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542章,匯聚漁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鮮于平驚訝道:“漁陽郡?”

  雖然鮮于家族以前是漁陽郡的豪強,但執政掌權之后,家族的關系已經全部斷絕了,甚至因為鮮于銀叔父的關系,家族惡了執政,家族當中在大乾當中很少有人出頭,他這個捕鯨船船長已經算是大乾官位最高的,相當于大乾600石的鄉長!

  廠長周瑾看他的吃驚的樣子說道:“是新任的漁陽郡太守戲忠說要征調你的,要不然也不會掉你這個關外的船長了!”

  “戲忠!”這些鮮于平才恍然大悟,當初他們在遼東屯墾的時候和戲忠還經常來往,這一年時間他倒是經常聽到戲忠的名字,和默默無聞的自己相比,戲忠現在已經名震天下了,而且還成為了兩千石的太守。

  這讓鮮于平羨慕不已,要知道即便是大漢時期,他的家族也不過是幽州的一個小豪強,因為帶有胡人的血統,受到幽州上下的排擠,還是等劉虞掌權的時候,他們鮮于家族才有點起色,鮮于輔成為了劉虞的心腹,但即便是當年自己的叔父鮮于輔也沒有成為兩千石的太守,可以說現在的戲忠已經比他的家族幾百年努力都要強了!

  周瑾笑道:“不要想那么多了,能回到關內是一件好事情,更不要說你現在還是升官了,這次你還是得到了重用。回到關內不要丟我們捕鯨廠的臉,有困難可以寫信告訴我,我在大乾還是有幾分關系的,即便是牛貴也會給我這個面子的!”

  捕鯨廠的周瑾也是大乾的老部眾,從冀州開始就跟著徐偉,可以說老資歷,大乾的高層大部分都認識,而捕鯨廠的品級也非常高,畢竟是一個營業額超過100億錢的支柱產業,在大乾也可以排到前10的廠子,周瑾現在的品級也是2000石的太守等級,再進一步成為州牧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已經有許娟這個例子在前面了。

  有這樣一個靠山,鮮于平欣喜道:“屬下一定不會給廠長丟臉的!”

  玄菟郡,高顯城!北鄉!

  縣令王磊親自找到盧敏笑道:“你走運了,本來還要待上兩年時間才有可能在遼東成為縣令,現在朝廷要征調你去漁陽郡,成為做試點郡的縣令,要知道這可是執政關注的重點,只要做出有點政績,你就可以飛黃騰達了!”說道這王磊也是一臉羨慕。

  盧敏到底一臉澹然,而后問道:“不知道誰舉薦了下官?”

  他家學淵源,不要說縣令,即便是太守在他看來也就這樣了,當年他父親還是大漢的尚書令,權利直追大漢的三公!當然現在是新朝,更不要說他的師兄劉備還真大漢成為大將軍。

  盧敏知道現在他們盧家應該消失在執政的眼中,而他也打算這輩子都待在遼東這個寒苦之地,等到大漢徹底敗亡,盧家第二代再正是進入大乾的官場,現在讓他這樣進入館內反而大亂了他的計劃!

  王磊笑道:“是戲忠,他現在出名了,連執政都親自點名讓他成為漁陽郡太守,主持新政,要是成功說不定以后還可以成為大乾的州牧!”說到這里王磊都羨慕不已,他也是馬邑的老部眾,力田出身的官員,除了種田能力上算不得太出眾,辛苦近10年才成為縣令。

  “戲忠!”盧敏聽到這個名字內心也是一陣復雜。

  他是一個高傲的人,要不是天下大變,盧敏做認為,大漢的三公九卿之位對自己也不是難事,但對于戲忠他卻實實在在的認識到對付的才能在自己之上,自己的才干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高,當初遼東屯田的時候,戲忠屯堡就比他的屯堡發展的要好,而這些年戲忠在大乾官場發展更是在自己之上,這就驗證了當初自己的看法。

  不過王磊卻沒有發現盧敏內心的復雜,而是笑道:“回到關內之后,要好好干,你可是我們遼東第一批出去的官員,不能給我們遼東丟臉!”

  盧敏道:“屬下明白!”

  而除了盧敏,在軍中的公孫續,田疇也被征調到了漁陽!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11月,幽州,漁陽郡,漁陽城,樂浪郡!

一個月的時間,盧敏,鮮于平,公孫續,田疇四人陸續來到了漁陽郡  戲忠熱情的招待了他們,在漁陽郡鄉村游玩了好幾天時間。

  一直等他們四人全部來齊,而后戲忠再召集了漁陽郡下屬的9位縣令!

  看著這些縣令,戲忠開口說道:“想必大家都知道,執政想要讓我大乾農戶每戶都可以有100畝土地,我們漁陽郡以為成為了大乾的試點郡,大家可以現在說說,有什么方法可以達成這個目標!”

  眾人聽到這話都開始沉思,漁陽郡成為試點的消息已經傳了一個月時間了,在漁陽郡的縣令他們早就開始了解漁陽郡的情況了,根據他們的統計,漁陽郡9縣當中加起來的土地540萬余畝,而人口有80多萬,近10萬戶,這其中有2萬5千戶是城市居民,主要在漁陽郡的鹽場,船廠,鋼鐵廠等工廠當中做工,他們的工作足夠養活一家人,真正要解決的就是在農村的7萬5千戶農民,按照執政的要求一戶百畝這需要750萬畝土地,也就是說他們需要新開墾出200萬土地。

  托徐偉大力推廣數學的關系,在場的縣令即便識字不多,但數學卻不算太差,都可以算出這個數字。但要開墾200萬畝土地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知道這不是光開荒就可以的,執政顯然不是想要他們只把一塊荒地交給百姓。而是要按照大乾的標準建設水渠,水車,高架水渠等一系列的水利設施,這個花費就無比巨大了,要知道即便是建設水渠條件最好的冀州,當初張白騎為了在整個冀州普及水渠花費了好幾百億。

  而現在他們漁陽雖然不用像冀州一樣花費幾百億,但開墾這200萬畝土地,并且連同漁陽原本的水利設施修建,只怕沒有幾十億根本辦不到!所以大家在沒有想到辦法前都沒有說話。

  半天之后盧敏開口問道:“我們漁陽郡有多少收入?”

  戲忠笑道:“18億錢,這個財政收入位于大乾前十的郡城!”

  而后戲忠到:“漁陽郡最大的收益就是農業稅,即便今年收到旱災和蝗災的影響,但我漁陽還是收獲了500萬石的糧食,這些糧食值五億錢,而后是鹽田廠,今年收益是四億多錢,鋼鐵廠三億錢,魚肉加工廠兩億錢,而后還有一些其他工廠和稅收,一共加起來有18億錢!”

  有錢好辦事,這是整個大乾官場的共識,和大漢恥于言利不同,大乾的官員卻不在意說利益,徐偉更是經常對他們說,做事情要注意利義結合,大漢的官員恥于言利,不是他們不喜歡錢,要不然大漢也不會有這么多的貪官污吏了,他們恥于言利是想教導百姓放權自己的利益,好讓他們輕易占據屬于百姓的利益。實實在在的偽君子一個。

  而大乾的官員都同樣徐偉的這個看法,所以在大乾你做事情,不把利益說清楚,這就是想要做畫大餅的偽君子,這樣的人在大乾才是大家要防范的人。

  盧敏再次問道:“我們可以調動的資金有多少?”

  雖然一個郡的財政收入高,但有一些要上交國庫,還要一些要維持地方上的開銷,而糧食也不可能真全部賣掉,還要留一些作為常平倉防范旱災,再加上水渠道路的維護和修建,不要看著18億錢多,但真留下來的卻未必有多少!

  戲忠道:“漁陽郡每年要向朝廷上交近6億錢,不過這筆錢我向執政提議節流在漁陽郡用來執行并村的開銷,加上每年漁陽郡大概會有1億多的財政結余,明年不出意外的話,我們可以動用的錢大概有7億錢左右!”

  7億是一個不小的數字,當年冀州這個大漢的糧倉,每年的財政收入大概就是78億的樣子,漁陽這一個郡就相當于冀州一州之地的財政收入,已經算是非常厲害了,但對比他們要做的事情這7億財富又少了。

  誰都知道修建水利設施,開墾新的土地可以真加一個國家的財富,延緩國家的衰落,但卻沒有多少人愿意做,就是因為想要建設一個名傳千古的水利設施,花費的代價是極其高昂的。

  當年鄭國修建鄭國渠,耗費了整個大秦的國力,讓大秦近10年難以發動軍事戰爭,韓國的國運多延長了幾年時間!而鄭國渠能灌既的面積也只有400萬畝。

  而現在他們要增加的是200萬畝,相當于半個鄭國渠,甚至漁陽的地利還不如關中好,而當年的鄭國渠當初大秦發動了幾十萬民夫來修建,而他們漁陽顯然是沒有這個力量的。

  盧敏想了想說道:“按照我們在遼東的經驗,開荒加上修建水渠一般一畝的花費是1000錢,但要是修建水泥水渠的話這個花費要翻一番,而要是田地距離河道比較遠的話,需要修建高架水渠運輸水源,這又要翻一番,而漁陽郡不比關外的遼東平原,地勢起伏比較多,即便我們把新開墾的田地都安置在水源附近,只怕這開荒的費用都要超過50億錢!而以此時漁陽郡的財政收入來看,加上未來成長的空間,還有水利設施建設帶來的稅收增長,我們要完成執政每戶百畝田地的政策需要56年的時間來完成!”

  平谷縣令姜旭搖頭道:“執政把漁陽當做試點,肯定想要快點看到結果,56年時間才能完成,這要在整個大乾推廣又要多久?要知道當初我們大乾攻占整個并州也沒有要5年時間,真要花這么多的時間完全,我們這不但無功還有過錯!”

  其他縣令也同時點頭表示認可,要知道他們大乾和大漢和胡人戰斗,不過十幾年時間就把整個大漠和半個大漢占據了,現在一個試點居然要56年時間,有這個時間,只怕天下都被他們大乾一統了,這根本不能算是完成了執政交代的任務!

  鮮于平沉著道:“我覺得大家都相錯了方向了,要像馬邑那樣高標準的水澆地自然花費巨大了,根本不是我們漁陽可以承受的住的,而且這樣高標準的水利設施,保養也是一個大問題,只怕現在漁陽大部分的部眾都不懂如何保養這些水利設施,即便我們修建好這些水利設施,大家也用不了多久。

  但真要只是分田地的話,卻不需要太多的花費,我們只要把荒地劃分給部眾就可以了,他們自己會開墾的,我們只要后續緩慢的建設水渠就可以了。”

  “我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民智不開,教導百姓先進的農業技術,還有給他們先進的農具,加速百姓開荒的進度,幫助他們解決開荒當中遇到的問題,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作為幽州人,鮮于平的整個人生都是在幽州渡過,他非常清楚,幽州的弊端在大漢的時期是門閥士族阻礙百姓發展,而現在就是百姓頑固的頭腦,阻礙了他們接受先進的技術,而大乾的官員也不足教導整個幽州幾百萬百姓!

  幽州地廣人稀,大部分的地區都是半耕半牧!很大一部分民眾的耕作方式也是刀耕火種,要開荒的時候會放火燒草,將土地里的雜草燒毀,而后再灑下種子就可以了,后面他們學會了撒化肥,但出來土地肥沃了一些,不用再休耕了,但種粗放的耕作模式,卻沒有多大的改變,或者說這種改變還太少了,

  現在大乾每年錄取3000名官員,而幽州每年能分到了還不到300人,這些簡單培訓官員大部分還要留在郡縣當中充當小吏,真正能到地方上成為村長的官員只怕不到上百人,而整個幽州只怕有上萬的村莊,這點官員根本不足以影響到整個幽州。

  所以現在的幽州可謂是先進和落后并存,既有先進的和現代相差無幾的耕作技術,又幾千年前先民刀耕火種的技術。

  所以鮮于平認為在這樣情況下,與其開荒,還不如想辦法讓更多漁陽郡的百姓接觸到先進的耕作技術,這樣更加可以讓他們快速發展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