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525章 義兄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史思明早該想到唐軍會發動進攻的。

  他既然把麾下諸將分別遣往江淮搶擄,薛白、李光弼無法阻止,那必然會趁著他大營兵力減少進行偷襲。

  甚至,在他最初做戰略計劃時,目的就是為了逼迫唐軍出城決戰的。只是這兩日被嚴莊挑唆史朝義謀逆之事分了心,一時忽略了。

  禍起蕭墻,對主帥的注意力、對整個戰局的影響比預料中要大得多。

  “應戰!”

  史思明當即翻身上馬,親自統率燕軍抵御。他的身材與安祿山相反,十分瘦削,眉骨很高,神態如鷹一般兇狠,這股霸道之氣落在燕軍眾將眼里,紛紛大呼著追隨他殺敵。

  然而,禍不單行,史朝義死了的消息已然傳到了大營中。

  史朝義作為大燕國的嫡長子、懷王,待人又寬厚,押寶在他身上的將士數量遠超過史思明的估量。

  若不是唐軍突然殺來,這些將士本應該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安撫或處置。可現在,夜襲的號角聲一響,他們當然要倒向唐軍。

  “陛下,大事不好了!”有士卒狼狽奔來喊道。

  威武兇狠如鷹鳶的史思明正待殺敵,聞言回過頭,喝道:“說!”

  “駱悅麾下裨將周子俊率眾反了,射殺了陛下派去震懾他們的將領!”

  話音未落,史思明一刀將這報信人斬殺當場,側耳聽去,夜風中果然有吶喊聲越來越近。

  “懷王已死,大燕難興,隨我撥亂反正,共謀富貴。”

  “殺了史思明,重歸大唐,猶不失前程功業!”

  “殺啊!”

  喊聲愈來愈近,史思明勃然大怒,下令諸將先去平亂。

  曹徊當即領兵而出,帶兵向營內趕去,一邊喝令道:“誰敢造反?殺無赦!”

  斜地里一支箭“嗖”地射來,正中曹徊脖頸。

  緊接著,周子俊躍馬奔來。

  這將領年輕大膽,不懼史思明,揮舞著手中的弓,不停煽動著燕軍將士們。

  “大唐立國百數十年,氣數正隆,李家七代天子,你等不思效力。反為一胡逆史思明賣命,值嗎?!”

  一時間,燕軍軍心大潰。

  敗逃回來的親衛們迫切地擁著史思明想要逃。

  “快,保護陛下!”

  史思明卻是一把推開親衛,縱馬馳向周子俊。他很清楚,若不能鎮住叛亂,大軍勢必要一敗涂地了。

  那邊,周子俊見史思明殺來,不退反進,誓要拿這叛首的頭顱當自己的青云梯。

  “胡逆,拿命來!”

  “噗。”

  一顆人頭落地,血沖天而起。

  史思明一刀斬下,沐浴在血雨之中,勒住韁繩,狠狠地盯著前方那些吵吵嚷嚷著沖過來的人。

  良久,他開了口。

  “懷王謀逆,一人之罪,任何人都不受牽連!”

  很快,燕軍們把史思明的旨意傳達下去,意圖安撫住那些叛亂的人。

  但唐軍都殺到營柵了,如何還安撫得住?

  不僅是史朝義的親信們轉投唐軍。還有一些人暗地里親近史朝義雖無旁人知曉,但一聽出事了也害怕被牽連,甚至一些只與史朝義說過一句話的將領,也干脆跟著一起叛投。

  此情此景,使得恐慌的情緒迅速蔓延。

  史思明好不容易用威猛的氣勢把沖過來的叛徒們嚇退,唐軍已被接應到營柵處。

  大火燃起,烈烈作響。

  而軍中士卒一見火起,更加混亂。

  “怎么回事?!”

  “懷王謀逆,殺了陛下,投靠懷王者不受牽連。”

  “什么?懷王已弒殺陛下?”

  “有叛賊擁立懷王,聽來我們只能投唐軍了……”

  那道安撫將士的圣意也不知是被人聽岔了還是傳錯了,死的人反而成了史思明。

  于是,一些忠于史思明的將領竟也轉頭歸附唐軍。

  焦頭爛額地處理過這些事,史思明稍得空了,感到天光亮了,回頭一看,不由大為驚訝。

  “為何火勢起得這般快?!”

  “陛下,唐軍擅用火器。水火無情,萬一傷到了陛下,快撤吧。”

  “不退!”史思明怒道:“隨朕殺敵!”

  說話間,大火已猛地又竄高了許多,連他都能感到熱浪撲面而來。

  他眼中的怒火也在燃燒。

  一顆取天下的雄心還未得到滿足,久盼的決戰才到眼前,敵手還未照面,他就不得不逃了。

  “鳴金!”

  燕軍終于開始大舉往北邊撤退。

  史朝義的尸體被人抬起,燕軍士卒們一開始還不想讓大燕懷王的尸體落入唐軍之手。

  可還未撤出大營,尸體已被丟在了馬廄前。

  馬蹄從它旁邊而過,之后是一雙雙腳踏在尸體上,很快,火勢蔓延過來,燒著了史朝義的衣物、頭發,使他的皮膚滴出油來。

  史思明已經縱馬出營狂奔在夜風中了,自始至終沒有回頭看兒子一眼。

  就好像很多年前他霸占那個不知名的奚人女奴后,披上衣服就走,也沒有回頭看一眼他留下的種。彼時他想的只是如何活下來。

  如今也一樣。

  在他身后,十里余地的大營火光沖天,徹夜通明,照得孟州一帶如同白晝。

  一支追逐叛軍的唐軍騎兵策馬歸來,為首者正是主將李光弼。

  李光弼統兵夜襲,不曾踏入燕大營就開始追擊叛軍,到現在戰果都沒來得及清點。

  燒營、接收了燕軍中的倒戈兵將、清點戰果,這些事都是薛白做的,因此,他直接問道:“雍王何在?”

  “在北營。”

  所謂北營就是叛軍存輜重的地方,因扎營時就防備了唐軍火攻,在與別的營寨之間挖了深深的壕溝,才沒被火勢波及。

  李光弼盔甲上的血都還沒來得及拭去就趕去相見,掀簾一看,傷痕累累的嚴莊正拜倒在薛白面前,帶著一種愿為大唐盡忠效死的肅穆神色。

  “臣幸不辱命,離間了史氏父子。”

  “起來。”薛白親手扶起嚴莊,“你做得很好,朝廷不會薄了你的功勞。”

  李光弼沒得到史思明或史思明的尸體,也不能確定昨夜撤走的是史氏父子中的哪個,畢竟當時場面混亂,說什么的都有,甚至還有說史家父子都死了的。

此時聽嚴莊如此說,他還當薛白的計策成了,不由苦笑道:“世事弄人,沒想到你這番布置,真讓他們父子殘  殺。”

  說這話的心情,喜悅中摻雜了一些自認倒霉的無奈心情。

  其實薛白已聽人匯報了“懷王已死”之事,正遺憾與李光弼打賭輸了,倒沒想到消息是有滯后性的。

  權場上的人,豈有不厚臉皮的,他眼神微微一閃動,笑問:“愿賭服輸?”

  李光弼無奈地嘆了一口氣,不情不愿道:“愿賭服輸。”

  “備香線與黃酒來。”薛白當即吩咐道。

  他難得高興,還拍了拍嚴莊的肩,示意他做得很好。

  自然也有人勸阻,李光弼麾下就有將領委婉地表示,天下兵馬的元帥與副元帥結拜,此事十分的不妥。

  “不妥?”薛白遂反問道:“廣平王李俶可與回紇葉護結拜,我反而不能與義兄結拜?”

  “可雍王平定了廣平王之叛不是嗎?”

  “我愿賭服輸,不必你多嘴。”

  于是,當著諸將,薛白與李光弼各點了香線敬了天地,結為兄弟,又各飲了一杯黃酒。

  “義兄。”

  “雍王。”

  “義兄喚我的字便好。”

  “好吧。”李光弼并不高興,喟嘆著喚道:“無咎。”

  薛白臉上浮起了真摯的笑容,心說這一趟來,拉攏李光弼的目的基本已經達到了,或者說不可能做得更好了。

  若是能再拉著郭子儀一起,三人結拜,那就更好了。

  “我還有一位結義大哥,不如將他一起算上吧。”是夜,薛白在沉睡中夢到自己與李光弼如此說道。

  可惜,他們的義氣沒能持續太久。

  數日之后,李光弼面帶不悅地大步趕到薛白帳中,將一封戰報丟在薛白面上。

  “雍王請看吧。”

  “義兄如何不喚我的字了?”薛白明知故問。

  李光弼道:“史思明未死,你我之間的打賭,輸的人是你。”

  “史思明尚在?”

  薛白吃了一驚,關注點放在平叛大事上,沉吟道:“若如此,便不能迅速平叛了。”

  李光弼道:“是,他已逃回衛州,召集兵馬,他派往江淮的諸路叛軍也已悉數北歸。”

  “這是好事。”薛白道,“如此一來,可避免河南、江淮生靈涂炭,此戰,義兄功在蒼生啊。”

  “我已擔不起雍王這聲‘義兄’,畢竟該愿賭服輸。”

  “好,愿賭服輸。”

  薛白云淡風輕地笑笑,抬手指天,道:“我起誓,絕不擾亂大唐社稷,義兄可滿意了?”

  “雍王切莫再如此相稱。”

  “此事是叛軍誤傳了消息,也許也是天意,是你我兄弟之間的緣份。”

  李光弼冷峻嚴苛,依舊道:“我擔不起。”

  “好吧。”

  薛白也不強求,反正很多事一旦傳開了,就不是當事人的意愿能決定的了。

  往后李光弼再如何否認結義之事,只會被當成心虛。

  衛州,薛萼、王同芝、許敬釭等才渡過黃河便被召回來的燕軍諸將拜在史思明的面前,紛紛請罪。

  他們把河陽一敗的罪責歸咎于自己領兵在外,無非是給史思明面子。

  史思明當然也不可能真的怪罪他們,和顏悅色地一個個扶起他們,道:“李光弼狡猾,以火器偷襲大營。朕欲先退回范陽,待重整旗鼓再南下一舉攻克長安,如何?”

  “圣人明鑒。”

  一如史朝義所言,燕軍還是要退回范陽了。可惜,他話說得沒錯事卻做得不對。

  死者已矣,生者卻還得活。史思明當即遣使先回范陽傳旨,冊立史朝清為太子。儲君是國本,此舉能夠安穩范陽人心。

  之后,他又下旨,命蔡希德不必再強攻上黨,只需要扼住滏口徑,保證相州的安全。

  如此一番安排妥當,他親率敗軍,退往相州。

  相州是史思明斬殺安慶緒的地方,他打算到了相州就不能再退,得穩住陣腳,擊退唐軍,以保證大燕的疆域。

  三月的春風撫面,一路往北,漸漸沒那么暖和了。

  遠遠地,相州城在望,前方有快馬奔來。

  “報——”

  “陛下,蔡希德已出城迎接陛下。”

  史思明聞言反而抬起手,止住了行進的速度,目光疑惑。

  諸將不解,薛萼遂上前問道:“陛下,可是有何顧慮?”

  史思明為人其實非常多疑、好猜忌,否則也不會連自己的兒子也殺了。

  他沉吟道:“昔日,朕與蔡希德、安守忠、李歸仁同為先帝帳下大將,大家都齊名。如今朕為天子,他們為臣。心里未必服氣。蔡希德的脾性朕清楚,此番聞朕大敗,必有小心思,怎會出城迎接?”

  “陛下是說,他有了異心?”

  史思明自己就是奪了安氏的帝位,當然也擔心報應不爽,故而他把兵將都召回來才敢北歸,遂下令讓將士們都提高警惕。

  大軍繼續向前,終于見到蔡希德來相迎的隊伍。

  蔡希德身披明光鎧甲,下馬走到史思明面前,顯出恭敬之色。

  對陣郭子儀這些日子他顯得疲憊了許多,茂密而粗硬的絡腮胡子已有些發白,眼神卻很真摯。

  不料,史思明竟不肯入城而是一個眼神示意。薛萼、王同芝二將當即各自領兵,或控制住蔡希德麾下部將,或是策馬進城查看。

  “陛下,這是做甚?”

  蔡希德大為驚訝,面露慍色,道:“陛下是在懷疑臣嗎?!”

  他這神態,讓史思明也有所動搖,認為是自己太多疑了。

  正在此時,前方出了變故。

  “嗖。”

  城頭上一支箭矢射下,將剛過了護城河的薛萼射落馬下。

  “殺!”

  隨著這喊殺聲,城頭上有大旗搖晃。

  與此同時,兩邊的山林里也傳來了震天的喊殺,灰煙滾滾,聲勢非凡。

  “是郭子儀!”

  史思明料到了蔡希德有僭越之心,卻沒料到郭子儀已不聲不響地到了相州,不由震驚。

  “殺!”

  蔡希德的計劃是引得史思明入城再殺,他認為彼此多年的交情,史思明不會懷疑他。沒想到史思明竟是如此不信任自己,不由大怒。

  現在唐軍提前發動,他卻陷在史思明軍陣之中,退是死,進或許還有活路。

  于是,他撲向史思明。<

  沉重的盔甲撞在了戰馬上,把史思明撞落在地。蔡希德大喜,連忙用自己重重的身體壓上去。

  “死吧!”

  巨大的陰影蓋下來,史思明顧不得腿上的劇痛,打了個滾,拔出靴子里的匕首刺去,第一次刺在了蔡希德的盔甲上,“鐺”的一聲,他的脖子已被扼住。

  “都別過來!”蔡希德怒吼。

  史思明透不過氣了,憤怒于在萬軍之中竟沒人能救自己。只好拼了命拿手中匕首往蔡希德袴甲的縫隙中插去。

  “啊!”

  慘叫聲起,蔡希德手中的力道松了一些。

  史思明于是狠狠扎了兩下,掙扎出來,搶過一把刀,猛地把蔡希德的頭顱斬下來。

  “伱等廢物!為何不救朕?!”

  “陛下神武,我等沒來得及。”

  史思明再抬頭一看,驚訝地發現王同芝也已經戰死了。郭子儀的大旗已從山林中推進到燕軍陣線的左翼,要把行軍中的燕軍一分為二。

  遇上如此老練的對手,史思明沒有信心再戰,果斷下令鳴金。相州城都不敢入,徑直殺出一條血路,往北奔去。

  他必須回到范陽,只需回到范陽,今日的敗跡就不算什么,不出幾年,他又可聚集起一支雄軍南下。

  史思明老于行伍,勝仗多,敗仗也多,對于戰敗逃亡極有經驗。他也不去收攏兵馬,燕軍主力多是驍騎,馬快,只要逃出戰場保了命,往后自會歸來。

  很快,他率著千余親衛脫離了戰場,往北狂奔。

  然而,郭子儀顯然沒打算放過他,早做好了擒拿他的準備。

  有一支唐軍騎兵迅速追上,呼嘯不已。

  “穿皇袍者為史思明,攔住他!”

  史思明大驚,連忙一邊奔逃一邊脫下他的皇袍,換上普通將領的盔甲。

  可唐軍中有千里鏡,把他換衣服的過程看得一清二楚。

  “頭戴金盔者為史思明!”

  史思明只好又連忙摘下那閃閃發光的盔甲。

  他頭發本就稀疏,年紀大了之后掉得更快,頂上早已禿了一大片,一摘下頭盔,禿頭還是反光,只是閃的光芒柔和了些。

  “禿頭者為史思明!”

  史思明大怒,割下一塊布匹包在頭上。提刀向身旁的親衛喝道:“把頭發割了!”

  一個個燕軍士卒無奈,只好摘下頭盔,把頭頂上的頭發剃了,俱成了禿頭模樣。

  郭子儀聽得稟報,對擒殺史思明就不抱太大的期望了。他眼神中閃過一些思慮之色,擔憂這場平叛夜長夢多。

  他之所以能在相州,因前陣子,他已擊敗并俘虜了蔡希德。更難得的是,他利用上黨的地勢,使得大敗后的叛軍匹馬不能過太行山。

  其后,郭子儀親自招降蔡希德,不費一兵一卒拿下相州城。

  當時李光弼的傳信恰好到了,稱叛軍已分兵殺入江淮郭子儀正猶豫是否擺明旗號,斷史思明后路以逼其回師。哨馬便稟報了叛軍大敗而歸的消息。

  郭子儀遂設計伏擊史思明,可惜這賊子多疑,沒有上鉤。

  “郭公!”

  有人大喊著往這邊走來,步伐有些一瘸一拐,卻是在上黨被叛軍俘虜的程昂。

  程昂被俘后先是被史思明押在魏州,后又轉押到相州,好不容易脫困,方才便沖到戰場上狠狠廝殺了一番,大感痛快。

  “郭公得此大勝,不知還有何憂慮?”

  “戰事連綿,今走了史思明,恐朝廷又有招撫之意啊。”

  程昂不解,問道:“如此大勝,平叛只差最后幾步,怎還會招撫?”

  他也是一方節度使,郭子儀愿意把一些隱秘大事與他商議,想了想,緩緩開口說起來。

  “近來,朝中有些針對雍王的流言蜚語。且雍王在洛陽遭到了刺殺,他在密信上與我說,乃是監軍白忠貞所為。”

  程昂眉毛一擰,雖無證據,卻已十分相信此事是真的。

  關于薛白的爭議,他也早就知道,只是此前叛亂未平,眾人都刻意壓著不提。

  “等平叛之后,圣人勢必削雍王之權。”

  郭子儀其實是支持這么做的,但還是道:“唯恐受此事影響,朝中對平叛一事會操之過急,功虧一簣。”

  有些事還未發生,他卻已能從蛛絲馬跡中窺探出端倪,并嗅到其中的風險。

  唐軍還在清點戰果,南面已有快馬趕來,帶來了李光弼的消息,經歷了這幾場大勝,兩路唐軍已經可以合兵一處,追擊史思明。

  這是郭子儀、李光弼第二次合作收復河北各郡,北伐范陽。

  有了前一次功敗垂成的教訓,這次,他們最擔心的不是戰場上的成敗,而是朝中的各種牽制。

  不過這次薛白就在他們軍中,許多事可以當面商議妥當。

  “郭公萬不可多禮,我還想著若能與郭公、李公一起結拜為兄弟,合力平叛,才是一樁佳話。”

  “哈哈哈。”

  郭子儀性格與李光弼大不相同,開朗得多。聽說薛白有結義之意,開懷大笑,捧腹道:“好好好,若能與雍王結拜,是我的榮幸,也可見我還未老啊!”

  這種作派就很討喜。

  而一邊的李光弼每次聽到結拜之事都板著臉,好像薛白欠他八萬貫錢一般。

  可郭子儀熱情洋溢地笑過了之后,還是擺了擺手,嘆息道:“可不行啊,你我三人統率大軍。若是結拜了,旁人定要說我們陰謀勾結,說不清。”

  能把拒絕的理由這般自然而然地說出來,有了先前的鋪墊又不會得罪薛白,這也是一種本事。

  在人情世故上,郭子儀顯然比李光弼要老道太多了。

  薛白知道,這次想給郭子儀下套很難了,他遂把心思放到平叛之事上來。

  “不瞞兩位,如今我們大敗史思明,朝廷只怕不會支持我們繼續北伐了。”

  “雍王手握重權,也做不得主嗎?”

  “危險之際,我能暫時做些主,卻不代表我手握重權。”薛白道,“如今距解長安之圍已過了大半年,天下權柄自然已交還陛下。”

  他這話半真半假,可接下去說的才是重點。

  “朝中必有人認為你我三人勾結,不想讓我們繼續統兵,除了誣陷、刺殺,或還會有官員任命、糧草供應上的牽制。我出鎮洛陽,能擋的都擋下了。接下來,若有圣意招你們回朝,還請你們不要奉詔,待我再出面轉圜。”

  這些話有些危言聳聽,郭子儀、李光弼卻知道它確有可能發生。雖然感覺到有時是薛白故意讓朝廷猜忌他們,可在平叛過程中走得近了,惹得朝廷猜忌也是真的。

  隨著這句話,帳外有人進來,向郭子儀稟道:“節帥,朝廷遣使者到了……”(3/3)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