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九十九章 朝堂紛爭起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姚賈的突然進言,出乎在場所有人意料。

  華寄看著姚賈,似乎意料到了什么,臉色陡然一變,變得十分的陰沉,看向姚賈的目光也越來越不善。

  姚賈面色冷峻。

沉聲道  “啟稟陛下。”

  “數月前,大秦克定北疆,此陛下治下又一大功業也。”

  “縱觀華夏數千年,唯陛下開創了如此卓絕之功績,三皇五帝都莫能與陛下相比,陛下在文明立治,在盤整天下上,已使得華夏猶如再造,更為華夏之未來注入了勃勃生機。”

  “臣心中對陛下只剩仰望!

  “北疆而今胡患已平,臣亦是心生澎湃。”

  “然則胡患雖去,但胡人終究并未滅絕,邊陲更時有流胡竄亂,陛下更是高瞻遠矚,提出了修筑長城之法,臣亦深以為然,而今北疆逐漸步入正軌,胡患大不如前,正當大刀闊斧的推進陛下之大略,而今時值春節,此事更應早早定下。”

  “臣請陛下部署北疆大政!”

  “臣等敢請陛下,部署北疆大政!”姚賈話音剛落,馬興、姜叔茂、沉倧也齊聲高呼,勢如山岳突起,此起披伏。

  然關中氏族出身的官員卻無一人響應。

  秦落衡微微側目。

  他看向姚賈,又看向高呼最為大聲的幾人,目光微凝,而后把目光移向了扶蘇。

  扶蘇似根本沒有料到眼前場景,臉上浮現了一抹驚慌,他雖然遠離咸陽,但又豈會真的不曉天下之勢?姚賈等人現在分明是在為他搭臺。

  今日為秦落衡恢復身份之日,姚賈等人這么急忙的出頭,卻是將他置于了何地?而且今日父皇明顯沒有議政的想法,姚賈等人這番進言,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得父皇不滿,到時父皇怪罪下來,他又該如何是好?

  一時間。

  扶蘇心思很亂。

  甘羅雙目陰沉的看著姚賈。

  他如何不明白姚賈等人此刻心思?

  而能位列九卿之位的人,又豈會是等閑之人?

  他們是故意的!

  現在秦落衡已恢復了身份,等到身份公布天下,定然會在天下引起不小反應,到時關中氏族完全可以趁勢宣揚嬴斯年之過往,在地方廣節民心,秦落衡的聲勢只會越發強盛,或許朝堂上依舊比不過六地一系,但也已有了抗衡的底氣。

  再則。

  扶蘇近些年多次惹怒始皇,明眼人都看得出始皇對扶蘇越來越不滿,隨著時間推移,大秦的局勢只會越發利于嬴斯年,等到朝堂形式翻轉,秦落衡為大秦儲君之事,也將徹底定下,幾乎沒有變更的可能。

  時間是站在嬴斯年一邊的。

  所以他們前面雖對始皇未直接確立儲君有些牢騷,但也只是牢騷罷了,并沒有真的覺得會多出多少變數,畢竟等到征伐百越,關中氏族在朝中的影響力,只會不斷加強,這是一種類似溫水煮青蛙的進取。

  雖慢,但穩!

  然關中氏族的人看的清楚,六地一系的官員又豈會看不明白?

  他們自不會坐以待斃,更不會任由關中氏族擺布。

  姚賈的進言便是反擊!

  他們很清楚,不能坐視不管,必須要盡可能會長公子謀取聲勢,至少不能讓秦落衡專美于前,更不能眼睜睜看著秦落衡做大。

  眼下最適合謀取名望的便是北疆。

  北疆戰事初平,有很多事要解決,這是能力體現的時候。

  大秦儲君能力豈能落于下乘?

  朝廷早早定下了北疆策略。

  除了修建長城,還要在邊地設立郡縣,以及遷徙人口。

  這些都是國家大政,若是能為扶蘇招攬到,必定會提高扶蘇的威望,若是扶蘇能不出紕漏,更是能在北地收獲到大量民心,這足以挽回之前扶蘇在陛下心中的印象,再則,匈奴雖已敗逃,但依舊有小股胡寇流竄邊地,扶蘇完全可以借著清掃胡虜,為自己掙得一些軍功,同時繼續跟北方軍團的將士加深交流。

  無論從何種角度,對扶蘇都百利而無一害。

  此外。

  十公子‘失而復還’,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定會在民間掀起軒然大波,再在有人刻意推波助瀾下,秦落衡在民眾的心中,地位無形間會高上不少,在這個迷信的年代,死而復生,足以讓人對秦落衡高看不少了。

  這明顯對扶蘇十分不利。

  因而六地一系的官員,豈會放任這種情況發生?

  他們不會讓秦落衡獨占鰲頭的。

  秦落衡身份恢復之事,無法避免,也不能阻止。

  但他們卻是可以減弱這件事在天下的影響力,不讓秦落衡受盡天下目光,所以姚賈才不顧眾人目光,讓陛下部署北疆策略,為的就是推出扶蘇,讓扶蘇跟秦落衡分庭抗禮,進而削弱秦落衡身份恢復在天下的影響力,進而保留住扶蘇爭得儲君的可能性。

  姚賈可謂是用心良苦!

  對姚賈的突然發難,華寄等人自是憤滿不已。

  一來,姚賈進言的時機,正是秦落衡恢復身份當日,這無疑帶有濃濃的挑釁意味,再則,秦落衡身份剛恢復,還沒來得及熟悉身份,自不可能輕易被委以重任,姚賈正是算到了這點,所以才果斷的開口進言。

  另外,北疆監軍之事,同樣為關中氏族重視。

  扶蘇一直跟蒙氏一族交好,而蒙氏一族一直態度不明,若是秦落衡為北方監軍,一來可以試探蒙氏的心思,二來可以讓秦落衡在軍中獲取不小的支持度,三來可以避免扶蘇跟蒙氏繼續走動,從而留下不小隱憂。

  他們一直在暗中謀劃。

  只要秦落衡在朝堂站穩,他們便會為其進言。

  只是現在被姚賈捷足先登了。

  他們何以不憤滿?

  殿內頓時大見肅殺之氣。

嬴政微微額首道  “北疆之事的確該定下了。”

  “只是當初定下的事務繁多,蒙恬近來忙于軍事,讓其分心諸事,實是有些分身乏術,朕也實是于心不忍,諸卿認為當派何人前去掌事?”

  “諸卿可暢所欲言。”

  嬴政似并未察覺殿內氣氛的轉變,語氣顯得十分的輕松。

姚賈開口道  “臣認為最合適之人當為長公子。”

  “長公子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寬仁,在民間素有威望,當年一統天下之時,長公子就已參與了政事處理,這些年又在地方積累了不少經驗,可謂內外兼修,此次北疆之事政務繁忙,又為天下之重,而且事關北疆長久穩定,臣認為滿朝大臣中,獨長公子最為合適。”

  “請陛下明鑒!”

馬興也起身道  “臣也認為長公子最為合適。”

  “北地久經匈奴侵擾,亟需有威望之人治理。“

  “長公子性情疏浚,處事有條理,對治理北地大有益處,若北地民眾聽聞長公子遠赴,定會無比感念朝廷之恩德,也便于朝廷日后各項政事的推進開展。”

  “臣請擇長公子!”

  此后,姜叔茂、沉倧、崔意如、令狐范、召平等人也出聲附和。

  無一例外。

  他們都認為扶蘇是最佳人選。

  就在場面近乎一邊倒時,華寄終究是坐不住了。

他起身道  “臣有不同看法。”

  “長公子的確才能非凡。”

  “但陛下早早便對長公子有了安排。”

  “而今楚地土地兼并之事尚未解決,豈能讓長公子遠赴北地?這豈非視大政如兒戲?”

  “臣認為長公子當繼續南下楚地,待解決了土地兼并之事,再商議北上之事也為時不晚,請陛下明鑒。”

楊端和出列道  “臣同樣不主張長公子北上。”

  “朝廷以往雖在北地設有郡縣,但大多是虛設,并沒有真正的管轄,長公子貴為千金之軀,豈能在情況不明晰的時候去到北地?臣認為至少要等北地郡縣實設之后,再來商議此事。”

  甘羅、羌瘣同樣出聲反對。

  一時間。

  兩方互相爭執不下。

  也互不退讓。

  見狀。

  嬴政微微蹙眉。

開口道  “你們說的都有一定道理。”

  “而且主要是關系著扶蘇,既如此,扶蘇,你又是如何覺得的?”

  扶蘇身子一顫,恭敬的起身,作揖道“兒臣兒臣不知,愿聽父皇安排。”

  嬴政皺眉。

  最終卻沒有多說什么。

  他環顧四周,最終把目光落到了秦落衡身上。

開口道  “嬴斯年,你對此事又作何看法?”

  一時間。

  全場目光聚焦在了秦落衡身上。

  秦落衡面色如常。

  他其實早就料到會有這刻。

  因而前面就一直在心中思量,自己到時該如何答復,讓扶蘇北上,亦或者不支持,思來想去,他最終還是在心中給出了答桉。

  他是志在天下!

  非是執著于所謂儲君之爭。

  因而所謂的朝堂之爭,在他看來,其實很容易回答。

  秦落衡朝著嬴政行了一禮,目光澄澈而澹定,這不禁讓嬴政眼露異色。

秦落衡緩緩道  “兒臣目光短淺,更不諳天下大事。”

  “因而兒臣想的其實很簡單,兄長北上,亦或者繼續維持現狀,哪一種對大秦更有好處,此事只需稍作思索,便能快速得出結果。”

  “大秦公子理應為天下計。”

  “因而,兒臣贊成姚賈廷尉的建議。”

  “兄長該北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