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七十八章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冀州,巨鹿郡。

  馬元義手捧著一碗藥,恭敬地遞給他的師傅,大賢良師張角…

  “師傅,藥已經煎好多時了。”

  張角是有一些病癥的,這點瞞著整個太平道的教徒,卻是瞞不住他的兩位弟弟,與這個最信任的徒弟。

  作為太平道的神上使馬元義,許多太平道中的秘聞,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放那吧!”

  張角不想喝藥,按照他修習的《太平清領書》,沒有什么病是修道無法化解的,如果病入膏肓,只需要燒一張符箓,將灰跡撒入清水中,一飲而盡足以!

  “元義,你到為師身邊來。”

  張角眼眸微瞇,自從方才與前太尉袁逢交談過后,他就有些心神不寧。

  馬元義聽令行至張角的身前,低著頭,一副聆聽教誨的模樣。

  “元義。”張角語重心長的開口:“方才你也聽到了,為師與袁公商討,決定明年歲末太平道大小三十六方同時起義,以黃天取代蒼天,以我太平道取代大漢朝廷,可…如今,我們缺乏一些朝廷中的內應!”

  張角的語氣愈發嚴肅了幾分,“你是太平道中的神上使,又是我最器重的徒兒,為師思前想后,決定派你赴洛陽去執行這個任務。”

  洛陽…

  聽到洛陽這兩個字,莫名的,馬元義下意識想起的不是朝廷,不是皇宮,卻是玉林觀。

  救下幽州百姓的“天師道”,他們中原地區的總壇就設在洛陽城郊的玉林觀。

  見馬元義有些分神兒…

  張角的聲音更加重了一些。“有汝南袁氏的助力,料來結識一些公卿不難,十常侍中有幾個也與我早有書信往來,也可以備上厚禮去拜上一拜,盡量的拉攏更多的人,如此…方能為明年歲末的起義爭得許多先機!”

  張角的語氣有些遲緩,像是還心有余季,馬元義卻是長吸一口氣。

  “師傅,依著徒兒見,起義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張角目光一怔。

  馬元義的聲音還在繼續,“師傅提及的那‘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各方起義,天下大吉…這,這并非是我太平道的教義啊!”

  “如今的朝廷尚沒有混用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若是起義,還不會知道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難道…太平道就不能像是天師道那樣,為百姓們謀些福祉,讓百姓們看到一些希望么?”

  馬元義的話宛若一道道驚雷一般,噼落而下。

  張角的目光從驚訝到冷意連連,到驚恐不已。

  終于,到得最后,他勐的握緊手中的九節杖,“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希望…哼,正是因為漢庭在,百姓才沒有希望!本天師舉三十六方同時起義,如此就是帶給百姓們希望!”

  似乎,覺得語氣還不夠重。

  張角怒目瞪向馬元義。“道有九度。……一名為元氣無為,二為凝靖虛無,三為數度分別可見,四為神游出去而還反,五為大道神與四時五行相類,六為刺喜,七為社謀,八為洋神,九為家先。”

  “咳咳…為師縱是踏上這刀山火海,也要‘善道教民’,讓這天下百姓脫離苦海,元義…哼,你去了壇幽州涿郡,就生出如此如此思想,好生危險!”

  “哼…袁公說的果然沒錯,若是明年歲末再不起義,那三年之后,世人只知道天師道,何人還知曉我太平道,何人還信奉黃天!”

  言及此處,張角的九節杖直接敲打在馬元義的身上。

  “為師要你記住,你是太平道的神上使,是大賢良師的弟子,是南華仙人的徒孫,不是那天師道的道徒,道門正統唯獨我太平道一脈,黃天必將傾覆蒼天!”

  馬元義被張角打的疼痛,跪倒在地。

  張角則是指著馬元義的腦袋。“再敢生出如此想法,為師便以你的血祭黃天,以你的血染紅中黃太一的道旗…”

  “洛陽,哼…洛陽但凡有個閃失,你知道后果的!哼!”

  張角的語氣一句比一句冷冽…到得最后,聽得馬元義渾身顫抖不已。

  他無法反駁,更無法開口,只能低著頭,深深的嘆了口氣…

  “唉…唉…”

  馬元義退下后,張角尤自怒不可遏…

  “父親大人…”

  他的女兒張寧從帷幕后走出,“父親息怒,或許,神上使只是受到了天師道的蠱惑,畢竟…天師道守住了幽州,為邊陲百姓立下了大功,多半…神上使也受到了那些邊陲百姓的感染。”

  “哼…”

  張角依舊凝著眉。“你告訴唐周,此行洛陽,讓他替為父監視那馬元義,若然他生出其它心思,即刻稟報,不…若然生出其它的心思,就地格殺,以儆效尤!”

  張寧一愣。

  要知道,曾幾何時,他的父親最信任的便是馬元義,否則也不會把太平道中最重要的“神上使”一職交給他,這份信任尤勝過兩位叔叔啊!

  “沒有聽到么?”

  張角的語氣依舊冷冽…

  “是…是…”張寧答應一聲,徐徐跑出。

  她發現,似乎…汝南袁氏的人來之后,下定決心起義之后,馬叔叔變了,父親也…也變了!

  洛陽皇宮,千秋萬歲殿。

  難得,天子劉宏特地召蹇碩上殿…

  要知道,自打荀或進入內朝,成為侍郎,隨侍陛下左右后,許多事情,天子劉宏都會選擇與這位潁川才俊商議…

  至于蹇碩…倒是鮮有傳喚他上殿。

  當然,蹇碩是天子劉宏最忠臣的仆人,他并不覺得什么不妥,一門心思的執掌著西園校尉軍。

  “臣拜見陛下!”

  進入千秋萬歲殿,蹇碩用劉宏拱手。

  此時的天子劉宏在敲擊著編鐘,大大小小許多的編鐘發出錯落有致的聲響,只是這聲響中…莫名的平添了幾分復雜的情緒。

  鐘聲落下,劉宏方才開口,“朕聽聞中山無極縣甄家將一些器物運送到玉林觀?你可知曉此時…”

  蹇碩撓撓頭,這事兒他還真不知道。

  事實上,他雖然派出了打量暗哨,可如今的玉林觀戒備森嚴,哪里是那么容易打探清楚的。

  更何況是這種,器物的運送。

  要知道,每天…單單一個南陽郡,都不知道有多少金子要送來玉林觀中。

  “陛下,臣這就去探查。”

  “聽說是一些勁弩。”劉宏補充道:“羽兒擅長做些奇怪的發明,去探探,羽兒研制這些勁弩有何目的?”

  提及弩…

  劉宏難免會想到武皇帝時期,名將李陵與匈奴的那場戰斗,五千步兵對戰匈奴八萬騎兵,以弩重創匈奴軍隊,但…隨著戰局的深入,弩兵的弊端顯露,每次射出弩箭均需要打開匣子填入新弩…

  戰場上三成的人在射弩,其它七成的人都在裝填…而且因為弩的工藝,使得匣子很容易卡主!

  五千步兵根本發揮不出作用!

  最后…落得大敗,全軍覆沒!

  便是從那一場戰役之后,漢人對匈奴就鮮有在使用弩,取而代之是古樸且更實用的弓箭。

  但,這絲毫不能表明,弩這個兵器,在對胡騎時沒有作用。

  相反,若是能解決其內在的一些弊端,弩是可以作為平原上大殺器存在的!

  因為是羽兒,因為太多的“珠玉在前”,劉宏有理由相信,中山無極甄家送給羽兒的這弩,絕不是無的放失!

  必定有大文章。

  “喏…”蹇碩答應一聲,當即就打算出殿去探尋一般。

  可方才邁出一步…

  他琢磨著不對勁兒了,陛下怎么知道玉林觀中有甄家送來的勁弩?

  當然,蹇碩也不敢長時間的思慮,當即退出。

  他哪里知道,劉宏的情報可靈通的多,他在柳羽這個皇長子身邊,還安插著一個“秘密武器”呢!

  玉林觀外…

  一處開闊的平原地帶。“嗖嗖嗖嗖…”

  像是無數枚箭失連續爆射而出,分別射在了附近的石階上,每一枚箭失威力極大,竟是深深嵌入石階之中。

  關羽與魏延在嘗試著操縱這些…

  曹操與劉備則是看的一陣目眩神迷。

  “三弟?這是弩么?怎生你這弩…能同時發出數十枚箭失,且射程超過五百步,威力如此恐怖!”

  曹操急問柳羽…

  劉備也把頭移過來…

  儼然,他們對這弩…或者說是連弩…很是好奇。

  當然,無論是弩,還是連弩均不是這個時代才發明出來的,在先秦戰國時期,楚國琴氏橫弓著臂,施機設樞,發明了弩。

  通過“弩機”、“望山”、“牙”、“勾心”、“懸刀”,可以讓人們射箭時,避免拉弓所需的一手托弓,一手拉弦,對手臂的力量要求更低,穩定性也更高。

  這便是后世出土于“湖北省江陵縣”的戰國連弩…國家一級文物,后世藏于荊州博物館。

  這也證明了,諸葛亮并非連弩的發明者…

  只是…這種弩,由于需要單手開弓和快速連發,體積小巧,威力也遠遜于弓箭,故而并不適合軍隊裝備,更像是防身之物。

  而秦漢時期,弩的發展也到達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特別是秦弩…因為能射六百步,萬箭齊發…這可是讓六國都聞風喪膽的存在。

  再到漢武帝時期,大力的發展弩,卻終究沒有突破一個難關。

  那就是又要像秦弩那樣射的遠、威力大,又需要箭失充足,方便上匣,乃至于…可以連射!

  終究…漢弩最終有些四不像…

  處處都想突破,反倒是…處處都是漏洞,戰場上的表現也就平平無奇。

  至于眼前關羽與魏延嘗試射出的弩…

  則是諸葛亮改良后的“諸葛連弩”!

  只以犧牲一百步射程為條件,能夠接連射出十余枚弩失…匣子里儲藏著的則是四十枚弩失,在十枚射出后,后續的弩失會自行補上,大大的縮短的換弩的時間,威力自然也呈幾何倍數的擴大。

  也難怪此刻的曹操與劉備驚訝…

  這是大神器啊!

  當然,驚訝的不只是劉備與曹操,關羽與魏延舉起這“連弩”,也是驚為天人。

  “柳觀主…”

  見到柳羽兩人紛紛拱手。

  看出所有人飽含疑惑的目光,柳羽介紹道:“這便是連弩,無論是殺傷力還是射程均超過了弓,極適合在平原上與騎兵對戰使用!”

  “依我之見,漢與胡交戰,胡有四長,漢有四短,當反我之短,制敵之長,至于這四長分別為騎兵、堅韌、勇武、弓失。”

  講到這兒,柳羽頓了一下,方才繼續開口。“對付并不強大的烏桓,或許,我們能組建一支騎兵,學習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此方法驅逐烏桓,但,面對更強大的鮮卑,那可是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的敵人,再以騎對騎,那便不明智,而這連弩…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均遠勝于胡騎的箭失,故而…以距離制其勇武,以步兵軍陣限制其騎兵,以番休迭戰制其堅韌,以遠克近…制其弓失。”

  言及此處…

  柳羽的語氣愈發激昂,“真的有一天,我大漢的雄兵與鮮卑控弦之士對壘,則以步兵為陣心,左右翼,以馬兵為左右肋,拒馬布兩肋之間,強弩之兵藏于軍陣之內,兩軍對峙,步兵散開…連弩萬失齊發,此戰安能不勝?”

  柳羽說了一大堆,而這些…宛若將一副繪聲繪色的狼煙滾滾的戰場給繪制于眾人面前。

  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

  他們只看到了這連弩的威力,卻沒有一個想到…這連弩如何作用于未來戰場。

  柳觀主…已經…已經開始部署,漢對鮮卑的大戰了么?

  短暫的驚愕過后。

  劉備轉頭望向曹操。

  “大哥,三弟的愿景看來與大哥相同,或許三弟做不成征西將軍,但有三弟在,二哥這征西將軍或許真的能效彷昔日的冠軍侯一般,橫掃匈奴,恢復我大漢西域之風采,乃至于…封狼居胥,也并不無可!”

  ——封狼居胥!

  沒有男人能抵擋得住這四個字的誘惑。

  而曹操此前也就是那么一想,最多也就是“征西將軍”了。

  要戰勝胡虜何其困難?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可偏偏,這連弩的出現,讓曹操信心百倍…仿佛“封狼居胥”這四個字,就在眼前。

  只不過…

  “二弟,你看錯三弟了。”

  儼然,曹操更了解柳羽。“三弟的志向又豈是橫掃胡虜,恢復西域,三弟的愿景…該是你與的相似才對!”

  這一刻,劉備愣住了。

  難道是,中興大漢?

  劉備與曹操這么想,事實上,柳羽想做的無外乎是振興天師道,而振興天師道…中興大漢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至于愿景…

  柳羽喜歡漢武帝的那一句——“攻守易型也,寇可往,孤亦可往!”

  他更喜歡漢宣帝的那一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更喜歡漢元帝時名將陳湯上書的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至于為何喜歡?

  沒有原因…

  或許,是在后世,當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中華始終堅守的便是這么一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凡我中華子民者雖遠必救!”

  或許…這一句,是漢人嵴梁與傲骨千年的延續。

  所謂——不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