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28、不務正業頭一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之前那位老皮找來的琵琶高手沒說錯,燕青配得上更好的民樂團。

  這家伙還是習慣于講義氣。

  無論男女,自家的弟弟妹妹能跟著出息見世面,他就盡量拉著。

  但顯然這個差距太大了。

  能夠被挑選來參加奧運文化活動的,基本上在文藝界也是國家隊水平。

  燕青要不是奧運選手,這個歌手位也輪不到他。

  大把的國家隊歌手可以上。

  同樣是《明月幾時有》,現在已經明顯被全面編曲調整過。

  一點都不影響他唱詞,但氣場都完全不同。

  不再是幾十位民樂團漢服美女組成的浩浩蕩蕩氣勢。

  就這么五六個人站在他身后,卻氣象萬千,悠遠大氣。

  早就做好的英、法、西、阿語字幕,跟皓月當空的書法動畫一起出現在后面的巨型大屏幕上。

  讓五湖四海的游客、觀眾都能輕易聽懂,這是吟唱跟月夜星空的寄相思情懷。

  這么浪漫的嗎?!

  挎著那個圓形“吉他”的年輕人,灑脫自然,拉著話筒桿唱歌的樣子,和他們見慣的搖滾歌手很不同。

  自顧自的瞇著眼唱自己的,有點神游太虛內味兒了。

  實在是幾位器樂大師營造的氛圍太出彩,把燕青自己都吸進去了。

  唱著“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眼前陽光普照,因為沒什么高樓大廈,哪怕站在較高的舞臺上能看得更遠,基本上還是齊著樹梢高的郁郁蔥蔥從近處延伸到天邊,那些米白色為主的古典風格老建筑連綿在遠處。

  這就是外國嗎?

  如夢似幻的場景,還有面前一片片延展數百米的文化活動觀眾密密麻麻。

  都顯得挺不真實的。

  仿佛就是配器的威力,變成了只有長簫在悠揚伴隨,古箏仿佛星落九天那樣的散布飄灑。

  美極了。

  幾位三四十歲的民樂大師,跟燕青穿著也一樣,普普通通的襯衫牛仔褲,既不彰顯什么花里胡哨的民族特色,也沒有趕著學歐美表演服裝。

  就隨意得好像從十幾億民眾里面,隨便拉幾個來都有這種水準。

  整個埃菲爾鐵塔下的巨大草坪都安靜了,聽著午前陽光下的“月夜星空”。

  直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時光。

  多么富有詩意的柔美。

  各種各樣電視機、電腦屏幕、手機前的觀眾都陶醉了。

  宋思雨當然知道通過何媽媽有這輪安排,一直密切關注所有和奧運文化活動有關的訊息。

  現在要求投放到“體育城”中庭那個最大的液晶屏幕上,剛剛開始試營業的體育城沸騰了。

  要不是所有主管都在對講機里拼命要求營業員、教練們堅守崗位,估計全都跟熙熙攘攘的體育游客們一樣擠到中庭去了。

  這邊是黃昏高峰期,剛開始試營業的場面本來都是些看熱鬧,看稀奇的市民。

  現在到處都是體育生們自豪的介紹,去看看,去看看中庭大屏幕上唱歌的就是我們董事長,也是今年奧運選手……

  市民們也難免有種,哦哦哦,是他呀?!

  那個美艷的小助理呢?

  小助理當然是帶著一群小白袍,在臺下當迷妹啊。

  六七個小白袍又蹦又跳,還到處亂竄,要不是米哈伊跟牧羊犬似的被她指使著到處拉住少爺小姐,估計都要登臺發尋人啟事了。

  連跟著的那一堆白頭巾仆人都嗨了。

  他們對燕青也有自己人的親近。

  可這一首只是小試牛刀。

  徐徐落下的“夜幕”,只稍微停頓了下,那位古箏轉頭借用人家臺上的搖滾架子鼓,卻是從腰間拔出一對兒粗木鼓槌。

  沒錯,就是國內敲大鼓的那種。

  用互敲鼓槌發出清脆的聲響,配合厚重的大鼓節拍,嘭嘭,噠噠噠,嘭嘭嘭,噠噠噠,噠噠噠,節奏感就起來了。

  等二胡歡快的切入進來,哪有什么傳說中悲涼樂器味兒,激昂又熱烈!

  琵琶再跟上,進一步推高這種氣氛,等到嗩吶一響!

  全場都差點跟著舞動起來,歡快!

  燕青都愣了下,這特么是《將進酒》的曲調!

  讓他都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

  音調也高亢不少:“你難道看不見!那大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大海,再也沒有回來。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衰老的白發,年輕時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這全世界人民都看得懂啊,開口就這么反問,再自然而然的接上:“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看著臺上那個隨手彈奏圓形“吉他”的年輕人,忍不住高舉手臂,仿佛舉杯邀明月。

  這種糅合了時光如梭,歲月流逝,更要及時行樂的人生觀。

  恐怕是這滿場所有游客都認同的吧。

  換句話說,愿意去湊奧運會熱鬧的家伙,大概率都是玩咖玩家。

  觀看那浩浩湯湯的奔流入海,青絲白發動畫,再看這豪邁舉杯的姿態,就醉了。

  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的都在歡呼,鼓掌!

  掌聲,歡呼聲也許還在什么地方碰撞到一起,碎落一地,那就是樂聚一堂的心情。

  那輪指如飛的琵琶,太傳神了,讓人不由自主的聯想到夜間集市繁華擁擠的街巷,到處都充滿了喧嘩的煙火氣。

  可嗩吶又像少年扶著長龍的犄角,毫不客氣的橫沖直撞!

  卻沒什么傷害,只留下到處的歡快。

  鑼鼓聲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氣勢又烘托的喜慶。

  歌聲更像是撒播在每寸空間的燦爛輝煌:“快點喝酒吧,舉起酒杯不要停下來。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伱們為我傾耳細聽……”

  中國人還有這么瀟灑豪邁的氣派嗎?

  現在的確是世界各地都能見到不少中國人的身影了,但勤勞、狡黠或者溫和不好斗之類的標簽外,很少有這樣的氣勢吧。

  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都吃驚了。

  燕青其實沒跟這幫民樂高手合練過。

  本來這種文化周活動就重在參與,又不是錦標或者重大得不能失手的表演項目。

  特別突出個自娛自樂的才華流淌。

  除了最先被點到的琵琶高手,對燕青熟悉點,其他人對這位歌唱的奧運選手認知,都可能是覺得上面有人的那種關系戶……

  你一個奧運選手又能唱到多好呢?

  哪怕看過琵琶高手找來的演唱會視頻,也不到專業水準爆棚的地步。

  可真唱了現場,才會發現原來這貨身上滿滿的古人之風,真能演繹出李白那種桀驁不馴的縱情享樂。

  國內實際上已經開始瘋傳了。

  幾個流量超高的視頻網站本來就買了各種奧運采訪權、派了大量的技術團隊在各種現場拍攝。

  現在更是能拿到奧組委官方文化活動的直播畫面,迅速推到各種頭條推廣!

  我們的奧運選手,在奧運賽場上首先展現的是文化!

  這是個多么巨大的變化。

  連磚兒臺都迅速捕捉到這個熱點,立刻跟進。

  四十年前,當我們剛剛重回世界體壇大家庭的時候,剛剛改開的國內一窮二白,什么都有巨大的差距。

  之前幾年就開始的女排精神,由射擊金牌開啟的奧運舉國體制,都是希望能在物質條件不夠的時候,用體育項目來凝聚人心。

  用體育成功來表現我們不比外國人差,每塊金牌都在鼓舞所有人的底氣。

  所以那時候的金牌戰略真的很重要。

  重要到運動員們真是用生命在拼搏,贏了就是功成名就,輸了是有生命威脅的,更不用說那種全國上下的唾棄了。

  壓力巨大。

  仿佛這個轉折點,就出現在這個從奧運會前就充滿爭議的射擊選手身上。

  抵達奧運賽場之后,居然沒有抓緊時間熱身調整狀態,竟然跑去唱歌跳舞?

  幾十年前,我們的選手繃緊表情,好像出國作戰那樣踏上賽場時,看到歐美國家的選手總是吊兒郎當的拿著相機在拍攝驚嘆,他們真的就是來享受段節日。

  贏了固然可喜,輸了也不是天都塌下來。

  那時候國內觀眾在電視上看到這種對比,其實內心是羨慕的。

  看看人家過的這才叫人生,這才叫享受生活。

  沒想到不知不覺間,我們也成了列強嗎?

  看看那個站在埃菲爾鐵塔下的年輕人,看看他挎著連好多國民都叫不出來的樂器,瀟灑的唱著耳熟能詳的古風歌曲。

  原來我們早就有過這樣的盛唐,早就有過萬國來朝的盛世,只不過被打壓欺負太久,靠著一兩代人拼命爭奪回來,這種強大已經不知不覺的開始展現了嗎?

  何謂文化自信,何謂國民自信。

  這就是了。

  連磚兒臺的評論家都對著這樣的畫面慷慨陳詞。

  之前那些開局一張圖,內容全腦補的自媒體們還沾沾自喜的繼續圍攻。

  官媒不知道他背后的囂張跋扈、貪玩好色吧。

  現在就看著他到奧運會丟人現眼吧。

  體育盛會是讓他去唱歌的嗎,這不是本末倒置,丟了西瓜撿芝麻嗎?!

  芝麻這會兒可開心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