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一十九章夏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隨著夏天的到來,又到了大明朝最重要的夏稅收取時間。

  張宗賢就想怎么就不用上交夏稅了。畢竟現在葭州非農人口越來越多,得時刻保持高儲備的糧食。

  否則遇上天災,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這些糧食到了那些貪官手里只會被中飽私囊,與國家無益。

  于是將馬師爺叫來商量如何操作不交這夏糧。

  聽明白張宗賢的意思后,馬師爺說道:

  主公在此事說也簡單。就是上報本州災情,請求上面免去葭州夏稅,不過此事需要先打點知府衙門和巡撫衙門。

  否則上面詢問起來,那知府衙門報個無災,主公便成了謊報災情。

  “什么還要打點知府衙門,不行。老子就是把銀子扔水里也不給他們。”

  自從上次張宗賢給延安府擺了一道,雖然后面馬師爺又把球踢回了知府衙門。

  張宗賢本來就不爽那知府老是想要他孝敬。要讓張宗賢主動給那知府送禮那更不可能了。

  馬師爺估計也是預料到了。趕緊說道。

  主公莫急,在下還有一計,原本這些夏糧收上來也是要押解到延綬鎮的,不如直接與那延綏鎮談好,

  主公直接運銀子過去抵充糧食。一來那延綏鎮上下收到糧食也是要發賣出去,二來主公既然缺糧不如就在延綏鎮多買一些。

  像是山西運來的糧食原先都要繞潼關過來,要是黃河上鐵索橋修好了,就不用繞遠路。直接運到葭州。而且價格上也好商量。

  仔細一想確實是這么回事。而且這樣操作減少了中間環節,糧食損耗也少了許多,只是苦了邊墻上的軍漢。

  不過現在新軍已經成軍,不怕他們造反。倒是可以用銀餉糧食把邊軍精銳都吸收進來。

  且經過朝廷兩次調兵,延綏鎮已經沒有多少可戰之兵了。

  既然下一步是要攻略河套,把延綬鎮的可戰之兵都抽走了,也可以免除后顧之憂。

  想明白了之后,張宗賢當下就有了決定。

  “此計勝妙,那就有老馬師爺去延綬鎮詳談此事。一定要把價格壓下來。能收多少糧食就收多少糧食。明白嗎?”

  “主公放心,此去這延綏鎮在下,最少也給主公弄回十萬石的糧食來。”

  “馬師爺要是真弄回了十萬石糧食,本官就賞你五千兩銀子。不過買糧食的價格必須遠低于市價。”

  “主公放心,自然要遠低于市價的,對于延綏鎮的將官來說,都是白來的東西。”

  果然是跟對了主公他這樣的謀士才有發揮空間。

  拜別了主公,帶著滿懷期待馬師爺出發奔向了榆林。

  馬師爺走后沒有多久,李家三就通報,葭州新任商會會長求見。

  這個商會也是張宗賢一力促成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這些商人的地位,慢慢的還會給他們參與市政建設的權力。

  這個新任會長是被葭州眾多工坊推舉出來的,基本上和官府打交道的事都由他來做。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物。

  草民金孟達拜見知州大人。

  金孟達世代經商自然知道,大明朝知州這種級別的官員,根本不屑于見他們這些小商人,最多就是管家幕僚見一見,

  而這位知州大人反而很歡迎他們拜見他。

  還經常召見他們詢問他們遇到什么困難了沒有?有沒有官府的人為難他們。

  談起經商來也是頭頭是道,完全沒有居高臨下地俯視,根本不像是官宦人家出生。

  “金會長請入座,金會長今天來可是有事找本官。有什么事就說出來,只要有利于百姓本官一定全力支持。”

  “葭州有大人這樣的好官一心為民,是我等百姓幾世修來的福氣啊!”

  “本官所學都是以民為本的治國之道,從不在意虛名。不像那些腐儒滿嘴圣賢文章干的卻是喪盡天良的勾當。”

  金會長聽完都不知道怎么搭話了,你當官的怎么敢罵儒生啊!趕緊轉移話題。

  “大人草民此次過來拜訪,是我等商會想集資把清澗縣到延安府,神木縣到榆林的路給修繕一下,想著修成可以走四輪馬車的路。”

  “恩這是好事啊!本官定是全力支持的。”

  “我等原想如此好事,想必延安府那面也會支持。未曾想到那延安府說我等妄論國事圖謀不軌,將我們派去的人打了一頓。”

  聽到這里張宗賢明白了,延安府知府這是把對他的不滿,發泄在了商會上了。

  簡直欺人太甚,看來此子留不得早晚是個隱患。

  金會長也怕張宗賢畏懼知府畢竟是他的上司,見張宗賢一臉不高興,覺得還是有戲,就接著說了下去。

  “只是打我等一頓也就算了畢竟民不與官斗,可是那知府衙門如今只要是從葭州運過去的東西都會被衙役扣押。

  我等派人去索要還被關了起來。如今商隊已經沒人敢往延安府運貨了。”

  “還敢扣押你們的貨,鏢局的人沒有管嗎?”

  “大人鏢局的人都是送到城門口并不進城,我等的貨物都是進城才被扣押的。”

  這就是針對他啊!張宗賢先是安慰金會長。

  “金會長你們先花錢把人給贖出來,此事本官不方便直接出面,不過你讓商會的人放心,本官不是好惹的,打你們就是打我張宗賢。

  此事本官一定要給各位一個說法。”

  說完就安排李家三趕緊把馬師爺叫回來。

  乘著等待馬師爺的時候,張宗賢便與金會長聊起了修路的事。

  “延安府的路現在先不要動了,不如繞過延安府從延長縣修下去修到韓城,再從韓城修到西安去。

  本官會讓趙幕僚幫你們去和各縣談,最好是能在龍門那里也修一座大橋,這樣溝通山西運城地區。”

  “還是大人高瞻遠矚。如此一來確實比從延安府到西安府好一些。沿路也都是上縣。”

  說到修路,張宗賢一直有個想法,既然這些商人已經享受到了修路的好處,也愿意出錢修路。

  不如就由他們牽頭試修一條,馬拉鐵路。

  只要解決鐵軌的問題就可以,雖然沒有蒸汽火車跑得快,但是一次拉幾噸貨還是沒有問題的。

  遠比現在的四輪馬車,運輸效率高。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