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91章 測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發言人先生,請問江戶府的居酒屋打砸事件是你們指使的嗎?”

  發言人:……

  作為對外發言人,張霖告訴自己這個職業第一品質就是冷靜,但這個問題還是讓他沉默了。

  “……這是謬論,下一位。”

  下一個站起來是帶嚶記者:“張先生您薅,請問貴方為什么拒絕嚶國皇家物理學會的空間站合作請求?”

  張霖:“這是因為具體合作內容出現了分歧,細則不便透露,可以問問皇家物理學會,下一位。”

  CNN記者:“近期露西亞表示對規格開放遠東地區300萬平方公里多領域投資自由權限,同時有消息稱在曙光六號任務中會有露西亞宇航員,請問這是一場秘密交易嗎?”

  你都說秘密協議了喂!

  “這完全是充滿陰謀氣息的惡意揣測,請一切以官方內容為準,下一位!”

  好不容易應付完了一群亂七八糟的記者,張霖正在后臺休息,突然同事跑進來將一疊剛打印出的稿子扔在桌子上。

  “張哥,出大事了!”

  張霖趕緊掃了一眼稿件,瞬間感覺自己的血壓在無限升高。

  “他媽的!這些人是瘋了嗎!”

  稿件的第一頁內容很簡單,是江戶電視臺剛剛發送的新聞,標題是:

  “江戶電力公司稱污水儲罐已達極限,將不得不考慮直接排海。”

  艾特肯盆地,庫姆撞擊坑外圍約1.4公里。

  JPL操作著伊西斯一號月球車,在第17個采樣點進行著又一次1.2米深度的取樣鉆探。

  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伊西斯一號月球車繞著大半個庫姆撞擊坑探測了一圈,在超過50的采樣點中發現了淺層的冰塊,并依靠探測設備繪制出了大概的冰區分布圖。

  這份成果對于NACA極為振奮,即使不去撞擊坑內和華國人搶地盤,也能在外圍十幾公里的區域里找到足夠的水資源,這實在是個好消息。

  只不過伊西斯的能力還是太有限,月球上做什么都比地球慢得多,不但只有一半的工作時間,受限于設備體積工作效率也比較低。

  就比如每一次的鉆探,僅僅1米的距離少則40分鐘,碰到堅硬的月巖磨兩個小時也不奇怪。

  負責今天值班的鮑里斯早早準備好了咖啡和甜點,操控地外機器人是一項需要耐心的工作,而他恰好有。

  作為一個平和的工程師……“shit(狗屎)!”,一聲低罵引起了鮑里斯的注意。

  “theyaringagain!(他們又來了)”

  沒等他出聲,那個年輕的技術工程師就說出了一句噩夢般的話。

  鮑里斯的臉立刻黑了下來,看向墻壁上的大屏。

  在伊西斯號的黑白視野中泛起了一陣煙霧,那毫無疑問是討厭的蜘蛛又開著機器人過來騷擾了。

  “這就是阿美佬的探測器?方方正正的,怎么停這兒了?”

  在伊西斯上方二十多公里高度上,胡冬握著遠程手柄,看到了呆呆的伊西斯一號。

  孟森林:“嘿!你看那下面,取樣呢。”

  胡冬:“呀,這是來我們的地盤偷土?”

  孟森林連忙看了眼直播攝像機,確認是關閉的才說道:

  “冷靜,冷靜老胡,我們沒插旗呢,而且國際公約說了不許占地。”

  胡冬:“占了又怎么樣,以后得把這一片全都用鐵絲網圍起來,機器人日夜巡邏,這是我們的財產!每一粒月塵都不是多余的!”

  孟森林:“……”

  果然,私人航天出身就是路子野,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要是被他們的老板聽到了沒準還要比大拇指贊一句“說得好”呢。

  現在是5月31日,風暴號在月球超期停留了兩天。

  生活物資完全足夠,其實就算沒了也沒關系,回去的速度比來的快,十多個小時就能返回地球,餓兩頓他們的身體也完全扛得住,大不了交給計算機托管。

  有人繞月比起想象中作用大得多,7人這十天里都沒有閑著,各種試驗和觀測項目滿滿當當,現在是計劃給地球小朋友過完六一之后再回去。

  和前進號里面不一樣,風暴號的生活質量確實要低不少,已經完整在太空待了32天的宇航員們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開始將各部分工作變為了習慣。

  胡冬和孟森林今天的項目是檢查庫姆撞擊坑幾臺機器人的工作進度,現在有4臺機器人被“放生”不斷探索周邊區域,另外四臺則收集各部分有價值的樣本,帶回撞擊坑等待有人登陸時帶走。

  兩臺“的盧”月球車用處非常大,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已經在預計著陸點附近堆了超過400公斤樣本,按照順序這樣放好了。

  但是有一臺的盧在玉兔三號自動駕駛時撞壞了輪子已經報廢,所以后面兩個月地面限制了的盧的最快行駛速度,只有25km/h,和新國標同步。

  胡冬遙控著探索者七號開著月球車找到了附近的伊西斯號,繞著它轉了兩圈揚起一大片塵埃。

  JPL馬上明白是探索者系列機器人在操控月球車了,過去的三個月里他們已經搞清楚了這些機器人的規律:

  航天局的玉兔三號雖然也會過來“圍觀”,但只是遠遠地待一會就離開,新遠的探索者會完全不在乎壽命地“調戲”伊西斯,雖然沒什么傷害性舉動,但卻很煩人。

  這些經常的“邂逅”兩方都默契地不公開,只是NACA一直將其記在心里,等有能力的時候也還擊一二。

  日常打卡伊西斯后,孟森林就離開去檢測反應堆,胡冬立刻轉過椅子,面朝有人可能過來的方向。

  風暴號機艙內攝像機一般不會時刻對地面連線,這是應新遠提議減輕宇航員壓力,所以沒什么事的時候艙內畫面處于離線狀態。

  胡冬快速地將一串指令輸入,然后當作無事發生一樣離開位置,像往常一樣趴到舷窗旁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表——所有人都知道他這個習慣。

  他按照早就計算好的方位調整鏡頭,還差兩分鐘左右就能看到了。

  與此同時,近地軌道上的千鈞棒一號用三個月慢慢用粒子推進器將自己的軌道抬到了450公里,并且這之后對外低調的公布“失聯”,基地不認為有人會去認真尋找一個“試驗配重”。

  現在千鈞棒一號正在不斷微調自己的鏡頭,遠遠地對準月球的方向。

  這是一次38萬公里超遠距離攻擊測試,目的是獲取超遠程激光的散射程度以及有效傷害距離。

  如此遙遠的距離,加上兩者之間各自的速度差異,攻擊窗口只有不到1秒。

  目標位置是探索者二號提供的,它現在已經正式“意外報廢”,找了個偏僻的地方,用自己最后的余熱來做出一點貢獻。

  風暴號飛過來釋放的幾顆微型衛星中有一顆來自合作高校并搭載了紅外遙感模塊,它能根據目標地點極其微弱的溫度變化來判斷攻擊威力。

  距離和攻擊難度太遠太大,胡冬偷偷摸摸用了十幾天才完成準備和校正工作,現在已經全部差不多了。

  他熟練地找到了目鏡中的一個個參照物,看了手表后默數15個數,然后迅速放大目鏡。

  眼中的畫面立刻開始高速移動,在那個熟悉的位置出現的一瞬間,目鏡中短暫的出現了一束淡藍色的眩光,一閃而過,仿若幻覺一般。

  近地軌道上,千鈞棒一號的散熱系統全力給氣體激發器降溫,同時再次進入靜默狀態。

  第79次太空激光試驗,完成。

晚上還有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