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66章 勸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鐵鉉也從震驚之中醒過來,原來皇帝陛下要從東宮立皇位繼承人,他明白,朱允熥身為太子的嫡子,是最有利的繼承者。

  可他也不是沒有競爭者,朱允炆子憑母貴,年齡又比他長一歲,而且比朱允熥更受文官們的擁護。

  若是這個時候有什么差池,那就要與皇位失之交臂!

  這代價未免太大了!

  鐵鉉看得出來,這是一位心系百姓的皇孫,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露出來在他心里百姓的地位。

  是要救這幾百個,還是要救天下蒼生?

  是這幾百個村民重要,還是大明的萬千黎民重要?

  鐵鉉忽然發現,他竟然不會算這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了。

  如果有一天朱允熥繼位,鐵鉉相信他一定是一位好皇帝,一定會讓千萬的百姓脫離水深火熱,一定會為上萬的百姓伸張冤屈。

  而條件可能就是放下今天這件事。

  鐵鉉的心里此時很復雜,這好像就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選擇題,甚至連小孩子都會做。

  可鐵鉉卻無法作出選擇。

  如果是自己,能夠放下皇位的吸引力嗎?

  鐵鉉也覺得他自己并非圣人,他也做不到。

  可是要對這些百姓不管不顧,任由他們被欺凌而死,鐵鉉也不忍心。

  因此他陷入了糾結之中,不知道是該勸,還是該保持沉默。

  齊泰流下眼淚哭道:“殿下,臣求您了!陛下已經說了此事不予深究,只要責罰一下就好了,今日在都督府設宴就是明證啊!這個時候殿下千萬不能夠違背陛下的旨意!”

  “此事事關皇位傳承,事關殿下的孝道,萬萬不可大意,臣懇求殿下遵從陛下旨意,以全孝道!”

  此時齊泰就是以孝道來壓人了!

  同時也給朱允熥找了一個大大的臺階!

  如果說是為了爭奪皇位,那還是一己之私,還是事關個人的利益,哪怕說是以后為了百姓,可也難掩私利。

  可是孝道就不同了,自古以來孝道就是獨一無二的利器,很多時候甚至凌駕于朝廷法度之上!

  對一個犯罪的人,眾人或許還不覺得什么,可若是一個不懂孝道的人,就會被萬人厭惡唾罵!

  就連妻子兒女,子孫后代,都會被人指指點點看不起。

  而且又是皇帝陛下的旨意,無論是從一個孫兒的角度來講,還是一個臣子的角度,都必須遵從!

  此刻鐵鉉也跪倒在地請求,只是話在喉嚨里,卻怎么也說不出來。

  朱允熥看了看他們,堅定的說道:“我主意已定,你們不必再勸!齊泰,我再問你一句,你敢殺人嗎!”

  齊泰跪在地上,他明白殿下已經勸無可勸了。

  他定了主意,就不會更改!

  齊泰知道,現在是殿下要用自己的時候,也是自己賭上身家性命的時候了!

  遵從殿下的旨意,就會被引為心腹,否則就會讓殿下失望了。

  在他里面對百姓的同情,對他們的無助感同身受,和對殿下的忠心,讓他緊緊握著拳頭,牙齒也發出“咯吱”的聲音,臉色逐漸變得兇狠起來。

  “啟稟殿下!臣敢殺人!”

  “好!”朱允熥將配劍遞給他說道:“這是皇爺爺賞賜的,讓皇子皇孫勤加練武。你憑此劍去兵馬司調兵,他們若是不聽調令,只管斬殺!”

  “調兵之后立刻抓捕侵占農田、毆打奸淫百姓、放火焚村想要燒死百姓的惡賊!一個都不許放過!有誰阻攔就地格殺!”

  “臣遵命!”齊泰雙手結過配劍,面色也更加決絕。

  這把劍沒有調動朝廷軍隊的權利,可是五城兵馬司管的就是京城的治安,算不上正規的軍制,涉及到不法之事,也是可以“請”動的。

  又吩咐道:“李福,你去請大理寺卿和刑部主事過來,我倒要問問他們,此事該當何罪!”

  “是!奴婢遵命!”李福也咬咬牙,遵從了命令。

  “鐵鉉、王忠!跟我去都督府赴宴!”

  “奴婢(微臣)遵命!”

  鐵鉉的臉上綻放出了欣慰的笑容,也因著要來的事情而略微激動。

  那道題,自己算錯了!

  可是殿下沒有算錯!

  五軍都督府創建于元至正二十一年,起初為大都督府,朱元璋初置統軍大元帥府,后來改為樞密院,又改為大都督府,節制中外諸軍事。

  至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權不專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為由,將大都督府一分為五。

  也就是中、前、后、左、右都督府,分別管理京師及各地的衛所,自此之后就成為定制,直到明朝滅亡。

  洪武二十三年,升五軍斷事官為正五品,總治五軍刑獄。

  同時,朱元璋為了防范統軍將領的專權,又規定五軍都督府對軍隊無調遣權,其調遣之權由皇帝直接掌管。

  兵部在軍隊中雖有任免、升調、訓練之權,但是不統兵。

  每逢戰事,由皇帝臨時委派專人擔任總兵官,統率衛所部隊出征,戰事結束,總兵歸還將印,軍隊歸還衛所。

  在大明立國之初的時候,五軍都督府的權力非常大,不僅能夠管理衛所的訓練和生產,還能夠參與到朝廷的重大決策里面。

  并且當時的兵部,沒有權利過問五軍都督府的事物。

  “祖制五軍府,外人不得預聞,惟掌印都督司其籍。前兵部尚書鄺野向恭順侯吳某索名冊稽考,吳按例上聞,鄺惶恐疏謝。”

  鄺埜是在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年間擔任兵部尚書的,這個時候距離洪武朝已經都有四十多年了。

  一個堂堂的兵部尚書要士兵的名冊,之后還要誠惶誠恐的謝罪。

  可見在明前期,連主管軍政的兵部尚書都不許查閱軍隊冊籍。

  由此就可以知道此時的五軍都督府權力是何等的大。

  兵部只不過是傳遞皇帝命令的一個工具,如何打仗如何部署,還是五軍都督府說了算。

  五軍都督府位于承天門外千步廊的右側,而對面就是朝廷的六部,每次上朝五軍都督府的武將和六部的官員都要從千步廊進入洪武門上朝。

  可以看得出來五軍都督府地位何等之高。

  五軍都督府中,最靠近洪武門的就是中軍都督府,此次設宴就在這里。

  既然是皇帝在此設宴,那么京城之中但凡夠上品級的武將,就沒有一個會缺席的。

  這也是陛下的恩寵啊!

  朱允炆代表皇帝早早的就到了,不過此時他卻如坐針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