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十三章 這天,真的有道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紫禁城大本堂之中,國子監的一群官員正在忙碌著。

  朱元璋親自督查,臉上沒有什么表情。

  一眾皇子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給嚇了一跳,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能靜靜的等待著。

  就連此時負責講經的宋濂,一時間也沒敢上去詢問。

  盡管太子朱標又又又離開了他的課堂。

  他已經好幾次嘗試去說這個問題了,但都被朱元璋直接擋了回來。

  宋濂有點軸,但并不傻。

  所以,他也只能是停下講學,默默的等待著。

  “陛下,臣找到了!”

  很快就有人找到了,書籍也被遞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這是一本唐朝開元盛世時期,有關遼東的訪問記錄。

  朱元璋一把拿過,直接翻看了起來。

  遼東的土地情況描述,他立馬就搜尋到了。

  沃野千里!

  這樣的描述,簡直和朱標在信中所說的一樣,不,應該是和蘇璟描述的一樣。

  就連契丹生活的遼東苦寒之地,都曾經有過萬畝良田。

  “繼續找。”

  朱元璋看了一眼,淡淡道。

  “是,陛下。”

  一眾人又開始忙碌起來。

  “不知父皇在尋找什么,兒臣也想為父皇分憂。”

  二皇子朱樉來到朱元璋的面前,朝著朱元璋問道。

  其他的幾個皇子雖然沒說話,但也是一起站在了朱樉的身后,意思不言而喻。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兒子們,也來了些興致,便直接將手里找到的書丟給了他們:

  “看看吧,能看出點什么嗎?”

  朱樉立刻拿起書翻開,和其他皇子一起看了起來。

  他們是真的好奇,自己的父皇突然過來找什么東西。

  只是,當他們看到的時候,不免就覺得有些詫異了。

  唐朝初年的遼東地方情況。

  這算什么?

  朱樉和其他皇子大眼瞪小眼,大大的眼睛里是大大的疑惑。

  當然,還有一個皇子,壓根沒看。

  那就是老四朱棣,他對讀書這件事,沒有任何的興趣。

  帶兵打仗才是他的夢想。

  這大本堂內的習文,他大多數時候都是應付,只有武將授課的時候他才會提起精神來。

  “陛下,臣也找到了。”

  又一本典籍送了過來,不過是唐朝末年的情況,同樣是遼東契丹的情況。

  朱元璋只是簡單看了一眼,便又丟給了面前的兒子們。

  就這樣,朱樉等幾個皇子的面前,很快就多了好些個書籍。

  主要都集中在唐朝,但主要在開元盛世和末年兩個階段的土地天象情況記錄。

  只能說,朱元璋為了給太子朱標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那是下了大功夫的。

  這里的藏書之全,簡直就是一個大百科。

  直接給朱元璋省去了各處收集的功夫。

  “怎么樣,看出來什么了沒有?”

  朱元璋問道。

  朱樉摸了摸自己的腦袋,有些尷尬,因為他真沒看出來什么。

  就是一些記錄而已,能瞧出什么東西來了。

  “父皇,兒臣有話說。”

  三皇子朱棡突然開口道。

  朱元璋嘴角微揚,笑道:“好,老三,你說說看。”

  朱棡頓了一下說道:“父皇,您讓我們看的是唐朝時候的興衰之對比,是想告誡我們,即便是有過開元盛世的唐朝,只要不好好治理,一樣會引起天變,招來天怒,從而導致滅亡。”

  朱棡的回答,可謂是相當的標準。

  就連一旁的宋濂也是微微點頭,眾多的皇子之中,除了太子朱標之外,他最中意的便是三皇子朱棡了。

  腦子很聰明,經常能舉一反三。

  “對,三弟說的就是我想說的。”

  二皇子朱樉立刻附和道。

  朱元璋沒理朱樉,而是看向朱棡道:“老三,你認為這天怒天變是因為君王無道造成的是嗎?”

  朱棡點頭道:“父皇,自古以來,君王承于天命,如父皇乃天命之人,建立了大明,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這一頓彩虹屁,拍的是相當的到位。

  只不過,對于現在的朱元璋來說,并不是非常的受用。

  一來他這從乞丐到天子,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天命這種東西,他沒那么相信。

  比起天命,他更相信他自己。

  二來是朱標的信件之中,將蘇璟所言詳細描述,更是配上了那副神秘的地圖。

  如今找到了典籍記錄,更是印證了蘇璟的那些言論。

  不過朱元璋倒沒有直接指出,而是看向朱棡道:“老三,你平常書讀的不錯。”

  朱棡立刻道:“父皇,全是宋師教的好,兒臣也只是聽從宋師的教誨而已。”

  別看朱棡年紀小,但他可是相當聰明的。

  朱元璋笑笑,轉而看向了宋濂:“宋提舉為朕教育皇子,費心了啊。”

  宋濂臉上涌出一抹感動,老淚都差點要落下了來,立刻朝著朱元璋道:

  “承蒙陛下厚愛,臣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這太子朱標反反復復的去蘇璟那學習,搞的宋濂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自處了。

  別看他要教所有的皇子,但他最重要的名頭還是太子師。

  結果太子師不教太子,還得被別人非議。

  宋濂心里苦啊!

  現在朱元璋主動提及自己,宋濂又怎么能不感動呢。

  只是,他還未感動太久,朱元璋的一句話,又讓他不知所措了。

  “老三,你答得不錯,不過朕并不這么認為。”

  朱元璋淡淡的說道。

  宋濂一愣,這啥意思?

  剛說完自己教的辛苦了,轉頭就說自己不這么認為。

  這不就是自己交錯了嗎?

  朱棡也是立刻道:“還請父皇解惑。”

  他這可是照著標準答案回答的,自己的父親為什么會不認可?

  朱棡的心里,那是相當的疑惑。

  朱元璋淡淡道:“朕以為,所謂天命,只是天象而已,該來時便會來,該走時便會走。”

  “朕能打下大明,和天命無關,乃是靠的朕自己。”

  蘇璟那一整套氣候學的理論,讓朱元璋來說他肯定是說不出來的。

  不過這不妨礙他承認蘇璟的理論。

  “父皇英明神武,自然靠的是自己,什么天命,在父皇面前又算是什么。”

  朱樉這個時候又來吹彩虹屁了。

  他沒有老三朱棡的腦子,但是他還是很會拍馬屁的。

  朱元璋擺擺手,繼續道:“有人告訴朕,這天象之事乃是輪回。”

  “唐初開元盛世,即便是契丹生活的遼東苦寒之地,亦是沃野千里。”

  “而到了唐末,大旱三年,百姓顆粒無收。”

  “宋朝是如此,元朝亦是如此。”

  “這便是天象輪回之變化,與君王無關,就好像太陽東升西落,只是自然更替而已。”

  朱元璋直接把蘇璟的結論說出來了。

  這話一出,一群皇子那是立刻驚呆了,包括在場的所有人。

  那些剛才還在找東西的國子監眾人,更是嚇得直接跪下了。

  “父皇,您的意思難道是說,我大明也會出現這樣的天象?”

  老三朱棡的腦子反應快,脫口而出道。

  但剛一說出口,朱棡便意識到自己的話有問題了。

  這豈不是在咒大明會合之前的王朝一樣因為天象滅亡么。

  “父皇,兒臣不是這個”

  “老三,不用緊張。”

  朱棡還想解釋,朱元璋直接道:“朕沒那么脆弱,和朕說這話的人都沒事,你們更不會有事。”

  相較于蘇璟之前說過的王朝滅亡論,人地矛盾和土地兼并。

  這點自然氣候變化,在朱元璋的心里,已經不算太大的事情了。

  當然,這是相比較而言。

  “你們也不用跪著了,給朕繼續找。”

  朱元璋又說了一句,眾人這才開始行動起來。

  但此刻明顯更加的拘謹了。

  “陛下,請恕臣無禮。”

  宋濂此刻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面色無懼道。

  “宋提舉有話直說,朕不怪罪你。”

  朱元璋直接道。

  他其實也想知道,這宋濂是怎么看待蘇璟的言論的。

  宋濂微微低頭道:“臣以為,陛下方才所言,唐朝之興衰變化對應的天象變化,豈不正印證了天命在,賢君才能讓治下風調雨順,昏君只會招致天災。”

  別看古人很多時候科學沒發展,涌出了一些封建理論。

  但這也是他們對于事物現象發生之后,對應規律的總結歸納。

  可能原因是錯的,但在他們自己的邏輯內核之中,是可以成立的。

  朱元璋看向宋濂說道:“宋提舉所言,倒也有幾分道理。”

  “只不過,朕想問你一個問題。”

  宋濂身子一正,看向朱元璋道:“陛下請問。”

  朱元璋說道:“其實也不是朕的問題,而是太子的疑惑,朕算是代為轉達吧。”

  太子!

  又是蘇璟!

  宋濂第一時間就反應了過來,此事還是和蘇璟有關!

  這家伙,到底都在教導太子什么東西?

  想到此處,宋濂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朱元璋繼續道:“若是君王無道便會降下天災,那對君王即可,為何又要加于百姓之身。”

  “天災起時,最苦的不是君王,而是百姓。”

  “君王無道,苦的是百姓,招來天災,苦的還是百姓,這天,真的有道嗎?”

  “太子說,君無道,百姓何辜?宋提舉何解?”

  這是朱標的思考,也是他為什么不愿相信天命的關鍵原因。

  是啊!

  君王無道,你搞君王不就行了,為什么要搞百姓呢?

  也就是朱元璋這種開國皇帝才會這么說了,換成其他的皇帝,都需要天命說來確定自己的統治身份正確性,防止別人質疑。

  老朱的天子,那不是繼承的,而是他親自打下來的,誰敢質疑?

  宋濂愣在原地,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