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74狹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275章  “今年賊特媽邪性,洋辣子多的不像話。”韓德銀剛才在摸羊奶奶的時候被陸地海參“寵幸”了一下,這會摸也不是,不摸也不是。

  摸一下,滋啦啦的疼,不摸吧,又癢的難受。

  唐植桐對此也沒有好辦法,只能再分他些煙,轉移下注意力。

  “光洋辣子多嗎?其他多不多?”唐植桐拍拍手,先不吃了,甜食吃多了,胃里不舒服,萬一肚子翻江倒海的,在野外被蟲子吻一下屁股,也夠難受的。

  “好像鳥也多了些。”韓德銀一邊抽著煙,一邊尋思道。

  “我還以為這里本來鳥就多呢。”唐植桐順口回道,但心里卻一聲嘆息。

  去年煉鋼這件事是全國范圍內的,在來沙家坪的路上,唐植桐就發現靠近市區的山上已經禿了。

  外圍的山上沒有了小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它們只能往深山老林里鉆,茍延殘喘,這是動物的本性。

  “以前可沒這么多,去年冬里,在地上撒一把癟谷,再支個篩子,一會的功夫就能蓋住好幾只。”韓德銀搖頭道,他并不清楚這里面有什么關聯關系,但并不影響他對肉食的追求。

  “我小時候也這么套過麻雀。”說到套鳥,唐植桐來了興致,童年為數不多的樂趣之一就是套麻雀。

  麻雀這玩意不是候鳥,加上滅四害之前麻雀賊多,冬天沒了食物來源,就進糧倉偷糧食,素來有“老家賊”一稱。

  冬天天晴的時候,麻雀都站在電線或者樹枝上,看到籮筐下面有糧食,即便知道有危險,也抵不住肚子餓,冒險進食。

  蚊子腿再細也是塊肉,在前幾年確實是個很好的肉食來源。

  小哥倆就這么綴在隊伍后面,一路走,一路聊。

  一眾人再經過叉叉果的時候,沒有停留,唐植桐則在經過后施展收納大法,將成熟的叉叉果收進空間,順帶也收了不少“陸地海參”。

  黑蟒口中舌,黃蜂尾上針。蜂針讓人長記性,但持續時間不夠長,唐植桐下次想試試“陸地海參”的威力。

  打架什么的low爆了,打輸了進醫院,打贏了說不準會被說成“欺負孤兒寡母”,要進局子評理。

  唐植桐是文明人,能不動手就不動手,痛及靈魂的問候才是救贖之道。

  此時的秦嶺叢林中,不僅有叉叉果成熟,紫紅的桑葚也掛滿了枝頭。

  唐植桐同樣沒放過桑葚,開掛收進空間,打算同叉叉果一同帶回家,給小王同學吃。

  桑葚吃多了舌頭會發麻,而且舌頭發紫,若汁液沾到衣服上,則很難清洗。

  盡管如此,很多人依舊趨之若鶩,爭先恐后的摘食桑葚,因為這玩意最親民,隨處可見,而且不要錢。

  之所以說桑葚親民、常見,是因為這玩意來自桑樹,而桑樹上的桑葉是蠶的食物來源。

  中國養蠶制絲要是從神話傳說中的嫘祖開始,保守估計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但考古中顯示的證據卻比傳說更古老,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賈湖遺址就發現了蠶絲蛋白殘留物,距今有7800―9000年。

  養蠶并不是中國南方的風俗,其實北方也有很多,只是慢慢的被棉花替代而已。

  北方養蠶是有證可考的,孟浩然在《過故人莊》里提到“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里的桑麻就是養蠶和織麻布,用來代指農耕生活。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故人莊”的位置,一說是豫省平頂山寶豐縣一村莊,也有人說是冀省保定淶水縣南部一村莊,無論是哪,都在北方,也是北方有養蠶的重要力證。

  唐植桐一路走,一路收,在到達另一個山頭的時候,已是中午時分。

  張老漢示意隊伍休息吃飯,將狗交由別人牽著,自己湊到唐植桐面前,喪眉耷拉眼的商量道:“唐同志,再往前就是響水巖了,咱下去仔細搜一圈,要是找不到老虎,就只能往回返了,要不趕不回去,外面不安全。”

  “好嘞,張大爺,我聽您的。”若不是來的路上,唐植桐問過韓德銀響水巖的位置,說不定這次還真被張老漢給糊弄過去了,即便是這樣,唐植桐也沒有揭穿。

  唐植桐心說好家伙,這一趟還真是遛著自己來春游了?但這話只能在心里吐槽,不能說在明面上。

  響水巖危險,大家伙心知肚明,就連打虎隊都不敢深入,張老漢本來就沒有帶著大家伙冒險的打算,來這一趟無非是給縣上和唐植桐一個交代。

  聽到唐植桐的回話,張老漢松了一口氣。

  然而世事無常,眾人吃過午飯,就在張老漢領著大家有說有笑的往下走,打算走個過場就返程的時候,樹林里傳來一聲“啊嗷”。

  細犬頓時狂吠,眾人端起槍,心驚膽戰的觀察著四周。

  “老虎叫?”動物園的老虎不吭聲,這還是唐植桐第一次聽到老虎叫聲,低音非常具有穿透力,提神醒腦。

  唐植桐端起槍,打開保險,瞄向聲音傳來的方向,同時開啟六十米的極限探測,并沒有發現老虎的身影。

  “嗯,聽動靜個頭不算大。”韓德銀并沒有害怕,反而有些興奮,端著槍,伏著身子,尋找著目標。

  張老漢心里在權衡,打到就是功勞一件,若就此退縮,被四九城的同志傳出去,丟人就丟大了。

  再加上這一塊尚未到響水巖,張老漢把心一橫,下令道:“三人一組,慢慢往前走!”

  張老漢雖然口頭上這么說,其實心里在祈禱,希望這只老虎識趣,聽到狗吠聲后抓緊跑吧!

  虎不遂人意,不僅沒有跑,反而叫聲越來越急迫,且越來越近。

  唐植桐盡管有空間護體,但心里在打突突。

  張老漢有些麻爪了,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唐植桐把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卻沒有看不起張老漢的意思,獵虎本就不是一件易事,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讓人口口相傳的打虎英雄也沒幾個。

  據公開的解放后資料來看,耒陽縣共打到猛虎168只,其中,“打虎王”陳耆芳率隊所獵猛虎138只,占據了總量的五分之四!

  炎陵縣有425支打獵隊,每17支打獵隊才打到過一只老虎。

  打到了是英雄,打不到才是正常。

  “唐同志,會爬樹嗎?”在眾人進退兩難的時候,韓德銀端著槍,目不轉睛的瞄著前方,輕聲問道唐植桐。

  “爬不快,但能爬。”唐植桐瞅了瞅身邊樹的直徑,回道。

  在東北林場爬不上去,那是因為樹太粗,這邊的細,能爬!

  “一會看情況不對就爬樹,老虎爬不上去,在下面干著急。”盡管韓德銀躍躍欲試,但還是好心的提醒道。

  “好嘞,謝謝韓大哥。”唐植桐鄭重道謝。

  有個笑話說,兩個人在樹林里遇到熊,其中一個彎腰系鞋帶,另一個認命道:“你系鞋帶也沒用,我們反正跑不過熊”,系鞋帶的說:“我不用跑過熊,能跑過你就行”。

  盡管是個笑話,但有一定道理。

  唐植桐身強力壯不假,但在這種山路上肯定不如其他人跑得快,如果一窩蜂的往回跑,最后墊底的肯定是他……

  以身飼虎?唐植桐兩輩子都沒有這種覺悟,注定是個吃不上信眾香火的人。

提前跟諸位大佬求一下明天的保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