母計劃搜羅資源的,在黑海造船廠之行結束之后,下一步就是去談判購買尼特卡航母訓練系統的關鍵技術資料,最后飛到摩爾曼斯克碰一碰運氣,看有沒有熟悉航母編隊運作的失業老兵。

  不過,對于老吳來說,這三件事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黑海造船廠的這一批技術人員。

  所以另外兩件事都可以往后推。

  主要是友誼計劃是直接跟常浩南對接,人頭費雖然金額不高但是回流周期很短,幾乎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人)。

  任何一個給官方當過乙方的人都會知道,這是多么難得的一件事情。

  正常情況下,能到年底集中結清的都算是活菩薩,拖個三年五年的也不少見。

  “不急著走,我們還得在尼古拉耶夫待上幾天,先去找個住處,然后想辦法跟國內聯系一下。”

  吳懿范說話間從手套箱里翻出來了一本蘇聯時期印刷的地圖冊,找到尼古拉耶夫那一頁然后翻閱起來……

  幾天之后。

  新成立的華夏航空動力集團總部。

  總規劃師辦公室。

  常浩南正拿著紅藍鉛筆,在上午剛從火炬集團那邊收到的文件上飛速做著標記。

  文件自然是來自吳懿范的黑海進出口貿易公司。

  內容首先是黑海造船廠那邊對于國內開出的條件比較滿意,但畢竟要背井離鄉所以還是希望能提供一些更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這些條件是真的而不是殺豬盤。

  其次是律創集團希望能夠分攤風險,把艦上的一些關鍵設備資料交給老吳,通過他之前的走私線路給運回來。

  從常浩南的角度看,這兩個請求都合情合理,完全可以答應下來。

  不過按照規定,他還是得去跟丁高恒申請一下。

  把桌上散落的文件收進公文包,常浩南準備聯系等在下面的朱雅丹去取車。

  但是剛伸出手,電話卻自己響了起來。

  他愣了一下,然后拿起了那部內線電話的聽筒。

  “你好,我是常浩南。”

  “常總,剛接到門衛通報,說科工委丁主任已經到了咱們集團。”

  電話那邊響起集團辦公室綜合二處副主任章亮平的聲音。

  所謂辦公室綜合處,其實就是領導班子的秘書團隊。

  根據早年間上面下發的文件,部委機關以下不得配置專職秘書。

  從總公司改制成集團之后,為了響應上級的去行政化號召,就從辦公廳秘書處改名叫了辦公室綜合處。

  一處專門對接總經理,二處則對接另外六個人。

  至于為什么能輪到一個副主任來對接排在班子末席的常浩南……

  因為二處總共7個人,除了一個主任以外都是副主任。

  “好,我知道了。”

  常浩南回頭看了一眼窗外,果然看到了丁高恒的那輛黑色奧迪座駕被夾在另外兩輛桑塔納中間,正從外面緩緩開進來。

  老丁作為科工委主任,安保級別也就跟如今的常浩南相仿,還沒到不管去哪都得前呼后擁水泄不通的程度。

  作為有業務指導關系的上級,他在集團正式成立一星期以后來個“突然襲擊”,也很合理。

  而且,也不是常浩南自作多情。

  他有理由相信,丁高恒此行其實是專門來找自己的。

  因為剛好最近兩天,大部分班子成員都在下面的廠所調研。

  只有他和另一名總會計師因為手頭有具體工作,實在走不開,所以留在京城總部。

  于是,思索片刻之后,常浩南重新把已經裝包的文件掏出來,順便起身把辦公室門給打開。

  果然,僅僅幾分鐘之后,常浩南就聽到了電梯到達樓層的提示音。

  凌亂的腳步聲逐漸減緩,最后走進辦公室的只有丁高恒一人。

  “丁主任。”

  常浩南站起身。

  領導來訪,他自然不可能繼續坐在辦公椅上,而是和丁高恒一起到了沙發那邊。

  順勢給二人各自倒了杯茶。

  “小常。”

  丁高恒端起茶杯,一邊用杯蓋撥著茶葉一邊問道:

  “覺得這段時間的工作還能適應吧?”

  “還好。”

  常浩南說著坐到另一張沙發上:

  “目前一般是上午處理一下火炬集團,或者學校的事情,下午就來這邊,我畢竟之前就已經在航發口帶了兩年多項目,業務也比較熟悉,所以上手很快。”

  實際上,總規劃師應該沒有太多需要本人直接負責的工作,在班子成員里面算是個相對的閑差。

  但現在正好趕上集團剛剛成立,特殊時期,肯定還是要忙的。

  丁高恒靠在沙發靠背上,雙手交疊在身前,輕輕點了點頭:

  “嗯……你現在要三頭跑,確實壓力大了點。”

  常浩南看這架勢,顯然是還有后話,因此并沒有插嘴。

  果然,幾秒鐘之后,對方重新坐直身子:

  “你覺得,把火炬集團正式調入航空動力旗下,成為子公司,如何?”

  在航發集團正式成立之前,丁高恒其實就說過這件事——

  火炬集團當初設立在科學院下面,完全是個臨時措施。

  因為那時候常浩南本人的影響力還有限,上面不可能在國企改制的大背景下專門給他設立一個新的國企,只能用科學院下面一個馬上就要走清算流程的企業借殼重生。

  但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常浩南的地位這兩年就像坐火箭,他自己都已經是航發集團的領導了,自然沒道理再繼續把火炬集團塞到科學院系統里。

  只不過,常浩南也沒想到,動作會這么快。

  他本來以為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初來著。

  “從我的角度當然更好,可以節省很多精力,但是……”

  常浩南猶豫了一下:

  “航空動力集團剛剛成立一星期,就從兄弟部門下面搶企業,會不會對咱們科工委……”

  科學院下面的企業屬于科技部系統,而航發集團屬于科工委系統。

  兩邊雖然歷來關系不錯,但到了常浩南現在的位置,也要顧及到一些影響。

  科工委這些年的體量已經膨脹很快了,他也不太想落個過于霸道的印象。

  “這個你不用擔心。”

  丁高恒直接揮揮斷了他:

  “當初籌建火炬集團的時候,我跟宋建達成過約定,等你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不管是在哪個系統,都把火炬集團直接調到你直接管理的部門下面,雖然科技委已經改組成科技部了,宋建也卸了任,但還是有效的。”

  “再者說……”

  丁高恒稍稍壓低了一些音量:

  “這件事情,包括去年把電子科技集團和華夏機械工業集團也納入到科工委管理,其實都是上面在推,我只是負責執行。”

  “從目前的口風來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到下一次機構調整,科工委的排名很有可能再往前一到兩位,而且成為關鍵部門之一。”

  常浩南雙眼微微睜大。

  再往前一到兩位,那就是第五或者第六。

  照這個趨勢發展,科工委很可能提前摘掉軍帽,完全成為一個地方機構。

  而丁高恒到時候也很有可能再進半步,全面主管工業與信息化建設……

  這對于他來說,當然是好消息。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