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四八五 夜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四八五夜談  經過阿德這一番連哄帶嚇唬,總算讓那些官員不再對接受瓊海軍的“培訓”抱有太多反對心理。而之后阿德又給了他們一顆甜棗:

  “另外,為了鼓勵大家認真參加培訓,我們是有一套獎勵機制的——考試的前六名可以得到一筆獎金,其中第一名拿的還要更多一些……”

  “文章之試,豈可論錢,此舉實在有辱斯文!”

  人群中有人斥責道,但趙立德只淡淡接下去說了一句:

  “前六名的獎金是一千元,折合五百兩白銀;而第一名將得到三千元的獎金……”

  宴會場中立即沒人說話了,包括剛才出言斥責的那人在內,這些青袍綠袍官員無不兩眼發亮,呼吸也有些粗重——千里做官只為財,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誰跑這鬼地方來啊?他們這一撥子人總共才不過十來個,取前六的話,就是說到時候有一小半人都能得到獎勵!

  在這里的都是些低級官員,每月俸祿才不過七八石米,就算按一兩一石的標準折成銀子也才七八兩。如果老老實實的不另打野食,就是三年知縣官任滿都拿不到五百兩的收入。當然作官兒的肯定會有額外進項,不可能光靠俸祿過日子。但那也要看地方,像這種窮鄉僻壤的偏遠之地,估計從民間搜刮不到什么東西。

  況且剛才喝酒閑話時那位趙長官也說了一通當地的風土人情,其中固然有很多新奇好玩的東西,可嚇人的內容也不少——比如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絕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海南島上黎人造漢人的反是早有傳統,另外兩處更只是在名義上歸屬了大明,下面土人村寨認不認你們這些朝廷命官都很難說,到時候估計連收稅征賦都困難,更不要說ī下錢了……

  相比之下,考試考好一點就能得五百兩銀子簡直屬于天上掉餡餅了。這些人能到這里當官的,最差也是個舉人出身,打小就從童子試,鄉試,縣試……這一級一級殺出來的,讀書應試對他們而言乃是專業技能,若是連這個都做不好,還真沒臉說什么臨民治土。

  看在白uāuā銀子的份上,這些官兒紛紛放下讀書人的臭架子,向阿德套著近乎,打聽詢問瓊海軍的培訓大致是什么內容?對此趙立德一概含笑回應:都是些很實際的東西,肯定比科舉簡單多了,具體項目比較雜等開課時自然知道。

  一場宴會盡歡而散,瓊海鎮這邊安排周到,已經給各人安排好了房間。有些地位較高,或者是帶的人比較多的,還給單獨包了個小院子——這官員上任都不會孤身一人,最少的也要帶個書童伴當之類。家里條件好一些,手頭寬裕一些的,少不得還要請個清客師爺之類過來幫忙處理庶務……不過因為海南這邊在世人眼中尚屬荒僻之地,十多名官員中倒是沒一個帶家眷來的,都只是單身上任。

  但史可法來的時候卻是帶了一幫子兒童,讓與他同路的官員們都甚是詫異——這群人中有一位老太太,有一位中年f人,還有一大一小兩個孩子,明顯是一家子的模樣。不過看史可法對其的恭敬客氣態度,卻又不象是他自己的家眷。

  很多人暗自猜測這家人的身份,到這時候才終于真相大白——宴會結束之后,作為地主的王璞王介山并未象其他陪客那樣各自回家,而是和史可法一起來到了租住的客棧里。史可法陪他到院子口便收住腳步不再入內,王璞走進去以后卻向著迎出來的老太太雙膝跪倒,恭恭敬敬以大禮參拜,叫了一聲“娘!”

  ——這竟然是王璞的一家子!托史可法“順便”給稍帶到海南來了。

  在跟家人見過面,互相問候過之后,王璞還是過來跟史可法敘話——這個時代的人都特別講究個先外后內,哪怕跟家里人已經好幾年未曾見面,還是要先以招呼客人為主。史可法本來應該識趣點主動避開的,不過此時在他心里也有很多疑想要詢問王璞,便沒在乎這些虛禮了——畢竟是能互相托付家人的朋友,相處起來可以比較隨便些。

  兩人來到史可法所住的客房,走到口時,王璞卻站定腳步,再度拱起雙手長揖為禮:

  “憲之兄,這一路上多謝了!”

  “誒,介山,你我份屬同互相照應家人乃是理所當然之事,何必念念掛在心上。”

  這兩位文人酸丁又互相客氣了一番,方才進房坐下談正事。史可法屁股剛一挨到座椅,便迫不及待提問道:

  “介山,你可知道朝廷有意招你返回朝中,將大用之?”

  先前王璞有一本關于短管理瓊州府的制度書籍在吏部就已經很受了一番好評,前次招安時協助錢謙益和這邊談判,竭力為大明爭取利益,在老錢心目中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如今錢謙益進了內閣,當然要提拔一批自己人,而他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瓊海軍才得以穩固。象王璞這樣和瓊海軍相處時間極長,卻又仍對大明忠心耿耿,而且本身又是正宗進士底子,東林招牌左忠毅公的入室弟子——牌子硬,名頭響,正是最適合的提拔對象。故此老錢入閣后頭一件事便是向海南呂宋等地派人,然后便能名正言順把這里的人調回去了。

  對此王璞并不驚訝——短有個使者在北京,依靠他們那種神奇的“無線電報”,朝廷里的事情這里隔不了一兩天就能知道。

  見他點頭承認,史可法就覺得奇怪了: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將家眷接來?還是從家鄉接出來,難道介山你無意離開此地么?”

  王璞搖搖頭:

  “當然不是,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為大明效力,一展iōng中抱負,正是吾輩畢生之愿,豈有推托不就之理。”

  史可法愣了愣,隨即又想到另外一種可能——讓他感到非常荒謬的可能:

  “那……難道介山你竟是有意舉家遷居到這瓊州島上來?”

  這個時代的人都講究個落葉歸根,在外面做官的老了都還要回鄉呢。而王璞卻居然反其道而行之,把居住在家鄉的老母妻子都接來海南島。若是他還在這邊為官,把家人接來團聚倒也不奇怪,可偏偏自己快被調走了,還把家人接過來……實在有些怪異。

  更不用說海南瓊州這地方歷來屬于流放之地,一般官員流放個幾年還能回去,只有犯了重罪的才會被舉家強行遷徙至此,如今王璞竟然主動把全家搬來,史可法覺得自己很難理解王璞的想法。

  王璞卻很能理解他的詫異,主動點頭解釋道:

  “沒什么奇怪的——在這里她們能生活的更好。不是好一點點,而是一種……怎么說呢,用短的話,那叫全方位的領先。憲之兄你在這兒多待一段時日便知道了。”

  “可是,這么安排的話,會不會讓朝廷覺得……介山你是對大明有所提防?”

  史可法斟酌著語句慢慢說道,若非和王璞jiā情過得硬,他決不會說這句話。但也恰恰是因為關系好,他才要這么提醒對方一句——人家都是把家眷留在大陸,自己單獨來海南上任,這樣才顯得對朝廷忠誠呢。而王璞一向以大明忠臣自居,即使落到短手里也一直堅貞不屈,如今本人快被調回大陸了,卻忽然把家眷都接到海南來,自己孤身入朝——若是被政敵攻訐,難免會被質問一句:你究竟把哪一邊當作家?

  若是在以前,以史可法所了解的那個王介山,他必然會跳起來指天劃地,以圖證明自己的清白。但如今的王璞不過只是微微笑了笑:

  “吾輩忠于朝廷,卻沒必要用家里人來證明這一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若是連自己家人都照顧不好,還談什么治國理政。憲之兄,我們從前口口聲聲都說要大公無ī,殊不知這天下之公,卻正是由千千萬萬的ī人所組成。若是每一個家庭都能顧好自家之ī,又何須我等官吏行公務!”

  史可法這下真愣住了,他跟王璞jiā情好,除了因為是同師兄弟外,彼此間想法觀念多有共通之處也是原因之一。當前王璞前來南方任官之前,與他一起指點朝政,揮斥方遒,兩人的觀點還非常相似呢。可是今天這幾句夜談,卻讓史可法覺得自己似乎不認識對方了。

  如果不是因為對方言辭語氣都和他所熟悉的那個王介山,史可法幾乎要以為眼前換了個人!

  “介山,你這是……髡人的學說吧?”

  史可法不禁有些擔心——自己這位同好像是被髡人的歪理邪說蠱了!

  但王璞看著他驚恐的樣子,卻輕輕笑起來——史憲之如今的想法他非常清楚,因為這正是自己當初的心路歷程。

  “憲之,你我皆為固執之人,心中于這治天下之策都是早有定見,此時多說也無益。你且在這里安心居住一段時日,把短所說的那套理論,和他們所做出的事跡對照起來看,之后自然會有所體悟。”

感謝大家的支持,距離前面終于又拉近了,再求十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