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539章、不可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不管是從個人理智還是從朝廷的角度出發,現今攻伐吳國都是不明智之選。

  因為對于大漢而,還于舊都的意義,非止于一場戰事的勝利,抑或者是奪下了一座城池那么簡單。

  只要大漢全據了關中,可令魏國步入士庶不附的式微;而占據了荊襄的江東也同樣不過是一個跳梁小丑罷了。

  江東的背叛,似是沒必要急于一時去攻伐。

  但在眾將率皆憤慨請命的時候,丞相還是說出了“必興兵討之”的首肯辭。

  就如昔日先帝執意伐吳一樣。

  以先帝的人生閱歷與智慧,不知道漢魏才是死生之敵嗎?

  不知道伐吳會令魏國坐收漁翁之利嗎?

  先帝肯定是知道的。

  明明知道,卻還執意發動了夷陵之戰,并非是不知好歹的任性,而是乃人非草木的使然。

  作為食五谷雜糧、有七情六欲的人,人生不應該只有權衡利弊,總會有那么一個特定的時候不計得失、不吝死生為捍衛理想而任性。

  如今的大漢,就是一群甘愿燃燒自身追逐理想的人兒建立的。

  骨子里傳承的并非乃權與利,而是熱血與理想。

  丞相不想在將興復漢室的旌旗傳給后輩之際,讓這份傳承步入凋零,哪怕當年他也曾勸說過先帝不可伐吳。

  蓋因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無法找回來了。

  丞相知道,先帝與所有跟隨先帝的人,都想還復一個鐵骨錚錚的大漢,而不是在委曲求全與妥協中建立的大漢。

  更是不容江東這種小丑反復挑釁的大漢!

  什么暫且忍耐一時、什么舍本逐末、什么不可壞國家之功.......等等。

  丞相知道,這些不可伐吳的理由都很對很充分。

  但丞相更知道,如果這些理由將澆熄了炙熱燃燒的理想、將冷卻了將士們“何以戰”的情懷,那么就變成了都不對。

  傳承若在,縱使前方一路荊棘,家國猶有復興之時!

  而若傳承無存,家國將不滅而滅矣!

  孰可較輕重哉!

  這也是丞相以眼色示意鄭璞留下來計議的緣由。

  伐吳,不能僅憑胸腹中的一股憤慨。

  戰事的背后,牽扯著無數糧秣輜重的損耗、人力物力的部署。

  況且,既然決定要伐吳了,大漢就不會僅僅別遣兩三萬人馬去示威,而是要將他們打疼,讓他們知道背叛大漢的后果,付出慘重的代價!

  最重要的,則是盡可能不誤了“還于舊都”的國家大計。

  就是這種可能性不大。

  大漢若不傾舉國之力入關中,又怎能將占盡天下富庶之地的魏國逼迫得走投無路呢?

  更莫說,一旦與吳國的戰事開啟了,魏國必然會聞風而動,令大漢面臨兩線作戰的局面,步入國力難以為繼的地步。

  “子瑾,事已然矣!”

  涼風習習的渭水畔,坐在車駕上巡營的丞相,對著策馬在側陪伴的鄭璞發問道,“我軍伐吳勢在必行。然伐吳之兵若寡,則難以建功;但若出兵眾多,恐又令關中守御艱難。依子瑾之見,此中可有兩全其美之策否?”

  的確,伐吳的難點,在于對出兵多寡的權衡。

  出兵少了難以破吳,出兵多了,則會影響關中的戰事。

  以如今大漢需要在漆縣、岐山、五丈原與陳倉城四處駐扎扼守以及預留機動兵力的考量,至少需要留下七萬大軍,才能讓魏國的兵馬不敢西來,才能保障汧渭之會的屯田不會毀于戰火、持續供應將士們日常所食。

  畢竟,一旦伐吳了,巴蜀的糧秣將不會轉來關中了。

  “回丞相,兩全其美之策璞無有。”

  鄭璞笑顏潺潺而答,“不過,若僅是伐吳之兵力不足,璞倒是有一策可周全。只是依著璞之策行事,恐我大漢將提前步入糧秣之困矣。”

  聞,丞相沒有多少詫異。

  因為他自身也有許多辦法可解決兵力不足之困。

  比如從隴右與河西募兵,編入關中守備,可勻出更多將士從漢中出東三郡;尚有以利驅南中各蠻夷部落入擾交州等。

  但這兩個辦法都不太好。

  民寡而兵眾,國力自然就會衰退、演變成為窮兵黷武了。

  “子瑾有思,但說無妨。”

  丞相微微頷首,且還戲了一句,“受糧秣之困,我大漢亦不是一日兩日之事了。”

  “諾。”

  鄭璞朗聲而應,“丞相,我大漢有數萬士卒,不可用于伐逆魏,然可用于攻吳也!”

  聞,丞相揚眉,待略做思緒,便拊掌而笑,“子瑾之意,我知矣。此數萬士卒,乃此些年的逆魏降兵也!”

  鄭璞所指的,就是此些年的所虜獲的魏國降兵。

  自令居之戰與魏延攻破金城郡、令隴右無需擔憂被魏軍所擾后,漢軍便將日后戰事中的魏軍俘虜皆當做屯田客,分散在隴右各縣。如這幾年隴右供應的戰事糧秣,幾有一大半都是魏軍俘虜屯田所出,也不知道雒陽曹叡與司馬懿知曉后,會不會氣得七竅生煙......

  此數萬魏軍俘虜,皆歷經過戰事,也十分習慣行伍之中的令行禁止,只需稍微演武便可再度成軍。且對比江東士卒而,戰力并不弱。

至于,這些俘虜是否甘愿為大漢而戰嘛  無需擔憂。

  只要大漢效仿昔日秦國的征戰獎勵制度,以斬首之功贖出俘虜的身份、授田以及升遷等,讓他們自決是否要從征,相信他們定會踴躍應募的。

  畢竟,他們本來就是刀口舔血的軍中男兒,能操刀矛搏出一個未來,誰又會甘愿一直當無憂出頭之日的俘虜呢?

  再者,大漢又不是讓他們與舊主魏軍作戰。

  不過是讓他們對陣江東罷了,無需擔憂被魏軍發覺身份而連累仍在魏境的家小,有何不情愿的!

  但此舉也如鄭璞所。

  少了數萬屯田客,而多了數萬操刀矛、不務農桑的將士,此消彼長之下,必然會令大漢提前陷入糧秣之困。

  甚至,會影響到關中各部的糧秣供應,拖延漢軍攻伐關中的時間。

  但饒是如此,丞相仍覺得此舉可行。

  因為鄭璞還加了一句,“丞相,若將此些俘虜收編,遣去進攻江東的交州,或能令逆魏主動遣兵來與我軍決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