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11章 正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長安百姓是絕不介意湊熱鬧的。

  獨柳樹下看砍頭,東西兩市看胡商,朱雀大街看儀仗,安上大街看光頭,皆是湊熱鬧的好去處。

  而今天又多了一項,那便是春明門外看倭奴。

  事實上百姓也不知道倭奴是啥,但有人好奇問了護送他們的騎士,得知此乃東海倭奴國之使,來此朝覲咱們大唐的天可汗,于是長安老百姓便懂了:

  又一從國罷了。

  只不過相較于那些身懷香料的西域胡人,這倭人種種大唐都讓大唐百姓倍感好玩兒。

  眼看著他們成群結隊跑到城門下仰著腦袋看,差點仆倒而不自覺。

  眼看著他們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一陣嘰里呱啦的語言,光從臉色和聲音上便知其震撼程度。

  如此種種皆讓圍觀的百姓大笑。

  此時恰巧有一富戶人家麗人在傭奴的陪伴下從城外返回,這倭人使團便難以自抑的將目光瞟了過去,并齊齊情不自禁咽了一口口水。

  這倒是并沒讓麗人感到冒犯,畢竟這群使團其中最高者才到她肩膀,余者皆似豆丁甚至不及長安的少年人。

  只是這般作態登時引得送他們來此的軍官不耐,當即一鞭子抽在地上讓倭人們收回不軌的目光。

  “那個姓犬的,管好你的人!”

  于是使團當中便有一人點頭哈腰的跑了出來給這軍官道歉,這般謙卑姿態又引得周圍百無聊賴的百姓大笑。

  點頭哈腰致歉之后,這個倭人使團的頭領也并未感到有何不快,回身與身邊一個僧人感嘆道:

  “惠日藥師,這唐真乃上國也。”

  名為惠日的和尚臉色不變,只是囑托道:

  “犬上,切記管好使團,勿要引得唐民不快,使得天可汗怪罪我等。”

  犬上御田鍬自是滿口答應,不過依然依依不舍的回看了一眼那麗人離去的方向。

  自是不敢對這上國女子有何非分之想,他注意到的是跟在那女子身后的突厥奴。

  這實際上已經是他第二次造訪長安了。

  大業十年時他便奉圣德太子之命出使隋朝。

  遼闊的疆域和華美的宮殿以及強悍的軍隊給他留下了震撼的印象,但頻起的戰亂也讓他猶如受驚的兔子一般只待了半年就迫不及待的逃了回去。

  只是隨團的僧人堅持留下說要研習佛法。

  犬上御田鍬本以為這群僧人早就死了,但八年后這群僧人又出現在了他面前,聲稱華夏隋亡唐替,已經重歸安定。

  并且這群僧人勸說見過華夏之盛的犬上御田鍬一起勸說舒明天皇重新派遣唐使。

  這件事并不順利,但好在最終還是成功拿到了天皇的授命,踏上了西渡的船只。

  只是稍有差池的是,到達百濟之后他們便第一時間得知了一個消息:突厥已被滅,其王獻舞于華夏皇帝的殿下,余胡皆華夏皇帝為天可汗。

  于是犬上御田鍬看藥師惠日的眼神就有點懷疑:

  說好的雖重歸一統但遠弱于隋呢?

  但藥師惠日此時顧不上這些,在知曉了天可汗的名諱之后他也有點鬧不明白:

  貧僧記得東歸之前,太子的名諱乃是李建成啊?

  雖不清楚其中細節,但很快兩人還是達成了共識:總之拿出最恭謹的態度就對了。

  惠日想要借助遣唐使在倭國境內提升佛法的影響力傳教,故而想要保證此行萬勿有失。

  犬上御田鍬作為說服天皇重啟遣唐使的領頭人,自也是只能功成不得失敗。

  于是這支使團在百濟耽擱了半年,一方面要派人回去知會天皇修改國書措辭,一方面便是令使團學習禮節力求不出錯。

  如此直到貞觀五年初,這群貞觀四年初出海的使團才到達了長安。

  只不過半年的學習注定是白搭,壯觀的城池,高大的唐人百姓,綺麗的裝飾,富裕難以想象的國度,這些都使得倭人激動得大呼小叫。

  犬上御田鍬則是非常羨慕那位麗人的突厥奴。

  天皇何時能帶領著他們征服這般強大的國家,將其士卒盡貶為奴盡可隨意支使?

  而唐朝征服了突厥,若是能征服唐……犬上御田鍬趕緊剎住了這樣危險的想法,一頭冷汗的將其深深埋藏在了心里。

  只是誕生過這般狂野的想法之后,犬上御田鍬再看這繁華的長安,心底反倒愈發哀嘆:

  天地不仁兮使我生倭國也!

  但很快犬上御田鍬便知曉自己感嘆的還是早了。

  又等待了一會兒之后,長安城中才終于迎出來了一隊官員,經過交流之后犬上御田鍬也知曉了,為首者乃是鴻臚寺的典客丞,現在要接他們去驛署。

  “為何不是鴻臚卿?”御田鍬發出了疑問,華夏的管制他還是大概記得的。

  但可惜他并不會華夏雅言,唯一能做翻譯的藥師惠日選擇了閉口不言。

  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典客丞跟鴻臚卿能差多少?不都是大唐的正職官吏?

  真正入城之后,繁華的景象也讓御田鍬迅速忘卻了這個疑問。

  此刻他對于藥師惠日此前所說的唐初立遠不如隋朝的說法再也不相信。

  繁雜多樣的雅言胡語充斥了他的腦袋,綺麗多姿的顏色占據了他的眼睛,前后左右之景都想看到且牢牢記下,使團齊嘆若能久居長安愿傾其所有。

  典客丞對此見怪不怪,一邊引路一邊還有余裕給他們簡單介紹一下長安的簡單情況,經惠日轉述每一句話都能引起整個使團的驚呼。

  在倭國內他們皆是大家子弟,但也正因如此,人人皆知遣隋使舊事,更知道倭國如今上下形制,皆學于隋。

  甚至就連此刻身上穿著的衣服形式也都是硬仿的隋朝,這也是如今長安百姓見他們皆忍俊不禁的原因。

  也是因此,此時的長安之觀也讓使團上下心情倍感復雜。

  模仿者見到正主既因雙方差距感到卑微,又因正主強盛誕生了一種奇妙的自豪感:

  看嗬,這就是我們學習的上國!

  這種奇妙的心情一直持續到了數日后被天可汗接見。

  伏在地上的御田鍬聽到了仿佛從天上落下了的雷霆之音,那是一個饒有興趣的問句:

  “倭國之主,如今仍是以天皇自稱乎?”

  趴在地上的御田鍬仿佛聽到了身體中血液凍結的聲音。

  這部分內容預計明天結束。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