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0887【本科與專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垂拱殿。

  禮部尚書胡安國,坐在旁邊觀看皇帝批閱奏疏。

  良久,朱銘擱筆問道:“士林當中,是不是已經鬧開了?”

  胡安國回答:“《荀子》升經,非議頗多。前兩日牡丹花會,還有士子聚而論道。”

  “論些什么?”朱銘問道。

  胡安國說:“性善與禮偽。”

  朱銘笑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胡安國回答得非常委婉:“臣尊孟子。”

  朱銘說道:“慢慢來吧。今年的秋闈,開始考《荀子》。‘荀子科’的秀才、舉人名額,暫時可定得少一些。”

  “官家英明。”胡安國違心奉承。

  朱銘還沒正式登基的時候,就已經透露出《荀子》升經的意向。

  胡安國一直持反對意見。

  或者說,整個朝堂就沒幾人支持。

  北宋時期《孟子》升經,都經歷了一番拉扯,甚至差點激化黨爭。只因舊黨支持《孟子》升經的也不少,這才沒有把事情徹底搞大。

  《孟子》都這樣招惹非議,可想而知《荀子》更難服眾。

  但朱銘就是要堅持己見,大臣們自然無法反對。

  皇帝的正常操作,應該是讓某位大臣,提出建議并引發口水戰。然后,皇帝站出來偏幫一方,最終達成《荀子》升經的目標。

  朱銘沒這樣做,直接親自提出來!

  閣臣們勸了幾年,首相都換了兩個,但朱銘每年都重提此事。

  大臣們累了,愛咋咋地吧,只能曲線救國了。

  身為禮部尚書的胡安國,被眾臣推出來扛事兒,負責重新注解《荀子》經義——既然無法阻止,那就盡量引導去正確方向。

  朱銘突然說:“朕打算恢復并改革制科。”

  胡安國聽得頭皮發麻,他隱隱猜到皇帝想干啥。

  肯定跟那些雜學有關!

  “砰砰!”

  桌案上放著一疊稿件,朱銘用指尖敲擊兩下:“這里是制科改革方略,你拿去查漏補缺一下,然后再跟內閣商議。去吧。”

  “遵旨。”

  太監把那些稿件捧來,胡安國躬身接過,然后帶著稿件告退。

  等不及回到禮部衙門,胡安國就把制科改革方案打開。

  一看之下,心道果然!

  三年一屆的科舉,叫做“常科”。

  不定期的科舉,叫做“恩科”。

  常科與恩科,考試內容相同,屬于正規科舉范疇。

  此外,還有制科。

  制科專門招收特殊人才,《老子》、《荀子》、《揚子》這些,是制科考試經常出現的內容。數學、律法、醫學……這些也能列入制科。

  皇帝哪天抽風,制科突然考《韓非子》、《墨子》都有可能!

  大明開國以來,科舉出題比較混亂,由于朱銘添加各種雜學,等于把常科都玩成了制科。

  現在卻是要正規化了,改革方案如下:

  第一,把《數學》納入常科為必考,把《荀子》納入常科為選考。即魏良臣在江西透露的那些。

  第二,太學上舍試與制科合并。即把不定時舉辦的制科,改為每年都要考的制科。制科考生以太學生為主體,民間學子亦可自主報名。

  第三,數學、天文、地理、化學、物理、律法、冶煉、機械、造船、醫學、農學、水利、老子、揚子、管子、歷朝史書……通通納入制科范疇。并且分為諸子(含史學)和實學兩大類,每一個大類都有進士、舉人名額。

  第四,太學生也可以選擇參加常科,也就是傳統正規科舉。

  第五,制科每年有十八個進士名額,享受跟普通科舉相同待遇。另有三十個舉人名額,可直授伎術官職務,并根據專業不同而定向授官。

  第六,大明已經設立醫學、冶煉、造船等十多個專科學校。這些專科學校的學生,學校根據考試成績,每年選送一批進京參加制科,并負責學生們的來往費用。

  胡安國仔細看完方案,開始擔憂每年錄取十八個制科進士,會不會影響三年一屆的常科進士名額。

  畢竟,大明的進士錄取卡得很嚴,不像北宋中后期瘋狂增加人數。

  此時的科舉連八股文都沒有,大臣對這種事的態度并不激烈。

  制科嘛,皇帝選專業人才,屬于非常正常的行為。只不過以前偶爾舉辦,現在卻是每年都要舉辦。

  別看《荀子》因性惡、禮偽兩大觀點,遭到絕大多數讀書人的唾棄。但在兩宋時期,正規科舉的策論題,《荀子》出現的頻率還很高。

  《荀子》被兩宋科舉策論題考到的次數,算起來比《史記》、《老子》這些還多。

  另外,后世不怎么常見的《揚子》,科舉策論題次數卻多于《荀子》。

  罵歸罵,用歸用,互不干擾!

  宋代的儒家圣賢排名,竟然是這樣的:孔子、孟子、荀子、揚雄、韓愈。

  而且這種排名,還有著官方背書。元豐七年,荀子、揚雄、韓愈一起進文廟。

  朱銘第一次做皇帝,想法雖然很多,但也要不斷做出調整。

  科舉早被他父子倆玩壞了,現在不過是更進一步。

  他一直在思考,自然科學和專業學科,究竟該怎么融入科舉體系。

  思來想去,最后想到了制科。

  因為這玩意兒,本就是用來錄取專業人才的。

  所以常規科舉不考的內容,都可以扔進去。

  歷史和諸子百家,列為制科的諸子大類,錄取之后用來搞文史研究。

  專科和自然科學,列為制科的實學大類,錄取之后用來促進科學發展、擔任技術官員。

  又拿起一份兵部奏報,朱銘仔細閱讀,隨手放在旁邊。

  這是去年的軍奏,已經跟安南打起來。

  在越南中北部地區打仗,必須挑選好作戰時間。

  雨季是每年農歷4月到9月,又熱又濕,極容易出現非戰斗減員。旱季是農歷10月到次年3月,相對干燥,也沒那么熱。

  因此,選在冬天作戰。

  去年農歷10月下旬,占城從南方出兵攻打安南。

  同一時候,真臘從西南方出兵,金齒國從西方出兵。楊再興從北方出兵,并且叫上海軍從東邊襲擾。

  安南遭到四面夾擊!

  朱銘剛剛翻閱的那份奏報,是楊再興冬天發來的,因為北方大雪封路被耽擱了。

  洛陽牡丹花會,每年都會舉辦。

  但并不統一。

  有官府參與的花會,有寺廟參與的花會,這兩種花會規模較大。

  還有就是商賈和士人組織的花會,規模較小,地址不定。

  此時此刻,劉延年就在參加士人花會。

  他們把家屬也帶來,選一處風景優美的所在,甚至還搭建帳篷住下過夜。

  賞花、斗花、飲酒、賽詩、耍樂,偶爾也會贈送或交易牡丹。

  今天的花會,卻在辯論。

  “性惡之論,何其謬矣!”

  一個士子大聲說道:“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分別代表仁義禮智四德。是謂性之四端也。我尊孟子,人之天性必善,此自然而然出天地。”

  剛剛說完,就有士子反駁:“非也非也。性無善無惡,情有善有惡。情出于性而已。”

  這位明顯是王安石的徒孫,王安石最初推崇性善論。后來又變成性無善惡、情有善惡,性是先天的,情是后天的。

  不過,王安石最后還是承認性有善有惡,觀點跟揚雄比較類似。

  “你們都錯了,”很快又有士子站出,“性必為惡。嬰兒哪里曉得謙讓?孿生兄弟之間,如果哪一個餓了,必然要搶兄弟的東西吃。嬰兒曉得什么?哪里懂得謙讓?這就是天性使然!”

  “胡說八道!”

  支持性善的士子怒道。

  支持性惡的士子問:“你說性善,那嬰兒必懂的辭讓。我只聽說過孔融讓梨,卻沒聽說過嬰兒讓梨。正因為人性本惡,所以才要恪行教化,讓孩童都祛惡揚善。便是人長大了,也時時有惡念。所謂君子慎獨,就是時時刻刻自省,壓制摒除心中之惡。”

  支持性善的士子反問:“為何沒有讀過書的孩童,也曉得孝敬父母?”

  “教化只是讀書嗎?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是教化。”

  “孟子說,人性就像水一樣。上善若水,水沒有不往下流的,人性也沒有不善的。難道你能說水不往下流嗎?”

  “孟子說人性像水,難道人性就一定像水嗎?我還說人性像火呢!”

  “你竟敢質疑孟子!”

  “孟子就一定正確嗎?我學的是陛下之學。陛下說,凡事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人性像水該怎樣求證?你能證明嗎?我告訴你,水往下流是因為重力,是因為地球的引力!如果地球沒了引力,水往上流也非不可。”

  “胡言亂語!水怎么可能往上流?”

  “沒有地球引力就能往上流。沒有引力,人還能飛起來呢!”

  “伱們不要吵了!人性是善惡混沌的,學好就善,學壞就惡。”

  “放屁,人性本善。”

  “不對,人性本惡!”

  朝廷要把《荀子》升經的消息傳出,洛陽城內外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辯論。

  孟子在此時的威望,畢竟不如明清兩朝,還沒有變成絕對的圣人。

  而真正的圣人孔子,并沒有評價人性善惡,只說了一句“性相近”。

  劉延年坐在旁邊默默聆聽,他覺得不該討論善惡,這玩意兒根本辨不清。

  想要攻擊荀子,應該從“禮偽論”下手!

  (今天生日,白天耍去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