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傷心者》無疑是個好故事。

  雖然在科幻作品當中,似乎顯得不那么的科幻,但是本身故事卻非常的適合改編電影。

  當然,不可能完全照搬原版小說,畢竟,小說和電影還是有區別的。

  對于李易而言,這部作品改編成電影,難度不算大,但是卻還是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的。

  原版是以男主角何夕的第三人稱視角展開,但是如果改編成電影的話,在李易看來,這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傷心者》一點也不科幻——從小說到電影,和科幻相關的內容,僅僅是時空轉換回到過去——這是一個被使用了無數次的設定,早已爛大街了,毫無創意可言。

  除此之外,它還是一部不能更軟的科幻。除了時空轉換、大統一理論以外,幾乎沒有出現任何和科學相關的詞匯,就連主人公的著作《微連續理論》恐怕也是作者一拍腦袋想出來的!

  但這個小說,包括電影呈現出來的東西帶給人們一種思考——超越時代的偉大,真的只能是悲劇嗎?

  在這個自私的世界里,依然有些東西,它們是那樣地潔白無瑕;

  《傷心者》,告訴了我們其中三樣:一是父母的愛;二是對真理的追求;三是埋在心底的夢想!

  李易開始改編《傷心者》的電影劇本,另外一邊也和媳婦通氣讓她把這個人情給還了。

  其實《傷心者》你要說不科幻吧,它的確有一點科幻元素,說是科幻電影并不會有什么問題,畢竟科幻的定義本就沒有那么的狹隘。

  在李易想來《傷心者》可能最科幻的大概是未來的背景吧,都能穿梭時空了,那么背景肯定要設定在小說里面的一百五十年之后了。

  至于男主角,李易打算找老熟人,周果來演何夕的角色,同時找林云斌來演“主視角”,也就是從未來穿梭回何夕的時代,見證這位“傷心者”的經歷。

  故事其實不算復雜,相反還很簡單。

  但是如何拍出精彩的作品來,這大概也是電影的魅力所在吧。

  李易的電影,只要他說啟動,基本上效率都是最高的。

  當然,這一次,要弄一些特效,未來世界,當然要有未來世界的樣子,不是嗎?

  很快地李易就啟動了項目。

  外界對于李易又要拍科幻電影的消息,科幻迷們自然是奔走相告。

  “還得是狗導演啊,重新打開咱們華國電影的科幻之門!”

  “額,單靠李易一個人也不是事啊,國內的導演們就不能給力點?”

  “給力點來個中海堡壘?”

  《傷心者》說是科幻電影,但是除了時光穿梭,和未來世界需要一些特效鏡頭之外,其他的,其實說白了這就是一部故事片,一部劇情片。

  按照三幕式結構打造,這種結構是最經典,也是最實用的;

李易安排了三幕戲,設定了十五個情節點,前面幾幕圍繞著何夕無意中找到了150年前何夕的,以此作為理論,拿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樣的男主角李易也設定成了同名何夕。

  “何夕解決大統一場,困擾人類一百多年的可題得以突破!時光旅行可以實現!”

150年后的何夕當然想看看這個理論的奠基人,時光機器發明后,他穿越到150年前,以旁觀者形象看到了何夕  跟他想象的一樣,一個不修邊幅的理論學者,當然大概也是很多人對這類的“傷心者”的印象。

  所以,雖然是科幻,但是未來世界之是占據了很小的篇幅,更大的篇幅還是圍繞著150年前的何夕來展開的。

  還真的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

  李易邀請的演員又都是頂級的,演技什么的,根本不需要李易去操心。

  電影很快開拍,拍攝也很是順利,當然,也因為要趕時間,所以李易盡量縮短一些不必要的時間花費。

  雖然沒有原版電影做參考,但是李易如今其實也不必要,因為這部電影并沒有太多需要高難度的技術的地方。

  講故事,就認認真真地講好故事就行了,而李易更是一邊拍一邊剪輯,幾乎是殺青的時候,剪輯工作也完成的差不多了。

  終于在科幻電影節開幕前夕,《傷心者》正式宣告完片。

  科幻電影節正式開幕,《傷心者》作為本屆科幻電影節的最大的噱頭,也是開幕影片,又是出自國際知名大導演李易之手的作品,自然吸引了無數全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影迷的關注。

  這不是李易拍的第一部沒有原版作品做參考的電影,但是卻是李易最滿意的一部沒有原版作品做參考的電影。

  電影很快地開始放映。

電影放映廳內座無虛席  劉飛,杜向海等李易的鐵桿擁躉,也出現在了這里。

  很快地伴隨著大銀幕亮起,當李易導演作品的字幕出現的時候,全場都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來。

  如今李易的名字已然成為了最硬核的一塊招牌。

  率先出現在畫面當中的未來世界,高樓林立,空中無數的飛車行駛著,驀然一輛飛車從空中開了過來,車里面坐著的是林云斌飾演的何夕!

  何夕真戴著眼鏡在看書,驀然自動駕駛系統提示:“有您的電話,是您的夫人打來的!”

  “接通!”

  林云斌抬起頭來,一塊光幕出現,一個面容姣好的女人出現在上面。

  “今天我媽媽他們要過來,我得去接他們,你去接孩子,千萬別忘記了啊!”

  林云斌回答道:“放心吧,我正在去育英小學的路上。”

  “那就好,我不跟你多說了,要出發了!”妻子說完,光幕關閉。

  很快地,飛車抵達了目的地。

  從天降落,穩穩停在了育英小學的門口!

  林云斌從車上下來,因為學生還沒有放學,所以他干脆走進學校。

  校園里,一幢老圖書樓即將被拆除,操場擺了很多書架。這引起了林云斌的注意,他好奇地走到了書架前,慢慢地檢索著,看有沒有什么書可以翻看一下。當他走到書架的角落,突然看到了一套裝在密封袋里的書。

  他好奇地看了一眼書名《微連續原本》,這個書名頓時就勾起了他的興致。

  信手拆開了密封袋,翻到扉頁,在書的邊緣有作者介紹,上面有作者的資料,還有一張寸照。簡介寫著:“何夕,男,1975年出生,漢族。畢業于川大學數學系……”

  “何夕?這么巧?”同名同姓讓他不由地有些訝然。

  翻到了書的出版日期,上面寫著2001年5月第一版,詫異地道:“這書在圖書館放了150年了,連密封袋都沒有拆開過!”

  這也讓很多觀眾頗為好奇,一本書放在圖書館一百多年,卻連密封袋都沒拆開,這又是為什么?

  畢竟這個世界又沒有《傷心者》小說,所以對于觀眾而言,一切都是新奇的。

  林云斌飾演的何夕打開書頁慢慢翻看,他的表情很快凝重起來,手開始顫抖,嘴里喃喃道:“大統一理論,不可能!這怎么可能?開什么玩笑!”

  他繼續往后翻,越翻越震驚,然后就是狂喜,到最后他完全失去了控制,像瘋子似的大喊大叫:“我找到了,真的是大統一理論!真的是大統一理論!”

  周圍的人都像看神經病似的看著發瘋了似的的林云斌,他的動靜自然而然地驚動了學校的保安,他們很快地跑了過來,將他從學校里驅逐了出去。

  林云斌卻如獲至寶一般抱著那一套《微連續原本》,顫巍巍地撥通了電話:“老婆,你來接孩子,我現在有非常重要的事,必須馬上趕回實驗室!”

  看著光幕前的丈夫魂不守舍卻又欣喜若狂的樣子,她顯得有些疑惑:“你這又是怎么了?我不是跟你說了嗎,我要去接我媽啊!”

  可是此時此刻心里急著的林云斌卻猛然吼了起來:“我找到大統一理論了!困擾人類一百多年難題的答案就在我手中,現在我必須馬上趕回實驗室!”

  還沒等妻子反應過來,他就直接掛斷了電話。

  隨后他也不管接孩子的事情了,抱著書,車門自動打開。

  “回實驗室!最短時間!”

  “請系好安全帶,準備出發!”

  自動駕駛系統很快地開車,飛車騰空飛起,在空中狂奔而去。

  驀然他又看到了書封上的作者名字,連忙下指令道:“檢索何夕,何必的何,夕陽的夕!數學家,出生于1975年,畢業于川大學數學系,著有《微連續原本》!”

  智能系統在短暫的沉默后,回道:“沒有相關信息,沒有叫何夕的數學家,也不存在《微連續原本》!”

  林云斌本能地皺起了眉頭:“沒有?”

  “是的,沒有檢索到相關信息!”

  鏡頭切換,一張報紙出現在銀幕中,赫然寫著:“何夕教授解決大統一場,困擾人類一百多年的問題得以突破!”

  又一張報紙出現:“何夕:真正的時光旅行可以實現!”

  畫面再次切換,是一個訪談節目。

  節目當中一個滿頭白發的老教授神情無比嚴肅地道:“我在三十年前開始涉足這個領域,十七年前我便在物理意義上明晰了大統一理論,但我遇到了無法逾越的障礙。不僅是我,有很多人都做到了這一步,卻再也無法前行一步!直到何夕教授的出現。他解決了這個困擾科學界一百多年的難題!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非他莫屬!”

  觀眾們都看明白了故事。

  何夕也就是林云斌飾演的是一百五十年后的科學家,而無獨有偶,他研究的項目,困擾著一百五十年后的無數的科學界,但是結果,一百五十年前竟然就已經有人提出了這個理論,并且還出版了書籍。

  關鍵是,名字也叫何夕!

  同時前面埋下的伏筆,也讓觀眾不由地好奇,為什么一百五十年前就已經出現的研究,可是一百五十年后才被人發現,并且指引他們去證實?

  同時為什么那本那么重要的書,卻在一個小學的圖書館塵封了一百多年?

  要知道,這種科學界都困擾的問題,這么高深的書籍,居然被放在小學的圖書館里面,這到底是為什么?

  顯然,何夕也在疑惑,到底是為什么?

  可惜的是,數據庫檢索不到相關的信息,畢竟過了一百五十年了。

  于是,他找到了政府的人,企圖通過他們來尋找一百五十年前的這個和自己同名同姓的科學家的相關信息。

  “何教授。根據你提供的信息,我們查到了這個叫何夕的相關信息。不過你也知道。150年前的普通人,留下的信息非常少!”一個官員模樣的中年男子把一個文件袋遞給何夕說道。

  林云斌客氣地道:“許主任,多謝了啊!”

  “不用客氣!”許主任笑著道。

  從辦公樓出來,他打開文件袋,里面有一些文字資料,還有兩張有些泛黃的照片。一張是年輕漂亮的少婦抱著她剛滿周歲的胖兒子坐在公園的長椅上,臉上是幸福而憧憬的笑容。另一張照片中少婦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老婦人,她拿著一把梳子專注地給她滿臉胡須的目光癡呆的中年人梳頭,目光里充滿愛憐。

  這一幕,再次加深了觀眾的疑惑,也讓他們有了一些猜測和疑問。

  顯然,照片上的小孩應該就是一百五十年前的那個何夕,只是為什么會變成那樣?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讓一個天才科學家,變成那個樣子?

  林云斌再次翻開《微連續原本》,對著照片上的中年人看了看,確實是何夕。他的眉頭皺了起來,慢慢翻看何夕的資料。他很快看到“2004年4月精神分裂,送進精神病院,直到2025年去世”,資料上有精神病院的地址。他立刻讓智能系統查了一下,精神病院現在還存在,當即駕車向精神病院駕去。

  “不是吧?一百五十年了,精神病院居然還在?”有些觀眾不免吹毛求疵。

  好吧,其實這的確算是一個小瑕疵,誰家精神病院能開那么久的啊?

  但是這只是無關痛癢的一點小瑕疵,為了劇情需要,編劇說了算!

  不然就沒法拍了!

  當然,更多的觀眾還是疑惑,為什么那個何夕會住進精神病院?不是科學家嗎?能寫出一百五十年后的科學家何夕都如獲至寶的《微連續原本》這樣的書的科學家,怎么會落魄到那樣的程度?更是英年早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