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582 為所欲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說來也是巧,張浩南開會的賓館在“太古圈”,而周妍周姝姐妹母親十二月就轉到了九零五醫院,要是恢復得好,順便在隔壁檢查一下腰椎間盤也不是不行。

  九零五醫院也算是在“太古圈”,所以是順路的。

  直線距離就幾百米。

  仲曉慧以前帶過的兩個女兵一人一輛車,載著雙胞胎姐妹去醫院看望母親,張浩南則是到了賓館就先轉悠轉悠。

  原松江第一醫學院附屬衛生干部學校也在這里,一二號樓都有不錯的歷史痕跡,牌面還是有的。

  不過他雖然悠閑,松江這邊等得著急,幾個人都是小跑過來歡迎。

  “啥情況啊?讓你們這幾個大秘都急吼吼的。”

  “唉,張老板有所不知啊,全是想要過來要鈔票的,有的是做國外文化產品代理,有的是做國內出版代理……算上想要做出口的,亂七八糟加起來全部從松江走,那不要幾十個億啊。”

  “我就不相信松江市政府需要看他們臉色。”

  “在京城有人。”

  一句話就讓張浩南無話可說。

  能讓松江這邊秘書說這樣的話,可見是真有人了。

  隨后聊到了具體是什么來頭,張浩南才發現不簡單。

  文史哲有,金融也有,貿易也有,并且還有外事部門以及宣傳部門。

  很復雜。

  “那照理說,也應該去京城要鈔票吧?怎么來松江?”

  “今年松江有文化產業的鼓勵政策啊,稅費都有,跟就業掛鉤。”

  “出口退稅也有?”

  “有的,是政務院的試點。”

  “這個試點我記得不是寶安和羊城嗎?”

  “那邊已經被吃光了啊,額度沒了。”

  好家伙!

  文化流氓還真是不挑嘴啊。

  不過有一說一,倒也不算是文化流氓,是個很復雜的利益集團,啥人都有。

  松江市政府頭疼也是因為還涉及到社科院以及本地名門大派,再加上金融圈也攪合在里面,難保沒有人里應外合。

  尤其是金融圈,也想復刻香江人在嶺南的手藝,把明星做成優質的金融產品,然后搞大錢。

  之前搞了好幾個“天后”,效果很不錯,松江這邊要說不饞……不饞那還是人嗎?

  “先說好啊,我出場費可不低。”

  “了解了解,張老板您辛苦一點。”

  松江市政府的大秘還幫張浩南取下披身上的大衣,就差給他按個摩。

  領去了休息廳,有幾個熟人在抽煙,其中一個是虞龍。

  他升官了。

  雖然他不想。

  看到張浩南,虞龍坐沙發上招了招手,然后把煙掐滅:“幫忙救場,殺住威風就好。”

  “這里都是自己人嗎?就這么講?”

  “我本地的,有啥不敢講?”

  “那你開會把那幫外地的戳死不就好了?”

  虞龍沒話講,黑著臉坐那兒拿起茶壺,給張浩南倒了一點點茶,然后道:“這次啥人都有,就盯好了今年的試點政策。我呢其實也不懂,也聽別人講的,說是里頭有大生意。但又不好瞎弄,別人專家也講要‘放下包袱’,今天會議就是抬‘百花齊放’的棺材,我們又不像老早……”

  聲望這事兒,學者專家在這個時代,是真的吃得盆滿缽滿,嗓門出奇得大。

  自由嘛,國際主流的先進經驗。

  誰阻撓誰就打擊自由,誰就是拒絕先進、擁抱落后。

  張浩南并沒有幫松江市政府解決難題的義務,但是松江市政府促成了張浩南名下車輛、電子、船舶以及工業裝備技術的交流、引入還有研發。

  京城南郊區的項目,是可以被列入“國家高科技發展計劃”的,其中就有松江這邊的推動。

  張浩南算是還個“人情”,以后還有船舶設計制造的“人情”,什么時候還,就看張老板有沒有空了。

  像京城和松江,都有民營保險公司上的需求,這個需求不是某些官僚或者二代想要開撈,而是在服務業上,兩地政府也想有投資平臺或者渠道。

  沒有張浩南,那大概是找二代們玩,沒辦法,這圈子就這樣,外人除非贅婿,那是半個土鱉都沒有。

  張浩南是例外,所以松江和京城,甚至包括山城、津門,都跟“沙食系”溝通過。

  還有一些想要把國民生產總值做大的,也琢磨過這事兒,反倒是兩江省本地,因為經濟發展的慣性,外加“無工不富”的傳統觀念,對保險業非常不敏感,這就讓京城和松江的頂尖官僚感覺非常奇怪。

  因此如果真要搞保險業務,張浩南同樣可以拿這個當“人情”給還了。

  “會議名單呢,拿過來我看看。”

  “喏。”

  虞龍將一份名單遞給了張浩南。

  張浩南接過去看了一會兒,然后掏出一支筆,圈了幾個名字出來之后,遞給了隨行秘書,“查一下。”

  抬手看了看時間,“半個小時后過來,抓緊。”

  “好。”

  等隨行秘書離開,虞龍好奇問道:“能查出什么來?”

  “我在倭奴也養了幾條秋田犬,別的不好說,外務省經費,還是挺好查的。”

  “啥意思?”

  “先讓幾個閉嘴,這樣聲音就小一點。總不能讓我一對多吧?對手少一點,也要輕松嘛。”

  虞龍聞言眉頭微皺,“外務省?”

  “有專門津貼的,一年幾萬十幾萬總有,級別高一點,一年六七十萬也問題不大。”

  “很正常的嘛,這種文化打手,我也養了一批的,平時就是寫點廢話詩歌,喝喝咖啡旅旅游,打嘴仗的時候才會放出來。不過‘長江農業論壇’我是不會養這種閑人的。”

  “不要這么驚訝嘛,我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大老板,放南朝鮮,起碼也是個財團,對我有點期待啊虞局長。”

  “真是沒想到啊,你還真有辦法。”

  “小意思了,這幫人最難對付的,不是這些裝傻充愣的,而是這幾個。”

  張浩南又拿起一份名單,手中的筆在幾個名字上點了點。

  無一例外,不是什么理事會就是促進會的委員或者副會長。

  有些理事會和促進會,是跟當初加入WTO有關的,這里面也有無奈的地方。

  因為在加入WTO上,有得利的地方,肯定也有讓利的地方。

  畢竟加入WTO,不是中國和“外國”的雙邊關系,而是中國和一百多個國家的談判。

  其中有一個領域,幾乎就是早些年“中倭蜜月期”的復刻,正如十幾年前很多人都熟知“晴空霹靂”或者“人間大炮一級準備”一樣,很快人們就要開始對“整容臉”無比熟稔。

  今年南朝鮮的文化產業出口預計是五億美刀,其中誰是大戶,用馬眼想都知道。

  所以張浩南點出來的幾個名字,他們所在理事會或者促進會的抬頭,往往都是“中南XX”,也就是說,將來真要說南朝鮮出口到中國的娛樂文化作品,怎么地也就是這些人做代理或者中間人。

  圈出來,是重點,要考。

  虞龍一時間有些驚訝:“這你也曉得?”

  “對我有點信心啊虞局長,我讓虞總賺一個億靠的是實力,不是運氣。”

  虞小龍元旦那天放假,回下沙縣老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搬出來五千萬現金分了。

  還有五千萬,就存著吃利息……

  過去不帶虞總一起玩的市區二代,雖然吐槽他鄉下人不上臺面,只會玩這種簡單粗暴的,但誰要說不羨慕,那就是昧著良心。

  玩金融五六七八年的,也沒有攢下五千萬隨時機動的現金,更不要說一個億了。

  虞總是真有一個億,并且讓虞家的人,都開始朝他這邊靠攏,然后又反過來影響到了虞龍。

  畢竟這可是“紫金科技”的副總,讓他弄個項目過來,不說比大老板張浩南豪橫,那起碼也不會太寒酸吧?

  五百萬一千萬都行啊,來者不拒。

  此刻張浩南提到了那一個億,虞龍其實有點緊張的,委實太敏感了一些。

  但他也不怕什么,畢竟確實經得起組織的考察,他跟張浩南之間真要說牽扯到什么利益關系,無非就是“紫金科技”的警用電動巡邏車。

  可這事兒他一分錢好處都沒拿,純粹是互相幫助。

  現在松江街頭巡邏的電動設備越來越多,要說沒有他虞龍一份功勞,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這方面,他還是很自信的,也理直氣壯。

  就是被同僚聽到,有點不自在。

  聽到“一個億”這三個字,湊過來的人可不是兩三個,而是七八個跟虞龍相熟的同僚。

  現在下沙地面上有個“五億虞”的說法,特指就是虞小龍。

  論資產規模的話,虞小龍也是相當驚人,算是吃到了發展紅利的,而且跟“沙食系”整體算被動接受不同,虞小龍得益于“紫金科技”副總的身份,個人投資主要就是地皮。

  目前虞小龍手里的商業地產規模,在個人層面,可以排到松江前二十。

  地產、房產、新式物業以及廣告和裝修,這五個項目的總資產規模,達到了驚人的兩億五千萬。

  就是基于這個,才有人推算虞小龍身家五億以上,有沒有到十億不好說,但是最近在搞的個人財富榜,虞小龍是榜上有名的。

  當然了,虞總也不怕被殺豬,這幾個億資產就算灰飛煙滅,他也是不怕的。

  只要他還在“紫金科技”,他就不愁沒錢。

  所以在虞家內部,虞小龍才不管他老子虞龍的廢話,他現在只認張浩南,光靠他爺爺爸爸那點影響力,想要短期內達到松江頂流二代的水平,夢里什么都有。

  關鍵是按照他家的水平,本來就應該是頂流二代。

  還不是因為爺爺爸爸不努力。

  松江這邊跟張浩南合作,一般就是三條線,一是政府層面的公對公,走姑蘇、建康或者兩江省,精細一點的,則是走沙城市政府;二是公益項目平臺,比如婦聯、殘聯還有各種國家幫扶工程,慈善是主要業務內容;三是私人關系,張老板本人先不管,虞小龍周全全這種二代,是公關成本最低的。

  虞小龍現在的咖位,隨著張浩南的咖位提升而提升,從松江市內部地區或者行業發展來看,搞不好將來還要提一提虞總的歷史地位。

  這光景張浩南跟虞龍聊“五億虞”,也是一種親近態度,虞龍本人心里還是暗爽的。

  張浩南喊他“虞局長”,只是一種玩笑說法,一般還是喊他“虞叔叔”,這是更受用的。

  “那就是說,有兩幫人現在就可以擺平?”

  “小意思了。”

  見虞龍松了口氣,張浩南笑了笑,“真正會發言的,我估計還是經濟學專家,還有文化產業發展委員會的人,不是專家,也不敢堵著你們的大門罵街。”

  “唉,就是這幫人最不好弄。”

  摸了摸頭,虞龍愁得很。

  他是當兵出身,不是科班,有些事情處理起來,沒有理論依據。

  所以一旦跟人對噴,別人有理論支撐,你沒有,那等于放屁。

  這個階段的名利場,“講原則”未必是加分項。

  離開會還有一個鐘頭,張浩南并不急,但“太古圈”到處都是他的人在打國際長途和國內長途。

  國際傳真也需要時間,不過二十幾分鐘后,一些資料還是傳了過來。

  有些則是直接電子郵件發到京城,京城打印之后,再傳真到沙城。

  張浩南花了很多錢在秘書和策略團隊上,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參謀智囊團隊,主要智囊,就是“沙食系”的高管。

  老中青都有,國內外也都有,像丁永呂衛東陸先法等人的經驗,還不是張濟深這種年輕人可以碰瓷的。

  天賦再高,經歷太少也是白搭。

  在京都和大阪,分別有一個辦事處,但在江戶,張浩南設置的是物業置辦咨詢公司,明面上業務是給駐倭奴的外國人介紹房產地產等等。

  實際上則是跟小林家族中“野心家”的利益輸送橋梁,其中明確愿意給張浩南做狗的,是個叫小林望的家伙,他是很難染指庫巴亞西桑遺產的。

  不管是實業遺產還是說政治遺產。

  他連“鰻魚走私”的分紅都沒有,他還能指望個啥?

  倭奴的家族,甭管政治光譜如何,終究還是“血親政治”為主,就是如此的抽象。

  庫巴亞西桑放幾十年前絕對是進步的,但既然開撈了,那就是倭奴民族內核的總爆發……

  小林望受過高等教育,又見識到了“一條鰻鱺的藝術之旅”,直到去流求,他才確信,只有投靠“卡米薩瑪”,他才能發財。

  如今他的任務,就是從播磨重工搞到SPB船型的早期設計圖,這不是張浩南的命令,而是他自己透露出來的機會。

  其中復雜程度非常繞,涉及到了小林望的同學、學長,以及播磨重工早期船型設計師的家庭倫理,同時還有原倭奴帝大系的工學經費爭奪。

  播磨重工對自己的LNG船型技術是嚴防死守的,保密程度到了變態的地步,連工人的家庭背景關系都查了三代。

  生是播磨重工的人,死是播磨重工的鬼,反正一張圖紙一個鉚釘一塊焊接件都別想流傳出去。

  但這個世界真要說有什么永遠不泄露的秘密,那也不至于說后來倭奴上流社會一個個都是“鞠躬仙人”。

  小林望是能把握住機會的人,他的計劃就是中國新年的第一天,就親自前來給“卡米薩瑪”磕一個,并且送上自己的新年禮物。

  在此之前嘛,他就是江戶一個小小中介公司的社長。

  請人吃吃飯喝喝酒唱唱卡拉OK,然后幫“卡米薩瑪”收集一些隨手就能搞到的資料,這就行了。

  外務省的東西,搞起來還是挺容易的,按圖索驥,找到外國學者特別津貼那一塊,然后復印,然后傳真……

  他的工作就完成了。

  四十分鐘后,隨行助理抱著一摞文件,到了張浩南跟前,文件用不同顏色的夾子夾著。

  上面標好了“南朝鮮”“倭奴”等等字樣。

  張浩南看了看,滿意地點了點頭:“去跟這些人聯系一下,復印件用集團的檔案袋裝好,送過去。”

  “是,老板。”

  讓人閉嘴的辦法多得是,沒必要老是打打殺殺嘛。

  一旁虞龍直接看呆了。

  真就這么效率高?

  “你這情報收集能力……太強了吧?”

  虞龍成了周圍同僚們的嘴替。

  這些人是不是一路人,也不好說,但張浩南不介意他們領教一下自己的實力,免得以后頭腦發昏。

  “虞叔叔,我每年花那么多錢,養那么多人,為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應付這種情況嗎?不然我的錢……”

  張浩南拿起茶杯,淺淺地喝了一口,笑得宛若電視劇中最樸素的反派,“那不是白花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