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3章 姚廣孝警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京城之中,隨著太子朱標的安葬也隨之平靜下來,不過在街頭巷尾,在百姓的交談之中時不時的還會訴說太子的仁德。

  姚廣孝身穿灰黑色的衣袍,混跡在茶樓酒肆這些底層百姓聚集之所,以便探聽消息。

  此時他正在一處簡陋的涼茶攤子,喝著沒什么滋味的茶水。

  這里的茶味道實在不敢恭維,不過有一個好處就是量大管飽,所以也吸引了不少做體力活的勞苦百姓。

  只聽這些百姓在談天說地,東拉西扯,很快的就談到了太子朱標。

  “太子爺還是仁德呀,為咱們百姓做了那么多善事……可惜了……”

  “要不說詹徽怎么該殺呢!他居然把太子爺給害了,真是畜生不如!”

  “那天把他打死那是便宜他了!就應該千刀萬剮了他!”

  “嘿嘿嘿嘿……實話跟你們說!爺們兒當日還搶了一塊肉呢!”

  別人一聽立刻來了精神,趕緊問道:“怎么樣,滋味兒怎么樣?”

  “快點給我們說說呀!”

  那個漢子端起一碗茶,悠然自得,非常驕傲的說道:“哼!爺們兒叫了一碗燒酒,生吞而下,那叫一個爽!”

  “哎喲,還是老張厲害!”

  “厲害厲害!哪天我擠破了頭可就是擠不到跟前去,人太多了……”

  “那我比你強,我還打了詹徽一拳呢……”

  姚廣孝越聽越是心驚,作為一個玩弄陰謀詭計的高手,他明顯的能夠感覺得到這其中必有陰謀!

  有人要治詹徽于死地!

  否則絕不可能在百姓之中產生這樣的影響!

  當日接到太子朱標薨逝的消息,可那是朱標死后立即發出的,接下來的事情還沒有發生,所以根本就不知道。

  沒想到居然還有如此隱情!

  而且姚廣孝可以斷定,這絕對不是朱元璋的手筆。

  如果是朱元璋,只要他放出一點點厭惡詹徽的訊息,那些御史言官、與詹徽不和的官員,就會立刻上去撕咬,根本就不用費那么大的功夫。

  是別人想要借著太子之死除掉詹徽?

  還是有人真的要為太子報仇?

  姚廣孝迫不及待的再做探聽,很快的,他便得到了很多的消息。

  在經過了多方打探之后,姚廣孝也漸漸理清了思路。

  先是有人買通說書人在城中宣揚太子的好處,贏得百姓之心;然后讓詹徽府里的人放出消息引起百官敵對。

  接著做局引誘詹徽的庶子口無遮攔,拿到把詹徽置于死地的鐵證!

  一環接一環,環環相疊,詹徽就是有十條命也不夠殺的!

  這樣的計謀就是要詹徽的命!

  而且是在一夜之間發動,根本就不給詹徽任何脫身的機會!

  姚廣孝明白,想要探查到底是何人做的,只能從在詹徽之子身上做局的人身上找!

  因為無論是迷惑百姓還是買通下人,都不用有分量的人出面。

  可要做局就不同了,一般人根本不敢得罪吏部尚書的兒子,更不敢當場就把事情鬧大,以至于驚動兵馬司。

  這個人要么就是主謀,不過主謀的可能性很小,敢扳倒六部尚書,敢做下這奉局,他肯定有幫手。

  所以根本不用他親自出面。

  所以,當日做局的人就成為查到主謀的關鍵!

  因此姚廣孝左右思量之下,就只好冒一點險炆,去了魏國公府。

  因為姚廣孝明白,這個時候肯定有不少藩王的使者在京城活動,可自己不能這樣。還是避嫌為好,免得皇上對燕王不滿。

  可是這件事也必須要弄清楚,否則就像一個暗夜獵手被人盯著,自己有警覺,自己能感覺得到危險的氣息噴在脖子里。

  可是卻不知道是誰藏在暗處,甚至不知道他藏在哪里,只知道他手里握著殺人工具,隨時都會要自己的命!

  這怎么不讓他渾身難受,坐臥難安。

  姚廣孝明白這時專心去給太子祭拜才好,可這件事不解決他心中就不得安寧。

  所以只好讓別人前去祭拜,自己卻分頭行事,因為他在來使名單中并不重要,可能也不會引起別人的察覺吧。

  姚廣孝來到魏國公府并沒有偷偷摸摸,而是帶了隨從,帶著禮物,以奉燕王妃之命的名義,光明正大入門。

  姚廣孝知道,就算被人知道了也只是詹有瑕疵,不算什么大事。

  可要是私下偷偷摸摸,被錦衣衛察覺,那可是會讓人起疑心的。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承襲了魏國公的爵位,只是他并未在家,因此家里便由弟弟徐增壽料理。

  徐增壽長相清秀、眉宇秀朗,按照這個時代的審美,妥妥的美男子一枚。

  此時徐增壽正在接待姚廣孝,雙方客氣的寒暄過后便落了座。

  徐增壽曾經在燕王朱棣手下一同征戰過,再加上自己的姐姐又是燕王妃,況且朱棣又非庸人,所以徐增壽自然對他親熱有加。

  而他也自然知道姚廣孝名面上是個和尚,可實際上卻是姐夫的心腹謀士,因此更會以禮相待。

  姚廣孝客氣的說道:“燕王妃非常記掛家里,這次特地命貧僧帶來了一些北平特產,聊表心意。”

  徐增壽客氣的說道:“有勞大師了,大師回到北平請帶在下問安。”

  又讓下人退去,不可打擾。

  主動湊近一點說道:“大師這里沒有外人,可以暢所欲言,如今太子薨逝,皇上年歲大了,為了穩定朝廷局勢,肯定會早立太子的,不知道在下有何可以幫忙之處。”

  姚廣孝露出笑容說道:“二爺有此心,貧僧一定稟報燕王和王妃。”

  “大師客氣了……”

  姚廣孝繼續說道:“若是皇上再立儲君,那么局勢是非常明顯的,要么在幾位嫡子藩王之中選擇,要么就是立皇太孫,貧僧對東宮并不十分清楚,還請二爺講解一二。”

  徐增壽一聽這話,不由得皺起了眉頭,疑惑的說道:“皇上年齡大了,東宮皇孫年少,還能立太孫不成?”

  姚廣孝顯然并不想多解釋,只是說到:“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早做籌謀方能應對不測。”

  徐增壽點了點頭說道:“現在東宮年齡大一些的皇孫一共有兩位,一個是太子的繼妃呂氏之子朱允炆,這位性格平和,遵禮守法,從無越矩之處,也有太子的仁慈之心,頗得皇上和文官的欣賞。”

  “至于另外一位嘛……是太子和常氏的次子,性格唯唯諾諾,不得太子關心,應當是毫無威脅的。”

  姚廣孝捋著胡須思索,突然開口問道:“詹徽之子被人當場抓住把柄,不知道當時都有誰在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