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八十八章 通訊計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一夜過去,當天邊一輪并不刺眼的紅日跳出來的同時,整個軍營早已醒來。

  或許這就是娛樂貴乏帶來的好處,晚上沒事干,所以不僅是士兵,包括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是早睡早起的。

  如今青島雖然建設的不錯,但依然沒有青樓之類的娛樂場所。

  畢竟士兵們平時管得嚴,肯定沒那么多時間出來玩,至于說附近的漁村,總共才多少人,壓根沒有什么消費市場。

  當秋天的陽光潑灑在大地上的時候,士兵們已經開始在食堂門口結合唱歌,準備吃早飯了。

  房間里,李月辰正在幫老媽梳頭。

  她的動作很認真,拿著木梳劃過那些已經摻雜了不少銀白的發絲,動作放慢了不少。

  “辰兒,有心事?”武則天微微扭回頭問道。

  “沒有,就是覺得阿娘白發又多了不少……”

  武則天笑了笑:“你都已經年近三十了,為娘自然也會變老了。”

  時間當真是世間最公平的了,無論貧窮富貴,任何人最終都難逃一死。

  給母親梳好了頭發,士兵們那邊的早餐時間也結束了,眾人這才起身去往食堂吃早飯。

  澆了鹵的豆腐腦擺在面前,李月辰拿著勺子舀了一點韭菜花醬放入碗中,隨后拿了一塊烙餅啃了起來。

  這種吃法實際上也就李月辰比較喜歡,其他士兵因為上午也有訓練,所以主要還是以吃餅為主,不怎么喜歡喝湯。

  不過自從這豆腐腦的鹵子調制出來之后,倒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學著她這種吃法了。

  吃過了早飯,眾人才來到李月辰的辦公室,跑上一杯茶,聽著關于電報機的詳細解釋。

  李月辰站在一家人面前,將手里的電報機整個原理都簡明扼要的講述了一邊之后,又回答了他們的諸多問題,正式開始了實驗。

  她讓王無瓊去工程院那邊,隨便寫一句話過來。

  王無瓊離開之后,所有人都緊緊盯著眼前的電報機,想看它是怎么動起來的。

  不一會兒,支架上的鉛芯突然毫無預兆的上下跳動起來。

  縱然周圍眾人都已經有了心里準備,但仍然被嚇了一跳。

  “哎喲,真的動了!”李顯下意識的后撤了半步。

  其他人則是一臉好奇的盯著那正在上下跳動的鉛芯,臉上帶著疑惑,不解等各種表情。

  就連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武則天也是歪著腦袋,一臉奇怪的盯著眼前跳動的鉛芯,似乎想要搞清楚這其中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上官婉兒則是滿臉微笑,她向來相信,李月辰說能做到的事情,那就一定能做到的。

  不一會兒,鉛芯停下不再跳動,李月辰將紙條撕下,看了一眼之后笑了起來,因為這句話是自己上次說過的。

  這時王無瓊回來,手里舉起一張紙,李月辰笑道:“智慧理解萬物,創造打破常規!”

  隨后她將手里的紙打開,完全正確。

  “哎呀呀,厲害!”李旦最先夸贊一聲,“當真是瞬間傳信!”

  其他人也都是一副驚訝不已的表情。

  “不急,再來一次。”

  李月辰將毛筆遞給老媽,隨后道:“阿娘,隨便寫一句話,然后從這邊傳輸,另外一邊接收。”

  武則天點點頭,當即動手開始書寫,王無瓊則是提前離開,去另一邊準備接收,也算是讓實驗性更加準確。

  畢竟皇帝肯定知道自己不是托,王無瓊又率先離開,若是這都能證明,那就說明這電報機的作用著實神奇。

  筆走龍蛇,看著紙上留下的詩文,李月辰馬上對著發報器有節奏的敲擊起來。

  所有人都安靜的看著這一幕,等待著奇跡的發生。

  敲完之后,李月辰就坐在了老媽旁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無瓊并未將譯本背書,可能還需要些時間,等等就好。”

  沒過多久,王無瓊再次回來了,將翻譯好的文字雙手承上:“請圣人過目。”

  武則天叫她打開,她答應一聲,當著眾人的面打開了手里的紙張。

  紙上寫著幾句詩:“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百蠻奉遐贐,萬國朝未央。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

  這是太宗李世民的一首詩,描述朝會的景象。

  看到她一次不差的將其翻譯出來,李顯等人都忍不住驚呼出聲。

  “太厲害了!”義陽公主睜大雙眼,看著那用木頭拼接起來的電報機,忍不住微微搖頭。

  這里的搖頭不是在否定,而是感到極其驚訝。

  李顯更是俯下身子,直勾勾的盯著那小小的發報器,剛剛他親眼看著妹妹一下一下的敲擊在這玩意兒上面,怎么就能轉換成文字了呢?

  而且剛剛那邊發報過來的圖桉他也是看過的,就是點或者杠,根本看不出其中規律,到底怎么能準確無誤的破譯其中意思呢?

  當然不僅僅是他,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疑惑,武則天更是馬上問了出來。

  “實際上,此物傳達的并非文字,可以理解為一陰一陽兩個簡單的符號,只要按照提前做好的規律排列,自然就能破譯成為文字……”

  李月辰大概解釋了一下。

  “此物看著不大,想來也不重,若是能軍中士兵平日執行任務可用的話……”李賢馬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話還沒說完,就被李月辰給打斷了:“目前還做不到。阿兄來看,此乃電線,要一直連接到另一端。士兵作戰,隨時都在移動,所以無法隨身攜帶。”

  聽到解釋,李賢一臉遺憾:“那還真是可惜。”

  “或許多年之后,這通訊方式能夠從有線變為無線,阿兄設想的情景自然就能做到了。”李月辰安慰了一句。

  隨后才扭過頭對武則天笑了笑:“阿娘覺得,若是在東都與長安兩地之間架設此物,結果如何?”

  “兩地聯系緊密,任何事物瞬間可達,那行政效率無疑高出幾倍不止!”武則天點點頭。

  其實早在幾年前李月辰就說過這事情,只是當時僅僅聽她說,腦子里也沒個準確概念,也不好發表意見。

  但如今實物都已經做出來了,武則天自然會表示支持。

  只是仍然還有一部分疑惑:“此物,僅僅要銅線以及這木頭架子便可?”

  李月辰搖搖頭:“阿娘可莫要小看這銅線,此乃電線,還需要有發電機來供電……”

  光這么解釋還不行,接下來的時間里,李月辰親自帶著他們去供電設備那轉了一圈,讓他們親眼看看,講解一下其中原理。

  雖然她自認為已經講解的非常詳細了,但是對這個時代的古人來說,仍然感到不明覺厲。

  也就只有宣城公主聽懂了大部分,還跟她問了更多這方面的問題。

  李月辰也不得不感嘆,可惜姐姐年紀大了,不然的話,以她的天分,或許真的可以在這個時代培養出一位科學家呢。

  對于武則天這個皇帝來說,聽不懂沒關系,只要能明白作用就行了,有這玩意兒在,長安和東都的聯系將更加緊密。

  若是有朝一日能在全國都安裝上,那皇室的影響力無疑會大大增加。

  她忍不住思索起來:“此物鋪滿全國要多久?”

  “少說也需要一百多年吧?以目前的工業水平來看的話……”李月辰喃喃自語著,“但若是將來發展的好,說不定能縮短到幾十年。”

  武則天俯下身子仔細看了看連接著的電線:“上回你寫信說要倭國上貢銅礦石,就是為了此物?”

  “是!”李月辰點點頭,“不止是銅,貴金屬對各種技術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早些準備是很有必要的。”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聽到她的解釋,武則天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那長安與東都的工程,何時開始?”

  現在她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試試兩地能夠實時傳信到底是什么感覺了。

  “阿娘莫急,首先要制作足夠長的銅線,還有水泥槽等各種物件,再快也到年后了。”李月辰笑了笑,“趁著這些時日,孩兒也想著盡快將銀版攝影做好……”

  “銀版攝影?”武則天挑起眉毛,“那又是何物?”

  其他人也一臉疑惑的看著她,心中想著這從未聽說過的詞語。

  “簡單地說,就是能夠將阿娘的樣貌存留下來的技術,日后千秋萬代,都能知道阿娘的真實長相。”

  李顯一愣:“那不就是畫嗎?”

  “不是,到時候做出來就知道了。”李月辰搖搖頭,現在懶得解釋了。

  無論如何,這次出來,給武則天帶來的驚喜確實超出了預料,實在想不到居然能夠制作出這種能夠千里傳信的物件。

  于是在待了三天之后,便馬上回去了,為明年即將開展的工程做好準備。

  回東都之后,武則天馬上頒布了一條新的政策,要求周圍諸國上貢的時候盡量要更多的銅礦石。

  當然話不能說的太過直白,這都是讓禮部官員私下里去傳達的,不然皇帝的面子抹不開。

  而內閣的一眾大臣們則是感到了疑惑,詢問皇帝為什么突然之間要頒布這樣的政策,難道是覺得市面上銅幣還不夠多,想要增加錢幣?

  國家大事是不可能瞞著大臣的,于是武則天當即解釋了一下,公主已經發明了電報機,能夠千里傳信,為此需要大量的銅。

  朝堂上,武則天坐在龍椅上解釋著:“當時朕隨便寫了一句話,便可瞬間傳到另外一邊。故此打算在神都與長安兩地安裝此物,如此一來,兩地通信,瞬間可達……”

  聽了皇帝的解釋,大臣們有的驚呼不可思議,還有的低頭思考或者是拉著旁白人激烈的討論著什么。

  但對于這番話的真實性卻沒人表示懷疑,首先,皇帝都親自實驗過了,肯定是沒問題的。

  更何況,太平公主那是什么人?連能夠飛上天的物件都發明了,千里傳信……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但這消息還是忍不住讓不少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嘆了口氣,照這么下去,以后大家族的發展是越來越難了。

  狄仁杰倒是對此表示支持,不管怎么說,這玩意兒的存在,有利于保證國家的穩定。

  不過這工作最快也要明年才能開始,今年倒是可以先做好準備,這事兒不用上報,目前還不適合讓民眾知道。

  而李月辰則是想著,長安與東都兩地架設電報的同時,也應該在兩地同時建造機場了。

  畢竟隨著通信的聯系緊密起來,兩地之間的往返也會更加頻繁,所以最好是有個飛艇專門用來往返兩地。

  采用飛艇的話,兩地之間的路程可以縮短為兩三個時辰,長安吃了早飯,中午之前就能到東都,效率上要高出不少。

  至于說接下來,應該考慮一下制作六分儀了。

  因為第二艘船也差不多要造出來了,預計明年能夠完工,到時候就可以派人去美洲尋找土豆玉米之類的玩意兒了。

  至于說隨行的船員,可以從青州府兵里面挑選一些出來,進行一個針對性的訓練。

  要使用六分儀,前提是要了解經緯度之類的知識,這樣才能準確的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因為如今軍中都還是年輕人,都沒到退役年齡,不能派現役軍人出海,畢竟這一去可能兩三年,甚至更久,培養一批專門的水手就好了。

  然后從之前戰爭中因傷退伍的軍人放進去成為指揮官就好了,只要在船上安裝幾門火炮,配上一定量的手榴彈和其他武器,相信他們能夠保護好自己的。

  這樣的裝備,已經能夠讓他們在這個時代的地球上橫著走了,只要別遇上一些天災,其他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于是李月辰在母親回去之后就寫信給姜政安,讓他送一批年輕力壯的府兵過來。

  收到信之后的姜政安馬上將幾年前送過來一次,但最終沒有選拔上被淘汰人選過來。

  這些人聽到還有第二次機會能夠進入殿下軍中,紛紛歡呼雀躍,眼看就又要嫌棄一股內卷的風潮,更加準確的消息過來了。

  這次招募的是將來長年出海的船員,不是士兵,出海很吃苦,要做好心理準備。

  與之前一樣,仍然不強制,但一旦進入,就不能再后悔了。

  但就算如此,仍然沒有人打算推出,都紛紛摩拳擦掌的做好了準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