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零一章 咱倒要看看蘇璟有什么高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奉先殿。

  朱標快步而來,十分的迅速。

  蘇璟的吩咐,他一向是做的極為迅速的。

  “父皇。”

  沒有任何的阻攔,朱標徑直的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而此刻的老朱,臉色正異常的憤怒。

  “可惡,好你個汪廣洋,竟然連家中老母都不奉養了,虧咱還給封爵,賞賜了不少東西。”

  朱元璋看著劉炳彈劾汪廣洋的折子,那是怒火滔天。

  工作能力不行,態度不夠端正這些問題,他都可以忍耐和接受,無非就是找些幫手幫忙處理一下。

  怎么說也是當年一起起義的老班底了,這點人情老朱還是愿意給的。

  但這孝順的問題,老朱是真的忍不了。

  “嗯?”

  聽到朱標的話語,朱元璋循聲看向了眼前的朱標道:“怎么了,標兒?”

  朱標立刻回答道:“啟稟父皇,蘇師特命兒臣來告知父皇,這幾日蘇師與宋師忙著科舉改制的事情,著實有些疲累,要讓宋師休息一天。”

  請假休息?

  聽著這話,朱元璋頓時眉頭一蹙,他才看了汪廣洋不孝順的折子,這蘇璟竟然就要來請假了,還要帶著宋濂。

  “蘇璟就是這么說的?沒說點別的什么了嗎?”

  朱元璋看著朱標問完,又補充了一句:“他倒是悠閑,想休息就休息。”

  其實蘇璟這休息還真沒啥問題,因為他只是空有仁遠伯的爵位,并未在大明朝廷之中擔任任何的職位。

  沒有職位,本身也不能算官員,干活的事情也就沒有了強制,休息什么的自己定倒也正常。

  但蘇璟幫宋濂請假這事吧,就顯得蘇璟的手伸的有些太長了。

  當然,朱元璋并沒有怪罪蘇璟,他的內心倒是希望蘇璟能多管管朝廷的事情。

  “回父皇,蘇師說這科舉改制非一朝一夕之事,急不來,宋師事務繁忙,休息一天也是為了更好的工作。”

  朱標回答道。

  “哼。”

  朱元璋冷哼一聲,顯然因為汪廣洋的事情火氣還沒消。

  “父皇,兒臣以為蘇師所言極是,宋師在翰林院要復修《元史》,又要噢陪著蘇師討論科舉改制的事情,大明今年的科舉又是宋師主持,宋師的年紀也很大,實在是有些吃不消了。”

  朱標立刻開始解釋蘇璟請假的原因。

  當然,這些原因全都是說的宋濂的客觀情況。

  “標兒,你急什么,我有說過不準嗎?”

  朱元璋淡淡道:“你待會回去告訴宋濂,準他休息三天,好好的把精氣神養足了,同時先著重把今年科舉的事情辦好,至于修《元史》,交給翰林院里其他大學士即可,最后這科舉改制的事情,先讓蘇璟一個人忙活就成。”

  要說老朱也不是那種一點道理不講的皇帝,現在宋濂身上的擔子的確是不小的。

  這么大年紀一個老頭,還要在翰林院牛府和家里三個地方來回跑,著實是有些為難他了。

  “多謝父皇恩準。”

  朱標臉上露出了喜色,十分的高興。

  “好了,還有其他事情嗎?”

  朱元璋看向朱標詢問道。

  朱標回答道:“父皇,兒臣剛和蘇師提了山東沿海倭寇被擊退的事情,蘇師說,現在只是剛開始,倭寇對狼憲和鴛鴦陣的戰法并不熟悉,這才吃了虧,之后不會如此簡單的。”

  “嗯。”

  朱元璋點頭道:“蘇璟說的不錯,不過倒也不必太過緊張,狼憲和鴛鴦陣并不是那么容易破的,倭寇的特點就是人少機動,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能有精良的武器裝備。”

  軍事上,老朱那是門清的。

  倭寇的優缺點他也全都知道,蘇璟的擔憂,他早就想到了。

  “父皇,蘇師說,對付倭寇,還需要一個武器。”

  朱標開口道。

  朱元璋立刻問道:“什么武器?”

  “小型火炮。”

  “小型火炮?”

  朱標和朱元璋一問一答,直接讓朱元璋疑惑了起來。

  朱標解釋道:“父皇可以想成是紅衣大炮的縮小版,威力小一些,射程也小一些,但便宜攜帶和轉移,對付倭寇正好。”

  朱元璋的眉頭一下子就舒展了開來。

  火器他一直都很重視,火炮的威力他也清楚,攻城守城都是利器。

  “有意思!蘇璟這小子,倒是很有想法,那他能造嗎?”

  朱元璋立刻詢問道。

  小型的火炮,之前不是沒人嘗試過改造,但火炮一旦變小,炮管的厚度就會變低,即便是火藥量減少了,依舊有著炸膛的風險。

  這可和火銃的炸膛不一樣,火炮一旦炸膛,對己方那就是巨大的殺傷。

  戰場上人員一般都比較密集,這要是出現了火炮炸膛,那問題就大了,所以小型火炮一直沒出現。

  朱標立刻點頭道:“蘇師說可以。”

  “好!很好!”

  朱元璋立刻興奮的說道。

  蘇璟在改造火器上的水平,那是有目共睹的,蘇璟說可以,那就是真可以。

  至于小型火炮的優點,朱元璋這種火器戰略大師,也不需要過多的贅述了。

  “蘇璟這小子,真該一直在寶源局呆著的。”

  朱元璋不由的感慨道。

  光是之前改造的那些火銃,已經讓大明軍隊的戰力成倍的提升了。

  朱標此刻適時開口道:“父皇,兒臣以為,現在寶源局再兼任大明火器制造已經稍顯不足,畢竟寶源局主要的作用還是為大明鑄造銅錢,現在大明越發的穩定,市場上流通的錢幣數量也要增加,寶源局還是專門用來制造錢幣比較好。”

  一個國家的發展,貨幣有著重要的作用。

  朝代的更迭,往往也代表著貨幣的更迭。

  大明剛剛建立那會,事情很多,雖然有了新幣鑄造流通,但當時元朝的舊幣依然很多。

  直接廢除肯定是不合適的,只能是逐步的替換。

  而替換舊幣肯定需要大量的新幣,這樣一來的話,朱元璋便順勢成立了寶源局。

  寶源局的主要作用就是鑄幣,同時兼任著火器制造的責任。

  沒辦法,大明剛剛建立,各方面都不富裕,只能將就著這么搞了。

  現在因為蘇璟的改進,火器的變化可太大了,寶源局的地方,就顯得有些小了。

  “不錯,標兒,你這個提議很好!”

  朱元璋點頭道:“現在大明的火器的確不應該還和寶源局摻在一起了,得分出去,成立一個火器局,專門制作火器,這事很重要,標兒,就由你來負責吧。”

  火器乃是國之重器,一般人老朱是真的不放心。

  雖然不少軍中武將都是比較合適的人選,但現在大明用兵很多,將領的調動也很多,這火器局肯定得在金陵城附近修建,朱標作為太子再合適不過了。

  “是,父皇!”

  朱標立刻點頭應下。

  這事他提起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要自己負責的打算了。

  “嗯,標兒,還有什么事嗎?”

  朱元璋看朱標依舊沒有要走的意思,隨即問道。

  朱標微微躊躇了一下,抬頭看向朱元璋道:“父皇,兒臣與蘇師提起了宋國公侄子案子的事情。”

  馮勝的侄子,也就是馬致遠案子背后的隱情。

  朱元璋微微一愣,說道:“蘇璟怎么說?他不會也說朕做錯了吧。”

  在這件事上,朱元璋自認自己做的是最正確的處理。

  雖然別人可能不理解,但為了大明,他只能這么做。

  “沒有。”

  朱標搖頭道:“蘇師說此事只能這樣,改變不了。”

  朱元璋面色微漾,說道:“蘇璟看的清,也明白,既然如此,你還和朕提這事做什么呢?”

  蘇璟都支持自己,朱元璋想不通朱標還有什么不滿了?

  總不至于還要和自己大吵一架吧。

  “回父皇,蘇師給學生提了一個暫時緩解的辦法。”

  朱標朝著朱元璋說道。

  朱元璋先是一愣,眉頭蹙起,問道:“什么辦法?”

  朱標輕吐一口氣道:“讓誠意伯重新擔任御史中丞之位。”

  劉伯溫重回朝堂,重歸御史中丞!

  朱標此言一出,朱元璋的臉色驟變!

  他直勾勾的看向朱標說道:“標兒,你老實說,這是蘇璟說的,還是你的想法?”

  劉伯溫對于朱元璋來說,是一個無比復雜的存在。

  劉伯溫的才能,要說誰最清楚,那非朱元璋莫屬。

  但偏偏劉伯溫不是朱元璋起義的老班子成員,而是半路加入的,功勞雖然多,卻始終都不能讓朱元璋完全徹底的信任。

  或者說,朱元璋看在淮西集團的面子上,不能完全的信任劉伯溫。

  現在朱標提起重新啟用劉伯溫,朱元璋自然就會格外的關注了。

  “是蘇師對兒臣說的,但兒臣思考過后,也覺得十分的有道理,畢竟當初誠意伯的擔任御史中丞……”

  “好了,不用說這么多,你以為朕不清楚嗎?”

  朱標還想解釋一下劉伯溫重新擔任御史中丞的好處,但朱元璋直接打斷了他。

  是的,正如朱元璋所言,劉伯溫擔任御史中丞的位置,那一開始就是他定的,這有多少好處朱元璋最清楚。

  但他依舊是準許了劉伯溫的請辭,讓他暫時在誠意伯府呆著。

  名為養老,實為軟禁。

  朱標看著朱元璋,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么了,現在說什么好像都是錯的。

  朱元璋淡淡道:“既然是蘇璟說的,那就還好。”

  蘇璟和朱標不同,現在為止,蘇璟都是遠離朝堂的一個閑人,與朝中文武百官都沒有任何的利益關系和往來。

  朱元璋最喜歡蘇璟的一點也就是純粹,不僅僅是思想上純粹,還有身份上的純粹。

  這樣的蘇璟,不管說什么,都不是因為利益使然。

  如此一來,他所說的話,便顯得尤為的客觀公正。

  在皇帝這個位置上,無可避免的會聽到手底下的臣子無限度的恭維,他們恨不得說所有的好話給皇帝聽。

  哪怕是有一些說不好聽的話的臣子,朱元璋都得擔心他們是別有所圖。

  沒辦法,朝堂之上便是如此。

  但蘇璟不一樣,他不在朝堂,也無親眷在朝堂,更是和大部分的官員都不認識,也沒有任何的往來。

  蘇璟說啟用劉伯溫,朱元璋這里就不會想太多。

  “父皇,難道蘇師說的不對嗎?”

  朱標朝著朱元璋問道。

  在劉伯溫的問題上,朱標一直都秉持著和朱元璋相反的看法。

  他認為就應該重用劉伯溫,劉伯溫的才能,可以大大的幫助大明治國。

  他知道一些朱元璋的擔憂或者說芥蒂,但他認為這不應該是埋沒人才的理由。

  只可惜,老朱認定的事情,誰也更改不了。

  “標兒,朝堂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蘇璟說的固然不錯,但他又不是朝中的官員,又怎么能知道我的考慮?”

  朱元璋耐心和朱標解釋了一句,雖然沒有說太明白就是了。

  朱標無奈,只能說道:“正是因為蘇師不在朝堂,所以他才說的才有道理,真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聽到這話,朱元璋屬實有些惱火了。

  好家伙,朱標可是自己欽定的太子,未來的大明繼承人,怎么又被蘇璟帶跑偏了。

  以前是些小事也就算了,現在可是大明內政了,這蘇璟還要摻和!還把朱標帶著和自己犟!實在是太過分了!

  “哼!”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既然他蘇璟旁觀者清,那現在大明左丞相到底給誰做?他能給出點好建議嗎?”

  汪廣洋能力不行,以右丞相代左丞相都做不好,現在還不孝順父母,朱元璋的心里已經升起了貶謫他的想法。

  但大明沒有左丞相,對于他這個皇帝來說,著實有些太累了。

  老朱很想知道,大明這文武百官到底有誰能夠當左丞相的。

  “兒臣明白了,兒臣回去之后這就問蘇師。”

  朱標也沒客氣,立刻便回答要回去問蘇璟,反正不問白不問。

  朱元璋看向朱標,面色有些怒氣道:“好,那你回去之后好好問問,咱倒是很想知道,蘇璟對這大明左丞相的位置到底有什么高見!”

  老朱也火了,自己正因為汪廣洋的事情撓頭呢,蘇璟在這蠱惑自己的兒子朱標重新啟用劉伯溫。

  要不是知道蘇璟和劉伯溫沒什么利益往來,他當真要懷疑蘇璟的用心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